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24 分)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C.矿石粉碎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的混合施用 【解析】A 项,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 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 项,矿石粉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 项,铵态氮肥与熟石灰的混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答案】C 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所需的热量主要来自糖类 B.新能源包括核能,风能和太阳能等 C.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 D.钙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缺钙会导致贫血病 【解析】A 项,糖类、蛋白质与油脂是人体的三大供能物质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故正确; B 项,新能源包括核能、氢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故正确; C 项,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故正确; D 项,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故错误。 【答案】D 3.近年,科学家在较低的温度下,第一次制得了七氧化二氟,它在高温下化学性质也比较稳定。下列有关 七氧化二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氟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2:7 B.七氧化二氟属于氧化物 C.氟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 D.一定不能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解析】A 项,氟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9×2):(16×7)≠2:7,故错误;
B 项,七氧化二氟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C 项,氧元素显﹣2 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氟元素的化合价为+7 价,故错误; D 项,七氧化二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错误。 【答案】B 4.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根锯此图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发生反应前,一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7:4 【解析】A 项,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因此属于化合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说法不正确; B 项,从图示看出,该反应中共有两种不同的小球,代表两种不同的原子,故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反应 前后不变,故说法正确。 C 项,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发生了变化,故说法不正确; D 项,从图示可以看出,发生反应前,一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8×2):(32×4)=7:12,故说法不正 确。 【答案】B 5.如图表示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 点表示 t1℃时 a,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1℃时 A 项,c 饱和溶液升温到 t2℃,均变为不饱和 C.a 中含有少量 b 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a D.t1℃时,125 克 b 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b 物质 25 克
【解析】A 项,P 点表示 t1℃时 a,b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 B 项,t1℃时 A 项,c 饱和溶液升温到 t2℃,a 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 C 项,a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明显,故 a 中含有少量 b 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错误; D 项,t1℃时,b 的溶解度为 25g,故 125 克 b 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b 物质 25g,正确; 【答案】D 6.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用量筒量取 10 毫升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B.测定溶液的 pH,先用水将 pH 试纸润湿,会导致测出的 pH 偏大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铜粉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D.配制 6%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中含有杂质,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解析】A 项,在使用试管时,俯视读数测出的液体体积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所以量取的液体体积大于 10mL,故错误; B 项,用水湿润 pH 试纸,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若测定的是酸性溶液,则会使测定结果 变大;若测定的是碱性溶液,则会使测定结果变小;若测定的是中性溶液,则会使测定结果不变;由于不 知溶液的酸碱性,故无法确定测定结果。故错误; C 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铜粉质量的多少影响实验结果,铜粉的量必须足量,否则会造成实验 结果偏小,故正确; D 项,配制 6%的氯化钠溶液时,若氯化钠中含有杂质,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则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 数偏小,故错误。 【答案】C 7.在 pH=7 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Na+ Ca2+ NO3 ﹣ CO3 2﹣ B.NH4 + Cu2+ Cl﹣SO4 2﹣ C.Ba2+ K+OH﹣ ﹣ NO3 D.Na+ K+ ﹣ NO3 Cl﹣ 【解析】pH=7 的无色溶液显中性。 A 项,Ca2+与 CO3 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 项,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铜离子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C 项,水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显碱性,错误。 D 项,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答案】D 8.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B. 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C. 向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解析】A 项,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开始放出的热量会导致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当恢复原温度压强会减小, 但是不会到 0,错误; B 项,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正确; C 项,向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首先与盐酸反应,不会产生沉淀, 当盐酸反应完,氯化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正确; D 项,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锌反应的快,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小, 铁反应的慢,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正确; 【答案】A 六、填空题(本大题 5 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 2 分,46 小题每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23 分) 9.(4 分)(4 分)请从 C、H、O、Cl、K 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原子 ; (2)供给动物呼吸的气体 ;
