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1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1 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给定材料 材料 1: 贫困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有经济学家认为,贫困首先是指物质生活贫困,即一个人 或一个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贫困又可以分为绝对贫 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亦称为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条件下,个 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生存需要。相对贫困是指处于社 会最底层群体的生活水平相对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而言偏低。 减除贫困已成为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 视,动员各国采取具体行动,1992 年 12 月 22 日,第 47 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将每年的 10 月 17 日定为“国际减除贫困日”。2011 年世界减除贫困日的主题是:关注贫困,促进社会进 步和发展。 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 32 年里,中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2011 年 11 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十年来,中央 和地方各级政府对扶贫的财政投入累计达 2043.8 亿元人民币,中国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 题得到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 2000 年年底的 9422 万人减少到了 2010 年年底的 2688 万人。 材料 2: “1998 年”对 A 省鹤庆县松坪社区少数民族群众来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村民老何 说:“在 1998 年以前,我们全年收入从来没有超过 2000 元,很多时候只是几百元,经常 吃杂粮,而且吃不饱。”事实上,对于类似松坪的许多贫困地区,各级政府每年都要投入 大量的人财物,开展各种各样的救济和扶贫行动。 “但是效果总是不理想,或者说是很差。分的钱粮他们很快就吃完用完,让他们种什 么他们要么不种要么种不好。”鹤庆县一名官员说,“我们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努力工作却 没有好成绩,但是我们也没有更多的办法,只能服从上级领导的指挥。” 老何说:“县里只是定期分钱、分东西给我们,或者下命令让我们种什么。而许多具 体的问题,他们却很少过问,也很少主动帮我们想办法。比如从我们社区到集镇上有 10 公 里远,但是政府一直没有考虑组织我们大家修条公路。我们种的水果靠人背到市场上,卖 的钱只够买一顿午饭,几万吨水果年年就这样烂在家里,心里是说不出的滋味。不但我们 辛苦,政府干部们也要累死累活地走进村来开展工作,大家都很累,何必呢?” 1998 年,在省、州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慈善组织“香港乐施会”决定在鹤庆县最贫 困的松坪社区实施“社区综合发展项目”。鹤庆县政府与乐施会方面共同成立了“鹤庆县 香港乐施会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县民 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兼任项目办公室主任。项目办成立当年,就开展了一系列扶贫活动。
首先是集资修路。项目办筹集资金,并组织农户出工修通了社区到集镇之间的公路, 外面的汽车可以直接开进来了。农户们高兴地说:“现在水果商能把车开到村口收购,我 们的水果再也不愁卖不掉了。化肥、粮食也可以用汽车运输,实在方便。” 其次是组织农户参与社区管理。村民通过投票,民主选举产生了社区发展委员会和 5 个片区管理中心。村民们在社区发展委员会内设立了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小组,教育、卫生、 畜牧病防治管理小组和社区基金管理小组等职能机构,讨论制定了委员会的职责及相关监 管措施。村民们说:“所有规定和办法都是我们自己讨论决定的,我们肯定会遵守它。” 再次是开展妇女培训工作。项目办专门为当地建设了妇女活动中心,针对社区基金管 理使用、妇幼卫生保健、果木栽培和市场知识等方面对当地妇女进行了长时期的培训,极 大地提高了当地妇女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 通过几年的努力工作,松坪社区农民人均收入显著增长,农户的生产生活质量得到明 显提高。 材料 3: 2004 年,国家给 B 省黄家村的 20 名贫困农民每人下拨了 5000 元养牛专项扶贫款,可 最后发到每人手里却变成了 50 元,只占应得款数的 1%。乡村干部还严厉地对大家说:“上 面有人问到这笔钱,就说给了 5000 元。” C 省审计查明,2001 年到 2002 年该省违规、违纪使用财政性扶贫资金多达 1.5 亿元。 其中擅自改变扶贫资金项目计划 443.6 万元,挤占、挪用、出借扶贫资金 3554.62 万元, 扶贫资金拨付不及时 4447.2 万元等。据调查,某村挪用扶贫资金 11.88 万元用于畜牧站建 设,建成后的畜牧站又被村委会占用;某村不仅挪用扶贫资金 2.8 万元用于装修村委会、 科技活动室和卫生所,甚至还用假票据套取现金用做招待费。 2003 年至 2005 年,D 省使用扶贫资金建成的畜牧站中有 100 所闲置,闲置率为 10.86%, 金额超过 400 万元;卫生所闲置 51 所,闲置率为 8.96%,金额达 204 万元;人畜饮水井闲 置 165 眼,闲置率为 10.3%,金额达 1270 万元;鸡舍闲置 426 所,闲置率为 36.47%,金额 达 127 万元;学校闲置 3 所,金额达 19 万元。合计闲置资产总额高达 2020 万元。 我国贫困地区大多地点偏僻,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我发展能力低,脱贫 难度大。有些地区即使暂时解决了温饱问题,也极易受灾、病、市场风险等因素影响而返 贫。2001 年到 2008 年,某市投入大量资金对该市贫困乡镇进行“输血式”扶贫,累计减少 贫困人口 57 万人,但同期又返贫 20 万人。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生活极为单调,集体文化 娱乐活动几乎绝迹,一些地区的农民甚至连电视都看不上。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自杀 率是城市的 3 倍,农村老年人自杀率高于城市 5 倍。另外,贫困地区赌博、迷信盛行,部 分农民长期精神颓废,严重影响农村社会发展和扶贫工作的开展。 材料 4:
