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上半年江苏教师资格高中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5 上半年江苏教师资格高中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 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描写战国时期工匠之子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故事的古琴曲是( A、《酒狂》B、《广陵散》C、《离骚》D、《潇湘水云》 2、下面谱例的曲作者是( )。 )。 A、冼星海 B、任光 C、贺绿汀 D、聂耳 3、借蜜蜂过江的意境比喻“小”民族敢于搏斗“大”风浪的音乐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A、翟小松((Mong Dong))B、刘谖《土楼回响》 C、朱践耳《纳西一奇》D、郭文景《御风万里》 4、叶小刚的交响曲《地平线》中,蕴含了囊玛的音调和酒盅舞的节奏型,这说明除了蒙古 族音乐的素材以外,作曲家还采用了哪个民族的音乐素材?( A、维吾尔族 B、哈萨克族 C、达斡尔族 D、藏族 5、从下面谱例中的旋律及歌词判断,该曲属于哪种体裁?( ) ) ) A、蒙古长调 B、甘肃花儿 C、侗族大歌 D、福建采茶调 6、下图中乐人所持乐器为( )。
A、冬不拉 B、弹布尔 C、达普 D、热瓦普 7、由音乐剧《西贡小姐》的曲作者创作的另外一部音乐剧是( A、《西区故事》B、《歌剧魅影》C、《悲惨世界》D、《猫》 8、下面谱例中的唱腔属于哪种地方戏曲?( ) )。 A、花鼓戏 B、秦腔 C、越剧 D、豫剧 9、下列有关格里高利圣咏描述正确的是( )。 A、以拉丁文演唱 B、结构强调对称与均衡 C、用复杂精巧的各种对位技术写作的混声合唱 D、通常以琉特琴伴奏 10、下列哪种体裁主要用“变奏”手法创作而成?( ) A、奏鸣曲 B、帕萨卡利亚舞曲 C、赋格 D、波兰舞曲 11、下列关于音乐和文本之问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歌词采用了传统的拉丁经文 B、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歌词来自歌德的诗作 C、舒伯特的《魔王》歌词作者为德国诗人席勒 D、马勒的《大地之歌》 以德文版的中国唐诗为歌词 12、下列对 20 世纪各种流派的音乐风格描述正确的是( )。 A、电子音乐直接取材于真实声音,并通过剪接运用于电子合成器中 B、机遇音乐是十二音 作曲法的延伸 C、简约音乐的基本特征是重复短小的音乐动机和最少的音乐材料 D、具象音 乐是以电子音响的方法把音乐加以复制、改变、制作并记录 13、画家康定斯基所属的表现主义美术派和下列哪位作曲家的音乐风格类似?( ) A、勋伯格 B、德彪西 C、斯特拉文斯基 D、巴托克 14、下列欧洲国家与其民间音乐体裁对应正确的是( )。 A、波兰一波尔卡 B、意大利一玛祖卡 C、捷克一塔兰泰拉 D、奥地利一约德尔山歌 15、下列图片中哪一个是被称为“印度小提琴”的萨朗吉?( )
16、下面旋律片段的节拍类型是( )。 A、单拍子 B、混合拍子 C、变换拍子 D、复拍子 17、下面谱例中变化音程的数量是(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18、下列图片中哪种乐器既用于铜管五重奏,也用于木管五重奏?( ) 19、在歌唱的间歇处,由伴奏乐器演奏的音乐称为( A、前奏 B、间奏 C、引子 D、尾奏 20、缺 21、“吴老师在指导学生分析了旋律模进的发展手法后,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体验自由 命题,然后运用模进的手法写音乐片段,并将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上述教学行为体现了 )。
)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哪个基本理念?( A、理解多元文化 B、面向全体学生 C、重视音乐实践 D、弘扬民族音乐 22、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机构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设有大乐署、教坊与“小部音声”的 朝代是(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3、欣赏《胡桃夹子组曲》中《进行曲》的 A 段音乐时,教师采用下面的方法让学生体验音 乐主题,这体现的是哪一种音乐教学体系?( )。 ) A、奥尔夫 B、柯达伊 C、铃木镇一 D、达尔克罗兹 24、陈老师在音符时值的教学中.没有采用数学运算方式,而是将音符时值的时间关系与音 响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不同音符时值的关系,上述教学行为 体现的哲学观是( A、唯理主义 B、折中主义 C、理性主义 D、实用主义 25、学生在音乐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如在音乐练习中期往 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并呈现出下降趋势,这种现象一般称为( A、平衡期现象 B、平稳期现象 C、高原期现象 D、徘徊期现象 2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谈话、讨论、课程提问、音乐表演、音乐创作 等尽量广泛地观察学生,记录学生的各种表现,及时采用积极的方式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 进步,这种评价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标准性评价 D、导向性评价 27、教师将《音乐之声》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对音乐剧产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剧《音 乐之声》片段的创作和表演活动”,该目标设计最适合的模块是( A、音乐鉴赏 B、音乐与戏剧表演 C、歌唱 D、演奏 28、下面谱例属于哪种合唱类型?