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陕西省汉中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
B.开凿了大运河
一、选择题
1.(3 分)隋朝就其历史地位而言,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
C.开创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 D.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据此回答 2﹣3 题.
2.(3 分)中国共产党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召开过多次重要会
议.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①中共一大正式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②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③中共七大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召开
④1956 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3 分)如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两图反映的政策理解不正确
的是(
)
)
)
②越来越多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A.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实施
B.图一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图二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图一使少地农民奋分到了土地,图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D.都解放了农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4.(3 分)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说:“中国在我们当中就坐了属于她的席位,不公正和荒谬
的状态结束了.”材料中“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的因素有(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 ④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3 分)《共产党宣言》之所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主要原因是(
A.由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起草
B.确立了无产阶级必须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的方针
C.提出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主张
D.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6.(3 分)1882 年 4 月 19 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
的墓旁.这主要是因为(
A.达尔文和牛顿都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B.达尔文和牛顿一样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C.达尔文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
D.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牛顿经典力学
)
)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 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
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元
帝又置戊己校尉.
﹣﹣《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三 碑文曰:维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岁次壬申,舅甥修其旧好,同为一家.往日贞
观十年,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入藩.以后景龙二年,重为婚媾,金城公主因兹降藩.自
此以来,完事休贴.见者边吏不谨,互有侵轶,越在遐荒,因之隔阂.今遵永旧,咸与维新,
帝式藏用,不违厥旨.
(1)从材料一划线处课看出:秦统一中国的重要条件之一是
相的主要职责是
除.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是如何使“西域内属”的?有何意义?
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藩之间的关系.《唐蕃会盟碑》有何历史价值?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秦统一后,丞
(朝代)被废
,延续一千五百多年的丞相制度在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 500 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
此转变始于 15 世纪,在 19 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 19 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 世
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
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 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威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
来最和平的时期”.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三 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甚至连反全球化也经历了
一个“反全球化的全球化”过程.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世界”的因素.
(2)材料二中“当今我们生活在最和平的时期”的论断,你是否赞同?简要说明理由.
(3)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三种“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运动”的
认识.
9.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向海洋进军”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文明差异】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地中海孕育了希腊雅典舰队,成为近代海军的摇篮,导致海权意
识的早熟…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
源于农业…海军和海权意识在中国很难萌发出发.
(1)依据材料一,指出“海军和海权意识在中国很难萌发”的原因.
【两种选择】
材料二 十七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
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此后,在西方列强的武力威胁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图 1 是近代被迫开放的主要通商口岸分布图.
(2)材料二中“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对两国各自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
(3)读《近代被迫开放的主要通商口岸》图,指出 A、B 分别是《马关条约》开放的哪两个
通商口岸?通商口岸在分布上有何特点?
【晚晴海防】
材料三 图 2 为《大国崛起》中插图
(4)透过材料三,你获得了那些重要历史信息?
【进军海洋】
材料四 1987 年邓小平吹响了进军海洋的号角…仙子阿中国已经置身于世界经济舞台
的中心,从开普敦到巴芬岛,到处都是忙碌着的中国人的身影.在上海的街头,你放佛深处
曼哈顿广场,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拥抱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的因素.通过上述探究你得到
了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3 分)
【考点】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的贡献的知识.
【解答】题干中要求对后世最为深远,AD 明显是不能入选的,B 中大运河是影响深远,但并
不是最深远,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
规模最大的运河.隋朝初步建立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这些政治制度在唐朝进行了充分完善,
是中国历史上相对比较完善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故选 C.
【点评】注意:一般最深远,都从政治和经济角度优先考虑.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据此回答 2﹣3 题.
2.(3 分)
【考点】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中共一大正式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②遵义会议事实上确
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④1956 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均符合史实.③
中共七大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召开说法不正确,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3.(3 分)
【考点】土地改革及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解答】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图一时间为 1950
年明显是错误的.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相关知识的掌握,建议学生重点掌握社会主义
制度确立的时间.
4.(3 分)
【考点】史实辨析题.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所学知,中国在 1971 年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的主要原因有,随着中国
综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
席位.再加上 70 年代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需要改善同中
国的关系.故①②③正确.④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 1979 年中美建交后,时间上与题目
不相符,可排除.
故选 A.
【点评】识记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5.(3 分)
【考点】《共产党宣言》.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相关史实的掌握情况.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之所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是因为它
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故选 D.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锁住题干中关键信息“《共产党宣言》”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标志”等,回顾所学作答即可.
6.(3 分)
【考点】近代科学家.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牛顿和达尔文的科学成就.
【解答】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1859 年发表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他以充分的事
实证明了物种的可变性,并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
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牛顿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通过观察苹果落地确立了万有引力
定律,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他在 1687 年 7 月 5 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
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
律.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故选 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7.
【考点】材料解析题;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
政策;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秦朝的统治和丞相制度.
(2)本题考查汉朝的统治和唐朝的民族关系.
(3)本题考查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解答】(1)秦朝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反
映在官员选拔和任用人才方面,就表现为“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唯才是用而不是任
人唯亲,打破了地域和身份的限制,具有很强的实用主义精神.因此,善于使用人才,尤其
是善于吸引和使用外来人才,无疑是秦统一中国的重要因素.秦统一后,为加强封建统治,
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但最终结果仍由皇帝决断.而
丞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朝,明初沿袭元制,设丞相和中书省,后朱元璋杀了丞相胡惟庸废除
丞相制度,并裁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而皇帝要亲自处理全国的重
大政务.
