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年山东聊城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 年山东聊城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 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题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 6 页。选择题 50 分,非选择题 50 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将姓名、考场号、座号、考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愿你放松心情,认真审题,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在长期的劳动中,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从而进化成了‘人’。” 这里的“进化”应发生在( ) A. 旧石器时代 B. 河姆渡文化时期 C. 半坡文化时期 D. 尧舜禹 时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旧石器时 代时期,早期人类会制作工具和使用火,A 项正确;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时期过定居生活, 会种植农作物,排除 BC 项;尧舜禹时代不是早期人类时期,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 我国省级行政区简称的由来大体有三种:第一,取全称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第二,因 境内山、河、湖而得名;第三,由古地名或古国名演化而来。下列省份简称的由来属于第三 种的是( ) A. 河南湖南 B. 江西陕西 C. 辽宁浙江 D. 山东山 西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都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国名演化 而来的,D 项正确;河南简称豫,湖南简称湘,江西简称赣,陕西简称陕,辽宁简称辽,浙 江简称浙,都与古国名无关,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3. 古代民本思想是人本思想在政治伦理上的集中体现。下列语句最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 A.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A 【解析】 B. 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D.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详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指只有以百姓为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了, 体现了以民为本思想,A 项正确;法与时变,礼与俗化体现了法治与礼,排除 B 项;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体现的是忧患意识,排除 C 项;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体现的是中央集权,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4. “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西汉政论家主父偃的这段 话评价的历史人物应是( ) B. 秦孝公 C. 秦始皇 D. 汉武帝 A. 齐桓公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结合所学 知识,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C 项正确;齐桓公为春秋五 霸之首,与题意不符,排除 A 项;在秦孝公主持下,商鞅进行变法,排除 B 项;汉武帝使西 汉王朝国力达到了顶峰的君王,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5.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A. 全国文字的统一 B. 纸的发明与改进 C. 科举制度的创立 D. 雕版印 刷的成熟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两汉时期发明和改进了造纸术,有利于文明的保存和传播,B 项正确;全国文字的统一是在秦朝,排除 A 项;科举制的创立是在隋朝排除 C 项;雕版印刷 的成熟是在唐朝,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6. 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 ) A. 民族交融的加强 B. 冶铁技术的进步 C. 抑商政策的演变 D. 征税方 式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秦朝的货币和唐朝的货币,在货币制造方面结合中国“天 圆地方”的文化进行创制。而契丹和西夏的货币形态与中原王朝货币有一定的相似性,体现 了其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反映了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加强。A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都是货币,
不能看出冶铸技术的进步,排除 B 项;材料体现的是是货币的形制,不能反映抑商政策,征 税方式的变化,排除 CD 项。故选 A 项。 7. 《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 中。”元朝政府这样做的初衷是( ) A. 便利赋税征收 B. 改善民族关系 C. 促进物资交流 D. 加强各 地联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 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有天下, 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 中”反映的正是元朝建立遍布全国的驿站,D 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元朝建立遍布全国的驿 站加强各地联系,便利赋税征收、改善民族关系、促进物资交流与题干没有直接关联,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8. 明末学者黄道周曾这样评述某位历史人物:“因练三军,短长互组。南北并驱,利于险走。 阵名鸳鸯,可暂可久。分守浙东,岛夷时吼。”该历史人物应是( ) B. 戚继光 C. 郑成功 D. 渥巴锡 A. 岳飞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阵名鸳鸯,可暂可久。分守浙东,岛夷时吼”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对戚继 光练兵和抗倭的描述,所以该历史人物是戚继光,与岳飞、郑成功以及渥巴锡无关,B 项正 确,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9. 与汉代“千里不贩柔”相比,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民生日用品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 要商品,且出现了诸多商品粮基地。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 A. 交子的出现 B. 市舶司的设置 C. 商帮的兴起 D. 十三行 的设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民生日用品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且出 现了诸多商品粮基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帮的出现为长途运输提供了可能,C 项正确;交子是最早的纸币,与商品运输无关,排除 A 项;市舶司是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排除 B 项;广州十三行负责管理进出口贸易,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0.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 指( ) A. 西欧手工工场兴起 B. 世界贸易总额骤减
C.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获得市场和原料,发动对 外战争,因此鸦片战争具有不可避免性,C 项正确;手工工场兴起仅仅是工业革命的前奏, 排除 A 项;世界贸易总额骤减,不符合事实,排除 B 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1.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 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 A. 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C. 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答案】D 【解析】 B. 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D. 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详解】根据材料“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 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 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戊戌变法是一次思 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起了重要推动作用。D 项正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与“社会文化运动”关联不大,排 除 A 项;戊戌变法并未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排除 B 项;维新派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 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2. 《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写道:“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这 一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___________。”文中横线处 的内容应是( )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 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人民军队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 B 项正确;人民军队定型于古田会议,与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和中共七大无关,排除 ACD 项 项。故选 B 项。 13. 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指出:“从红军 1934 年 10 月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 1949 年 10 月 1 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段话突出说明了 ( )
