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年安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doc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资料共6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3 年安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商代青铜礼器大多造型抽象夸张,纹饰繁缛狞厉,令人心生对鬼神之敬意;西周 以来,青铜礼器风格逐渐转向写实简洁。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铸造技艺的进步 B. 畜牧养殖的发展 C. 审美观念的改变 D. 统治理念的革新 2、公元前 200 年汉政府规定,民产子可免役两年;公元前 189 年又规定,女子十五 岁至三十岁不嫁,须缴纳五倍算赋。据此推知,汉代立国之初() A. 人口政策朝令而夕改 B. 奉行男尊女卑的儒家理念 C. 社会劳动力严重稀缺 D. 人头税的负担总体比较轻 3、孝文帝迁都后,龙门山开窟造像奉佛遂成风气。石窟中的古阳洞是孝文帝为冯太 后营建的功德窟,洞中许多造像为北魏贵族与汉族官员并肩而立,佛像题记注重彰显供养人 的在世功德与父母之德。材料表明北魏政权() A. 重用汉族官员以推进改革 B. 协同儒佛以重塑文化正统 C. 奉佛成风以致于滥用民力 D. 遵循传统以规范社会秩序 4、宋初,在井盐富集的蜀地,朝廷控制大口浅井以垄断盐利。仁宗时,民间开始以 新技法开凿小口深井——“卓筒井”。官方屡禁不止后,遂允其兴开并行盐课。蜀地盐井的 发展表明() A. 技术革新推动盐利重新分配 B. 政府放弃了盐业专卖政策 C. 私盐产销兴盛导致盐税锐减 D. 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 5、明初,锦衣卫“御侮防奸,所系甚重”,不时出京作战,甚至征安南、下西洋。仅
洪武朝锦衣卫下辖千户所即有 19 个之多,其中专职的骑兵千户所 4 个。由此可见,明初锦 衣卫() A. 凸显特务政治色彩 B. 折射出社会矛盾的不可调和 C. 兼具军政双重职能 D. 遵循了守外虚内的设置原则 6、咸丰年间,清政府允许督抚将人犯就地正法。同治八年,御史奏请“遇有获案要 犯”须经刑部、三法司及皇帝“覆核办理,以重人命”;曾国藩等督抚则以匪患泛滥为由反 对。就地正法存废之争由此迁延至清末。这反映了() A. 社会矛盾的缓和 B. 洋务运动的进步性 C. 中央权威削弱 D. 中华法系的近代化 7、1920 年,北洋政府将《尚书》中的《卿云歌》重新谱曲作为国歌。但文化界普遍 认为《卿云歌》过于“中正平和”,国歌应以“发扬民气”“亟思经武”为主旋律。文化界这 一态度反映了() A. 知识阶层救亡图存的期望 B. 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白话文 C. 社会上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D.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8、1931 年发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税则》规定,苏区商业税从资本 200 元起 征,分 13 个等级累进征收,税率在 2%~18.5%之间。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 维护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 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打击四大家族的经济垄断 D. 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 9、1956 年夏,贵州省施秉县在制订生产计划时规定:妇女每月可少出工 8~10 天, 并适当晚出早归;有 5 个劳动力的农户可留 1 人不出工。此举旨在() A. 保障家庭农副业生产 B. 缓和工业生产指标的压力 C. 号召民众响应集体农耕 D. 落实男女权益平等的政策
10、“价格双轨制”是将价格分为“计划内”与“计划外”两种,“计划内”由政府定 价,“计划外”由企业自销、买卖双方协定。从 1985 年开始,“价格双轨制”在我国逐步实 行,其范围也从工业品生产资料扩大到其他商品。这一制度() A. 割断了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 B.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资源配置 C. 确定了国企改革的正确目标 D. 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公元前 884 年,伊利斯和斯巴达签订的《神圣休战条约》规定:奥运会期间交战 方必须停战;停战期间,凡参加奥运会的人都将得到神的保护。此后,各城邦普遍接受这一 条约,违反者则会受到谴责和处罚。这表明古希腊人() A. 血缘关系密切 B. 汲取了自然法的精神 C. 城邦意识浓厚 D. 颇具文化共同体意识 12、源于古典时代并渐趋形成的狂欢节,15 世纪时在意大利城市居民中得以延伸,当 时人们或纵酒饮乐、装神弄鬼、嘲讽当局,或男扮女装、表演走钢丝等。这主要反映了人们 () A. 复兴古典文化的狂热 B. 追求世俗人生的愿望 C. 极端个人主义膨胀 D. 倡导信仰自由的诉求 13、1785 年,小皮特政府提出了议会改革方案,取消 36 个衰败选邑并将其原有的下 院席位分配给伦敦及其他各郡;选民范围扩大到年收入 40 先令以上的农民。这一方案在下 院表决时被否决。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A. 政府施政理念保守 B. 议会与内阁之间的矛盾尖锐 C. 代议民主制度衰落 D. 经济结构尚未发生根本变化 14、19 世纪晚期,橡胶和石油成了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原本不值钱的印度黄麻被用来 制造麻布、麻绳、麻袋,椰子树因为有制造绳索、船帆、肥皂、蜡烛、人造黄油等用途而在