(2)①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面对匈奴的侵扰,汉武帝派大将
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取得胜利,经过漠北战役后,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而
“西域”人民都希望摆脱匈奴的压迫,接受西汉的统治.于是,西汉政府设置河西四郡及其
他管理机构对西域进行有效管理.汉武帝也曾两次派张骞通西域:公元前 138 年,汉武帝为
了联络西域的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招募使者出使西域,渴望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
但是第一次出使没有达到目的,张骞被匈奴扣留长达十年;而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派张骞
第二次出使西域,取得很大成果,张骞率领使团访问了许多国家,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
趋频繁,而且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西域内属”的意义就在于,沟通了与西域各
族的往来,开拓了我国西北边疆,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②材料三反映了文
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的历史事件.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定都逻些.松赞干布几次向唐求婚,后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他.8 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
公主嫁到吐蕃,尺带珠丹上书唐中宗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蕃联姻,密
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唐蕃会盟碑》是唐朝汉藏两族人民友好关
系的历史物证,具有重要的文本价值和政治意义,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材料二和材料三均反映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日益巩固,也可以从各民族对祖国统一稳定与繁荣发展作出贡献的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
(1)重用人才,分管行政,明朝
(2)措施:打败匈奴;张骞出使西域;设置“使者校尉”管理.意义:沟通了与西域各族
的往来,开拓了我国西北边疆.关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姻亲关系;合同为一家;
有过冲突,以和为主.价值:此碑是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见证.
(3)认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促进发展是个时代的共同主
题,各民族对祖国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统治与丞相制度、汉朝的统治与唐朝民族关系等知识的掌
握,重点识记主要内容及影响;也考查了学生的归纳与认识能力.
8.
【考点】材料解析题;美国独立战争;罗斯福新政;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
命的兴起;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 20 世纪“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世界”的原因.
(2)本题考查和平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3)本题考查对“全球化”的认识.
【解答】(1)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
扫清了障碍;能够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
成果;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远离战场,没有遭到战争破坏,并且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战争财,
所以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增长迅速.19 世纪末美国开始崛起,到 20 世纪全球经济、
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
(2)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
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
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在发展经济的过程
中,各国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和平
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争取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是可能的,
所以说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3)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
球化趋势加速发展,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历史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经济发展
与交流,要顺应潮流,把握机遇;经济全球化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存在着不公平、不
合理现象;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改变不利条件,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
序.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同时要注意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认识到经济
全球化带来的弊端,防止全球化不利影响的蔓延;促使国际社会正视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促
使全球化的利益分配更加合理;其本身就是一种全球化运动.就是说要顺应全球化,任何国
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能孤立发展,都会与其他国家存在着各种联系,同时在发展中要防
范全球化带来的弊端.
故答案为:
(1)因素: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
果;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
(2)赞同.理由: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发展;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等.
(3)认识“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经济发展与交流,要
顺应潮流,把握机遇;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存在着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给世界带来了
新的挑战,要改变不利条件,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
“反全球化运动”:有利于认识全球化的弊端,防止全球化不利影响的蔓延;促使国际社会
正视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促使全球化的利益分配更加合理;其本身就是一种全球化运动.
【点评】掌握世界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9.
【考点】探究型材料题;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马关条约》;英国的殖民扩张;历史开放性
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近代英国与中国发展方向的不同.
(3)本题考查《马关条约》.
(4)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5)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解答】(1)通过材料中的“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海军和海权意识
在中国很难萌发的是因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与长期保守的中国封建社会造成的.
(2)结合所学可知,自 17 世纪以来,英国开始对外争夺世界市场;大肆进行殖民扩张活动;
逐渐成为世界海洋霸主.中国: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最终遭到外来侵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逐渐脱离世界工业化大潮.
(3)《马关条约》中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
设工厂.通过观察图片中通商口岸位置的变化,可以发现位置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逐渐由
沿海向内地深入.
(4)依据课本所学,结合图片中的信息,可以获取到:开始重视海洋主权,洋务运动中建
立了近代海军;政治制度腐败,甲午战争失败没有实现国家强大;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不利
的外部环境等信息.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围绕清政府发展近代海军的历程,言之有
理作答即可.
(5)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围绕实行改革开放,坚持走具有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
道路;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作答即可.结合以上材料归纳得到的认识主要
有:不同文明致使海权意识不同,海权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应增强全民海权意识;发展经济
与军事并重,应加强海军建设;深化改革,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等等.
故答案为:
(1)原因:农业文明发达;长期封建保守.
(2)英国:争夺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成为世界海洋霸主.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遭到外来侵略;逐渐脱离世界工业化大潮.
(3)口岸:A 为苏州 B 为重庆.特点: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由沿海向内地推进.
(4)信息:清政府发展近代海军的历程;洋务运动中建立了近代海军;政治制度腐败,甲
午战争失败没有实现国家强大;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不利的外部环境.
(5)因素:实行改革开放,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认识:海权关系到国家的兴
衰,应增强全民海权意识;发展经济与军事并重,应加强海军建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英国与中国发展方向不同等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不同的
表现及原因;也考查了学生读取信息归纳分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