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默写(8 分)
1.古诗文名句填写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3)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
含着生活哲理。
(4)在文学作品中借明月来抒怀人之情是一种常见的手法。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即是将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出潼关险要地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温庭筠《商山早行》中“因思杜陵梦,________”写诗人因思入梦,眼前的“客行”与心中的“故乡”
交织叠加,虚实相映,意蕴丰富。
(7)2022 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行,“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届时,我们将以最大
的热情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好友和运动员。
(8)《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近期在全国发行。“随风潜入夜,________”(杜甫
《春夜喜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滋养人的精神影响深远。
【答案】 (1)落花时节又逢君
(2)草树知春不久归
(3)柳暗花明又一村
(4)我寄愁心与明月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6)凫雁满回塘
(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润物细无声
【考点】一般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好积累,要根据题干的提
示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容易出现的错别字“逢、愁、峦、凫”。
故答案为:⑴、 落花时节又逢君
⑵、 草树知春不久归
⑶、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⑷、 我寄愁心与明月
⑸、1、峰峦如聚
2、波涛如怒
⑹、 凫雁满回塘
⑺、1、有朋自远方来
2、不亦乐乎
⑻、 润物细无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6 分)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莅.临(lì)
B. 拘泥.(nì)
C. 禁锢.(gù)
D. 箴.言(zhēn)
【答案】 D
愧怍.(zuò)
娉.婷(pīn)
荣膺.(yīng)
猥.琐(wěi)
拮据.(jù)
诓.骗(kuāng)
锃.亮(chén)
宽宥.(yòu)
哄.堂大笑(hōng)
矫.揉造作(jiǎo)
忍俊不禁.(jīn)
混.为一谈(hùn)
【考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A. 拮据.(jù) ----(jū)
B. 娉.婷(pīn) -----(pīng)
C. 锃.亮(chén) -----(zèng)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
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
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作者画下句点的那一刻起,“书”就开始一段漫长的旅程:在编辑室里,为自己找到适合的式样,
在推介会上,被爱书人不辞辛苦地推广,在书店里,与读者产生美好的碰撞。
B. “楼台广厦千万间,直插云霄接玉颜。”一位援鄂新疆医务工作者看到武汉的夜景时吟诗后感慨,“武
汉真美!武汉真棒!”
C. 视频短片《后浪》的演讲者,用一句“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的评语,激
发了年轻人追逐梦想的热情。
D. 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革命旧址群、红安革命烈士陵园……一件件实物、一处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
都记录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答案】 A
【考点】分号,冒号
【解析】【分析】 A.有误,“在编辑室里, 为自己找到适合的式样”与“在推介会上,被爱书人不辞辛
苦地推广”及“在书店里,与读者产生美好的碰撞”构成并列关系,所以三者之间应用分号,又是对前文
“一段漫长的旅程”的解释,所以“旅程”后应有冒号。
故答案为:A。
【点评】判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误并修改是中考最常考的题型,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常见的标点符号的基
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恰当。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电影《你好,李焕英》演绎了一段动人心弦的亲情故事,让很多观众在观影时潸然泪下。
B. 体育运动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 精准扶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
自豪感。
D. 广场舞为何在全国遍地开花?原因之一是人民群众追求健康生活的意愿不断增强的结果。
【答案】 C
【考点】成分残缺,句式杂糅
【解析】【分析】 A.有误,成分残缺,可将“由于”或“让”删去;
B.有误,成分残缺,可在句末添加“的手段”;
C.正确;
D.有误,句式杂糅,可将“原因之一”或“的结果”删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
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云南偏远山区,用全部的生命教书育人,她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是
实至名归....。
B. 学校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他首当其冲.... , 报名参加了学校“垃圾分类小分队”。
C. 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不言而喻.... , 这在中国航天工程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D. 美国一意孤行.... , 在各方面遏制中国的发展,这注定是不会得逞的。
【答案】 B
【考点】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 A 实至名归: 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使用正确;
B 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该成语和句意不符,使用有误;
C 不言而喻: 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 使用正确;
D 一意孤行: 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
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
语境不和等等。
6.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凝心聚力”“振兴乡村”“诵读经典”“生态文明”“接种疫苗”这五个短语中,有三个是动宾短
语。
B.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两百多位红军老战士在市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展‘学党史’活
动。”该句主干是:战士开展活动。
C.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
春秋时左丘明所作。
D. “始龀..”“而立..之年”“既加冠..”“今虽耄.老”,其中加点词在古代都代表年龄,是按照年龄从小到
大的顺序排列的。
【答案】 D
【考点】称谓
【解析】【分析】A 项,联合式短语/动宾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正确;
BC 项正确;
D 项有误, “始龀”指七八岁,“而立”指男子三十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耄”指八九十岁,
所以不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
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7.语文实践活动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某校发现九年级部分学生最近有较大压力,为具体了解他们的压力状况,对全年级 500 名学生进行了
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形成了如下统计图:
【材料二】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他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圆梦袁隆平一生
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
袁隆平顶着来自西方权威学者“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的指责和压力,进行实验研究。实验
的第一步就是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祩,而这犹如大海捞针。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硏究过程中,700 多
株珍貴的实验秧苗,一夜之间全部被人为毀坏。但是袁老迎难而上,扛住了重重压力。20 多年时间里,他
和团队一起,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接连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 10.5 吨、12 吨、13.5 吨、15 吨的目标。
2020 年,又实现了年亩产稻谷 3000 斤的攻关目标。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1)请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统计图,分条归纳你的发现。
(2)班级举行“汲取榜样力量缓解心理压力”主题班会,要求同学们结合【材料二】发言,请选出发言最
(摘自《人民日报》2021 年 5 月 23 日)
得体的一项(
)
A.袁隆平院士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也是面临多重压力,但他心怀伟大梦想最终取得辉煌成就。让我
们化压力为动力勇敢追梦,愈挫愈勇!
