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武汉理工大学2020自然辩证法题库84题(含MOOC30题).pdf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资料共3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整理:瑾璐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知行校园汇 百度搜索:拾年之璐,了解更多 2020 年自然辩证法题库 目录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 ......................................................................................................................................................................... 3 1. 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 3 2. 3. 概述当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思想。 .......................................................................................................................................................... 4 4.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重大意义。 ............................................................................................................................................................................... 4 5.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标志? .................................................................................................................................... 4 6.简论近代自然科学打破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主要成果和学术思想。 ............................................................................................................................................ 4 7.什么是系统?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 8.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 5 9.试述系统思维方式的内涵及其认识对象的基本思路,结合所学专业谈谈如何运用系统思维方式认识对象。...................................................................... 5 10.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下述观点:“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 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 6 11.论述你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看法 ...................................................................................................................................................................... 6 12.科学技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能发挥哪些作用?科技解决环境问题有无限度? ........................................................................................................... 6 13.试述生态自然观及其意义。 ......................................................................................................................................................................................................... 7 14.为什么说生态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 7 15.以马恩生态思想为指导,分析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谈谈科技工作者在创新活动中应具备的环保意识。 ............................................ 7 16.概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并谈谈应该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 8 17.概述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思想。 .................................................................................................................................................................. 8 18.试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并联系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谈谈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生态文明? ....................................................................... 9 19.试从生态自然观视角论述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对策。 ............................................................................................................................................ 10 20.谈谈你对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具体设想。 ............................................................................................................................................................................... 10 21.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11 22.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11 23.如何理解马克思、贝尔纳关于科学的本质的概括?从整体上把握科学对于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健康发展有何现实意义? .............................................. 11 24.科学的含义和本质特征是什么? ............................................................................................................................................................................................... 11 25.科学有哪些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有什么现实意义?。 ............................................................................................................................................................ 11 26.基于科学的本质属性,剖析典型的“伪科学”案例。 ................................................................................................................................................................ 12 27.用有关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析说明中医学是不是科学,请说明是或不是的理由。 ................................................................................................................. 12 28.谈谈科技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科学精神。 ................................................................................................................................................................................... 13 29.试析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 ....................................................................................................................................................................................... 13 30.技术的含义和本质特征是什么? ............................................................................................................................................................................................... 13 31.结合技术的本质及其特征,分析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作为技术工作者如何看待技术的社会功能? .............................................................................. 13 32.简述技术结构的发展模式,作为技术工作者在当代技术创新活动中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 ............................................................................................. 