2019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幼儿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活动设计指导】
中班体育活动《好玩的神球》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球的多种玩法,知道“背对背运球”的游戏玩法。
2.技能目标:掌握“背对背运球”的动作要领,提高动作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和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学会“背对背运球”的动作要领,知道球的多种玩法。
2.活动难点:提高幼儿“背对背运球”动作的灵活性,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身体音阶歌》音乐、篮球若干、装皮球篮筐若干个。
2.经验准备:幼儿玩过往返跑游戏,知道往返跑的规则。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热身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身体音阶歌》热身运动,帮助幼儿活动身体,为后续体育运动做好准
备。
(二)活动展开
1.引导幼儿交流讨论,探索球的多种玩法。
(1)教师出示篮球,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想一想球的玩法。
提问:小朋友们平时玩球的时候都是怎么玩的呢?
(2)鼓励幼儿在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玩法。
师:小朋友们可以向大家展示自己知道的关于球的玩法,看看哪个小朋友的想法最独特。
小结:小朋友们都知道很多关于球的玩法,拍球,放在地上滚,运球走,还有小朋友两两合
作背对背运球。
2.教师示范讲解“背对背运球”的动作要领,幼儿自由练习。
(1)教师示范讲解“背对背运球”游戏的具体动作和玩法。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关于球的新玩法,这需要两个小朋友一起配合才能完成。老师要
请两个小朋友上来,配合老师,学一学如何玩这个游戏。
①两个小朋友一组,背对背手挽手站在起始位置,同一队的幼儿帮助该组幼儿将篮球放在两
个幼儿的背上。
②背对背运球的两个幼儿从起始线出发将球运到对面的篮筐中,中途球掉落需要将球捡回来
从起点重新出发。
③到达终点的幼儿想办法将球送进篮筐内,掉落出来的不计分;上一组幼儿完成运球后下一
组幼儿开始出发,在规定时间内,运球入筐最多的队伍获胜。
(2)幼儿自由组合练习背对背运球,了解游戏的玩法规则。
师:小朋友们都按照老师讲的练习,在玩的过程中不推搡,不拥挤,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
老师要奖励小朋友们玩一个游戏。
3.教师组织幼儿游戏“背对背运球”,体验同伴合作的重要性。
(1)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分组进行比赛。
师:老师的魔法棒一挥,小朋友们变成了红果果和绿泡泡组,看看哪组的小朋友配合的最好,
把球宝宝安全的送回家。
(2)幼儿进行“背对背运球”游戏,教师进行总结。
小结:“背对背运球”需要小朋友们互相合作,保护球宝宝不掉下来,还需要小朋友们步伐
一致,一起护送球宝宝回家。
(三)活动结束
放松结束
教师播放舒缓的音乐,带领幼儿一起做《小雪人》放松身体。
五、活动延伸
延伸到区角——美工区,组织小朋友们去美工区画一画体育活动的主题画。
【答辩题目解析】
1.游戏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感谢考官的提问,下面开始我的作答:
首先,在体育游戏中幼儿对游戏规则玩法的理解有困难,幼儿不清楚游戏的玩法。在本次活
动中,我是用比较儿童化的语言和幼儿便于理解的话向幼儿一一讲解游戏的玩法规则,并且
示范错误和正确的玩法,让幼儿明确游戏的玩法,并给幼儿练习的机会,注意幼儿在游戏中
的做法,及时作出相应的指导。其次,幼儿在游戏中,由于配合不好,球容易掉落,提醒幼
儿在比赛时注意配合,步伐一致向前,以免容易摔倒,后面的幼儿由于等待可能会造成混乱
焦虑,我会引导他们为自己组的小伙伴加油,观看比赛,减少等待的时间;最后,幼儿在比
赛中可能会拥挤造成摔伤等安全问题,我会在活动前进行热身,避免幼儿肌肉拉伤,活动中
用的椅子和场地做好安全措施,规划好赛道路线,并在活动中时刻注意幼儿。
2.如果幼儿不愿意参与这游戏怎么办?