( )。 )。 )。 )。 ) A、四部混声合唱 B、男声二部合唱 C、男女二重唱 D、女声二部合唱 29、梅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南美洲印第安人的神话故事,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对授课角色 的理解,现场表演出各种相应的动作与形态,模拟森林中的各种音响,使整个教室成为一个 生机勃勃的“大森林”,上述教学过程主要体现了创作模块教学的哪个特点?( A、理论性 B、民族性 C、即兴性 D、科学性 二、音乐编创题(本大题 1 小题,10 分) 30、为下面歌曲编配二声部合唱。 )
要求: (1)在每一乐句停顿处(休止或较长的时值拍)用模仿手法为歌 ltttg´]作填充呼应式的第二 声部。(5 分) (2)将原歌曲作为高声部,自己创作的声部作为低声部,以两声部合唱的形式重新记谱。(5 分) 三、音乐作品分析题(本大题 1 小题,15 分) 31、分析《伦敦德里小调》。 要求: (1)画出结构图示,写出歌曲结构名称。(8 分) (2)说明歌曲的高潮在何处,是通过哪种手法呈现的。(4 分) (3)说明歌曲最后一个乐句的特点。(3 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 1 小题,35 分) 32、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选修“演奏”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器乐合奏《梭罗河》 教学重点:合奏时节奏的准确性与声音的协调性
要求: (1)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教学。(5 分) (2)设定教学目标。(10 分) (3)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20 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 1 小题,15 分) 33、音乐鉴赏课中,老师在进行“音乐长河里的珍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这一单元的教 学时,首先请同学欣赏了维瓦尔第《四季》第一曲“春”的第一乐章,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了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征,接着又让学生去欣赏同一时期的作曲家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 第六曲。学生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老师拿起黑板擦在讲台猛敲了几下,大声说道:“你们这 群乐盲,让你们听音乐,你们怎么都睡觉!上课不准睡觉这个常识都不知道吗?”有个调皮的 学生,小声嘀咕道:“这音乐听着太舒服了,让人容易睡觉。” 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中老师的行为进行分 析,并简述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六、课例点评题(本大题 1 小题,15 分) 34、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 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中国民间舞蹈》 【教学对象】选修 “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胶州秧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探究、体验、编创的学习过程,产生对胶州秧歌的兴趣,从而加深对中国民 间舞蹈的认识。 2.通过欣赏胶州秧歌《春天》,分析音乐要素及舞蹈的动作特点,初步了解胶州秧歌的特点。 3.通过胶州秧歌基本组合的学习,探究发现胶州秧歌的动作、体态等特点。并能应用胶州 秧歌的动作素材,编创展示舞蹈。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教学(略) 二、新课教学 1.学生观看胶州秧歌视频《春天》然后讨论。 (1)音乐的速度、力度等方面的变化及其抒发的情感。 (2)舞蹈动作的主要特点。 (3)舞蹈动作是如何配合音乐来表现情感的。 2.解读胶州秧歌定义。 3.分析、学跳胶州秧歌。 (1)分析胶州秧歌体态、动作等特点。 (2)学跳胶州秧歌基本动作。 (3)教师进一步教授秧歌动作。 4.编创实践。 以舞蹈《春天》的音乐作为素材,学生分组进行舞蹈编创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运用 “拆 分重组”等方法,完成规定音乐的舞蹈编创。 三、展示表演 请学生各组选一名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舞蹈编创情况,教师点评后,请舞蹈基础较好的一组 同学展示表演,音乐课在热烈的表演中结束。 一、单选题 1、B2、A3、C4、D5、B6、A7、C8、D9、A10、B11、D12、C13、A14、D15、A16、C17、C18、 C19、B20、缺 21、C22、B23、A24、D25、C26、A27、B28、D29、C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