据不完全统计,自 1999 年设立科技扶贫专项资金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近 10 亿元,加上各地配套投入,总额已达到 20 亿元。这批资金扶持各类项目近 3000 个,覆盖、 带动贫困人口 6000 万,并培育了一大批特色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云南省坚持探索符合实际的小额扶贫信贷模式。按惯例,小额信贷的还贷方式通常采 取“GB 模式”,即借款人从拿到贷款后的第三个星期开始还贷,每周偿还额为本金的百分 之二,到第 50 周时将本息全部还完。这种方式存在着收、还贷款频率高,管理成本大等问 题。为此,云南省金融机构大胆创新,规定借款人可在年底一次还清本息,从制度上改善 了还贷方式,减轻了贷款农民的负担。在产业扶持上,该省金融机构重点扶持种植业、养 殖业等“温饱产业”发展,并积极参与当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的建设工 作。在资金运作上,该省金融机构依靠乡政府和村委会,实施了金融机构签约到户、统一 放贷管理、收回贷款直接到户等多种运作方式,加快了资金流动,保障了资金安全。 云南省的成功探索不仅使该省小额贷款累计发放数、覆盖面、入户率和回收率等指标 跃居全国前列,更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据统计,改革小额扶贫贷款模式以来, 该省累计发放小额贷款 57.4 亿元,覆盖全省 124 个县(市、区),惠及 950 万农民,有力 推动了当地蔬菜、甘蔗、核桃、生猪、奶牛、山羊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实现户均增收 800 至 1000 元。 2010 年,广东省扶贫工作开始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即将 1 万多名干部派驻 到贫困村庄,以“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方式,将扶贫责任具体落实到人。省委 13 位常 委和分管农业工作的副省长分别挂钩联系一个市,各市、县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联系一 个县、乡,负责督察各自挂钩地区的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并且每年至少下乡两次,开展调 研和现场办公。 实践证明,在各方的努力下,“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效果迅速而明显。如鹤山市 政府在为乐昌镇大富村制定脱贫方案时,因地制宜,各施所长:资金雄厚的供电局包揽了 修路等基建费用;市委办公室号召全体党员缴纳几百至五千不等的“特殊党费”,用于对 口扶贫;文化局从全市网吧募集到数十台电脑,支援了村办小学机房建设;鹤山市委书记 还亲自动员在该市的中山大学企业家校友捐款 20 万元,修缮村里的小学校舍,改善了教学 环境。 贵州省晴隆县地处石漠化山区,是贵州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在国务院和省、市 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晴隆县从 2000 年起开始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 目”,即通过种草养羊,既恢复生态,又带动农民生产致富。项目实施以来,各级政府累 计投入草地畜牧业建设资金 7870 万元,人工种植牧草 29 万亩,改良草地 19 万亩。项目覆 盖全县 14 个乡(镇)、86 个村。截至 2010 年 8 月,全县羊存栏量达 23.5 万只,累计扶持 养羊农户 11.1 万多户。经济效益上,十年来该县草地畜牧业创造的总产值累计达到 3.7 亿 元,带动全县 75%以上农户脱贫致富。生态效益上,多种牧草混播技术的广泛使用,有效地 增加了当地植被覆盖率。25°以上坡耕地每年每亩减少泥沙流失量 1.26 吨,人工草场每年 增加有机质 2 个百分点,改良草场每年增加有机质 1 个百分点,全县每年水土流失面积减 少 10 平方公里,石漠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材料 5:
2007 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宣布“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等 5 家非 政府组织在竞标中胜出,有机会参与政府扶贫项目的建设。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招标方式 委托非政府组织实施政府扶贫项目。2011 年,外交部扶贫办与英国非政府组织“救助儿童 会”签署了扶贫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商定今后五年内在外交部定点扶贫县云南省金平县、 麻栗坡县开展教师培训等扶贫项目。 近年来,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在湖南保靖县开展的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截至 2011 年 3 月,郭氏基金会已投入资金数百万元,实施健康扶贫项目 15 个,为农村妇女开展免费 妇科普查 2 万余人次,帮助 8 名早期癌症患者、13 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以及 398 名白内障 患者获得及时救治。基金会还专门设置了大病救助金,已有 4000 名村民从中受益。此外, “助学关爱”项目也是郭氏基金会扶贫的重要举措。该基金会每年拿出 21.5 万元用于捐资 助学,全县 450 名孤(弃)儿和贫寒学子获得每人每年 300—800 元不等的助学金。目前, 已有百余名贫困学生受助完成学业。