14 3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科学的技术化、技术的科学化)? ............................................................................................................................................ 14 34.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14 35.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 14 36.谈谈你对科学发展模式和动力的认识。 ................................................................................................................................................................................... 14 37.谈谈你对技术发展模式和动力的认识。 ................................................................................................................................................................................... 15 38.简述和评价波普尔科学发展模式,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 .................................................................................................................................................... 15 39.试述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 ....................................................................................................................................................................................... 15 40.为什么要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请结合个人专业和实际情况,谈谈怎样才能促进两者更好地融合? .............................................................. 16 41.如何看待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谈谈研究生应该如何培养“问题意识”?。 ............................................................................................. 16 42.在科研选题中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 16 43.结合你以往的或拟进行的科研工作或科学史上的案例谈谈应该如何贯彻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 17 45.试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或从事的工作谈谈科学研究活动中应怎样遵循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 17 1 / 36 整理:瑾璐 公众号:知行校园汇 百度搜索:拾年之璐
整理:瑾璐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知行校园汇 百度搜索:拾年之璐,了解更多 46.结合你的科研实践或科学史上的案例谈谈你对观察实验中观察与理论的关系的认识。 ..................................................................................................... 18 47.怎样理解“观察渗透理论”?谈谈你对科研活动中树立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观察的客观性的认识。 .............................................................. 18 48.试述观察与理论的关系并谈谈如何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原则。 ................................................................................................................................................ 18 49.简述科学事实的特点及其作用。 ............................................................................................................................................................................................... 19 50.联系自己的专业,分析论述如何进行科学问题的研究。 ........................................................................................................................................................ 19 51.试举例说明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 19 52.试述穆勤五法的基本内容。 ....................................................................................................................................................................................................... 19 53.试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 19 54.简述技术思维及其特点。 ........................................................................................................................................................................................................... 20 55.战略性思维对于科学研究有何意义? ....................................................................................................................................................................................... 20 56.简述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 20 57.科学假说有哪些特点?假说是如何提出来的? ....................................................................................................................................................................... 20 58.谈谈系统方法及其作用。 ........................................................................................................................................................................................................... 20 59.简论模型方法的意义与作用。 ................................................................................................................................................................................................... 21 60.什么是科学基回体和技术共同体?二者有何区别? ................................................................................................................................................................ 21 61.科学建制的基本特征和类型各是什么? ................................................................................................................................................................................... 21 62.简述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基本内容。 ........................................................................................................................................................................................... 21 63.现代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21 64.现代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规律是什么? ................................................................................................................................................................................... 22 65.为什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 22 66.结合目前公认的科学社会规范谈谈你对科技工作者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科研行为的认识。 ............................................................................................. 23 67.试以当代高技术某个领域的突出伦理问题为例谈谈你对科技工作者伦理责任的看法。 ..................................................................................................... 24 6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如何看待学术造假?