A. 长征及其精神的影响 C. 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 B. 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D. 统一战线的历史地位 【详解】根据材料“从红军 1934 年 10 月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 1949 年 10 月 1 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 在一起。”,分析可知,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认为长征及其精神对中国人民争取民主 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排除 B 项;材料中没有涉及“革命根据地、统一战线”的内容,排除 CD 项。故选 A 项。 14. 下面是我国民政部 2014 年公布的首批 300 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情况统计表。据 此表可知,抗日战争的基本特点是( ) 群体类别 八路军 新四军 东北抗日 党政工作 国民革命 外籍抗日 联军 人员 军陆军 烈士 其他抗日 群体和个 人 32% 9% 7% 10% 29% 0.02% 12.98% B. 大兵团作战 C. 游击战 D. 全民族 占总数的 比例 A. 持久战 抗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抗日英烈的出身广泛,由此可知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特点, D 项正确;抗日英烈的出身广泛体现了全民族抗战,没有体现持久战、大兵团作战和游击战, 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15. 1953 年,毛泽东指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旨在于“解决所有制的问题”。为此,党和 政府( ) A. 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C.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C 【解析】 B. 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发出了“大跃进”的号召 【详解】根据“1953 年”、“所有制的问题”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为了解决所有制的问题 党和政府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将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C 项正确;土地改革运动 没有改变所有制的问题,排除 A 项;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大跃进”与改变所有制无关,
排除 BD 项。故选 C 项。 16. 1961 年 1 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要使 1961 年成为“实事求是年”。毛泽东发出这一号召主要是因为,当时( ) A. 北约华约对峙局面出现 C. 西方国家孤立封锁中国 【答案】D 【解析】 B. 国防工业与尖端科技落后 D. 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59 年——1961 年是三年困难时期,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而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 项正确;1949 年、1955 年先后建立了北约、华约两 大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排除 A 项;1957 年已完 成一五计划,改变了工业落后的状况,国防工业与尖端科技落后与“要使 1961 年成为“实 事求是年”并无直接关系,排除 B 项;西方国家孤立封锁中国与题意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7. 西部 12 省(区、市)的人均 GDP,1990 年只有全国平均值的 70%左右,2000 年又下降 到 60%左右;2000 年的人均 GDP 仅为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基于此,国家全面实施了( ) A. 科教兴国战略 B. 人才强国战略 C. 西部大开发战略 D. “三步 走”发展战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西部地区的人均 GDP 与东部相比越来越低,社会发展不均衡越来越 突出,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国家全面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C 项正确;科教兴 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三步走”发展战略都不是针对西部发展而提出的,排除 ABD 项。 故选 C 项。 18. 右面所列内容为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的目录(部分)。据此推断,第三章的标 题应是( ) 第一编农业文明时代 第一章古代西亚文明 第二章古代埃及文明 第三章____________ 第四章古代中华文明 A. 古代希腊文明 B. 古代印度文明 C. 古代罗马文明 D. 古代阿 拉伯文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世界史中,农业文明时代包括古代西亚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 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华文明,B 项正确;古代希腊文明、 古代罗马文明是海洋文明, 古代 阿拉伯文明是封建社会的文明,排除 ACD 三项。故选 B 项。 19. 公元前 450 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这( ) A. 标志着世界首部成文法诞生 B. 有利于遏制贵族滥用法律 C. 消除了平民与贵族间的矛盾 D. 奠定了近代欧洲民法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它的颁布有利于遏制 贵族任意解释和滥用法律的趋势,B 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首部成文法,不是世 界首部成文法,排除 A 项;“消除了”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 C 项;《拿破仑法典》奠定 了近代欧洲民法基础,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0. 15 世纪末至 16 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等传入欧、亚、非等大洲;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如小麦、水稻等。促使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 A. 亚历山大东征 B. 郑和下西洋 C. 新航路开辟 D. 阿拉伯 帝国扩张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原产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世界其他地区,世界其他地区的很多 作物也传入美洲,这是因为哥伦布到达美洲,开辟了新航路,C 项正确;促使作物传播的主 要因素是新航路的开辟,与亚历山大东征、郑和下西洋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无关,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21. “他对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 教非理性的荒谬。”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这句话中的“他”应是( ) B. 法拉第 C. 达尔文 D. 诺贝尔 A. 牛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对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并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对牛顿赞美,所以“他”应该是牛顿,A 项正确;法拉第、达尔文 和诺贝尔都与“对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的描述不符,排除 BCD 项。 故选 A 项。
22. 马克思曾经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 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 关系的一般表述。”据此可知,革命理论主要来源于( ) A. 革命实践 B. 经典著作 C. 经验积累 D. 科技创 新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 述”可知,马克思指出,革命理论的来源是革命实践,A 项正确;根据“阶级斗争”等信息 可知来源是革命实践,而非经典著作、经验积累和科技创新,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23.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如 俄国 1861 年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这反映了( ) A.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B.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19 世纪六十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范围进一步扩大和巩固时期,这一时期,资本 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著名的有:俄国 1861 年改革、美国内战、日本 明治维新等,B 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是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排除 A 项;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美国内战”等无关,排除 C 项;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是在第二 次工业革命后,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4. 二战后,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非殖民化的决议和宣言。1960 年,《反殖民主义宣言》的 通过标志着国际社会的非殖民化运动进人新阶段。与该宣言的通过关联最为密切的是( ) A. “冷战”发生 B. “非洲年”出现 C. 东欧剧变 D. “欧共 体”成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 年,《反殖民主义宣言》的通过标志着国际社会的非殖民 化运动进人新阶段。1960 年,非洲有 17 个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年。B 项正确;1947 年杜 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排除 A 项;20 世纪 80 年代末, 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全盘否定自身的历史。此后、东 欧政局剧列动荡,排除 C 项;1967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 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5.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它在全球迅速普及,并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