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卷 第06期
计 算 机 仿 真
2006年06月
文章编号:1006—9348(2006)06—0239—05
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仿真模型
李炜,朱新坚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上海200030)
摘要:介绍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光伏系统计算机仿真软件设计方法。通过对太阳能电池的物理模型和电特性的分析计算,建立
了太阳能电池的数学模型,并结合s函数的编写,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其动态仿真模型。考虑到太阳能的波动性和
随机性对太阳电池阵列的影响,该模型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功能。文中还给出了光伏系统仿真所使用的详细参数。
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不需要精确的系统内部特性和结构参数,就可以实时模拟任何功率、电压组合的光伏阵列。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
中图分类号:TP331
文献标识码:A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trol
of a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LI Wei.ZHU Xin—iian
(Institute of Fuel Cell,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imulation software,a simple and practical photovohaic energy system is designed.
By analyzing the physical model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 of solar cell,a photovohaic system simulation model
iS introduced.The model iS tested by using Matlab/simulink software.Considering the solar fluctuation and
randomness,the model possesses the MPPT function.Also the article provides detail parameters for the design of
the photovohaic energy system.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excellent tracking performance.
KEYWORDS:Solar energy;Photovohaic;MPPT
l 引言
此,太阳电池阵列必须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以便阵列
在任何当前日照下不断获得最大功率输出。太阳能光伏应用
太阳能丰富、清洁、安全、方便,是目前广泛探索并得到
的日益普及、太阳电池的高度非线性和价格相对昂贵更加速
一定发展的一种可再生能源。然而,由于太阳能的波动性和
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随机性,联合发电系统输出的电能波动很大。随着这种分布
近年来,国外已相继开发出一些模拟光伏发电系统性能
式并网电站的容量越来越大,太阳辐射的波动引起的系统运
的大型工具软件包,例如TRNSYS(瞬态系统仿真软件)。然
行状态的瞬态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网络内部和对电网的影
响不容忽视。
而这样的工具软件包价格不匪,大部分光伏系统设计人员无
法使用到这样的软件工具;另一方面,作为商业机密,模拟光
所有光伏系统都希望太阳能光伏阵在同样日照、温度的
伏系统所使用的模型和参数也未被公开。
条件下输出尽可能多的电能,这也就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提出
本文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光伏系统计算机仿真软件设
太阳能光伏阵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Maximum Power
计方法。首先通过对太阳能电池的物理模型和电特性的分析
Point Tracking)问题。MPPT的实现实质上是一个寻优过程,
即通过控制光伏阵端电压,使光伏阵能在各种不同的日照和
温度环境下智能化地输出最大功率。太阳电池阵列的开路电
压和短路电流在很大程度上受日照强度和温度的影响,系统
工作点也会因此飘忽不定,这必然导致系统效率的降低。为
收稿日期:2005一01—1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计算,建立了太阳能电池的数学模型,并结合s函数的编写,
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其动态仿真模型。考虑到太阳
能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对太阳电池阵列的影响,该模型具有最
大功率点跟踪(MPPT)功能。通过对各种算法的比较,最大
功率点的跟踪采用干扰观测法。模型还考虑了工作温度、太
阳辐射强度、太阳电池串并联数、太阳电池模块参数对太阳
电池阵列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不需要精确的
...——239...——
系统内部特性和结构参数,就可以实时模拟任何功率、电压
组合的光伏阵列。
当如>>R,时,
,=k一毛【exp{吗≯)_l】
(2)
2 太阳电池的伏安特性分析
其中,
太阳电池的伏安特性是指在某一确定的日照强度和温
度下,太阳电池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之间的关系,简称V—
I特性。图1为太阳电池伏安特性曲线。从V—I特性曲线上可
以看出,太阳电池既非恒压源,也非恒流源,也不可能为负载
提供任意大的功率,是一种非线性直流电源。其输出电流在
大部分工作电压范围内近似恒定,在接近开路电压时,电流
下降很大。在一定的太阳光照射下,该曲线完全由电池的P—
N结特性和电阻分散参数确定。
I口吣P州)
:
·
/。“:
·
’-H
:
h孙
· 弋 ~
·
,,7t
,
司
·
,
.
.
卯
●a
I
加
1a
o…il::‘
}·:
..¥.^……
\
·\
‘l、
.1
。’卜。‘’‘….