哪些行为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科学研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范?.................................................................. 24 69.试从科学技术的差异分析各自的伦理规范。 ........................................................................................................................................................................... 25 70.以当代高技术伦理问题为例阐述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责任。 .................................................................................................................................................... 26 71.结合技术案例谈谈你对“技术价值中立论”与“技术价值负荷论”的理解。 ............................................................................................................................. 26 7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018 年 11 月 26 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 ........................................................................................................................ 27 73.根据技术评估的特点就某个技术项目或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 28 74.试述技术评估的特点及其从中得到的对工程技术人员素养或科技管理人员素养要求的启示。 ......................................................................................... 29 75.简述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31 76.论述我国科技政策的调整与趋势。 ........................................................................................................................................................................................... 32 77.什么是技术创新?它和技术发明、技术改造有什么关系? .................................................................................................................................................... 32 78.试述技术创新的动力模式及运行机制。 ................................................................................................................................................................................... 32 79.试以技术创新过程分析创新的激励机制。 ............................................................................................................................................................................... 33 80.请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论述现代技术创新的趋势与特征。 .................................................................................................................................................... 34 81.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 34 82.简述创新型国家及其主要特征。 ............................................................................................................................................................................................... 34 83.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 ....................................................................................................................................................................................... 35 84.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的时代意义? .................................................................................................................... 35 2 / 36 整理:瑾璐 公众号:知行校园汇 百度搜索:拾年之璐
整理:瑾璐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知行校园汇 百度搜索:拾年之璐,了解更多 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 学科性质: (1) 哲学的分支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辨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属于哲学门类:科学 技术哲学,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辨证思维))的学科。 (2) 中间层次 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两者的纽带和桥梁, 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3) 交叉学科 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乐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 (4) 综合性和开放性 主要内容: (1)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 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 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 定义:使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使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馆,使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使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2. 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 1:古希腊时代的哲学作为一种古代知识的汇总,既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 近代科学得以发生的母体和背景。 它不仅为近代发展的许多 科学理论、 科学观点提供了胚胎 和萌芽,更重要的是它为近代科学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思维方式、思考方法、概念框架、以 及理性分析和批判反思的一 些规则与原理。 (一)从自然哲学的起源和对象方面对近代科学的贡献 自然哲学开始于人们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它囊括了当时人们的一切认知, 是古希腊思 想的源头。古希腊思想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广泛而深刻 的问题,比如: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灵魂是否存在?宇宙是什么样子等,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这些为近代科学发展划定了一个 初步的对象范围,近代科学 家所做的不过是从各个角度来尝试解答这些问题。 (二)从自然哲学的精神来方面对近代科学的贡献 在古希腊思想家看来,求知是人的天性,作为爱智之人,就是穷究宇宙来源,探索万物 真实,诘问人生目的,在这种不断的探究和追问中获得知 识,所以说,爱智慧、尚思辨、重 探索是古希腊思想的基本精神。如对一与多、存在与非存在、本质与现象、一般和个别,以 及运动与静止、可知与不可 知、相对与绝对、有限与无限、灵魂与肉体等问题的探讨,这样 的探索精神对对近代科学发挥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三)从自然哲学的研究方法方面对近代科学的影响 虽然在早期希腊的自然哲学中没有系统的方法论,但他们重视科学,重视严密的逻辑 推理,这都有利于使人们关于自然界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理 论体系,这是自然科学发展、成 长的必经之路。 1、实证思想。早期希腊哲学家大都比较重视实证、实验,在这一点上,他们的表现更 实证思想。 像是 科学家。如泰利斯之所以提出水本原说,是由于经验证据说明水有滋养万物的作用,他 曾根据所学、所创的理论成功预测了日蚀,利用几何知识测量了埃 及金字塔的高度;毕达哥 拉斯用实测的方法发现了勾股定理等。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米利都学派的阿那克西曼德认为生成和消亡共同构成世界的运 朴 素的辩证法思想。 第一次明确表达出运动必然性和原因的关系;阿那克西美尼提出了“气本原说” ,开辟 了用量的不同来解释事物性质差异的新途径; 赫拉克利特的“流变说”认为, “变”具有普 遍性,而“变”是有原因和规律的等等。从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它们的结合上去探求万物运 动变化的“理 由”或规律,正是自然科学的任务。 3、逻辑论证方法。在巴门尼德、芝诺、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开创和扩充,逻辑论证 逻辑论证方法。 最终发展成为 指导后世哲学与科学研究主要方法论手段的逻辑学。 古希腊自然哲学一诞生就以对自然的思考和探索为己任, 为近代科学的发展拟定了基本 命题。如果 把科学精神分为探索、怀疑、理性和实证四个方面的话,那么古希腊自然哲学家 们已把探索、 怀疑和理性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一旦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 们把实验方法注入其 中,近代科学便诞生了。 答 2:古希腊自然观的内容: (1)用自然的原因解释自然。如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则认 为是原子;(2)追求逻辑的完满。如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本原是数,柏拉图提出的“理念世界” ;(3)对自然的认识是从最简单的外部现象开始的,从简 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最先 是天文学和力学;(4)亚里士多德的综合。他既注重逻辑的严谨,又注重经验事实,从亚里士多德之后,科学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古希腊自然观的特点:猜测性、朴素性、直观性、唯物性、辩证性。 古希腊自然观的意义: 古希腊人企图用自然界的某种特殊事物或性质说明自然现象, 并且力图从自然现象的总的联系中去把握它们, 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 3 / 36 整理:瑾璐 公众号:知行校园汇 百度搜索:拾年之璐
