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声学原理第8章-噪声控制技术.pdf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声学原理 声学原理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技术 噪声控制技术 8 1 概述 8.1 概述 8.2 吸声降噪 8.3 隔声原理 8.4 消声器 8 5 振动抑制 8.5 振动抑制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 2 吸声降噪 §8.2 吸声降噪 吸声系数与吸声量 吸声 降低噪声 尤其是室内噪声的最 吸声:降低噪声,尤其是室内噪声的最 常用手段之一。 原理: 原理: 效果:吸声材料反射声能Er入射声能Ei透 反射声能Er 入射声能Ei 射声能Et吸收声能Ea 射声能E 吸收声能E 局限:对直达声无效   吸声系数的定义 吸声系数的定义  E E 吸声系数: E E E  i i 与入射的声波频率有关: i i E E E r r   E E a E E E   t E  E E ( f )  a i i t 0   1 1 吸收声能E 吸收声能Ea 透射声能Et 吸 声 声 材 料 吸声系数的测量: 驻波管、传递函数、混响室无规入射、脉冲响应 吸声系数的测量: 驻波管、传递函数、混响室无规入射、脉冲响应 吸声量:A=S赛宾 米2 ,简称塞宾 3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1 概述 §8.1 概述 噪声控制的必要性 引起烦恼 有害健康 可能致命 引起烦恼、 有害健康、可能致命 满足法规(标准)对环境和产品的限制要求 产品市场竞争的失败 产品市场竞争的失败 产品市场的技术门槛 声 染的特点 噪声污染的特点 直接作用于受者(人) 噪声污染本身没有累积和延迟效应,但噪声伤害有累积和延迟效应 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 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 噪声污染方式: 声源---媒质-----受者(人耳) 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 声源控制 传播路径控制 受者保护 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 声源控制、传播路径控制、受者保护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28.2 吸声降噪 吸声降噪 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 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 纤维类:玻璃棉、矿渣棉、毛毡等 泡泡沫类:泡沫塑料、泡沫玻璃、泡沫 橡胶、泡沫铝等 颗粒类:珍珠岩、多孔砖等 颗粒类:珍珠岩、多孔砖等 吸声机理:媒质与材料摩擦说、声波 激发材料纤维振动说 特点:阻抗与媒质接近、渐变阻抗 特点 阻抗与媒质接近 渐变阻抗 孔洞相互贯通 对高频声的吸声效果好 吸声材料往往隔声性能差 2 4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8.2.2 吸声降噪 吸声降噪 第第77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28.2 吸声降噪 吸声降噪 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 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 影响多孔材料吸声系数的主要因素 材料流阻:流阻↓→α↑ 材料流阻:流阻↓→α↑ 材料结构:孔的形状与分布 材料厚度:厚度↑→α 移向低频 材料厚度:厚度↑→αmax移向低频 材料容重:容重↑→αmax移向低频 空气层厚度:厚度↑→αmax移向低频 空气层厚度 厚度↑ max移向低频 第第77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8.2.2 吸声降噪 吸声降噪 共振吸声结构 共振吸声结构 穿孔板吸声结构 原理:小孔中空气共振吸声 优点:低频吸声效果好 缺点:吸声频带窄 共振吸声频率: 其中: 其中: f r  c 2 p hL K D p:穿孔率,通常0.5-10%, h:空腔深度(50-300mm) LK:小孔有效颈长,LK=t+0.8d, t 是板厚(1.5-10mm), 小孔直径d(2-15mm) 5 7 共振吸声结构 共振吸声结构 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原理:薄板共振吸声 优点:低频吸声效果好 优点 低频吸声效果好 D 缺点:吸声频带窄 共振吸声频率: 共振吸声频率 f r  c 2  mD 其中:m是薄板面密度,c是声速, 其中 是薄板面密度 是声速 ρ是媒质(通常是空气)的密度, D是空腔深度 D是空腔深度 实用中:板厚取3~6mm,D取30~100mm,共振吸声系数可大于0.5。 