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中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与积累 (1-5 题,20 分) 1.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时间镌.刻不朽,奋斗成就永恒,十年砥砺奋进,历史的如椽巨笔绘写壮美画卷。如红日 cáng 在每一寸生机勃勃的土地上, 东升,如大潮奔涌,如长风浩荡,向上向前的力量 yùn 向着未来无限伸展。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当历史的指针指向 2022 年的金秋十月,矢.志复兴的中华民族, 行进到关键一程的关键节点。向着更加开阔的天地进发,“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号角 liáo liàng,神州大地奏响“强国复兴有我”的激扬篇章。 (1)给以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镌.刻(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②矢.志( ) ) ①yùn cáng( )②liáo liàng( )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juān ②. shǐ (2) ①. 蕴藏 ②. 嘹亮 (3)神州大地奏响“强国复兴有我”的激扬乐章。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拼音。 镌刻(juān kè):雕刻。 矢志(shǐ zhì):立下誓愿和志向,以示决心。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书写。 蕴藏(yùn cáng):蓄积,深藏未露。 嘹亮(liáo liàng):形容声音清脆洪亮。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原句搭配不当,“奏响”不能与“篇章”搭配,应将“篇章”改为“乐章”,同时注意审清 题目要求,是将修改后的句子填写在横线上。 2.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鲍照的诗 句“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来表达内心的苦闷。 (2)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__________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苏轼借中秋一轮明月表达美好祝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停杯投箸不能食 ②. 拔剑四顾心茫然 ③. 雪拥蓝关马不前 ④. 三年谪宦此栖迟 ⑤. 但愿人长久 ⑥. 千里共婵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背诵与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 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注意“箸、拔、茫、谪、 宦、栖、婵娟”等字词的书写。 3.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六十三年前,多少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筑成了通往新中国的道路。 B. 这个周末,家里来了一位小客人,他陪整天陪着小客人玩,作业也没好好做,书也没好 好看,真是一事无成....啊! C. 十几天过去了,这事就被时间的大手轻而易举....地从他们的记忆中抹去了,仿佛用干布抹 去镜子上的一层水汽那么彻底。 D. 在名著阅读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全文内容来理解人物形象,切不可断章取义....,妄下评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 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 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B 项使用有误,“一事无成”指 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4. 为下面的景物描写加一句诗文进行总结概括,你会选用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山上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木高大挺拔,郁郁葱葱,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在山地上撑 开。层层叠叠的枝叶遮挡住了炽热的阳光,我们像鸟儿一样在山林里随意停歇。绿油油的草 地生机勃勃,嫩绿的草地上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儿,这些野花迎风舞动,婀娜多姿,幽香扑 鼻。伴着清香,继续在山间畅游。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术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我选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① ②. 理由:是说这里植被茂密,有大树、草地、野花……。树木成 荫,花香扑鼻,真是风景优美。①句子与文段中的景物描写最为匹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结合题干的景物描写内容可知,应该选①,从景物特点、氛围 角度说明理由。 示例 1:我选①。理由:题干材料里描绘了绿树成荫、五颜六色的花儿绽放的情景;而“野 芳发而幽香,佳术秀而繁阴”正是抓住野花、绿树来描绘春夏景色的美丽、充满生机,二者 内容相符,氛围一致。 示例 2:我选①。理由:①句抓住野花、绿树描绘了春天、夏天的生机、美丽;而②句描绘 了枯败的落叶,这和题干材料中的郁郁葱葱的树木、五颜六色的花朵景色、氛围不相符。故 选①句。 5. 请观察下面图表,完成题目。 (1)同桌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你想做“小老师”给他讲课,可妈妈觉得这会影响你的学 习。请你结合图一内容劝说妈妈,做到有理有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在一节课时间里,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呈现出 不同的曲线。观察并概括图二所反映的规律,结合图一针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 习效率,给教师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1)【示例】妈妈,给同桌讲课不仅不会耽误我的学习,还会加深我对知识的理解。 研究发现,认真听讲时学习内容吸收率仅为 5%,转教别人却能让学习内容吸收率达到 90%。 相信您一定会支持我和同桌一起进步的,对吧? (2)【规律示例】①学生在课堂开始和课堂进行约三分之二时间段,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 学习效率比较高(或:在课堂中间阶段、临近结束时间段,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效 率比较低)。②教师在课堂前期和课堂后期的注意力偏低,教学效率相对比较低(或:教师 在课堂中间时间段注意力比较集中,教学效率比较高)。【建议示例】建议教师改变上课方式, 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比如把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和重要知识放在上课初期讲。课堂中间阶段 可以设置活动或者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作演练、学生讲课等方式进行学习,临近
