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河北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当时周朝对异姓诸侯分封,一方面是为了安抚这些有功的、或是有亲戚关系的、或是
有传统势力的异姓贵族,另一方面更是为了用作姬姓贵族的屏障,控制夷狄部落”该材料
反映了周朝实行分封制的
A 原因
B 目的
C 本质
D 意义
B 中书省
C 内阁
D 军机处
B 侵吞海军军费,中饱私囊
D 对清朝统治不满
B 以西方民主、平等、共和思想为指导
D 推行了《天朝田亩制度》
2.“清代地┅┅位虽然显赫,但绝对地听命、附属于皇帝,没有丝毫独立地行动和决策的余
地。”材料中的“┅┅”应是
A 枢密院
3.“臣李鸿章此次在烟台、大连湾亲诣英法俄各铁舰,详见察看,规制极精坚,而英舰尤
胜一筹。即日本蕞尔小邦,犹能节省经费,每年增添一只巨舰。中国自(光绪)十四年北
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在大小二十余艘勤另训练,窃虑今后难以继。”
这主要表明李鸿章
A 推行避战保船,妥协退让策略
C 担心北洋海军的安危
4.太平天国曾规定:妇女同男子一样可以分得土地;建女军,设女官;废除买卖婚姻;禁
止娼妓、缠足、买卖奴婢等。这表明
A 提高妇女地位
C.实行婚姻自由
5.2011 年 7 月 8 日,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全体成员出席“西藏和平解放 60 年成就展”开幕
式参观展览。展览充分展现了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的良好局面和发展前景。这主要得益于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
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
起来了。”对下列史实不能体现这一论断的是
A、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的胜利 B、实行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
C、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会
7.1949 年 2 月,毛泽东在会见苏联领导人米高扬时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
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
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对这段话表述的外交方针是 (
)
A.另起炉灶
C.一边倒
8.右图史实出现的背景是
A.联合国成立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入世谈判成功
9.下面是公元前 5 世纪某一时期古代雅典的人口统计表,
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总人口 成年男子
B.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
D.求同存异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B.万隆会议召开
乔的笑
成年妇女
外邦人
奴隶
其他
.
7 万
2 万
7 万
9 万
C.美国
D.德国
C.8 万
D.17 万
C.《王位继承法》
D.1832 年议会改革
8 万
B.15 万
B.创立了无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D.没有获得农民的支持
33 万
A.9 万
10.“它明确规定英国王必须是新教徒(此举使议会控制了国王的继承权),还规定以后法
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凡被法官定罪的人,国王不能随意赦免(此举使议会
控制了司法权)”其中“它”是指
A.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
11.“1875 年 1 月 30 日,关于共和制的宪法修正案议案在议会以 353 票对 352 票,即一票之
差获得通过。”该现象发生在
A.英国
12.“为了避免篡夺政权的嫌疑,他们进行了选举,失去了大好时机,又组织了公社浪费了
更多的时间。”这说明巴黎公社
A.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C.贻误了乘胜追敌的时机
13.基辛格在 1993 年的谈话中指出:“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
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
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
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基辛格的话说明了
A.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已经确立
C.西欧、日本国际地位提高
14.明朝中期以后,一些商人为壮大队伍、扩大资本、增强竞争实力便以地域为中心,以血
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这种“商人群体” 通常被称为
A.晋商
15.1757 年,清政府规定:一切外国进口货物一律由官方特许的“十三行”承销,内地出口
货物也由“十三行”代购,进口货物的价格概由“十三行”决定。这表明清政府的对外政
策是
A.重农抑商
16.右图是 20 世纪早期中国某商店的一幅宣传画。从中能得到的
有效信息是
B.美国彻底丧失超级大国地位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鼓励私人贸易
C.会馆
D.徽商
B.对外开放
D.闭关锁国
B.法国
B.商帮
A.日本货物质量低劣
B.十二大
C.十五大
B.民国政府严禁使用国货
C.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D.美日在华经济竞争激烈
17.邓小平说:“对外开放,其实我们是三个方面的开放,一个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
我们吸引外资、引进技术等主要从那里来。一个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还有一个是
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党和政府做出对外开放决策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18.民国初年的“文明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
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
跪拜起立之烦。”请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近代西方文明的传入 B.辛亥革命的影响 C.重男轻女的社会习俗 D.新思潮的熏陶
19.“政府机关用互联网发布信息,收集群众意见,进行民意调查,以供决策参考。普通百
姓不仅从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还可以在互联网上从事经济活动,接受远程教育,阅读电
子报刊,进行网络游戏盒通信联络”这说明互联网
A.完全代替报纸等媒介
C.提高了人们的安全感和责任度
20.17 世纪初,因不断上涨的物价和固定不变的地租而陷于困境的英国绅士,纷纷动身前往
美洲。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
B.是政府的专用信息台
D.催生了社会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十七大
)
.