:
:
.瞳1.■.-
:q:
躯/,:
,
.’,●o.●■:●■…_ 弋H
.7.
\
㈥
,o=Io㈤--3exp{鲁(寺一专))
■={Lr+kl(r—rr)}而A
在等式(4)中,相电流L与太阳日照A成正比。L是反
相饱和电流,随温度丁的变化而变化。R;是串联电阻。R。。是并
联电阻,表明电子穿过P—N结时产生的电流损失。
(4)
由于一个光伏阵通常由几组太阳电池串联和/或并联
连接而成,因此一个光伏阵等效的数学模型通常表示为:
Ⅲ+惫)=叽一~,0[exp{屿笋)一,卜
!坚生±堡!
R曲
r5、
、。7
其中,心表示太阳电池串联的数目。np为并联的数目。
光伏阵的输出功率是电流与终端电压的乘积,其数学表
达式为:P=,b‘。y一%,0[exp{掣)一·】y一
口u∞
!坚生±堡』!
R小
(6)
图1 太阳电池V/l特性曲线
4 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介绍
图中I。、V。、I。、V。和P。分别为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
开路电压、最大功率点电流、最大功率点电压和最大功率点
功率。
太阳电池的V—I特性除了与太阳电池模块本身非线性
特性及其串并联方式有关以外,还与环境温度,太阳辐射强
度有关。通过对太阳电池的输出特性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特
点:
1)太阳电池的输出特性近似为矩形,即低压段近似为
恒流源,接近开路电压时近似为恒压源;
2)开路电压近似同温度成反比,短路电流近似同日照
强度成正比;
3)最大功率点电压约为开路电压的80%。
4)输出功率在某一点达到最大值,该点即为太阳电池
的最大功率点(MPP,Maximum Power Point),且随着外界环
境的变化而变化;
3 太阳电池数学模型
根据太阳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分析,以及太阳电池的
物理模型,建立其数学模型:
,=%一,oH掣)_1】一半(1)
·--——24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的算法有…:①增量电导法
(incremental conductance,简称IncCond法),②曲线拟合法
(curve—fitting),③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④干扰观测
法(perturbation and observation,简称P&O法)等。
增量电导法常用于PV能量系统中,通过比较PV模块增
加的电导率和瞬时电导率来跟踪最大功率点。太阳能方阵的
电压和电流的谐波组成部分需要测量,并用于调整方阵的参
考电压,因此,系统需要更多的转化时间,并且还会导致大量
功率流失。另外,系统还需要实施额外的硬件电路。
曲线拟合法使用数字分析寻找最大功率点的电流与相
电流之间的近似关系,其中相电流与日照水平成正比。这种
方法只用于温度变化相对小的地区。
神经网络法需要给定数据进行训练,从而辨识出最优的
操作点和估计出太阳能方阵的最大功率。这种方法的缺点是
①需要离线训练;②数据必须是充分并且精确的;③需要额
外的硬件电路来获取训练数据;④程序设计是耗时的;⑤当
光伏模块变化时需要重新训练数据。
干扰观测法,通过成比例的增加或者减少变换器的输入
电压,移动操作点向最大功率点靠近。这种方法常用于光伏
能量系统中。当日照随时间变化不快时,是非常有效。虽然这
种方法不能迅速跟踪最大功率点,但是如果增加采样时间,
可以减少系统损失,而且使用该方法只需要两个传感器,减
少了硬件个数和成本费用。
本文实现的算法采用干扰观测法(P&O)。图2是该算法
控制流程图。
图3光伏模块
Simulink有机的结合,不但仿真模型简单,而且大大降低了
执行时间。其中s函数的输入为太阳日照和电池温度,输出
为太阳能方阵的输出电压。
公式(2)一(6)中的超越方程,采用牛顿一拉福生法
(Newton—Raphson Method)。所谓的牛顿一拉福生法是指求
解方程式f(X)=O的根的迭代法,通常称为“牛顿法”。利用
牛顿法可以求出太阳能电池方阵电流数值近似解。
5.2 最大功率点跟踪的Simulink建模
MPPT模块主要基于P&O法,通过成比例的增加或者减
少变换器的输入电压,移动操作点向MPP靠近,同时计算升
压变换器所需要的占空比,见图4。
图4 MPPT模块
MPPT模块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功率值的变化决定下一
步变化的方向。如果功率增加,在搜索方向不变,如果功率减
小,在搜索方向相反。搜索方向由V(k)是否大于V(k一1)决
定。比较前一个和当前的功率值来检测功率变化,计算出用
于产生PWM的控制信号。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三个保持器的采样周期,即MPPT
控制的采样周期相同,最好取[0.01—0.001]之间,这样仿真
效果更为精确。由于决定功率变化的步长,如果步长值较大,
则系统响应快,但不准确;如果步长小,则系统反应慢,但相
对精确。仿真图中取cp为0.0l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5.3 脉宽调制的Simulink建模
PWM模块基于占空比为升压式变换器产生脉冲信号。
见图5。
其中,零阶保持器的采样周期与MPPT仿真模块周期相
同,取在[0.01—0.001]之间。可从示波器观测仿真结果。
....——241.---——
匝囚
图2
MPPT算法控制流程图
干扰光测法的实质是基于光伏输出功率的计算和采样
电压和电流值计算的功率变化。比较前一个和当前的电压值
来检测功率变化,计算出参考电压V。,用于产生PWM(脉宽
调制)的控制信号。
图2中V(k)、I(k)是新测量的值,根据这两个值计算功
率P(k)=V(k)+I(k)。比较(k)点与(k一1)点功率值的变
化。功率值的变化决定下一步变化的方向。如果功率增加,在
搜索方向不变,如果功率减小,在搜索方向相反。搜索方向由
V(k)是否大于V(k一1)决定。c。为占空比间隔,决定功率
变化的步长。如果步长值较大,则系统响应快,但不准确;相
反地,如果步长小,则系统反应慢,但相对精确。通过对V。的
不断调整,最终可以搜索到最大功率点。
5 光伏系统MPPT控制的仿真模型