空气层中填充吸声材料 可提高吸声系数 加宽吸声频带 空气层中填充吸声材料,可提高吸声系数,加宽吸声频带。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28.2 吸声降噪 吸声降噪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原理:微孔共振吸声 优点:吸声量、频带宽度均大于普通穿孔板吸声 共振吸声频率: 共振吸声频率 c 2  f r p hL L K 其中:h为腔深, Z c  相对声阻抗为 相对声阻抗为: K  t 8.0 d    r j mj   j t jctg ph 3 D  c D 板厚t小于1mm, 小孔直径d小于1mm, 穿孔率p为0.8-5% r r 其中 r为相对声阻 其中,r为相对声阻,  m m是相对声质量, atK d 2 .0  r p 294  10 3 tK m / p 6 8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28.2 吸声降噪 吸声降噪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28.2 吸声降噪 吸声降噪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微穿孔板共振吸声频率 K 为声质量系数: Km为声质量系数: 1 1   K K m Kr为声阻系数: K r  1    d 85.0 t 1 9  2 X 2 X 2 2 32  X 2 8  d t X  ab f D 常数a和b与材料性质有关 对导热较差的板a=0 117 b=0 32; 常数a和b与材料性质有关,对导热较差的板a=0.117, b=0.32; 对导热性能较好的板,如金属板, a=0.235, b=0.21。 声吸收的频带宽度近似地由r/m决定,该比值: Kf K r  m / 越大 吸声频带就越宽 反之则越窄 其中 r/m越大,吸声频带就越宽,反之则越窄。其中: L d 2 K K r m r m 50 或   m r L是常数,金属板L=1140,隔热板L=500 1 X K K K r m 2  X 1.05.0   005.0 X 2 2 参数中 空气密度ρ(kg/cm3) 声速c(m/sec) 腔深h(mm) 参数中,空气密度ρ(kg/cm3),声速c(m/sec),腔深h(mm), 板厚t(mm),微孔直径d(mm)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28.2 吸声降噪 吸声降噪 吸声降噪的应用 吸声降噪的应用 适用场合 反射声较强处 如厅堂 室内 车厢等 反射声较强处,如厅堂、室内、车厢等 通常只在(室内或腔内)吸声系数较小时才有效 局限性:不能改变声源的声功率 局限性:不能改变声源的声功率 不能降低直达声 降噪极限:6-10dB 吸声降噪的方法 吸声墙面、空间吸声体 讨论1:某车间测得噪声的声压级为为主的低频噪声85dB,主要频率为 125Hz,请用厚度4mm的木板设计小孔吸声结构,要求该结构的总 厚度不能超过h=110mm。t=4mm, d=5mm, h=100mm, p=0.5%, 厚度不能超过 c 2 2  005.0 0(*10 004 004.0(*1.0   334 2 2  0 )005.0 )005 (125 Hz fr    ) p hL hLK 9 11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微穿孔板吸声系数α   1(  2 r )  2( 4 r r 4 mf  共振时: 2  mf 0  ctg 吸声系数为 /2的频带宽度: 吸声系数为0/2的频带宽度: hf 2  0 c hf hf 2 2  1 c hf f 2  2 2 c 2  mf 1  ctg  1( r ) mf mf 2 2   2 ctg ctg  1( 1(   r r ) ) D  ctg 2 fh  c 2 )  0  0 4  r r 2  1 f  f 2  f 1 应用实例:德国新议会大厦会议大厅,5mm厚有机玻璃,0.55mm孔径, 1.4%穿孔率。 §8 3 隔声原理 §8.3 隔声原理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声传递途径:空气、结构 单层匀质构件的隔声原理 单层匀质构件的隔声原理: 入射声波: cos( t    i p u  i p p r P i P i c  11 P P   r cos( t  cos( cos( t t   1xk ) xk )  1 xk 1xk   ) ) 反射声波 反射声波: pr pr pi ρ2c2 ρ2 2 p2i p2i p2rD ρ1c1 0 0 ρ1c1 p pt x cos( cos( t t     xk xk 1 ) ) p 2p 固体中的透射波: 固体中的透射波 2 i i  P 2 2 i i t cos( (   xk 2 2 ) ) cos( t   xk 2 ) p 固体中的反射波: 固体中的反射波: 2 r  P 2 r cos( t   xk 2 ) u 2 r  cos( t   