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重庆江北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
你选择的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写在题后括号中。
1、 五一长假,小聪高兴地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探究的愿望。元谋人遗址在我国(
)
A、云南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陕西省
2、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
C、秦朝
D、汉朝
3、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
4、注重发明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北宋中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A、张仲景
B、祖冲之
C、贾思勰
D、毕升
)
5、我们的家乡“重庆”,即双重喜庆之意。它得名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6、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是(
A、罗贯中
B、施耐庵
C、吴承恩
)
D、清朝
)
D、曹雪芹
7、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杰出贡献是(
A、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祖国的领土台湾
B、率军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C、先后七次出使西洋,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领导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
8、“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
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A、英德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
B、武汉
9、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成立的地点在(
A、广州
10、右图杂志创办于(
A、洋务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运动期间
B、戊戌运动期间
D、新文化运动期间
C、日本东京
)
)
D、南京
11、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一运动爆发于(
A、北京
B、上海
C、天津
D、南京
)
1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
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会师
C、广州起义
B、秋收起义
D、井冈山
)
13、1940 年 9 月 6 日,国民政府明确规定(
A、重庆正式建市,隶属四川省
C、重庆升格为行政院直属的特别市 D、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
)
B、国民政府从南京移驻重庆
14、1950 年,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与朝鲜人民并肩反击美国侵略的司令员是( )
A、彭德怀
B、聂荣臻
C、刘伯承
D、贺龙
15、(非课改实验区考生做)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是(
A、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1953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
B、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
D、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15、(课改实验区考生做)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设置的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A、厦门特区
D、海南岛特区
B、珠海特区
C、汕头特区
)
16、20 世纪 80 年代初,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
制”的中央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D、邓小平
C、周恩来
)
17、1997 年,香港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洗雪了多年来中华民族的耻辱。香港从此摆脱了(
A、英国殖民统治
B、法国殖民统治
C、美国殖民统治
D、葡萄牙殖民统治
18、(非课改实验区考生做)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长诗《神曲》的作者是(
A、但丁
D、列夫托尔斯泰
C、普希金
B、歌德
)
)
18、(课改实验区考生做)1922 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实质上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
义国家共同支配局面的是(
A、《九国公约》
B、《凡尔赛和约》
D、《慕尼黑协定》
C、“中日协议”
)
19、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C、开罗会议的召开
)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
20、(非课改实验区考生做)第二次工业革命集中在三个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三个领域是
(
①蒸汽机的改良
代电讯技术(新通讯手段)的兴起
A、①②③
②新能源(电力)的发现和广泛运用
③内燃机的发明
B、①②④
D、②③④
C、①③④
④近
)
20、(课改实验区学生做)下列科技成果,既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
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的
是(
A、汽车制造技术 B、飞
机制造技术
C、生
物工程
D、计算
机网络技术
二、填图、识图题:本大
题 共 2 小 题 , 第 21 题 4
分 , 第 22 题 4 分 , 共 8
分。
21、填图:
(1)将下列地点(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方框内。(3 分)
A、1934 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出发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B、1935 年红一方面进长征胜利到达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C、1936 年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地会宁
(2)用带箭头的线条绘出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的大致路线。(1 分)
22、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1 分)
(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1 分)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 60 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2 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3 题 6 分,第 24 题 4 分,共 10 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据《重庆时报》2006 年 4 月 29 日报道:4 月 28 日,一位身披黄色袈裟、双肩斜挎着两个“谢罪”
的布袋,背负着写有“谢恩”二字的背包的老僧,煞是显眼地行走在解放碑步行街上。这位 69
岁的老僧就是来自日本的岩田隆造。岩田先生在解放碑两次跪拜抗战英烈,后在日本当年制造的
大惨案遗址长跪不起,并流下了忏悔的眼泪。他说,他来重庆既是为日本当年的侵华罪行检讨,
向重庆人民谢罪,也是为了向曾经为日本传播了先进中国文化的中国人民谢恩。他还说:“我希
望更多的日本年轻人了解这段侵华战争的真相,让他们学会忏悔,学会感恩。”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日本老僧岩田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的目的是什么?(1 分)
(2)结合所学中国历史、重庆历史的知识,列举两例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制造的大规模杀
害中国和平居民的历史事件。(2 分)
(3)646 年,日本受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进行了什么改革?这一改革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
何重大影响?(2 分)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日本当局在对年轻一代的历史教育方面应持怎样的正确态度?(1
分)
24、阅读以下材料: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
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
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
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十年“文化大革命”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1 分)
(2)根据材料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1 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后果。(1 分)
(4)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1 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5 题 5 分,第 26 题 7 分,共 12 分。
25、原东北军将领张学良逝世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
唁电,高度评价他的历史功绩,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并代表中
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他表示深切的哀悼。
请回答:
(1)张学良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高度评价,是同 1936 年他与杨虎城将军共同发动的什
么事变有关?(1 分)
(2)概述这一事变的简单经过。(2 分)
(3)用这一事变解决的历史意义说明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2 分)
26、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 7 世纪,世界三大宗教先后形成。请分别列出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兴
起地区,(6 分)并简谈你对宗教的认识。(1 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DCA
6-10:DACAC
11-15:CADCC
16-20:DABCB
二、填图、识图题:
21、(3 分)
上框:A
中框:C
下框:B
22、(5 分)
(1)虎门销烟
(2)林则徐
(3)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
的坚强意志。
三、 材料分析题:
23、(5 分)
(1)1950 年(建国初期或过渡时期)
(2)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的所有制。目的:解放农村生
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巩固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24、(5 分)
(1)第二次工业革命
(2)将打破发展工业的地区限制,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
杠杆。(3 分)
(3)电灯、电车、电话、电影、幻灯等。
四、简答题:
(1)鉴真、玄奘。(2 分)
(2)鉴真:东渡日本,向日本传播了佛学、建筑、雕塑艺术、医学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
突出贡献。玄奘:到天竺求取佛经,对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3)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等。
26、(7 分)
(1)《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
(2)1898 年;失败。
(3)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力图挽救民族危亡;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