整理:瑾璐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知行校园汇 百度搜索:拾年之璐,了解更多 自然观。他们从总体上勾划出一幅自然界的总画面, 在自然观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遗产。但是由于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基本上是以简单的经验观察为基础 的, 一般说来, 还没有系统的实验方法, 因而他们提出的一些理论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 他们着重于逻辑的推理和概括, 这就是他们的自然观具有直 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3. 概述当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思想。 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在量上还 是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 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持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 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自然界是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的整体,也是各种作用过程的集合体。一切自然事物,小到原子、基本粒子,大到银河 系、总星系,复杂到人、生物圈以至于社会圈,都是由各种不同要素组成的系统。(1)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运动无论在质和量上都是不灭 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 高度发展的产物;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自然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 程的集合体。(3)在自然界特定的发展阶段,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出现了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区别于以往各种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2)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它将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着统一的辩证法规律。 (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揭示的自然界包括人参与其中的人化了的自然界, 是人创造、占有和“再生产”的自然界。 (4)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 人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 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另一方 面,人作为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4.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重大意义。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第二,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 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 的理论前提。 第四,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5.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的理论来源。在 19 世纪,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尚没有像现在这样严重,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可能就 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专门而系统的研究,但是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了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生态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与发展。 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生态危机”,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生态科学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其一,生态系统 是生命系统。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其三,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其五,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 性相统一的平衡。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 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 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6.简论近代自然科学打破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主要成果和学术思想。 天文学的新概念 德国哲学家康德于 1775 年发表了《宇宙发展史概论》,提出了太阳起源的星云假说。星云说是人类认识史上第一个科学的天体起源学说, 它从物质自 身具有吸引与排斥的对立统一来分析天体的发生与发展。它不仅在科学上为现代天体演化学奠定了基础, 从而推动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且也在哲学 上为辨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天文学方面的论据,它既批判了“宇宙神创论”又否定了“神的第一次推动”。恩格斯评价说,康德的星云假说在僵 化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拉普拉斯是历史上从机械自然观向辨正自然观过渡的代表人物, 他的《宇宙系统论》在太阳系起源问题上坚持自然科学唯物主义。 地质学的新理论 英国地质学家赖尔 1830 年出版了他的《地质学原理》。他提出了地质渐变理论,认为促使地壳的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 不是上帝和其它神秘的 作用力, 而是永远不停的进行着地质应力, 从而抨击和否定了当时的“灾变论”。由于赖尔的地质渐变理论使人们认识到地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在 自然力的作用下不断生成变化的, 这就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又一个缺口。 物理学的新综合 物理学领域 19 世纪的两个最重要的发现: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和电磁理论的建立。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是 19 世纪 40 年代由五个国家的至少六、七 种不同职业的十几位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力学、热力学、电学、化学等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揭示了自然界的统一性。法 拉第-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为电磁学奠定了基础。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的预言 1888 年被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试验加以证实。电磁理论从本质上揭示了光电磁 现象的统一性, 在那种认为光电磁互不相干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又一个缺口。 4 / 36 整理:瑾璐 公众号:知行校园汇 百度搜索:拾年之璐
整理:瑾璐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知行校园汇 百度搜索:拾年之璐,了解更多 化学上的新发现 化学领域 19 世纪有三个发现, 一个是道二顿-阿伏伽德罗的原子-分子论, 第二个是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第三个是维勒的草酸和尿素合成。道 尔顿提出了原子的科学假说, 完成了近代化学发展中的一次重要的理论综合。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假说成为说明物质构成和化学反应机理的原子-分子说, 这一学说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以它的辨证性质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又一个缺口。草酸和尿素合成第一次用无机 原料合成有机物,穿透了无机界和有机界的障碍。 生物学上的新进展 19 世纪生物学的两个重大发现是细胞理论和生物进化论。德国动植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理论, 这个学说在动植物之间架起了桥梁, 为生物 进化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生物进化论的创立是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为标志的, 它揭示了生物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界的普遍联系,有力地批判 了“目的论”、“神创论”、“不变论”等形而上学的观点。 7.什么是系统?