荷属印度尼西亚密集栽培。这主要体现了当时() A. 世界市场的争夺激烈 B. 商品输出是西方侵略的主要方式 C. 工业技术的革新优化 D. 亚洲成为欧美列强角逐的核心区 15、1950 年,在美军驻日最高司令部的支持下,日本政府允许战时领导人重返政治舞 台,并解雇 1.3 万名被怀疑为共产党员的工作人员。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远东政治局势变动 B. 日本成为美国争霸的工具 C. 日本推行民主改革 D. 华约组织的建立造成威胁 16、由于美国挑起贸易战,2018 年美国农民净收人同比下降 16%;美国的服装和鞋类 协会、消费者技术协会等也纷纷控诉,“提高关税只会惩罚美国的农民、企业和消费者”。由 此可见,贸易战() A. 顺应了跨国公司的扩张需求 B. 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C. 损害了美国社会各阶层利益 D. 暴露了联邦政府行政能力缺陷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是中华法系的杰出代表,其“增损隋律,并集历代之大成”,须行于公元 653 年 的《唐律疏议》更是唐律的典范。《唐律疏议》由《永徽律》的律条和“疏议”两大部分组 成。“疏议”是对律文的系统解释,系《唐律疏议》首创。除了贯彻“一准乎礼”“明德慎罚” 的原则,“疏议”还通过多样的注律方法使律条“疏而不失”,因此当时“断狱者,皆引疏分 析之”。后人评价“有唐一代,切乎事实,合乎国情,法尊而治”,在历代法典中,“唐律为 最善”,后世“皆莫远离唐律之范围”。 ——摘编自朱勇主编《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1804 年问世的《法国民法典》由拿破仑领导制定,在历经起草、修订、审议、表决的 环环斗争后终得须行。作为法国第一部全国统一的民法典,它以简明有力的司法语言体现了 “刚刚诞生的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法典以自然法思想为指导,条文逻辑严谨、概念清晰, 有效表达法律要求,是公认的“立法起草的标准”。法典明确规定所有法国人享有同等的民 事权利,以具体的条款确保绝对的个人私有权和契约约束力,基于过失损害赔偿原则基础上 制定的侵权行为的规定,更是被大陆法系各国引为典范。 ——摘编自李元明《论拿破仑法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唐律疏议》和《法国民法典》颁布的历 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和《法国民法典》作为立法典范 的共同之处。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4 年,英国“东方女子教育协进社”女修士阿尔德赛在宁波开办了中国最早的女校。 此后,“教会所至,女整接轨”。19 世纪末,国人开始兴办女子教育。据 1907 年学部总务司 所编《第一次教育统计图表》,全国共有女学堂 428 所,女学生 14496 人;其中仅直隶、江 苏、浙江、四川就有 319 所,占总数的 75%,女学生 9962 人,占总数的 69%。著名的女校有 务本女塾、爱国女学、争存女子小学堂、宗孟女学、女子蚕桑实业学校、中国女子体操学校 等。1911 年阁锡山被推为山西都督后,大规模开展“剪辨放足,立学堂”,山西的女子教育 很快跃居全国前列。直到 1922 年,全国 1811 个县中仍有 423 个县没有女子初等小学生,1161 个县没有女子高等小学生;全国 26 个省区中仍有 13 个省区没有女子中学生。
——摘编自阁广芬《西方女学的传人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相关史实,围绕“女校与社会发展”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 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20 世纪英国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政治生涯极富 传奇色彩,先后担任过内阁海军、陆军、空军、财政等大臣之职,并两度出任首相。他视工 农革命为“暴乱”,视苏维埃政权为“暴政”,在“一战”后极力主张武装干涉苏俄。20 世 纪 30 年代,他敏锐地看到希特勒政权的危险性,强烈反对时任首相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二 战”期间,率先宣布与苏联结盟。一俟战争胜利,未等纳粹战犯审判结束,丘吉尔又迫不及 待地发表“铁幕演说”;同时力主“法德和解”,将德国纳入反苏轨道。罗斯福这样评价他: “自命不凡的英国佬、战争贩子,却是一个战斗英雄。” ——摘编自享利·佩林《丘吉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丘吉尔对苏态度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丘吉尔的功过。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