基金会还通过培育新型农民、建立产业科技园、传授 农业知识等方式,带动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基金会还出资修建道路与饮水工程,解决了 当地 3000 多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材料 6: 社会各界有关扶贫政策的部分观点摘录: 某学者指出,在岩溶地区和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实施产业化扶贫时,一定要将扶贫 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类地区进行生态修复,首要任务是减少陡坡 开垦种植面积;其次是要转变草地畜牧业落后发展模式,实现草畜平衡;三是要在 40°以 上的陡坡多种树木,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扶贫基金会村级扶贫规划项目负责人认为,过去 我国扶贫工作主要依靠政府“包办”。政府“包办”的扶贫,无论是整体性开发,还是专 项资金支持,最后都无法有效地瞄准真正的贫困户。而非政府组织和企业则可以在政府失 效的领域联合发挥“查缺补漏”的作用。 某官员提出,应该尽快建立扶贫激励机制,促使先富起来的人在自愿的原则下帮助贫 困群众实现脱贫。在国外,最有效的扶贫激励机制是对实施捐赠的企业和个人减税,让捐 赠者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但是在我国这方面的制度并不完善。例 如有位企业家就曾反映,自己拿出 20 万元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没想到却被税务部门要求 缴纳 6.6 万元的税款,要是这样,以后谁还愿意捐款? 某村党支部书记说,过去村里发展不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干部思想作风不正, 不作为,没把心思用在村民致富上。村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给群众办实 事。只有这样,村里人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某研究员强调,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要注重对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通 过强化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和科技培训,提高贫困人口适应市场的能力和获得非农职业的 能力。他建议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社会学习中心,将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学校教育和社 区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将贫困社区建设成学习型社区。
材料 7: 巴西曾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2003 年 1 月,左翼劳工党领导人卢拉开始 执政,并把消灭饥饿和贫困作为执政的优先目标。在就职当天,他就宣布了“零饥饿”计 划,成立了社会发展和反饥饿部,承诺要让所有巴西人都能吃上一日三餐。他领导实施的 “家庭救助金计划”是“零饥饿”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给贫困家庭提供基本的生 活保障金。享受“家庭救助金计划”的家庭必须持身份和收入证明在当地政府登记,且每 两年重新登记一次。政府发给每个符合条件的家庭一张银行卡,每月定期打入救助金。持 卡人可以到银行提取现金,也可以到任何超市和商店购物。联邦政府把救助金直接发到救 助对象手中,避免了资金被地方官员贪污挪用的可能性。 普及教育和提高健康水平是帮助贫困家庭脱贫的基础。尽管巴西实行免费教育,但是 仍有不少家庭因贫困让孩子去当童工。因此,巴西政府把领取救助金与儿童的教育和健康 挂钩,规定贫困家庭必须符合“15 岁以下儿童的上课出勤率不低于 85%,16 岁和 17 岁少年 的上课出勤率不低于 75%,7 岁以下儿童按卫生部规定的日期打预防针,怀孕妇女按期进行 围产期检查”等要求,并凭学校和卫生部门的证明才能继续领取救助金。残疾人或 65 岁以 上的老人只要家里的人均收入不足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四分之一,就可以向政府申 请一份最低工资的补贴。 三.作答要求 第一题、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主要特点(20 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 200 字。 第二题、针对给定资料反映的当前扶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可行性 建议。(30 分)(30 分) 要求:(1)问题定位准确;(2)对策建议可行;(3)不超过 400 字。先指出问题, 然后提出改进工作的对策建议。 第三题、参考给定资料,以“共同行动,减除贫困”为题,写一篇议论文。(50 分) 要求:(1)观点明确;(2)联系实际,分析深入,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流畅;(3)总 字数 1000—1200 字。 2011 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 第一题、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主要特点(20 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 200 字。 【参考答案】 1、有效性:扶贫工作成绩显著,贫困人数和地区都有大幅减少;
2、2、多元性:扶贫工作参与主体多元,政府部门、民间组织、企业、群众均参与其中; 3、区域性:各地区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各施所长,发展区域经济; 4、全局性:扶贫工作与教育、生态、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促进贫困地区全局发 展; 5、可持续性: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 第二题、针对给定资料反映的当前扶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可行性建议。 (30 分) 要求:(1)问题定位准确;(2)对策建议可行;(3)不超过 400 字。先指出问题,然后 提出改进工作的对策建议。 【参考答案】 1.扶贫政策与当地实际相脱节,输血式扶贫,返贫现象严重,扶贫效果差 2.扶贫资金被违法挤占、挪用,扶贫设施闲置率高 3.