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3年湖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考研真题.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3 年湖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考研真题 一、填充题(共 60 空,每空 1 分,共 60 分) 1.关于夏商周的刑律,史载:"夏有乱政,而作——;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 而作——。" 2.在周代,后世意义上的"法"的概念尚未形成,作为社会控制手段的只有"礼"和"刑"。 二者的关系,后人总结为"——"、"——"。 3.周朝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提出了"以德——天,明德慎——"的思想。 4.西周时,形成了——的法律原则,旨在强调贵族和平民之间在法律上的不平等。 5.周代有所谓"三赦"之法,即赦幼弱.赦老耄.——。又有"三宥"之法,即宥不识.——.宥 遗忘。 6.中国的中央审判机关,夏商周时期叫——,秦汉时期叫——,隋唐时期叫——。 7.仿照《周礼》六官的构思,中国自隋唐时代即在中央设立吏.——.——.兵.刑.工六部。 8.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在财产权利方面基本上是诸子平均分配财产,出嫁女没有继承 权。在政治特权及宗法权利的继承方面实行的是——。 9.春秋时期,郑国人——私造法律,刻在竹简上,史称"——"。 10.战国时,秦国变法领导人——"改法为律",此后在中国历代法典一般称为律。 11.《云梦秦简》中,有关审理案件的原则.治狱程式.调查勘验方面的规定,称为——。 12.在秦代,一些判案成例也有法律效力,称之为——。 13.汉景帝时曾规定,老幼.孕妇.师.侏儒等"当鞫系者,——之"。意即不戴刑具.不加桎 梏。 14.自汉代开始,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国家正式确定了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执 行赏和罚的制度,此即"——.——"。 15.秦汉的诉讼中,被告或其家属不服判决时,可以要求复审,称为——。 16.曹魏时,受《周礼》"八辟"影响,在法律上正式确定了"八议"制度,八议分贝是议 亲.议故.议贤.议——.议功.议贵.议——.议宾。
17.南北朝时,法律首创以——或——抵当徒刑的制度,称为"官当"。 18.自汉文帝刑罚改革后逐渐形成(至隋唐定型)的新的五刑是笞.杖.——.——.死。 19.《唐律》由十二篇组成,即名例.卫禁.职制.——.厩库.擅兴.盗贼.——.诈伪.杂律.捕 亡.断狱。 20.唐律中的——制度,即在伤害案件发生后,规定一定的期限,限满时根据被害人的 死伤情况,决定加害人所应负担的刑事责任。 21.唐律首次将六种非法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归纳到一起,称为"——"。即强盗.窃盗. 枉法(赃).不枉法(赃).受所监临.坐赃。 22.唐代遇有重大疑难案件,皇帝特诏大理寺.刑部.御史台长官共同审理,称为——。 23.——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雕版印行的法典。 24.——是世界史上的第一部法医学著作,其作者是南宋人宋慈。 25.元朝的法典有《大元通制》和《至正条格》.《风宪宏纲》.《通制条格》等等。有人 把当时的法律法令收集起来分类编纂,称为《》,后人称为《元典章》。 26.明初,朱元璋仿照《尚书》的体例,颁布了许多关于打击贪官污吏的刑事特别诏令, 合编成书,称为——。 27.明清时期,遇有特别重大的案件,皇帝下令——和大理寺.都察院.通政使司等九个机 关的长官共同审理,称为——。 28.清代,每年秋天在北京由九卿.詹事.科道.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进行两次大的会审, 其中对当年各省上报的死刑案件及往年的死刑监侯案件进行的会审称为——;对京师刑部 狱中在押死囚进行的会审称为——。 29.清代,每年夏天要进行一次集中审录轻罪囚犯的会审活动,旨在"断薄囚.出轻系", 称为——。 30.明清时代省级专职司法官员是——,它是由宋元时代的各路专职司法官员——演变 而来的。 31.明清时代,地方审判分为州县.——.提刑按察司.——四级。 32.我国近代最早的两个宪法性文件是《》和《》。 33.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正式宪法文本——《中华民国宪法》。这是贿选总 统——当政时颁布的,人称——。
34.我国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刑法典是 1907-1910 年间由——主持制定的《》。 35.——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制定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36.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理论以"——分治"原则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37.中国近代第一部民法典草案产生于——时期,第一部正式民法典颁布于——时期。 38.中国法律近代化完成的标志是国民党南京政府时期——体系的形成。 二、古文译评(共 40 分)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 仁义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古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掷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通"剖")斗折衡而民不 争殚(dan,尽)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问题: 1.分别对这两段古文断句并标点(共 10 分,每段 5 分) 2.分别翻译成白话文(共 20 分,每段 10 分) 3.这两段顾问来自哪两部古代经典?代表了那一家的法律思想?(5 分) 4.用你自己的话概括地总结这两段古文中所包含的法律思想(5 分) 三、简答题(共 30 分,每题 5 分) 1.《周礼》所谓用刑罚"世轻世重"."三国三典"是什么意思? 2.清人薛允升说,明律与唐律相比较,发生了"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变化。这具体是 指的是什么变化? 3.什么是"春秋决狱"."论心定罪"? 4.与唐宋律相比较,明清律的结构体例发生了什么变化? 5.什么是"八议"/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6.什么是"十恶"?其用意是什么? 四、论述题(20 分) 从与现代社会民主法治体系的比较中,阐明中国传统法制模式的主要特征。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