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6 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考试结束 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区县、毕业学校、姓名、考试号、座号 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并核对监考教师粘贴的考号条形码是否与本人信息一 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4.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 2 分,共 14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第Ⅰ卷 联袂.(mèi) 文绉绉..(zōu) 期期艾艾..(ài) A.扒.窃(pá) B.拂.晓(fó) C.晕.船(yùn) 招徕.(lái) D.佝.偻(gōu) 醴.泉(lǐ) 【分析】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 断壁残垣.(yuán) 忧心忡忡..(chōng) 一叶扁.舟(piān) 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解答】A.正确,“垣”不要读“huán”; B.“拂晓”应读作“fú xiǎo”,“文绉绉”应读作“wén zhōu zhōu”; C.正确,“晕”不要读作“yūn”; D.正确,“佝”不要读作“jū”.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 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枯槁 告磬 挖墙角 翻来覆去 B.地窖 鳌头 座右铭 如坐针毡 C.凛冽 取缔 通缉令 风靡一时 D.客栈 娴熟 顶梁柱 味同嚼蜡 【分析】本题考查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 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解答】A.有误,“挖墙角”应写作“挖墙脚”,“告磬”应写作“告罄”; B.正确,不要把“座右铭”写作“左右铭”; C.正确,不要把“取缔”写作“取谛”; D.正确,不要把“顶梁柱”写作“顶粱柱”.
故选:A.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只要平时留意这些基本字词的书写即可.当然认真审题确定词语在 句中的意思是也很重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找准着力点,软硬兼施,内外兼修, 使乡村既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 B.2016 年 4 月 4 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 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 C.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 有效约束。 D.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他们不仅是工 艺纯熟的技者,还是明法通道的智者。 【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要从成语的意思、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 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 【解答】A.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喻做事不分轻重缓急.句中指乡村建设要有重点,使用正 确; B.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句中已经实现,不合语境; C.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句中指家风对人 的影响,使用正确; D.游刃有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 决问题毫不费事.符合语境.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指日可待”是指没有实现的, “潜移默化”是指暗中的、不知不觉的影响. 4.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 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喜鹊的气度不凡,表现了作者对 喜鹊的喜爱、欣赏之情。) B.淄博山水如画。如果说博山、淄川、沂源的风景如同一气呵成的写意山水画,那么 桓台马踏湖就是工笔细作的江南画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淄博的山水之美,同 时又区分了“博山、淄川、沂源”与“桓台马踏湖”风景的不同风格。) C.在浪漫中呼吸的巴黎、在历史中行走的罗马、在花园里游憩的新加坡,为我们提供 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他山之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们进行城市建设可供借 鉴的多个角度。) D.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 呢?是厚积薄发还是匆匆碌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用读 书积累来让青春过得有意义。)
【分析】《课标》要求修辞手法初中阶段考查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 设问、反问的辨识和作用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通常根据句子就能分析,熟练掌握即可顺利 解答. 【解答】D 选项中“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问句,但是不是反问句,而因为有“是 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这个选择问作答案,所以 D 句可以看作两个设问句,所以 D 项说“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是错误的. 故选 D 【点评】我们要熟练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 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 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 动形象. 3.夸张: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 情(表达效果). 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7.设问: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 思想活动. 8.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 服力.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屠暴.(残忍)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 B.将军身被.(通“披”,穿着)坚执锐 (司马迁《陈涉世家》) C.尝贻.(赠)余核舟一 (魏学洢《核舟记》) D.非澹泊..(也写做“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分析】本题考查实词的解释,解答时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 【解答】A.有误,暴:突然.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多积累.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诗歌的情感往往寄托在鲜明独特的意象上,通过意象营造出 生动感人的意境。
B.杨绛先生于今年 5 月 25 日辞世。她在叙事散文《老王》中记叙了与老王的交往经历, 表达了她对老王深切的愧怍之情,也表现了—个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C.古代跟年龄相关的称谓很多。如“垂髫”,指小孩;“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加 冠”,指年已二十的成年男子。 D.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课文 《马》即选自其中。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回顾所学完成选择.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有误,《马》的作者是布封.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多积累. 7.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山水小品,宜 。 读忠烈传,宜 宜 。 。读奸佞传,宜 。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 ①纵水狂呼,可以旋风 ②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 ③击剑捉酒以销愤 ④吹笙鼓瑟以扬芳 A.②①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①③④②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 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 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 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从前两句可以看出,讲的是其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所填内容是②④③①. 【点评】做该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找出写作的顺序,并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系,方 可得出答案.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 20 分) 8.默写填空。(7 分) 第Ⅱ卷 (1) (2)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蛾眉山月半轮秋, ( 4)《 白 雪 歌 送 武 判 官 归 京 》 中 , 写 诗 人 目 送 友 人 离 去 、 流 露 依 依 不 舍 之 情 的 诗 句 。(李白《蛾眉山月歌》) 是: (5)自然的风景往往触动诗人的情怀。微雨拂面或骤雨敲窗,都能被诗人听出无限的诗意。 , 。 请写出连续两句含有“雨”字的古诗词: , 。 【分析】本题为连续性默写和情境默写的综合,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 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解答】(1)峰峦如聚(重点字:聚) (2)何当共剪西窗烛(重点字:剪) (3)影入平羌江水流(重点字:羌)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点评】复习名句默写要注意以下几类: (1)揭示人类社会及事物发展规律的句子(即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2)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大胸怀的句子 (3)描写优美意境的名句 (4)其他反映科学技术、和平、以德治国等方面的名句 9.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3 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 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 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分析】《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 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 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 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解答】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 “深”字写出了荒无人迹的凄凉.这两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 情.A 选项正确;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移情于景,借花鸟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的感 情.B 选项正确;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出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诗人 内心难以排遣的感时伤怀,忧国思家之情.C 正确; D.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D 错误. 故选 D. 【点评】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这首 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 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表现了在