D.与荷兰、法国之间的战争
B.英国是侵华的急先锋
D.英国向全球进行资本输出
B.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得不到纠正
D.美苏争霸的影响
B.社会矛盾的复杂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调整
B.缩小了贫富差距,稳定了社会秩序
D.消除了经济危机
C.资产阶级革命造成德尔社会动荡
21.19 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英国走到了最前面,它已经发展为“世界
工厂”,工业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这表明
A.资本主义制度最早在英国确立
C.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2.二战后,瑞典的福利国家政策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系统完备,福利水平高,受益面广,
社会效果显著,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其积极作用是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C.助长了人们的惰性
23.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从十月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 1955 年的居世界第 88 位。其根
源是
A.长期战争的破坏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
24.“当代资本主义正张着两个翅膀在飞翔,一个翅膀是改革,另一个翅膀是高新技术。”
下列史实主要体现了“改革”的是
A.私人企业规模的扩大
C.自由放任主义的大发展
25.“全球化的脸明显是美国人的脸。它有着米老鼠的耳朵,吃麦当劳快餐,喝可口可乐或
百事可乐,用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苹果公司生产的电脑……”可见作者阐述了
A.全球化以美国为中心
C.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载体
26.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
能体现这一呼声的是( )
A.因材施教
27.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人之大害”,
孙中山主张“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他们的主张都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28.“曹孟德、赵子龙、诸葛孔明、周公瑾”等人物,应出现在
A.《三国演义》
29.苏轼的作品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影响深远,主要是因为其
A.刚健、豪放
30.下列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31.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治校方针是“依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
主义。”
A.戊戌变法的进行 B.辛亥革命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抗战 D.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32.近代西方民主政体中,君主立宪制国家多实行责任内阁制,而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却明确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一与众不同的现象产生的主要背景是
B.全球化贯穿了人类历史
D.全球化以文化多元化为前提
B.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D.受到了当时统治集团的重视
B.《水浒传》
C.《西游记》
D.《封神演义》
B.有教无类
C.仁者爱人
D.温故知新
B.生活气息浓厚
C.忧患意识强
D.清隽婉约
C.师夷长技以求富
D.商战
A.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影响依然较大 B.孙中山迫于形势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C.革命党人对政治权力的热衷
33.1930 年 5 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写道:“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
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
本主义。”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主要是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 )
D.袁世凯破坏民主政治实行独裁统治
A.“一切事务交给国民党”
C. “城市中心论”
B.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34.“许多书刊被批评、收缴、查禁。全国图书、杂志、报纸的出版数量急剧下降。1965
.
