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中小学习题试卷教育文档 2018 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告诉我们要 A. 盲目从众 B. 参加无意义的活动 C. 学会鉴别不同的兴趣爱好 D. 跟着好奇心走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培养高雅情趣。高雅情趣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也 符合科学精神和科学生活的要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说,择其善 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虚心好学的精神;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 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总之,要学会辨别是非善恶,学会鉴别不同的兴趣爱好或情趣, 追求真善美。所以 C 说法符合题意;A 说法错误,我们对事物要学会辨别,而不是盲目跟从; B 说法错误,我们要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承担社会责任;D 说法错误,好奇心要在道德和法 律允许的范围内,又要可知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的好奇心,拒绝不良诱惑。故选 C。 考点:培养高雅情趣 2.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 A. 肯定生命 B. 对社会的贡献 C. 尊重生命 D. 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生命的价值。据教材知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所以 B 说法符合题意;生命是地区上最珍贵的财富,一切生命来之不易,并且十分有限,每 个人的生命对国家、社会和他人都有价值,我们要肯定生命、尊重生命;无论何时何地,遇 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放弃生的希望,这是珍爱生命的表现,所以 ACD 说法体现珍爱生命,而 不是题意要求的生命价值。故选 B。 考点:生命的价值
中小学习题试卷教育文档 3. 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其中具有强制性的是 A. 法律 B. 道德 C. 规章 D. 纪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规则。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如道德、法律、规 章和纪律,其中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因此最具 有强制性的是法律。所以 A 说法符合题意;B 道德是靠社会舆论约束我们的行为,不是靠国 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与题意不符,排除;规章和纪律是针对某一部分人需要遵守的规则,不 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不具有强制性,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 A。 考点:社会规则 4. 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是 A. 单亲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核心家庭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家的结构和功能。家的结构有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核心家庭。 单亲家庭是指母亲或父亲养育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主干家庭是由一对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 成的家庭;联合家庭是由一对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是由一对父母和未 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据题意要求,D 说法符合题意;ABC 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 D。 考点:家的结构和功能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区分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核心家庭的四种类型之间 的成员结构。 5. 我们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的原则是 A. 相互排斥 B. 双赢
中小学习题试卷教育文档 C. 两败俱伤 D. 保持高度“戒备”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竞争和合作的关系。竞争与合作既对立又统一,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竞争 中有合作;因此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原则,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两败俱伤,也 不能保持高度“戒备”,不利于合作,而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所以 B 说法符合题意;ACD 说法不利在竞争中合作,排除。故选 B。 考点: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6.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应肩负的重任是 A.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 实现共产主义 C. 实现共同理想 D. 主动为国分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承担社会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被时代赋予新的内涵,体现的是 一种社会责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赋予责任时代内容,要求我们肩负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以 A 说法符合题意; B 说法是我们的最高理想,与题意不符;C 说法是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 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 说法主动为国分优是我们承担社会责任,但不是历史 重任,与题意不符。故选 A。 考点:承担社会责任 7. 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是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依 C. 依法治国 D. 违法必究 【答案】C 【解析】
中小学习题试卷教育文档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治国。据教材知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 治国,所以 C 说法符合题意;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 必究,所以 ABD 说法是依法治国的要求,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 C。 考点:依法治国 【点睛】解答此问关键在于区分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及依法治国的要求内容。 8. 面对各种可能的不法侵害,我们避免侵害的前提是 A. 保持高度警惕 B. 勇敢与之搏斗 C. 不理不睬 D. 四处张望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防范侵害,加强自我保护相关知识。青少年因为年龄小、经验少,防范意 识差等,因此避免侵害的前提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也就是保持高度的 警惕,所以 A 说法符合题意;B 说法错误,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差,面对不法侵害要采取 勇斗和智斗,而不是勇敢与之搏斗;C 说法错误,面对不法侵害要采取勇斗和智斗,不理不 睬容易纵容违法者嚣张气焰;D 说法错误,面对侵害我们可以大声呼救,而不要四处张望, 容易受到伤害。故选 A。 考点:防范侵害,加强自我保护 9. 下列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形式的是 A. 国有经济 B. 集体经济 C.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 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非公有制经济。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本经济制度,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所以 D 说法符合题意;ABC 说法 是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与题意要求不符,排除。故选 D。 考点:非公有制经济