B.袁隆平院士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也是面临多重压力,但他心中有伟大梦想,一往无前,坚韧不拔,
扛住了压力,和团队一起,最终取得辉煌成就。让我们化压力为动力,团结一致,勇敢追梦!
C.袁隆平院士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也是面临多重压力但他心中有伟大的梦想,有毅力,能坚持,不
退却扛住了压力,最终取得辉煌成就。你们如此脆弱,经不得一点风雨这怎么能行呢!
D.听说你们最近有压力我想就这个问题给大家一些指点。古今中外,不少有成就的人都能够顶住压力,化
压力为动力,成就一番事业。我们也要勇敢追梦,愈挫愈勇!
【答案】 (1)学生压力大部分来自考试及作业;其次是来自人际交往和家庭;只有小部分学生没有压力。
(2)B
【考点】图表信息,语言得体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
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⑵、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
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
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学生压力状况统计图可知,学生压力最大的来源是考试,人数占据 400 人以上;
第二大压力来自作业,人数接.近 300 人;第三大压力来自人际交往,人数接近 200 人;第四大压力来自家庭,
人数大约 100 人,无压力的学生人数占比在 50 人以下。
故答案为: 学生压力大部分来自考试及作业;其次是来自人际交往和家庭;只有小部分学生没有压力。
(2)本题考查观点的评价。首先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言简意赅地阐述理由。
A.不得体,根据“他心怀伟大梦想最终取得辉煌成就”可知,没有具体叙述为获得成就从而怎样努力奋斗
的精神品质;
B.正确;
C.不得体,“你们如此脆弱, 经不得一点风雨这怎么能行呢”发言过于刻薄;
D.不得体,根据“古今中外,不少有成就的人都能够顶住压力,化压力为动力,成就一番事业”可知,未
结合材料二列举具体榜样人物。
故答案为:B。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27 分)
8.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藏见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干粮,却默默的念那《紧箍咒》一遍。行者叫道:“头痛,头痛!”那师
父不住的又念了几遍,把个行者痛得打滚,抓破了嵌金的花帽。三藏又恐怕扯断金箍,住了口不念。不念
时他就不痛了。伸手去头上摸摸,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紧紧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断,已此生了根了。
他就耳里取岀针儿来,插入箍里,往外乱捎。三藏又恐怕他捎断了,口中又念起来,他依旧生痛,痛得竖
蜻蜓,翻筋斗,耳红面赤,眼胀身麻。那师父见他这等,又不忍不舍,复住了口,他的头又不痛了。行者
道:“我这头原来是师父咒我的。”三藏道:“我念的是《紧箍经》,何曾咒你?”行者道:“你再念念
看。”三薇真个又念。行者真个又痛,只教:“莫念!莫念!念动我就痛了!这是怎么说?”三藏道:“你
今番可听我教诲了?”行者道:“听教了!”——“你再可无礼了?”行者道:“不敢了!”他口里虽然
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口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
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捧,不能举手,只叫:“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再莫念!”
到了下午的不知什么时候,我抬起了头,看看四周,发现夕阳已在墙上涂上了西沉的金色余晖。我问
【乙】
自己:“我该怎么办呢?”
