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年山西晋城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 年山西晋城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Ag-10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请选出井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1.三江源是我国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那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挂,水肥 草美,生物多样。为保护当地自然资源,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提倡燃煤发电 B. 垃圾就地焚烧 C. 禁止私挖滥采 D. 兴建化工基地 【答案】C 【解析】 【详解】A、燃煤发电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污染空气,故 A 不正确; B、垃圾就地焚烧产生污染性气体,污染空气,故 B 不正确; C、禁止私挖滥采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 C 正确; D、兴建化工基地会造成环境污染,故 D 不正确。故选 C。 2.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民生的动力,也是持续发展不竭的源泉。在多样化的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 B. 风能 C. 天然气 D. 石油 是 A. 煤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详解】A、煤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 A 不正确; B、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 B 正确; C、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 C 不正确; D、石油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 D 不正确。故选 B。 3.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较多,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为+2 价的是 A. NO 【答案】A B. N2O3 C. NH3 D. N2O5
【解析】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作答。 【详解】A、NO 中: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a+(-2)=0,则 a=+2;符合题意; B、N2O3 中: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b:2b+(-2)×3=0,则 b=+3;不符合题意; C、NH3 中: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c:c+(+1)×3=0,则 c=-3;不符合题意; D、N2O5 中: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d:2d+(-2)×5=0,则 d=+5;不符合题意。故选 A。 4.东汉时期的“马踏飞燕”堪称我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无与伦比的珍品。其制作材料属于 A. 合成材料 B. 天然材料 C. 金属材料 D. 复合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铸造马踏飞燕所用的是青铜,青铜由铜和锡熔合而成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 C。 5.硅在北斗导航卫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硅属于金属元素 B. 硅原子的质子数为 14 C. 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 D.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g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 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A、硅是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 A 不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可知,硅的原子序数为 14,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硅原子的质子数 为 14,故 B 正确; C、氧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硅居第二,故 C 不正确; D、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通常省 略不写,故 D 不正确。故选 B。 【点睛】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6.初中我们学过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下列选项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赤铁矿石炼铁的原理 B. 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C.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D. 铝制品表面形成薄膜 【答案】D 【解析】 【详解】A、炼铁的原理是 CO 与 Fe2O3 反应生成 CO2 和 Fe,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A 选项错误; B、稀有气体做保护气是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不涉及稀有气体的化学反应,B 选项错误; C、该反应是 NaHCO3 与 HCl 反应生成 NaCl、H2O 和 CO2,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C 选项错误; D、薄膜的形成原因是 Al 与 O2 反应生成了 Al2O3,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D 选项正确; 故选 D。 7.碳酸氢铵区别于其他氮肥的重要特点是在常温下就能闻到强烈的氨味,其反应原理是: NH HCO 4 3  NH 3   CO 2 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 的化学式是 X B. H2 C. CO D. N2 A. H2O 【答案】A 【解析】 【 详 解 】 根 据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 化 学 反 应 前 后 , 原 子 的 种 类 和 数 目 不 变 , 结 合 化 学 方 程 式 : NH HCO 4 3  NH 3   CO 2   ,反应物中含 1 个氮原子、5 个氢原子、1 个碳原子、3 个氧原子,生成 X 物中含 1 个氮原子、3 个氢原子、1 个碳原子、2 个氧原子,故生成物中还应含 2 个氢原子、1 个氧原子, 故 X 的化学式为:H2O。 故选 A。 8.实验课上,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A. 实验室制取氢气 B. 白磷在水中燃烧 C. 防止铁丝生锈 D.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且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逸出, 故 A 不正确; B、在冷水中温度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则白磷在冷水中不能燃烧,故 B 不正确; C、铁生锈是铁和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干燥的空气中铁不生锈,故 C 正确; D、实验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的体积分数,且缺少止水夹,故 D 不正确。故选 C。 9.小明自制了一杯蔗糖水(无固体剩余),用于缓解运动后出现的低血糖症状,之后他结合下表蔗糖的溶解 度数据,归纳出以下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182 191 204 238 287 362 487 A. 配制的蔗糖溶液下层比上层甜 B. 降温,糖水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C. 20℃时,蔗糖饱和溶液质量一定为 304g D. 升温,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配制的蔗糖溶液上下层一样甜,不符合题意; B、由表中数据可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有溶质析出,但是不饱和溶 液不一定有溶质析出,不符合题意; C、2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 204g,即 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204g 蔗糖,当溶剂质量为 100g 时,该温度下, 饱和溶液质量一定为 304g,如果溶剂质量不是 100g,则饱和溶液质量不是 304g,不符合题意; D、由表中数据可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升温后,蔗糖的溶解度增加,不会有溶质析出, 溶质、溶剂质量不变,蔗糖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 D。 10.课外实验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等特点。鸡蛋壳成分的探究过程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 实验①证明蛋壳成分是 CaCO3 B. 