利用Matlab/Simulink中simPowerSystemsMl工具箱建立
系统仿真模型非常直观、方便,只需将模块连接起来即可。整
个系统包括:光伏模块、MPPT模块、PWM模块以及升压转换
器(Boost Converter)模块。
5.1 光伏阵的Simulink建模
光伏模块用于模拟太阳能电池板的非线性电压/电流
特性,如图3所示。
其中,由于太阳能光伏阵的电压与电流随太阳日照强度
和电池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完全采用Simulink画出仿真框
图,不但结构框图非常复杂,而且难以查出画图操作中的失
误。因此,在光伏模块中使用S—function,它是system
function的简称,其功能是通过Matlab或c语言程序,建立一
个能和Simulink模块库中模块一起使用的功能模块。将其与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块封装而成。其中,太阳能电池方阵的额定输出功率为
2240W;R是负载电阻,R=2.30hms;Vin为太阳能电池方阵
的输出电压,Vin=28.8V;V。。为变换器的输出电压,V。。=
72V。
图5 PWM模块
5.4 升压式转换器的Simulink建模
DC—DC变换器是通过控制电压的方法将不控的直流输
入变为可控的直流输出的一种变换电路。在太阳能发电中,
变换器的作用是从太阳能方阵中吸收最大电流并且提升电
压。文献[5]中,作者对升压式变换器与降压式变换器的进
行了比较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升压式变换器比降压式变换
器效率高,而且降压式转换器对占空比的控制能力是有限
图7 光伏系统MPPT控制的仿真场景
6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的;升压式转换器的能量效率可以随占空比的变化而变化。
采用变步长的ode23tb(stiff/TR—BDF2)仿真,最小步
当变换器在稳态运行时,感应电压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
长与最大步长自动调节,相对误差允许范围为1×10一,绝对
平均值为零。因此可求出输出电压”J:
误差范围为自动调节。从0秒开始仿真,仿真时间设为0.1
Vow 3匕高
(7)
秒。同时,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模块的采样周期与脉宽调制
模块的采样周期相同,都取为0.001。太阳能光伏阵输入日照
基于开关闭合期的能量存储和能量释放,以及电压电流
波动,计算变换器所需要的电容电感值为:
r
C 2狐7 ou≯t
£=焉警
扣寄
(8)
㈥
(9)
输入和输出电压的关系取决予占空比。假定变换器的效
率为田=100%\,即改该变换器是一个POPI型(输出功率=
输入功率)。可以得到最优负载为:
耻K丽亡酽(10)
升压式转换器(Boost Converter)模块用于模拟升压式变
换器特性,见图6。基于公式(7)一(10)可以求出变换器的电
容值和电感值。其中:电感L=22.081山H,电容c=260.4p,F。
考虑到开关损失和电感电容的容量,变换器的开关频率应设
计为50KHz。
取lOOW/m2,电池温度为在25。C。设置好各模块仿真参数后,
即可开始仿真。
光伏阵输出与负载电阻输入的电压、功率和电流仿真曲
线如图8~10所示。从图中的电压曲线、功率曲线和电流曲线
可以看出,该系统采用干扰观测法,实现了对太阳能电池最
大功率点的准确跟踪。
^
g
、一
趟
铆
图6
Bosst Converter模块
5.5 光伏系统MPPT控制的仿真场景
图8 电压比较
7 结论
本文根据太阳电池的物理数学模型,并编写s函数,建
立了带有最大功率点跟踪功能的太阳电池阵的Matlab仿真
模型。该模型综合了机理模型和经验模型的建模方法的优
点,在满足模型精度的前提下,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简化了
整个仿真场景如图7所示,图中PV Panel模块、MPPT模
建模过程。利用以上方法进行建模,只需了解太阳电池的外
块、PWM模块以及DC/DC Converter模块分别由以上各个模
部特性,避免了太阳电池内部相关参数分析计算的繁琐过
.--——242...——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
憾
、一
{j{}
嚣
^秣v煺脚
DC/DC转换器
c——输出电容;D——占空比;Ii。——输入电流;
△I;。——电流波动;卜输入电感;V。——太阳能方阵输
R——负载电阻;卜开关周期;
入电压;v。。——负载输出电压;hV。。——输出电压波动;
参考文献:
[1]
C Hua and J Lin.A modified tracking algorithm for maximum
power tracking of
solar array[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04,45(6):911—925.
[2]K H Hussein,et a1.Maximum photovohaic power tracking:an
algorithm for rapidly changing atmospheric conditions[J].1EE
Proceedings:Generation,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1995,
图9功率比较
142(1):59—64.
[3]T Hiyama,S Kouzuma and T Imakubo.Identification of optimal
operating point of PV modules using neural network for real time
maximum power tracking control[J].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1995,1 0(2):3 60—367。
[4]T Senjyu and K Uezato.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 using