B.《职业教育法》
D.《高等教育法》
年全国图书出版共 20143 种,杂志 790 种,报纸 343 种,到 1968 年,图书下降到 3694 种,
杂志降到 22 种,报纸降到 42 种。”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文革的发动 C.八字方针的实行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被
修改
35.“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材料应出自
A.《义务教育法》
C.《教师法》
36.德尔菲神谕说他是全希腊最有智慧的人。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
身。他提出
A 美德即知识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D 自由、平等是人权
37.右图是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该作品是
A.摧毁了宗教
B.揭露了神的虚伪和教会的腐朽
C.讽刺了教士的虚伪和信徒的无知
D.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
38.“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立了这样一种平等,以致他们
大家都遵守同样的条件并且全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可见卢梭主张
A.天赋人权
39.19 世纪 50 年代,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
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革命力量”是指
A.石油
40.“作品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罪恶,被称为‘社
会百科全书’。”该作品是
A.《红与黑》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将政治生活、经济活动、司法军事、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纳入到监察的范
围之内,其弹劾的对象上至太子、亲王、宗室、宰相,下至一般官吏,均遭到过弹劾,从
而形成非常严密的监察网络。┉┉汉代的监察御史,在监察地方郡县或诸国时权力极大,
六百石的州部刺史可以毫无顾忌举劾二千石郡国守相,此外,汉代的司隶校慰直属皇帝,
巡行天下郡国通行无阻┉┉元明清的各道御史,其品阶从未超过正七品,而其所监察对象
的品阶均高于他们,品阶略低于地方长官,明代还设有巡按御史,经常奉旨巡行天下,其
类似于汉代的司隶校尉和宋代的走马承受,而且常临时外加总督、巡抚、提督等高级官衔,
可以不经皇帝诏令而独立行使监察权,各级官员对这些品阶低下的御史们畏之如虎。
D.《战争与和平》
B.社会契约论
C.自然权利学说
D.三权分立学说
C.《雾都孤儿》
B.电力
C.化工
D.钢铁
B.《人间喜剧》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主权在民”的政治理论构成了美国行政监察的理论依据后,“权力制衡”理论形
成了美国行政监察的总体框架和核心概念┉┉绩效管理中通过以法律规范权力,以权力制
约权力,以公民权利监督权力,以及以制度约束权力来加强行政监察。
-------《西方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征。(4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行政监察制度形成的主要背景。(4 分)
(3)据材料二,指出美国行政监察制度实施效果较好的主要原因。(2 分)
.
材料一 结构:
工业革命(完成)
对市场、原料的内在需求
对 外 扩 张
国 家 地 区 方 式
武
商
英
法
俄
美
全
(
亚
非
拉
)
球
品
力
输
扩
出
张
影
响
亚
非
拉
地
区
:
落
后
资
本
主
义
:
发
展
生
机+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殖
民
体
系
初
步
形
成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
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
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
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
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
神产品 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
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
卷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大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同我们搞点合作做点买卖我们要很好利用。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四 本协定各方,认识到在处理它们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
证充分就业和实际收入与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商品与服务业方面的生产和贸易
为目标,并且在符合可承受的发展速度的前提下允许合理地利用世界资源,以符合各国经
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各自需求与利害关系的方式寻求环境得到保护,并提高这种保护的手
段。进一步认识到需要作出积极的努力,以保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它们中间的最不发达
国家,在国际经济贸易增长中获得与他们的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切望达成互惠互
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1)据材料一,概述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过程。(3 分)
(2)据材料二,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将为带来怎样的变化?(2 分)
(3)在材料三中邓小平分析了哪项战略决策的可能性?(1 分)
(4)据材料四和所学,中国加入世贸应采取哪些对策?(4 分)
.
参考答案
19.D
18.C
29. C
40.B
9.B
20.B
10.C
21.C
2.D
3.C
15.D
26.B
37.D
5.A
6.D
7.B
8.C
13.D
24.D
35.A
30.A
31.C
32.D
12.C
23.B
34.B
17.A
28.A
39.B
11.B
22.B
33.C
4.A
16.C
27.C
38.B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
1.B
14.B
25.A
36.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题,41 题 10 分,42 题 10 分,共 20 分。)
41.(1)监察范围广,监察对象普遍,形成了严密的监察网络,监察官员位卑权重,直接
向皇帝负责,受皇帝领导,相对独立。(4分)
(2)启蒙思想的影响,美国宪法的三权分立原则。(4 分)
(3)法治而非中国古代社会的人治,分权制衡相互制约。(2 分)
42.(1)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廉价原料,加
紧对外殖民扩张和商品输出,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得到迅速发展,
亚非拉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一步落后于世界,居于从属地位,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 分)
(2)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各方面联系越来越密切。(2 分)
(3)对外开放。(1 分)
(4)一方面要积极应对挑战,积极引进和利用世界资源,提高自身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
争取本国在世界中的应得利益,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4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