xk 2 ) 透射波: p t  P t cos( t   1xk ) u t  t   1xk ) u ur   P r c  11 u  2 i P i 2 22c  P r 2 c 22c  cos( P t c 11c  10 12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3 隔声原理 单层匀质构件的隔声原理 界面的声学边界条件: P P 2  i 2 P P i i 2 2 c  2 PP  r i P P P P i i r c c  11 11 0x 处:    2  r ρ1c1 pr pi P P r 2 2 c  2 2 Dx  处: Dx  处: cos( i cos( P 2 P 2 t  t  i  ) PDk   r 2 2 PDk cos( 2 2  ) r ) PDk t cos(    t 2 11c c  t Dk ) 11  2 c  22   0  t  cos( P t t  cos( ρ1c1 pt x x ρ2c2 p2i p2r D Dk ) 1 Dk 1  ) 可以求得反射系数: r p  P r P i i  2 2 cos cos Dk Dk 2 (  c  c    22 22 c   11 t t cos ( cos (    c c 11 11 c 22 c  22 c  11 sin) Dk 2 sin t      c 11 c 22 sin) sin) Dk Dk 2 sin sin t t   13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声强透射系数(透声系数) 声强透射系数(透声系数) 噪声控制 8.3 隔声原理 ρ2c2 ρ1c1 ρ1c1 ρ1c1 ρ1c1 p2i p2 p2r D 0 pt x     I t I Ii i 1  r 2 p 4 4 cos cos 2 Dk Dk 2 2   ( ( 4 c c   22 11 c c  11 22   2 ) ) sin sin 2 Dk Dk 2 2 pr pi pi 通常: 又 sin D D ,即 即 Dk Dk 2 DkDk 2  c   2 c 11 2 2 ,   D 2  cos 1 1   Dk 2  1    4 c  22 c   11 11     4   2 1  Dk 2     1 M  c 2   11 11     2    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3 隔声原理 传声损失 传声损失 因τ在1~0.000001间变化, 使用不便, 故工程 ρ1c1 p pr pi ρ2c2 ρ2c2 p p2i p2r D D 0 ρ1c1 pt x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3 隔声原理 吻合效应 吻合效应 现 象:对于某些频率的声波,单层隔声构件的传声损失变得很小。 原 因:入射声波激发隔声构件振动,振动辐射声,导致透声增大。 条 件:吻合效应临界频率 fc  c 2 2 sin 2 2  12 12 1( 1( 2 2   ED 2 ) )  LTL 中使用传声损失: 中使用传声损失: 1lg  传声损失的测量: L 10 L   L TL  pi pt 斜入射的传声损失: L LTL   10 10 lg lg 一般地: cosM M cos   c 2  11   隔声材料的特点: 10 lg 1  (     M  c 2   11 11 2 )     ( dB ) 或 L TL  10 lg p 2 i p pt 2 ( dB ) 1 1             M cos  c 112  2      ,1  LTL 20 lg(      cosM   ) 其中,M面密度kg/m2,ω声 波角频率 θ声波入射角 波角频率,θ声波入射角,ρ 空气密度kg/m3,c声速m/s M cos 11c 2  面密度加倍,隔声量提高6(5)dB; 频率提高一倍,隔声量提高6(4)dB 密实、厚重,面密度20kg/m2以上, 往往不吸声 15 14 16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3 隔声原理 双层墙隔声 双层墙隔声 点:相同M,LTL远大于单墙 特 理论计算: 声反射、透射理论,复杂、误差大 论 算 经验估算: LTL  20 lg( MD )  (26 dB ) pr pi pt pt p2r p2t D D: 空气层厚度,单位mm。 适用范围:100~3150Hz的平均隔声量。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3 隔声原理 隔声罩设计步骤 隔声罩设计步骤 (1)测量机器(声源)的频谱; (2)确定声级和倍频程隔声量,设计通常比理论值 放大5dB左右。 (3)选择材料,设计结构 讨论2:2mm厚钢板隔声罩,已知钢板的传声损失LTL为29dB,钢板的 平均吸声系数为0.01, 隔声罩的隔声量是多少?后在罩内作吸声处理, 平 均吸声系数达到0 4 隔声罩的隔声量又是多少? 平均吸声系数达到0 9 隔 均吸声系数达到0.4, 隔声罩的隔声量又是多少? 平均吸声系数达到0.9, 隔 声罩的隔声量又是多少? 