fuzzy control for photovoltaie arrays[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Technology,Dec 5
—9 1994,Guangzhou,China:IEEE,Piscataway,NJ,USA,
1994.143.
[5]I Glasner and J Appelbanm.Advantage of boost VS.buck
topology for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 in
photovoltaic
systems[C].Proceedings of the 1996
19th Convention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 Israel,Nov 5—6 1996.
Jerusalem,Isr:IEEE,Piscataway,NJ,USA,1996.355—
图10 电流比较
358.
[6] 薛定宇.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
程。上述的模型是一个动态的、完整的系统模型,可以描述太
[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
阳电池的负载、工作环境等变化时的工作情况,适合于对太
阳电池最大功率点控制的研究。
符号说明
光伏特性
A——理想因素;Ec——能带隙能量;I。——饱和电流;
I_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流;IDh——相电流;I。——反相饱
和电流;入——太阳辐射;Tr——参考温度;I。。——电池短路
电流;K——玻尔兹曼常数;q——电子电荷;ki——短路电
流温度系数;R。——串联电池电阻;R出——并联电池电阻;
1卜电池温度;V——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
[作者简介]
李 炜(1977.9一),女(汉族),山西人,上海交通
大学电信学院自控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太阳
能、燃料电池等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控制。
朱新坚(1958.7一),男(汉族),上海人,上海交通
大学电信学院自控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为燃料电池等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控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243----——
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仿真模型
作者:
李炜, 朱新坚, LI Wei, ZHU Xin-jian
作者单位:
刊名: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上海,200030
计算机仿真
英文刊名:
COMPUTER SIMULATION
年,卷(期):
2006,23(6)
19次
被引用次数:
参考文献(6条)
1.K H Hussein Maximum photovoltaic power tracking:an algorithm for rapidly changing atmospheric
conditions 1995(01)
2.C Hua;J Lin A modified tracking algorithm for maximum power tracking of solar array 2004(06)
3.薛定宇 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 2003
4.I Glasner;J Appelbaum Advantage of boost vs.buck topology for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 in
photovoltaic systems 1996
5.T Senjyu;K Uezato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 using fuzzy control for photovoltaic arrays 1994
6.T Hiyama;S Kouzuma;T Imakubo Identification of optimal operating point of PV modules using neural
network for real time maximum power tracking control 1995(0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朱伟钢.林燕梅.周蕾.Zhu Weigang.Lin Yanmei.Zhou Lei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中国的应用 -现代电力
2007,24(5)
近年来,我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光伏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呈现.通过"送电到乡"等工程,光伏系统已经解决了许多边远
地区人口的供电问题;以深圳世博园1MW并网光伏电站为代表的诸多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已经投入运行;大规模并网荒漠光伏电站的探索和示范工程已经启
动.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枯竭,太阳能光伏发电这一清洁、可再生的新型发电方式成为能源结构中重要的替代能源.描述了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中国应
用状况和中国光伏发展的预测.