感谢考官的提问,下面开始我的作答: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教学活动之一,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能够激发幼儿进行活动的兴
趣以及继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如果幼儿在我进行游戏时不愿意参与进来,我认为首先
要找到幼儿不愿意参与游戏的原因。
首先,从幼儿自身出发,是否这个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或者过于简单,让幼儿没
有继续游戏的兴趣。
其次,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我对于幼儿的观察以及关注不够多,使幼儿没有感受到快乐。
最后,要从教师自身找原因,是否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没有用鲜艳的图片,生动的语言,形
象的肢体动作吸引幼儿。
因此我会有如下的策略:首先作为老师我要反思自己,是否对于幼儿的关注不够多没有给予
幼儿每个人相同的感受和足够的安全感,因此我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地改正这一问
题,其次我还会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更加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
趣,抓住幼儿真正的需求进行调整。
(第二批)
歌曲《鸟妈妈》
基本要求:
(1)完整有感情的弹唱歌曲
(2)请用这首歌曲展示一个音乐教学活动片段。请在下列活动中选择 a 听音乐拍打节奏;b 音
乐游戏互动。
(3)请在 10 分钟内完成上述任务。
考题解析
【活动设计指导】
中班歌唱活动《鸟妈妈》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感知音乐抒情的旋律,了解 4/4 拍的音乐节奏。
2.技能目标:能够完整演唱歌曲,并用“小鸟迷路”的情景进行歌词创编。
3.情感目标: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关爱。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感知音乐旋律,能够跟随音乐拍打节奏。
2.活动难点:感受歌词中鸟妈妈对小鸟的思念。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鸟鸣的音频、沙锤、钢琴、鸟宝宝迷路图片。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有音乐律动活动的经验。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音频导入
教师播放小鸟鸣叫音频,引导幼儿猜测小鸟鸣叫含义,引出《鸟妈妈》这首歌曲。
师:小朋友们,你们来猜猜小鸟在说什么?
(二)展开部分
1.教师配有动作完整演唱歌曲,幼儿初步感知歌曲旋律,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歌词
内容
师:小朋友们,歌曲中的鸟妈妈说了什么啊?
2.教师带领幼儿拍打节奏,使幼儿了解 4/4 拍的歌曲节奏
(1)教师带领幼儿用拍手和拍肩的形式跟随音乐拍打节奏
教师带领幼儿按照 4/4 拍的强弱规律,用拍手拍肩打节奏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用自己的身体打击节奏帮鸟妈妈呼喊小鸟回家吧!
(2)教师带领幼儿使用沙锤敲击节奏,并强调规则,运用节拍完成第 5~第 12 小节
师:小朋友们,当鸟妈妈呼喊的声音大的时候,我们就晃动我们的沙锤,当鸟妈妈声音变小
时,就让我们轻轻跺脚。
3.教师用角色体验法教幼儿演唱歌曲
(1)教师大声演唱歌曲,幼儿小声跟唱
师:现在老师来当鸟妈妈,大声地唱歌呼喊小鸟,小朋友们当小鸟宝宝,小声地跟着老师唱。
(2)师幼角色互换,幼儿大声演唱歌曲
师:现在老师想和你们来一个角色互换,小朋友们扮演鸟妈妈,老师扮演小鸟来唱歌。
4.教师创设鸟宝宝找家的情境,组织幼儿讨论、创编歌词,并按节奏进行回答
(1)教师出示鸟宝宝寻找妈妈的图片,引导幼儿运用鸟宝宝的形象创编歌词
师:小朋友们,鸟宝宝迷了路,也在寻找他的妈妈,如果你是鸟宝宝,你会说什么呢?
(2)运用《鸟妈妈》第 5-第 12 小节节奏,组织幼儿边打节奏边演唱创编歌词
第 5~8 小节:我在这—,我在这—,妈妈我想,你—呀—
第 9~12 小节:回家了—,回家了—,妈妈我爱,你—呀—
(三)结束部分——游戏结束
教师创设鸟妈妈与小鸟冒险的情境,师幼共同完成勇敢的鸟妈妈活动。
教师扮演鸟妈妈,幼儿扮演小鸟,教师发出“蹲下,抱团、跺脚、拍手”等口令,与幼儿一
起快速做出相应的动作。
五、活动延伸
将活动延伸到家园,请幼儿和父母一起唱一唱这首歌。
儿歌《小熊过桥》
【活动设计指导】
大班儿歌活动《小熊过桥》
一、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喜欢参与《小熊过桥》的儿歌活动,体验小熊勇敢过桥的成就感。
2.认知目标:理解儿歌中小熊过桥的内容,知道在生活中要勇敢的道理。
3.技能目标:能够根据儿歌内容配合动作表演儿歌,并进行大胆创编。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感受小熊在过小桥时的心情,体验参与儿歌活动的快乐。
2.活动难点:尝试根据儿歌的句式特点对儿歌进行创编。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魔法箱、小熊的手偶、小熊过桥儿歌挂图、平衡木、小熊头饰若干、舒缓音乐
等。
2.经验准备:幼儿之前已经接触过平衡木,掌握走平衡木的技巧。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手偶导入,吸引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魔法箱,创设悬念
师:小朋友猜一猜今天的魔法箱里又有什么的宝贝呢,现在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把魔法箱的好朋友请出来。
(2)出示小熊手偶,吸引幼儿的兴趣
师:原来是我们的好朋友小熊呀!小熊告诉老师,今天她遇到一件事情想要和小朋友一起分
享呢,我们一起竖起耳朵仔细听一听吧!