中小学习题试卷教育文档 10. 在现实生活中,当不公平的现象发生时,我们应该 ①增强权利意识 ②善于用合法的手段 ③谋求绝对的公平 ④求得问题的合理解决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社会公平。根据教材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现象 时,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手段寻求帮助解决问题。所以①② ④说法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 平。故选 B。 考点:维护社会公平 【点睛】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解决不公平现象的认识,解答需要掌握公平的含义,维护 公平的意义,国家为维护公平采取的措施以及青少年要维护公平等相关知识。 11. 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要说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 ①良好的自我感觉 ②他人的赞许 ③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 ④地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不言代价与回报相关知识。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但同 时也是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 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等。所以①②③说法符合题意;④说法不是承担责任所得到无形财 富,排除。故选 A。 考点:不言代价与回报 12.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我们应遵循的方针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社会主义制度
中小学习题试卷教育文档 C. “台独” D.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相关知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国家制定了“和平统一,一 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所以 D 说法符合题意;A 说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民族政策, 与题意不符,排除;B 说法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根本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C 说法错误,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故选 D。 考点:一国两制 【点睛】此题旨在考查台湾问题,需要掌握我国的一国两制,台湾回归祖国是不可抗拒的历 史潮流,党和国家对待台湾问题的政策等知识,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做出正确选择。 13.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 A.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 牺牲环境 C. 肆意破坏环境 D. 过度依赖资源消耗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 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面 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 源、环境之间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 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所以 A 说法符合题意;在社会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我 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不能肆意破坏环境,牺 牲环境,或者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为代价促进经济发展,因此 BCD 做法都是不利于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排除。故选 A。 考点:可持续发展战略 14. 下列不属于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 A. 民族平等
中小学习题试卷教育文档 B. 民族团结 C. 民族分裂 D. 共同繁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理解。据教材知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所以 ABD 说法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C 说法错误,民族分裂 不属于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排除。据题意要求,故选 C。 考点:处理民族关系原则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A. 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B. 政治基石 C. 强国之路 D. 兴国之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据教材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所以 D 说法符合题意;A 说法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与题意不符,排除;B 说法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基石, 与题意不符,排除;C 说法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 D。 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探究与实践题(本题共 12 分) 16. 以下是某校八年级小明同学遇到的情境,请你说出小明的正确做法和理由。 情境一:小明看到同学正在给学校光荣榜上的照片画胡须。 正确做法: 理由: 。 。 情境二:小明在上网时,发现有人正在利用互联网进行诈骗活动。 正确做法: 理由: 。 。
中小学习题试卷教育文档 情境三:小明看到同学正在往课桌上刻字。 正确做法: 理由: 【答案】情境一: 。 。 正确做法:制止同学的行为或报告老师或报告学校。 理由:①公民的肖像权不受侵害;②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的行为,是属于侵害肖 像权的行为;③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 情境二: 正确做法:向有关部门举报或报警。 理由:①上网要遵守道德和法律。②网络是我们共有的生活空间,我们共负建设文明、健康 的网络环境的责任。③我们在上网时,要有很强的依法行事的意识。 情境三: 正确做法:制止同学的行为或报告老师。 理由:①爱护公共财物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②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③爱护公共财 物,人人有责。 【解析】 【详解】本题以情境为素材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能力,主要涉及的知识点肖像 权、遵守网络规则、依法履行义务等。 分析情境一考查公民享有肖像权;“给学校光荣榜上的照片画胡须”属于侵犯他人的肖像权, 因为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公民的肖像权不受侵害;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 的行为,是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所以小明看到这种行为要加以制止或者报告老师或学校。 分析情境二 考查公民要遵守网络规则;“利用互联网进行诈骗活动”属于违法行为,公民发 现此类行为要及时举报或报警;公民上网时要遵守道德和法律,树立依法行事的意识,因为 网络是我们共有的生活空间,我们共负建设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的责任。 分析情境三考查依法履行义务。课桌是公共财物,在课桌上刻字的行为属于不爱护公共财物; 爱护公共财物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们依法履行义务,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因此 我们发现同学在课桌上刻字要制止或报告老师,爱护公共财物,人人有责。 考点:肖像权、遵守网络规则、依法履行义务 【点睛】此题综合性强,解答此题要注意根据人物的不同行为,推断考查的知识点,结合教 材相关知识,组织答案。 三、简要回答问题(本题共 17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