2.期刊论文 梁贵才.陈浩.何纯涛.Liang Guicai.Chen Hao.He Chuntao 单晶体太阳能光伏发电幕墙在节能建筑中
的应用 -施工技术2009,38(11)
单晶体光伏发电幕墙是一种高科技建筑外壳,不仪满足阻燃、隔热和消声等建筑物理要求,还可抵御恶劣天气,集节能、环保、自然于一体,充分体现
以人为本的没计理念.主要介绍了此种幕墙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同时着蓖介绍了光电幕墙的安装工艺.本系统的成功应用节约了后期使用中带来的相应电器
照明系统的维护、更换、清洗以及能源损耗费用.
3.期刊论文 马一鸣.马龙翔.MA Yi-ming.MA Long-xiang 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
科学版)2011,7(1)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上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针对太阳能利用和建筑一体化这一新的课
题,简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了太阳能光伏与建筑集成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并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优点和存在的问
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同时,根据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日趋成熟的现实,提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并预
测了其未来的发展.
4.期刊论文 张垠.ZHANG Yin 居民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引起的问题研究 -供用电2009,26(4)
居民太阳能光伏发电有其特殊性,有必要研究其并网对电网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居民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设备及其结构的介绍,分析了居民太阳能光伏
发电并网可能带来的管理、电能计量等方面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5.期刊论文 李春鹏.张廷元.周封.LI Chun-peng.ZHANG Ting-yuan.ZHOU Feng 太阳能光伏发电综述 -电工材料
2006(3)
在能源枯竭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渴望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来代替资源有限、污染环境的常规能源.以半导体光生伏
打效应为基础的光伏发电技术,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即清洁又环保的绿色能源,是近期急需的能源补充,又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
.本文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原理、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方式及国内外光伏发电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建议.
6.学位论文 宣昆 无隔离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逆变技术 2007
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不断普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容量不断增加。提高光伏发电系统中电力电子装置效率、改善其输出特性以及引入并网发电
技术成为光伏发电技术乃至整个新能源发电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最新的无隔离光伏发电并网逆变技术,研究其逆变方式、并网算法等等
,都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了无隔离光伏发电并网逆变系统的逆变方式、并网算法。将多电平拓扑和新式的调制策略引入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结合单片机的优
势,实现了采用单片机加大功率半导体元件的结构进行逆变的技术方案。
本文首先介绍了分散发电、光伏发电、并网发电的逆变技术等相关的技术概念,以及国内外光伏逆变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着介绍了多电平变
流器的基本原理和单片机在电力电子中的应用情况。然后详细介绍了无隔离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逆变系统的硬件设计过程和电路功能的实现,并给出了
硬件的性能测试数据。尤其针对无隔离和并网逆变这两个技术要点做了详细的阐述。
在这之后,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了二极管筘位型三电平变流器运行工况,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控制自由度组合的思想对多电平变
流器SPWM调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将多电平变流器开关频率优化及SPWM方法和载波交叠式SPWM方法相结合,实现了开关频率优化.载波交叠SPWM方法。该
方法同时具有开关频率优化和载波交叠SPWM方法的优点:在较低开关频率下具有良好的谐波特性,并有效的提高了直流电压利用率。
针对并网逆变原理及并网逆变器的特殊技术要求,本文专门对它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重点分析了光伏并网发电中比较特殊的两个难点:最大功率
点跟踪和孤岛效应的防止。介绍了它们的原理和实现。
本文作者设计并完成了5000W无隔离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逆变系统。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证明,此系统所用的方案是光伏并网发电领域的一个较
佳方案,理论意义和经济意义都不可估量。
7.期刊论文 黄磊.HUANG Lei 太阳能光伏发电市电并网电站的应用 -低压电器2007(22)
从设计及应用等角度对太阳能光伏发电市电并网电站进行了分析.对太阳能光伏发电市电并网电站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并网逆变器和防雷装置3个
组成部分进行了介绍.给出了其在某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指出太阳能光伏发电市电并网电站可用于建筑物应急照明系统中.