下课的时候让学生总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图表信息的概括与语言表达能力。图一是“学习内容吸引率金字塔”图示,从图中 的数据可知,通过听讲、阅读、听与看吸收的内容总共不到四成,而通过小组讨论、实作演 练,学习内容吸引率可高达七成,通过转教别人或立即应用的方式,学习内容的吸收率可达 到九成以上。所以抓住图表反映的学习内容吸收率的信息,先表述观点,再阐述理由,并注 意用语的委婉得体即可。 示例:妈妈,您担心我的学习我很理解,但是您知道吗?科学研究的“学习内容吸引率金字 塔”显示,学生通过听讲、阅读、听与看吸收的学习内容加到一起都不到百分之四十,而通 过转教别人的方式,学习内容的吸引率可达到百分之九十,这说明我做“小老师”,不仅不 会影响学习,反而会起到高效的复习巩固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图表信息的概括与提出建议的能力。图二给出的是“‘教’‘学’效果曲线”图, 从两条曲线的走势可以看出每节课教师教学效率最高时正是学生注意力最低的时候,而学生 注意力最高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效率正处于逐渐下降时。根据图一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向老师 提出建议,比如在老师教学效率最高而学生注意力最差时,老师可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实作 演练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内容吸引率。在学生注意力达到顶峰时,采取一般的课堂讲 述法。 示例:规律:每堂课正中是教师教学效率最高而学生注意力最差的时段。建议:每堂课正中 时教师最好能安排一些小组讨论、实作演练或练习类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习 内容的吸引率达到最高值。 (一)(5 分) 阅读这首特,然后回答问题 第二部分 阅读与分析 (6-20 题,50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 “烂柯人”这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7. 颈联因富含哲理而被广为传诵,你从中领悟到什么道理? 【答案】6. “烂柯人”的典故,既暗示作者被贬谪时间之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 作者回归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7. 【示例一】人在逆境之中,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示例二】新事物必将取 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中所用典故的作用。 解答时要抓住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 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 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 23 年时间之久的感慨,表达世 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生疏而怅惘,恍如隔世的心情。可据此作答。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语句的理解赏析。 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的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刘禹锡以沉舟、 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 皆春,他从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 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个人的沉沦 算不了什么,人在逆境之中,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可据此作答。 (二)(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范文正公仲淹少贫悴①,依②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③游。会术者病笃④,使人呼 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 一斤封志⑤,内⑥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 长,呼而告之曰:“而⑦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⑧我收之。今汝成立⑨,当以 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⑩宛然。 【注】①贫悴:贫,缺少财物,贫困;悴,忧,忧愁。②依:寄居。③术者:以占卜等为职 业的人。④笃:严重。⑤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⑥内:同“纳”,放入。⑦而:你的。⑧俾; 使。⑨成立:长大。⑩封识:标志。 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不以.物喜____________ (3)吾善.炼水银为白金____________ (4)不足.以付____________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__
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 【甲】文中“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1. 从【甲】、【乙】两文中可看出范仲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8. ①. (1)因为 ②. (2)探求 ③. (3)擅长,善于 ④. (4) 能够 9. (1)这样(他们)在朝廷做官也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忧虑。那么什么时 候才快乐呢?(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0. 【示例一】希望滕子京具“古仁人之心”,不要因自己一时受辱而心灰意冷,应当志存 高远,胸怀天下,有对滕子京的劝慰之意。 【示例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与古仁人同道的想法,表达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宽广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11. 他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宽广胸襟,并且为人诚信,不贪恋钱财。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 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 (2)句意为: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求:探求。 (3)句意为: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善:善于,擅长。 (4)句意为: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足:能够。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要点: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尤其注意一些关键词的特殊用法,如古今 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结合上下文,语句通顺,语意、语气不变;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1)进:在朝廷做官。退:指不在朝廷做官。然则:这样。 (2)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而,顺承。必:一定。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要语句的深刻含意。