(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加入稀盐酸会产生大量的气泡,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 相应的数字,故 2 个氢原子表示为:2H。 (2)氧气能供给呼吸,是供给动物呼吸的气体,其化学式为:O2。 (3)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2HCl═2KCl+H2O+CO2↑。 【答案】(1)2H; (2)O2; (3)K2CO3+2HCl═2KCl+H2O+CO2↑。 10.(4 分)(4 分)图甲是铝元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乙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仔细分析答 题: (1)图甲中,铝元素的信息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 (2)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3)图乙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序号,下同); (4)图乙中,与铝不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的是 。 【解析】(1)根据图甲中元素周期表可知:铝元素的元素符号错误,应为:Al;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98; (3)图乙粒子中,A 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氦原子,D 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且为原子,最外层电子 数为 8,属于稳定结构。 (4)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图乙中,与铝不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的是 A; 【答案】(1)Al; (2)26.98; (3)AD; (4)A 11.(6 分)(6 分)某县自来水的水源地是一个大型水库,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净化水的实践活动。 请回答下列向题:
(1)对所取水样进行过滤,除了滤纸和如图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2)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异味,再次过滤。 (3)为了检验所得滤液是否为硬水,取样加入 根据产生白色垢状物或泡沫的多少进行判断。 (4)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常用液氯灭菌,它会与水发生如下反应:Cl2+H2O=HC1+HClO(次氯酸),次氯酸不 稳定易分解:2HClO=2HC1+O2↑.该兴趣小组的小君同学利用久置后的自来水配制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 出现。请释产生沉淀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序 号)。 A.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实验室的废液不经处理接排放 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减少酸雨对水源的污染 【解析】(1)过滤,除了漏斗、烧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再次过滤。 (3)为了检验所得滤液是否为硬水,取样加入肥皂水根据产生白色垢状物或泡沫的多少进行判断。 (4)硝酸银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HCl=AgCl↓+HNO3; (5)A 项,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易造成水污染,故错误; B 项,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故正确; C 项,实验室的废液不经处理接排放,易造成水污染,故错误; D 项,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减少酸雨对水源的污染,故正确; 【答案】(1)玻璃棒; (2)吸附; (3)肥皂水; (4)AgNO3+HCl=AgCl↓+HNO3; (5)BD 12.(5 分)(5 分)A﹣I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 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两种元素质量比为 3:1.在
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物中 C 和 D 的元素组成相同,C 的固态常用于人工降雨,F 是黑色粉末,G 是紫红 色固体,H 是红色粉末,它们之间在在如图所示的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项,E 的化学式分别为 , 。 (2)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D 和 H 发生 的反应中, 是氧化剂; (3)I 生成 G 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1)A﹣I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 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两种元素质量比为 3:1,所以 A 是甲烷,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物中 C 和 D 的元素组成相同,C 的固态常用于人工降雨,所以 C 是二氧 化碳,D 是一氧化碳,B 是水,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G 是紫红色固体,所以 G 是铜,H 是红色粉末,一 氧化碳和 H 反应生成 I,所以 H 是氧化铁,I 是铁,F 和 E 高温生成 G,I 也会生成 G,所以 G 是铜,F 是氧 化铜,E 是氢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A 项,E 的化学式分别为:CH4,H2; (2)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D 和 H 发生 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氧化铁是氧化剂; (3)I 生成 G 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答案】(1)CH4,H2; (2)氧化剂; (3)Fe+CuSO4=FeSO4+Cu。 13.(4 分)(4 分)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其中 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3:14.那么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钙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 ;取该固体混合物 25.6g, 加入溶质质量分数 10%的稀盐酸 219g,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最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g, 【解析】反应后的碳元素全部存在于碳酸钙中,碳酸钙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3: 12,故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2,因此碳酸钙的质量为:3÷ =25,氧化钙的质量为:2 =7,故 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钙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 7:25; 加入稀盐酸后碳酸钙和氧化钙都生成氯化钙
设反应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 x 则有: 2HCl﹣﹣﹣﹣CaCl2 73 219g×10% 111 x x=33.3g 【答案】7:2533.3 七、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 2 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20 分) 14.(8 分)(8 分)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也是实验室的常用药品。小明和小芳做了如下探究: (1)小明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其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2)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然后,对反应后废液的溶质进行了如下 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设]猜想 1 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猜想Ⅱ硫酸钠和硫酸;猜想Ⅲ 。 [设计实验] [反思与评价]小芳认为实验操作②得出的结论不成立。为了证明猜想Ⅱ成立,可以向废液中加入少量氧化 铜粉末,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 钠和水,其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故填:2NaOH+CO2═Na2CO3+H2O。 (2)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 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