传 TL 17 19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8.3 隔声原理 隔声罩 隔声罩 dB dB ) ) ( (  L L TL L L TLS 隔声罩的隔声量TLS的估算: l10 lg10   : 罩内表面的平均吸声系数, LTL:材料的隔声量。 ( - L. L lg10 230 TL TL 0 0 Mf (lg18 ) 44  L 对于无规入射: TL LTL 近似公式:   0 ) 0 0 面密度 M 或频率 f 提高1倍,LTL0提高5.4dB 面密度 或频率 f 提高 倍, TL0提高5. d 隔声罩的设计要领: 注意散热 注意散热 罩内吸声 与罩内声源无刚性接触 选材、厚度 选材、厚度 形状 无空隙漏声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3 隔声原理 声屏障 声屏障 原理:衍射、声影区 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波动理论---边界元方法; H 声 声 源 几何声学。 常用几何声学估算: p 2 b  p 2 d 插入损失 插入损失: L STL  lg10 菲涅耳数Ni : iN  i N i  2 n  i 1  3 3  i 1  1 10 1 1 10 3  3  N i 对于有限长声屏障,i=1、2、3。 对于无限长声屏障,i=1  TLSL L    吸声系数的影响 (1)存在混响的场合 吸声系数的影响:(1)存在混响的场合,  透射声的影响:要求 求 射声的 响 (2)无混响的场合 对提高LTLs作用很小。 L L L TL L STL 10 10  18 接 收 接 收 点 , δi:声程差 20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3 隔声原理 声场分布 (500Hz)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 4 消声器 §8.4 消声器 消声器的种类与性能 功能:降低进、排气口或管道内的气流噪声。 种类:阻性、抗性(扩张、共振、干涉)、阻抗复合型、微穿孔板消声器; 排空(小孔 节流 多孔降压) 有源消声器 排空(小孔、节流、多孔降压); 有源消声器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4 消声器 消声器的种类与性能 消声器的种类与性能 抗性(扩张)消声器 l1 l2 共振型消声器 微穿孔板消声器 21 23 22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4 消声器 消声器的种类与性能 消声器的种类与性能 消声器的评价 降噪性能: 降噪性能 传声损失:进、出消声器的声能之差 L L W lg10 lg10 L L TL   out W in W out   L L W in  (dB) (dB) LTL是消声器本身的特性,与噪声源的强弱无关,但与频谱有关。 声源 LWin LPin 消声器 LWout LPout 末端声压级差: 末端声压级差 L IL  L P in  L P out (dB ) 插入损失 插入损失: L IL  L P 1  L P 2 (d dB ( ) ) 通常,用倍频程传声损失(或插入 损失)来评价消声器的降噪性能 损失)来评价消声器的降噪性能 LPin 消声器 LPout Lp1 p1 45 ْ◌ Lp2 45 ْ◌ 24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4 消声器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4 消声器 消声器的种类与性能 消声器的种类与性能 消声器的评价 消声器的评价 机械气体动力性能: 压力损失 消声器进 出口的全压之差 压力损失:消声器进、出口的全压之差。 L LPin 消声器 消声器 L LPout 如进、出口面积相同,即等于静压之差。 压力损失主要包括摩阻损失和局部损失 压力损失主要包括摩阻损失和局部损失。 机械性能: 强度、寿命、尺寸重量、外观和成本等。 Lp1 Lp1 45 ْ◌ Lp2 45 ْ◌ 25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4 消声器 阻性消声器 阻性消声器 消声器的气流再生噪声 原因:因局部阻力和摩檫阻力在消声器内产生湍流,辐射噪声; 原因:因局部阻力和摩檫阻力在消声器内产生湍流,辐射噪声; 气流激发消声器结构振动而辐射噪声。 后果:消声器出口噪声不可能小于气流再生噪声。 后果 消声器出 噪声不可能小于气流再生噪声 估算:试验研究气流再生噪声倍频程声功率级LDBF,Z与流速v、中心频率f 关系。如从某型消声器的试验结果曲线拟合得关系式为: L DBF , Z  2 72  l60 lg60 v  l20 lg20 f f 措施:降低流速(空调消声器, v应小于5m/s, 鼓风机和空压机v为20-30m/s), 估算: 改进结构 改进结构。 