8.会议论文 李炳华.王玉卿.王振声.李战赠.马名东.王烈 国家体育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应用的研究 2006
国家体育场坐落在中国首都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的南端.北京市处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交接部位.东距渤海约150公里.其东南部为平
原,属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区;西部是山地,为太行山脉的余脉;北部、东北部也是山地,为燕山山脉的支脉.北京市区的地理坐标约为北纬39.9°、东经
116.3°,与罗马、马德里及费城位于同一纬度.北京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春季和秋季时间较短,气候干燥,冬季和夏季较长.北京市全年平均气温
13.1℃,年日照时数为2594小时,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适合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技术的应用,北京太阳能资源比欧洲、日本优越得多.本文研究 国家体育
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应用。
9.会议论文 龚华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上海电网中的运用与展望 2009
简述了当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国际和国内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光伏发电系统在上海电网中的运用情况。对崇明前卫村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在技术
和经济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结论,旨在对处于起步阶段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事业有所推动。
10.期刊论文 马一鸣.MA Yi-ming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技术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
针对国际紧张的能源形势和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环保型能源已成为国内外能源发展的主流.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
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上最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各发达国家均投入巨额资金竞相研究开发,并积极推进其产业化进程,大力开拓市场
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所扮演的角色,将逐步由边远地区和农村的补充能源向全社会的替代能源过渡.预计到2l世纪中叶,太阳能光伏发电将达到世界
总发电量的10%~20%.成为人类的基础能源之一.
引证文献(19条)
1.邱培春.葛宝明.毕大强 基于蓄电池储能的光伏并网发电功率平抑控制研究[期刊论文]-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1(3)
2.张蔚 BP神经网络在光伏发电MPPT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现代建筑电气 2010(4)
3.王利平.杨德洲.张军 大型光伏发电系统控制原理与并网特性研究[期刊论文]-电力电子技术 2010(6)
4.王桂英.史金玲.纪飞.王欢 光伏并网发电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 2010(7)
5.申楠.段中兴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0(9)
6.杨德州.王利平.张军.吴兴全 大型分布式电源模型化研究及其并网特性分析——(一)光伏电站专题[期刊论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18)
7.杜朝波.卢勇.严玉廷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特性分析[期刊论文]-云南电力技术 2009(3)
8.胡安平.谭兴 太阳电池板的建模仿真与微扰并网电流的MPPT实现[期刊论文]-太阳能 2009(5)
9.陈俊.惠晶 基于模糊策略的光伏发电MPPT控制技术[期刊论文]-现代电子技术 2009(6)
10.赵云鹏.姜海波.程忠庆 基于组态软件的光伏系统分析与监控设计[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 2009(4)
11.章伟康.褚君浩.章闻曦 单级式光伏逆变研究与MPPT方法[期刊论文]-电网与清洁能源 2009(11)
12.王文洋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设计[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09(28)
13.基于PSCAD的光伏阵列和MPPT控制器的仿真模型[期刊论文]-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9(19)
14.张国荣.项若轩 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的研究[期刊论文]-能源工程 2009(1)
15.周雪松.郭润睿.马幼捷 光伏系统直流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期刊论文]-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2)
16.崔雁松.刘南平.张乃栋 基于直线近似MPPT算法的太阳能智能供电系统[期刊论文]-水电能源科学 2008(3)
17.李建.姚雪梅.夏东伟 一种改进干扰观察法的仿真研究[期刊论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6)
18.王锋.张淼.张矛盾 基于S函数的实用光伏模块Matlab仿真模型[期刊论文]-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08(4)
19.龙腾飞.丁宣浩.蔡如华 太阳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的三点比较法理论分析[期刊论文]-节能 2007(8)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sjfz200606063.aspx
授权使用:四方继保(sifangjb),授权号:9e410bdf-eb0a-4e4b-8b0c-9ef700d85a5d
下载时间:2011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