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由若干有特定属性的要素按特定关系而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自然物中小到基本粒子,大到恒星、星系,各种生命体如细胞、个体、生态 群等等都是系统,整个自然界构成一个硕大无比的系统。 (2)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方式: ①不仅要把整个自然界看做一个系统,而且要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②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系统,而且又互成系统。 ③系统与要素的规定是相对的。 显然,系统与要素的规定是相对的。系统之成为系统,要素之成为要素,只是在特定的联系中才有成立。要素在自身的内在联系中成为系统,系统又在 自身的外在联系中成为要素。因此任何一个系统都是较高一级系统的要素,同时任何一个系统的要素成本身又是较低一级的系统。 系统是由若干个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它既与其所在的环境发生联系,又与其他系统发生关联,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 次性等特点; 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①自然界是以系统地方式存在的,是简单性与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相统一的物质系统。②系统是由若 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它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③自然界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基本方式, 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机制。④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8.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答 1:自组织理论是由耗散结构、协同论、分形理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和混沌理论所构成的“复杂理论”体系。它从各个不同角度阐明了自组织是 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 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 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有序与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其方法论意义在于: (1) 耗散结构理论解决了达尔文进化论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自然界演化方向上的矛盾。 (2) 协同论解决了自组织系统的多自由度和多演化方程的问题,可以有效地确定自组织系统在走出不稳定点后会出现怎样的新结构。 (3)突变论改变了思考问题的方式,注重研究当条件发生变化时质变的改变方式的改变。它将质变的方式分为飞跃和渐变两种方式。它提供了许多突变模 型,表明如果系统的势函数具有一个以上的势谷,那么系统就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选择结构,事物的质变就可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途和方向。 (4) 超循环理论提供了循环利用物质、能量和信息,以获得最大产出比的科学依据和解决创造性产生的问题。 (5) 分形理论提供了一种透过思维之窗观察无穷的有形思维方法:提供了理解各个学科内复杂性的新语言和新工具:为解决有限与无限、简单与复杂、整 体与部分、破碎等矛盾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复杂性、非线性和系统演化的空间图景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思考途径和方法。 (6) 混沌理论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及矛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辩证思想的正确性: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哲学认识论上的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深化了 我们对“关节点”的认识。 其世界观的意义:(1) 自组织理论是 20 世纪科学上所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它为人的认识社会、自然发展观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2)它是一次科学作为整体的历史大转折,即从经典科学(机械论科学)向新型科学(有机论科学)的历史性转变,使人的认识从存在论到演化论、从物质论走 向信息论,从构成论走向生成·论,从简单性到复杂性,从一元性到多元性,从分析到综合,并由此影响人类思维方式。 (3) 自组织理论揭示了构建自组织系统的所需的条件、演化路径、发展动力、时空结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方式等问题,阐明了复杂系统进化的机理。 答 2:自组织理论关于系统演化前基本观点是:①开放系统是系统实观从无序到有序演化的必要条件;②远离平衡是有序之源;③通过涨落达到有序< 内部直接诱因);④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实现从无序到有序进化的根本机制(内在依据)。 所以:一个现实的系统(如企业)要发展:(1)必须在开放中求生存、求活力;(2)必须重视微小涨落,从动态中寻找稳定的有序;(3)通过协同作用 增强系统的竞争性。 9.试述系统思维方式的内涵及其认识对象的基本思路,结合所学专业谈谈如何运用系统思维方式认识对象。 (1)定义所谓系统思维方式,是把对象当做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 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2)系统思维方式的思路这种思维方式认识对象的基本思路是: 5 / 36 整理:瑾璐 公众号:知行校园汇 百度搜索:拾年之璐
整理:瑾璐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知行校园汇 百度搜索:拾年之璐,了解更多 第一,把对象作为其构成要素以一定的联系组成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整体( 系统) 来考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 系中揭示对象的整体性质和运动规律。它首先从整体出发,对事物进行综合研究,然后以综合为指导、对事物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 系,最后又在分析的基础上回到整体的综合研究。 第二,认为各要素组成的整体,具有不同于各要素功能简单相加的新功能,即认为系统具有非加的性质——系统性质。人们认识系统就在于找出这种 系统性质,构造一个新系统的目的就在于利用这种非加性来实现某种新功能。 第三,把所观察的系统都看做动态的开放系统,认为任何系统都处于一定环境之中,它与外界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系统要得到自身的发展, 必定是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第四,系统思维方式对某一具体系统的研究侧重于无序、不稳定性、多样性、不平衡性、非线性等方面,这与传统的千方百计将系统简化为稳定、有 序、均匀、平衡、线性作用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别。 10.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下述观点:“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 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1)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不足造成的。因此,只有积极地发展科学技术,才能努力 克服由于科学技术发展不足所产生的那些消极后果。 (2)对技术应用的方式实施有效的变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技术应用的整个过程和技术应用的目标,不能把提高劳动效率和最大限度的赢利作为技术 应用的惟一目的。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分析考察一种技术的应用情况,只有全面考虑问题,我们才有可能找到技术应用的新方式,这种新方式要求我 们对技术应用的主体、内容、目的与结果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而不能让其自由放任。 (3)加强政府技术监督的职能。这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必须高瞻远瞩,洞察技术成果的性质和作用,通过立法、司法与执法部门的协同作用,营造出技 术良性运行、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环境,从而消除滥用科学技术成果、急功近利、不顾后果的短期行为。 (4)必须不断强化全体公民的科技伦理规范意识。科技知识的生产、扩散与利用等社会行为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公民的教 育,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和人文精神,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伦理意识,这是弥补技术应用中利益驱动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重要举措。总之,我们 必须充分肯定科学技术对于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并通过社会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后果, 乃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11.论述你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看法 答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容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 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经济、资源和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它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取消经济增长,但可持续发展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 其次,实现资源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条件,它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 再次,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 最大问题,因此,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答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 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保护 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基础薄弱,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贫困、创建高度文明的最明智选择。