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译为: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表示了对古仁人的向往 与敬慕,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广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远大抱负。也表明“我”与古仁人是一类人和希望滕子京也能做这样的人,故既是勉 励自己也是鼓励朋友,应当志存高远,胸怀天下。可据此作答。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 【甲】文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 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 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 友,可见其他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宽广胸襟。 根据【乙】文“范文正公仲淹少贫悴”“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 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所叙写范仲淹面对秘方和白金毫不 动心,多年后,将这些东西归还给“术者”后人,可见其不为金钱和利益所诱惑,是一个正 直守信之人。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不 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那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那 君主担忧。这样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 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 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个姓朱的人家,经常与一个术土交游, 正赶上 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 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随即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 在范仲淹的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就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 谏官,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 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让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应当 把这些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和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 依旧完好如初。 (三)(10 分) 阅读《让英雄之举涵养社会之风》,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40 年不懈探索,为祖国海疆雷达打造“火 眼金睛”,让海域监控面积从不足 20%提升到全覆盖,更让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该 技术的国家之一。年至耄童的他用一生践行“不服输,要创新,决不向外面的封锁低头,做 出对国家有意义的成果”的理念。他的事迹令人感佩,他是新时代的楷模,是国家的脊梁, 民族的英雄。
②没有人生来是勇士,但高尚的情操,满腔的热血,让我们身边不断涌现出像刘永坦这 样默默无闻的平凡英雄,危难关头,毫不犹豫地纵身一跃,救起两名素不相识的落水儿童, 自己却献山了不满 35 岁的生命,“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王红旭用生命给学生上了 最后一课,也给全社会上了感人一课,在河南“7·20”抗洪抢险中,奋战 16 个小时救起 50 多人,一次次涉险踏入洪水,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考虑的是另外一群人的安危,湖北 十堰小伏袁格兵用凡人的力量奏时代英雄的强音。 ③普通人的英雄之举,来自责任担当,体现奉献精神。在惊心动魄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医护人员以命相搏,守护希望,以无私无是无悔的英雄气魄,淋漓尽致地诠释着平凡英雄的 本色。“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许多 90 后、00 后挺身而出,担当责任,勇于奉 献,让自己活成了大人的模样。昔日被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宝贝,瞬间成了家长们尊崇的英雄。 ④英雄和英雄精神,是民族、国家的脊梁和精气神。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一个有前建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也是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中国已有约 2000 万名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留下名字的,只有 196 万名。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每一位革命先辈,每一位英 雄豪杰都应当被永远感怀,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铺就了今日的幸福之路,是他们用奉献和牺 牲赢得了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 ⑤英雄者,国之干。英雄是时代的标杆,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我们不会也不能忘记“砍 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铮铮铁骨、“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泣血誓言。是他们在 那场血与火的淬炼中,在那个生与死的战场上,力挽狂澜,用鲜血和生命孕育出一个民族源 远流长的精魂。 ⑥英雄是一种信念,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他们看似一瞬间的勇敢之举,其实在心灵深 处一颗巨大的爱国之心,厚植着深深的爱民情义。他们用英勇无畏的浩然正气,凝聚起引领 人民奋进,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⑦英雄是社会的高层次标杆。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是引导社会前进的精神里程碑和灯 塔。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要通 过崇敬英雄、学习英雄精神,引领社会价值观建设,让英雄之举涵养社会之风,引领时代风 尚。 ⑧景仰英雄,就要捍卫英雄、尊崇英雄。近年来,许多学校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英雄主 义教育,让英雄精神走进校园、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教育年轻一代坚定奋发有为、顽强拼搏 的意志,赓续祖国至上、敢于牺牲的红色基因。国家也出台多 20 项法规和举措保护英雄及 其家属的合法权益,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⑨对英雄最好的致敬是传承其精神。我们礼赞英雄、景仰英雄,就是要传承英雄身上的 伟大精神,从英雄的故事中汲取营养并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当祖国 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豁得出”“顶得上”,以平凡之我,争当真心英雄。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