贫困地区地点偏僻、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我发展能力低,抗风险能力差, 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赌博、迷信盛行,脱贫难度大。 4.扶贫工作机制不健全,社会参与积极性不足 5.部分干部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能力差 对策: 1.因地制宜,结合地区实际开展扶贫,拓宽扶贫领域,如支持特色产业、生态扶贫、教育、 医疗等物质资助和精神资助并重。 2.加大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到位,提高扶贫设施利用率。 3.健全扶贫工作机制,提高社会参与积极性,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4.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干部工作能力,根据地区实际开展扶贫工作,确保工作有效性 5.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提高贫困人口的抗风险能力; 6.积极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环境,扎实推进自然恶劣居住区的搬迁工作。 第三题、参考给定资料,以“共同行动,减除贫困”为题,写一篇议论文。(50 分) 要求:(1)观点明确;(2)联系实际,分析深入,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流畅;(3)总字数 1000—1200 字。 【参考答案】 共同行动 减除贫困
贫困问题一直以来是都困扰人类的世界性难题。国际社会普遍重视减除贫困,世界各国纷 采取各种行动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而中国也不例外。自建国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 显著成就。各地政府积极投入资金解决扶贫问题,中国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得到基本 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也大大降低。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在致力于减除贫困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虽然每年政府 投入大量资金来解决贫困问题,但是扶贫的效果差,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返贫的现象,扶 贫资金被挤占、挪用以及拨付不及时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已严重影响中国社会发展和扶贫 工作的开展。因此,减除贫困,不仅是政府的责任,同时也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行动起来 解决贫困问题。 减除贫困是解决人民温饱,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具体 体现。贫困问题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也是世界各国重视解决的问题。如果贫困 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因为贫困问题,会因温饱发生战争,给人民 生活带来灾难。因为贫困问题,会拉大贫富差距,影响社会的公平,可能会催生不稳定因 素,导致社会不和谐。因为贫困问题,会削弱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国家 的独立自主。可见,减除贫困,已成为党和政府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目标。减除贫困—— 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减除贫困,大力推进扶贫工作,需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的作用和力量。要改变以政府为主的 扶贫方式,需通过市场化改革,公开竞标,积极鼓励更多的非政府组织和企业参与国家扶 贫项目。一方面,通过社会融资拓宽扶贫资金的融资渠道,着力解决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的 问题;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参与扶贫项目,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借助非政府组织和企业在政府失效的领域联合发挥“查缺补漏”的作用。通过政府、社会 组织和企业的多方联动扶贫,实现共赢。 减除贫困,大力推进扶贫工作,需完善相关的扶贫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扶贫 政策和扶贫机制,充分落实扶贫工作。国外经验证明,通过扶贫激励机制对捐赠的企业和 个人实施减税政策,让捐赠者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鼓励更多的企 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同时,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特色 扶贫工作,包括特色产业、教育、医疗、人力资源培训、生态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 的贫困问题,避免出现返贫现象。 减除贫困,大力推进扶贫工作,需明确扶贫工作责任主体,细化分工,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要明确各省市县级负责人,负责督察各自挂钩地区的扶贫工作进展情况,深入基层,开展
调研和现场办公,确保扶贫工作落实到位。此外,个别领导干部要端正思想和工作作风, 切实为民众办实事,共同致力于减除贫困,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减除贫困,不仅仅是我国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难题,需要我们共同行动, 借鉴国内外经验,在社会各方的努力下,减除贫困,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和 发展。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