我国 是在经济还不够发达,人民不够富裕,发展任务及其繁重的情况下,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没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拥有的环境容量,也没有发达 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中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多,人口多又要发展,因此,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就显得十分突出。这一问题对我国比对其它国家来 说要严峻得多和现实得多。现在大家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基本上取得了共识,这种共识是以前从来没有的,这是我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走出经济 效益低,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怪圈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是长期以来国家 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在世界各国对比中完善自己的必然结论。 12.科学技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能发挥哪些作用?科技解决环境问题有无限度? (1)科学技术有助于人类治理环境、保护生态 (2)科技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科学技术通过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渗透,导致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为人类带来了巨 大的财富,并成为社会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的重要标志,在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逐步超过了传统生产要素的贡献。科技 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 (1)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认识功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资源观和发展观。观念使行动的先导,形而上学的机械思维使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思 想根源。因此,应坚持用矛盾的观点,辨证地看待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关系,力求实 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2)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实践功能,使可持续发展真正落到实处。科学技术促进经济不断发展,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对现行经济运行体系进行改造,提 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并不断促进产业的优化和升级。而高新技术的发展又不断培育新兴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的进步使消费品的数 量、质量以及种类得到持续提高,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6 / 36 整理:瑾璐 公众号:知行校园汇 百度搜索:拾年之璐
整理:瑾璐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知行校园汇 百度搜索:拾年之璐,了解更多 科学技术不断增强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的能力。在资源种类的拓展、资源利用率提高以及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非再生资源的替代等方面,科技进步都 显示了巨大的威力;科技进步不仅能够按照人类的需要设计和创建新资源,如功能材料,且可以直接取代传统自然资源,如用 Internet 取代书报,E mail 可以 代替书信,可视电话可以减少出差次数。由于科技进步的巨大作用,任何事物都能成为被人利用的资源。只要科技进步无止境,资源的供应也必将无止境。 科技进步增强了人类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能力。环境科学及技术的发展,使人类逐渐弄清楚有毒物、污染物在生产和环境中的转移、扩散和富集 机制,使预防和治理污染成为可能;人类不断利用科学技术的成果,发展清洁生产并积极寻找、利用防沙治沙技术,防止水土流失;运用生物技术保护濒危珍稀 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努力营建优美、健康的自然生态环境。 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发挥问题,仍有待于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开究。应该相信科学技术的进步,才是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 本所在,但不等于说,当前的一切问题都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 而迎刃而解。环境问题,特别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它涉 及到自然条件、政治、经济、文化、 消费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又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我国提出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近 10 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形势并不乐观: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环境生态压力巨大,庞大的 人口基数使得人均资源拥有极少,国民素质普遍较低,产业中科技含量总体不高。但是,只有坚定不移地依靠和发展科学技术,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 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3.试述生态自然观及其意义。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其三,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 开放系统。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其五,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现代针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 统的稳定和发展。 (1)生态自然观的内涵:①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②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③生态系统是具有自组织的开放系统。④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由系 统内的物质运动决定。⑤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2)生态自然观进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 ①生态自然观把人和自然看成高度相关的有机统一体, 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关系的整体性和组合性。 ②生态自然观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统一起来, 使科学技术变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手段。 ③人类和社会都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人类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能动地改造自然。 ④生态自然观强调自然事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辨证唯物主义重大意义: (1)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为科学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理 论前提。 (4)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14.为什么说生态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答 1:因为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思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 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 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 稳之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答 2: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的理论来源。在 19 世纪,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尚没有像现在这样严重, 马克思和恩格斯 不可能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专门而系统的研究, 但是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了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生态自然观, 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丰富与发展。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 “生态危机” ,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生态科学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其三,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 开放系统。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其五,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 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 人则 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 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 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 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 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15.以马恩生态思想为指导,分析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谈谈科技工作者在创新活动中应具备的环 保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从自然先在性、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自然资源循环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多个角度论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基于 此,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相结合,实现生态文 明建设的创新。 7 / 36 整理:瑾璐 公众号:知行校园汇 百度搜索:拾年之璐