实验②可证明蛋壳中含钙元素 C. 实验③得到的固体能与水反应 D. 实验中每步操作都是规范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食醋加到碎蛋壳中,有气泡产生,说明食醋能与蛋壳中的某种物质反应,但是不能说明蛋壳 的成分是碳酸钙,因为食醋与活泼金属、其它碳酸盐都能反应产生气泡,不符合题意; B、将水和酚酞溶液加到碎蛋壳中,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显中性或酸性,不能证明蛋壳中含有钙元素,不 符合题意; C、由②可知,碎蛋壳本身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蛋壳灼烧后,加入水和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灼烧 后的物质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的物质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符合题意; D、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 0.5cm 处。图中胶头滴管 的用法不规范,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00 分) 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1-35.5 Ag-108 三、生活、生产应用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5 空,共 16 分。) 【关注生活现象】 11.医用双氧水主要成分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消毒时,产生的无色气泡是_____________,使 用这种消毒液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H2O2 (2). 氧气/O2 (3). 无污染/安全(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每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因此化学式为 H2O2;消毒时,过氧化氢会在 酶的催化下分解成氧气和水,其中气体为氧气(O2);因为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物为水和氧气,对环境友好, 并且安全,因此优点就是无污染或安全; 故答案为:H2O2;氧气/O2;无污染/安全(合理即可)。 12.含氯消毒液是一种高效消毒剂,pH≈11,呈___________性,常用于家庭、宾馆、___________等公共场 所消毒。 【答案】 (1). 碱 (2). 学校/图书馆(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含氯消毒液的 pH≈11>7,溶液显碱性;常用于家庭、宾馆、学校、图书馆、电影院(合理即可) 等公共场所消毒。 13.可随身携带或随时喷洒的小剂量皮肤消毒液是___________。喷洒该消毒液进行消毒的过程中发生的变 化有_____________。不能通过饮用或注射消毒液来预防新冠肺炎。厨房中,我们对食品通常采用的消毒方 法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医用酒精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 加热/蒸煮(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医用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且可随身携带; 喷洒酒精消毒液时,酒精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消毒,使蛋白质变 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发生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我们通常通过蒸煮或加热的方法,杀灭微生物,对食品进行消毒。 14.“一棵忘忧草”万户脱贫计。2020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省大同云州区考察,鼓励农民种植富含 蛋白质、维生素 A 和钙元素等营养成分的忘忧草,希望大家提前脱贫致富。食用忘忧草可改善的眼部疾病
是_____________,骨质疏松病人食用后可补充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1). 夜盲症 (2). 钙元素 【解析】 【详解】缺乏维生素 A,容易患上夜盲症、干眼症等,故食用忘忧草可改善的眼部疾病是夜盲症。老年人缺 少钙元素会发生骨质疏松,故骨质疏松病人食用后可补充的是钙元素。 【关注生产实际】 15.“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对硫酸镁(MgSO4)肥料的需求量逐 年上升。以氧化镁矿粉(主要成分氧化镁,还含有少量氧化铁、烧碱等杂质)和浓硫酸为原料,生产 MgSO4 的部分生产流程如图 1 所示。已知氧化镁与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 H SO MgSO H O    2 4 4 2 。分析制备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石墨配酸塔由石墨制成,说明石墨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2)生产中,稀硫酸与杂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回转化成室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会___________(填“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4)分析图 2,使用硫酸的最佳浓度为_____________。 (5)生产过程无废物排放,符合绿色化学要求,其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 答 案 】 (1). 耐 腐 蚀 / 不 与 酸 反 应 ( 合 理 即 可 ) (2). 2NaOH H SO Na SO 2H O    / Fe O 3H SO Fe SO   2 3 2 4 2 4 2 4 2  2  3 4  3H O 2 (写一个) (3). 放出 热量 (4). 66% (5). 酸雾和水蒸气/稀硫酸 【解析】 【详解】(1)石墨配酸塔由石墨制成,说明石墨具有的性质是耐腐蚀或不与酸反应(合理即可); (2)稀硫酸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和烧碱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Fe O 3H SO Fe SO   2 3 2 4  2  3 4  3H O 2 ; 2NaOH H SO Na SO 2H O    2 4 2 4 2 (任写一个即可); (3)根据题意可知回转化成室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MgO H SO MgSO H O    , 2 4 4 2
Fe O 3H SO Fe SO   2 3 2 4  2  3 4  3H O 2 2NaOH H SO Na SO 2H O    2 4 2 4 2 ,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4)分析图 2,使用硫酸的最佳浓度为 66%,此时硫酸镁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 (5)生产过程无废物排放,符合绿色化学要求,根据流程图中回转化成室中产生的酸雾和水蒸气通过水吸 收循环系统又进入石墨配酸塔,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酸雾和水蒸气(或稀硫酸)。 【点睛】解流程题时,注意流程的箭头指向,同时分清进料和出料,结合题干信息,联系已学知识即可解 题。 四、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共 1 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5 空,共 7 分。) 16.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如图所示)。 我国能源消耗的 70%来自于煤炭,每秒有 100 吨煤在燃烧,年消耗量超过 30 亿吨。如果任由煤炭资源在诸 多领域利用,将对大气、河流、土地产生污染,温室效应增强。为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我国政府举 全国之力,积极倡导并大力发展新的绿色经济。比如:电厂中的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 CO2,每年的排放量大约 1600 万吨,运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这些 CO2 将不会进入大气。被封存的 CO2 有许多用途,如用于食品保鲜、气体肥料、冷藏食物、物品灭火等,以此来消除资源的巨大浪费。我国正 以超世界一流的目光发展经济,完善环保体制。 阅读文本,完成下列任务: (1)“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__________的加剧。 (2)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将分离聚集的 CO2 压入地下的过程中,分子间隔会_____________。 (4)将 CO2 封入蓄水层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5)被封存起来的CO2 用于冷藏食物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温室效应 (2). C+O 2 点燃 CO 2 (3). 变小 (4). (5). 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合理即可) 【解析】 CO +H O=H CO 2 2 2 3 【详解】(1)二氧化碳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根据题文“运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这些 CO2 将不会进入 大气”可知“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