然而我的心灵做出的回答——“马上离开桑菲尔德”——竟是这么迅速,这么可怕,我急忙掩住自己
的耳朵。我说,这样的话我现在受不了。“不做爱德华·罗切斯特的妻子,这只是我痛苦的最小部分,”
我辩解道,“从那些最美好的迷梦中醒来,发现一切都是虚空和徒劳,虽然可怕我还受得了,能撑住;可
要我断然地、立即地、永远地离开他,我无法忍受,我办不到。”
但是紧接着,我内心却有个声音断言说我能够办到,而且预言说我将会办到。我跟我自己的决心搏斗
着。我宁愿做个弱者,这样就可以不走这条摆在眼前、要我受更多困难的可怕的路了。可是已变成暴君的
良知却扼住了爱情的咽喉,辱骂她说,她这会儿还只是把她那漂亮的小脚刚刚伸进泥潭。他还起誓说,他
定会用他那条铁臂,把她一直按进深不见底的痛苦深渊。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西游记》。作为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典范,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
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B.【甲】文中,孙悟空“口里虽然答应”,实际上“望唐僧就欲下手”,传神地揭示了他桀骜不驯的天性。
C.【乙】文选自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
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带有自传体色彩。
D.《简·爱》展现的是主人公凭一已之力努力前行,最终得偿所愿的个人奋斗史,而《西游记》更注重表
现的是西天取经路上的团队合作精神。
(2)连线题。《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路走过很多山,许多山代表着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成长和突破。请结
合你的阅读体验,将下列四座山与“成长真经”之间的对应关系连线。
山名
花果山
五行山
火焰山
灵山
“成长真经”
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
付出终有回报
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
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
(3)九九八十一难阻挡了取经人也成就了取经人,苦难折磨了简·爱,也造就了这个可敬可佩的女子。请
结合《简·爱》整本书主要情节,说说简·爱是怎样逐一克服多重苦难最终拥有幸福人生的。
【答案】 (1)D
(2)花果山——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五行山 ——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火焰山
——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灵山——付出终有回报。
(3)简·爱在童年时失去父母,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过了 10 年倍受歧视和虐待的生活。寄
人篱下的生活没有使简·爱屈服,她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维护自己的尊严。
在孤儿院,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爱继续遭受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简·爱与同学们经
过抗争,这里的生活大有改善。在桑菲尔德庄园,当得知罗切斯特 15 年前已经结婚时,简·爱强忍心中的
痛苦和不舍,离开了罗切斯特。她爱罗切斯特,但并没有因爱而迷失方向。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她没
有对罗切斯特曾经的隐瞒怀恨在心,面对失去财富和健康的罗切斯特,没有对他弃之不顾,而是决定与他
结婚。靠着坚强的意志,善良友爱的内心,自尊自重的人格,简·爱战胜了多重苦难,最终获得幸福的人
生。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细心审题,明确
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
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⑵、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熟读。 对于文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
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故事脉络,帮助理解记忆。对
于故事中有特殊含义的事件、事物、语句等,要着重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内容的掌握。熟读原著是做此类题型的基础。可以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
故事脉络,帮助理解记忆主要故事情节。
(1)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分析能力。
ABC 项正确;
D.有误,“凭一己之 力”说法过于绝对,简·爱在孤儿院受到谭波儿小姐和海伦的帮助,在寻找新的生
活出路的途中,简·爱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最后在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
所小学任教。
故答案为:D。
(2)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分析能力。孙悟空走出花果山,才走上取经之路,因此花果山意味着他“走出舒
适圈,人生才有意义”。孙悟空在五行山下等待了五百年,才盼来解救自己的取经人,因此五行山意味着
“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在火焰山,屡次借芭蕉扇,屡受挫折,因此火焰山意味着“战
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在灵山,孙悟空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受封斗战胜佛,因此灵山意味着
“付出终有回报”。可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 花果山——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五行山 ——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
火焰山——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灵山——付出终有回报。
(3)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内容的掌握。此题要在熟悉名著情节内容的基础上,简述简·爱遭遇的磨难以及她
是如何用自己的坚强、自尊克服这些磨难的。
故答案为: 简·爱在童年时失去父母,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过了 10 年倍受歧视和虐待的生
活。寄人篱下的生活没有使简·爱屈服,她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维护自己的尊严。在孤儿院,生活艰
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爱继续遭受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简·爱与同学们经过抗争,这里的生
活大有改善。在桑菲尔德庄园,当得知罗切斯特 15 年前已经结婚时,简·爱强忍心中的痛苦和不舍,离开
了罗切斯特。她爱罗切斯特,但并没有因爱而迷失方向。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她没有对罗切斯特曾经
的隐瞒怀恨在心,面对失去财富和健康的罗切斯特,没有对他弃之不顾,而是决定与他结婚。靠着坚强的
意志,善良友爱的内心,自尊自重的人格,简·爱战胜了多重苦难,最终获得幸福的人生。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 公里高
王铮
①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并长期工作和生
活的载人航天器。一般来说,空间站大都在约 400 公里高度的轨道上运行,比如,我国的天宫一号、天宫
二号空间实验室,以及目前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还有我们正在建造的中国空间站等。
②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 公里高?
③大家都知道,航天发射是非常昂贵的。空间站飞往更高的轨道需要消耗运载火箭更多的能量,对运
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果要把成吨的设备携带到较高的高度,成本过于高昂。
④太空实验的观测需求也是因素之一。空间站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特定观测需求情况下进行太空实验。
大气是随着海拔増加而逐渐变薄的,太空和地球大气层之间没有明确、清晣的边界。国际航空联合会将 100
公里的高度定义为大气层与太空的界线,即“卡门线”,卡门线之外的部分称为太空。一般太空实验所需
要的接近真空的环境、无云层遮挡的望远镜观测优势、近乎无重力的实验条件等,在 400 公里高度都可以
满足。
⑤设置这个高度,还考虑了航天员和空间站本身的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