整理:瑾璐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知行校园汇 百度搜索:拾年之璐,了解更多 科学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实现人的价值目标的中介性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科学技术一方面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推动力量,同时又是损害生态环境的帮凶。 树立生态价值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无法为人类的生态环境危机负责,科学技术应用的效果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要科学技术条件的支持,同时,正确的生 态价值观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必备条件。生态价值观要求把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它指向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以实现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一)树立生态价值观,形成生态保护意识 科学技术的应用受到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影响,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从生态保护意识和法律制度规范入手,做好生态环境保 护的工作。首先,树立生态价值观。生态环境危机本质上是价值观危机,科技技术活动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自身缺乏价值判断,人们既可 以利用科学技术来摆脱自然的奴役,也可以利用它来实现对大自然的统治。为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培养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引导人们实现 由传统价值观向生态价值观的转变,在运用科学技术时,一方面要符合经济社会稳步前进的要求,另一方面要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良性运转,以科学的 生态价值观和正确的伦理道德观来引导人们的行为活动,以协调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减弱科学技术的不良应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生态文明的 建设与发展。其次,健全相关法律,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法律保障。规范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利用,不仅需要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对人类进行思想道德层面的引 导,也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对人们的科学技术活动进行法律约束,使人们在行为层面上遵循法律规范,避免误入歧途造成生态灾难。应该确立科学技术生态 化制度,使科学技术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并将二者上升到全新的高度,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行政方面要加强对科学技术制度生态化的干预力度, 加大惩罚力度,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将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促进科学技术生态化 现代的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发展,也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课题。为了协调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必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重新 审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因为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和谐共生,不仅需要价值层面的引导,还需要技术方面的支持,充分考量科学技术的生态价 值,发挥科学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科学技术生态化,把科学技术的应用纳入人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关系中,把生态价值要求渗透到科学 技术的发展之中,不仅要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实现科学技术的生态化,而且利用科学技术来实现经济生态化、社会生态化,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16.概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并谈谈应该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辩证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生态自然观的背景、基本内容 人化自然:人要保护地球;人工自然:地球不堪重负,人口资源等 基本内容:①自然界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③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④为了达到生态平衡,必须和谐相处; 人控制行为的调节原则:人类的生存的基本需要个高于生物和自然界的利益;生物和自然界的生存高于人类的非基本需要。 这种自然观要求人不仅要为自己活着,也要为自然界活着,人不仅要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也要与动物、自然界和谐相处,否则毁了自然界,最终也毁了 人类自己。 不断开拓新的人工自然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根本机制。①不断开拓新的人工自然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加深对人的受动性认识的过程(减少局限性, 增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②不断开拓新的人工自然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调整人的社会行为的过程;③不断开拓新的人工自然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增 加自然界物质系统有序性的过程。简而言之:另外,发展科学可以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发展技术可以提高人的实践能力。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人 类的生产活动。 17.概述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思想。 一、系统自然观的内涵: 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形态、以至整个自然界都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着,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的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 性;不仅是线性的简单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认为自然界是存在与演化、确定与随机、线性与非线性、简单与复杂的辨证关系。 二、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 1 丰富和发展了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并成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2 提供了系统思维方式; 三、生态自然观的内涵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还原者)等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自然整体。 2.生态系统是层次分明的整体性系统生态系统中各种要素之间层次分明:个体、群体、种群等等,但它们又是相互关联的部分,共同构成一张有机的 生命之网。 3.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中的各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环境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4.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开放系统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动态性。 5.人类既是生态系统的要素又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生态自然观把人类的角色由生态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为共同体的一个要素, 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 由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共同体。因此,人类具有维护生态共同体安全和稳定的责任。 四、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8 / 36 整理:瑾璐 公众号:知行校园汇 百度搜索:拾年之璐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