Lout 消声器L r Lin 消声量估算方法 消声效果不受环境噪声干扰条件: 出口噪声大于环境噪声10dB以上 出 噪声大于环境噪声 以 (Lout-Lr)≥10dB (Lr-Lout)≥10dB ΔL= Lin-Lout ΔL= Lin-Lr ∣Lout-Lr∣<10dB ΔL= Lin-10lg(10Lout/10+10Lr /10) 27 阻性消声器 阻性消声器 阻性消声器的设计计算 原理: 吸声材料消耗声能量 原理: 吸声材料消耗声能量 适用范围:中高频噪声 声衰减量的估算: 声衰减量的估算 L ( ) P P S l 或 03.1  L 4.1 P S l P: 截面周长; l: 消声器长度; S: 截面面积, P: 截面周长; l: 消声器长度; S: 截面面积, α:材料吸声系数(管测法), :材料吸声系数(混响室法)  α与修正后的系数φ(α)之间的关系 α 0.5 φ(α) 0.7 0.2 0.25 0.4 0.55 0.3 0.40 0.1 0.1 0.6-1.0 1-1.5 高频失效: 高频失效: 原理: 高频失效频率:c c 85.1 D fn D: 消声器通道的当量直径,(圆直径、或面积开方) 解决办法: 多通道式消声器, 如片式、蜂窝式、弯头式。 注意:以上措施对低频噪声无效 注意:以上措施对低频噪声无效。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4 消声器 阻性消声器 阻性消声器 阻性消声器的设计 • 确定各中心频率的消声量 确定各中心频率的消声量 • 确定消声器形式 • 当气流通道D小于300 mm时, 可选用直管式; • 当气流通道D为300-500mm时, 可在中间加一片吸声层或吸声芯; • 当气流通道D大于500mm时, 可选用片式、蜂窝式、弯头式等; • 选用吸声材料、设计吸声层 选用吸声材料 设计吸声层 • 设计消声器长度 • 选择吸声材料、护面结构 选择吸声材料、护面结构 • 根据高频失效与气流再生噪声的影响, 验算消声量 安装:安装: • 尽可能靠近声源 • 如果只能装在远离声源处,不要使消声器与声源之间的管段长度等 于噪声峰值频率波长的1/4的奇数倍,以防管路出现共振。 26 28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4 消声器 抗性消声器 抗性消声器 抗性消声器原理 声压: i p p p r   P i P P r cos( cos( cos(  t  t t    kx ) kx kx ) ) p p t t  P P t t cos( cos( t t   pr S S 1 kx kx pi ) )  粒子速度: u u i   u u t  P i c  P t c  cos( cos( t t    kx kx ) ) cos( cos( t t    kx kx ) ) u r  Pr  r c  ( cos( t t    k kx ) ) 界面平衡条件: 界面平衡条件 界面连续条件: PP PP r  i  P P t S 1 c  ( ( P P   i P P r ) )   PS t 2 c  抗性消声器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4 消声器 p pt S S2 x 29 扩张室消声器 特点:消声量大(15 25dB) 适用于低频 特点:消声量大(15-25dB),适用于低频。 声强透射系数: I I  4 4 cos 2 kL  (  2 ) sin S S 1 S 2 S S S 2 2 传声损失ΔL: S2 S1 S S1 L 2 kL L  1lg10  I  11lg10  4      2   m   1 m    sin 最大消声频率: sin2 kL 1  kL  2 2 2( N  )1 2   kL      k    k:波数, 扩张比m=S2/S1, m↑→ΔL↑ m↑→ΔL↑ 2        L  4 4 2( N  )1 当扩张段的长度为峰值噪声波长1/4的奇数倍时消声量最大。 如果膨胀管的长度一定,则 如果膨胀管的长度 定,则 最大消声量对应的频率为: 2( L )1 N max f     max f c c L 4   31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4 消声器 抗性消声器 抗性消声器 抗性消声器原理 PP PP r   i   P P t S 1 c  ( ( P P  i i P P r ) )  PS t 2 c  声压反射系数: 声压反射系数: 声强透射系数: 声强透射系数: r p  P r P i  1 I  r I S S 1 1 1  pr S1 pi pi pt S1 x   S S 2 2 r 2 p  4 ( S 1 SS 1 S  2 2 2 ) 声功率透射系数:  W  2 SI 2 SI 11   I S S 2 1  S 4 2 2 S  2 ) 2 ( S 1 第第88章章 噪声控制 噪声控制 8.4 消声器 抗性消声器 抗性消声器 扩张室消声器 传声损失ΔL 传声损失ΔL: L  1lg10  I  11lg10  4      2   m   1 m    2 sin   kL    S2 S1 S S1 L 通过频率: fmin=Nc/2L L等于声波半波长整数 倍时,该频率声波“畅 通无阻”。 30 32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