(二)展开部分
1.教师完整朗读儿歌,幼儿初步感知
(1)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儿歌内容,幼儿倾听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从儿歌中都听到了什么呀?小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教师出示《小熊过桥》的儿歌挂图,引导幼儿深入理解儿歌内容
①教师出示图片 1:小熊独自过小桥时的图片
师:这时候小熊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②教师出示图片 2:小熊和妈妈的图片
师:这时候我们的小熊对妈妈说了什么?
总结:原来我们的小熊在过小桥的时候心里特别害怕,想找妈妈帮助自己过小河呢。
2.教师为儿歌配乐,带领幼儿表演儿歌
(1)教师调动幼儿已有经验,提出启发性问题,为儿歌加入动作
师:怎么用动作表示小熊过桥的情境?
(2)教师带领幼儿伴随舒缓的音乐表演儿歌
3.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儿歌
(1)教师将幼儿分组讨论改编儿歌内容
师:还有哪个小动物过桥是摇摇摆摆的?它有可能遇到了谁?
(2)师幼共同声情并茂朗诵创编的儿歌
小竹桥,摇摇摇,有只小猪来过桥。
走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
“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猪抱过桥!”
河里青蛙跳出水,对着小熊大声叫:
“小猪小猪你别怕,眼睛朝着前边瞧!
一二三,走过桥
小猪过桥回头笑,青蛙乐得呱呱叫。
(三)结束部分
游戏结束——小熊过桥
(1)教师分发小熊头饰带领幼儿做小熊过桥的游戏
游戏规则:带领幼儿走平衡木,走平衡的时候需要双眼朝前看,双手打开,一步一步慢慢的
往前走,不要掉下小桥。
(2)教师总结
教师引导幼儿明白只要我们像小熊一样,大胆的往前走,不要害怕就能过了小桥,鼓励幼儿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像小熊一样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五、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到图书区,请幼儿阅读小熊过桥的故事内容。
故事《小青蛙吃西瓜》
【活动设计指导】
中班故事活动《小青蛙吃西瓜》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故事内容,知道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
2.技能目标:能够认真倾听故事,并大胆地表演小青蛙和小白兔之间的对话。
3.情感目标:喜欢参加故事活动,养成分享的好习惯。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并大胆地表演故事情节。
2.活动难点:喜欢听故事,知道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青蛙吃西瓜》故事挂图,小青蛙,小动物等头饰若干。
2.经验准备:参加过故事活动,有过表演的经验。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歌曲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唱《小青蛙》歌曲,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主题——小青蛙
小青蛙呀,小青蛙呀,
它在池塘游玩,东边跳跳,
西边跳跳,多么快乐逍遥,
咕儿呱呱,咕儿呱呱,咕儿咕儿咕呱,
咕儿呱呱,咕儿呱呱,咕儿咕儿咕呱,
(二)展开部分
1.教师声情并茂地表演故事,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当中有谁?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2.教师结合故事挂图,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一边出示故事挂图,一边分段讲述故事内容,并提出启发性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
事内容。
(2)小青蛙和小白兔最后喝到西瓜汁了吗?他们想的办法是什么?
(3)小青蛙和小白兔喝完西瓜汁又干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呢?
3.幼儿分组讲述,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1)教师将幼儿分为四人一组,引导幼儿自由、大胆讲述故事
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故事挂图提示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
(2)请幼儿大胆讲述
教师小结:小青蛙和小白兔是好朋友,它们两个遇到困难时自己动脑筋解决,最终喝到了美
味的西瓜汁,还把西瓜汁分享给其他的小动物们喝,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要发动
自己的小脑筋思考,而且要学着分享自己的东西给身边的朋友,这样我们和朋友都会变得很
开心,分享是快乐的,故事中的小青蛙和小白兔都是爱分享的好宝宝,我们大家都爱它们。
(三)结束部分
角色扮演结束
(1)教师创设情景,分发头饰,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游戏
(2)幼儿游戏,教师强调注意事项,观察指导
师:小朋友们在进行表演游戏时,要注意模仿你所扮演的小动物的声音、表情和动作,不要
争抢、打闹,注意安全。
五、活动延伸
延伸至区角
引导幼儿去美工区画一画故事中的小青蛙、小白兔吃西瓜的场景。
游戏《旋转游戏》
1.题目:体育游戏《旋转游戏》
2.内容:
(1)为发展幼儿旋转平衡的能力设计 3 个游戏。
(2)模拟向幼儿示范讲解游戏玩法。
3.基本要求:
(3)(1)为锻炼幼儿旋转平衡的能力设计并展示介绍 3 个游戏。
①设计的游戏能促进幼儿旋转平衡能力的发展。
②3 个游戏的玩法不同,介绍与展示玩法相结合。结合动作示范讲解游戏玩法,动作演示到
位,便于幼儿模仿。
(3)请在 10 分钟内完成上述任务。
【活动设计指导】
大班体育活动《旋转游戏》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游戏规则,知道在游戏中保护自己的方法。
2.技能目标:掌握旋转和平衡的动作要领,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