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 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0 分) 太宗尝谓中书今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 亦犹蜃②性含水, 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董 生④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⑤情, 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蝌,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 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惟幕遮 掩,以求专心。⑤饬:整理。⑥懿:美好。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 分) ①苏秦刺股.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夫人虽.禀性定 B.必须博学以.成其道 C.燧动而.焰发 D.博学成而为.美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有地臆然而.高 为.人谋而不忠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 分)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 (4)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 A、B 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 理方法及其作用。(4 分) 【分析】译文: 唐太宗曾对中书令岑文本说:“人虽然秉有一定的天性,但必须博学才能有所成就.就 好比蜃的本性含有水,要见到月光才能吐水;木的本性含有火,但要燧石敲打才能发火.人 的本性含有灵气,可是要通过学习,才能美好完善.所以历史上有苏秦刺股读书,董仲舒放 下帷帐讲学的美谈.不勤奋于道艺,功名是不会树立的“.岑文本回答说:“人的本性都很 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礼记》说:玉石不经雕琢 就不会成为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所以古人以勤于学习为美德“.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句意为:苏秦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股:大腿; ②句意为:玉石不经雕琢就不会成为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知道:懂得道理. (2)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 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实词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词的含义, “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或相似都可以. A:前后句:虽:虽然; B:前句:以:来.后句:以:认为,以为; C:前句:而:表顺承.后句:而:表修饰;
D:前句:为:成为.后句:为:给,替. 故选:A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 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 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夫”,句首发语词,可不译;“性”,本性;“情”,情趣;“饬”,整理.句 意为: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 (4)本题是对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 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 他们共同的观点是:学习对人的重要性.A 句运用类比从正面的说理方法,通过“蜃月光而 水垂;木燧动而焰发”化抽象于具体,化深奥于浅显,从正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的重要; B 句运用类比从反面的说理方法,通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将抽象的道理具体 化,从反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答案: (1)①股:大腿;②知道:懂得道理. (2)A. (3)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 (4)他们共同的观点是:学习对人的重要性.A 句运用类比从正面的说理方法,通过“蜃 月光而水垂;木燧动而焰发”化抽象于具体,化深奥于浅显,从正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 的重要;B 句运用类比从反面的说理方法,通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将抽象的 道理具体化,从反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点评】文言实词“名”的用法: ①名字,名称.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左忠毅公逸事》); ②命名. 而此独以钟名(《石钟山记》); ③名义. 二贵酋名曰馆伴(《<指南录>后序》); ④名声,名望.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 ⑤著名的,闻名. 故虽有名马(《马说》); ⑥说明,说出.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三、理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14 题。(12 分) 小满 ①小满节气,在每年 5 月 20 日至 22 日之间,24 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
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 5 月 20 日 22 时 36 分。 ②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 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 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③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 拔节,抽穗开花,亟需薰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 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 将成熟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 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 扣。 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 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 上涨。 ⑤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 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 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雨水不丰, 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 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⑥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⑦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小满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 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正因为如此,人体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 物质最多,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至于有所伤耗。这时,可以多吃一 些清热、暖胃、温补的食品。因为空气潮湿,小满节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期, 人们要预防湿邪入侵,多吃一些有化湿通淤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 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物。 11.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3 分) 12.文章多次引用农谚进行说明,请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2 分) 13.科学性是说明文的生命。请结合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做简要分析。(4 分) (1)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 5.月.20..日.22..时.36..分.。 (2)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14.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请从你知道的节气中任选—个加以介绍。(3 分) 【分析】文章采用逻辑顺序,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第②﹣⑤段说明小满节气的含义和农作 物生长的特点,第⑥﹣⑦段说明小满节气的气候特点和人们饮食注意事项. 【解答】(11)考查概括说明内容. 第②﹣⑤段说明小满节气的含义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第⑥﹣⑦段说明小满节气的气候特点 和人们饮食注意事项. (12)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 作引用等.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