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5年广东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资料共6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5 年广东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 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并用 2B 铅笔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75 分) 一、本题有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7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1.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相传它最初的都城是() A.阳城 B.殷 C.镐京 D.牧野 2.东汉明帝让西域高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建造了() 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莫高窟 D.白马寺 3.下列各项中造成国家财政负担的是() A.市易法 B.岁币 C.两税法 D.一条鞭法 4.雍正以后清朝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①驻藏大臣②都护③宣政院④达赖、班禅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5.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 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种特权 开始于() A.1840 年 B.1843 年 C.1858 年 D.1860 年 6.下列选顶中不属于洪秀全宗教理论的思想来源的是() A.西方基督教教义 B.儒家大同思想 C.农民的平均主义 D.道家无为思想 7.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遇到的困难,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下列选项中 属于这批企业的是() A.轮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上海发昌机器厂 8.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 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木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9.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 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10.五四运动与五卅运动的相同点是() A.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B.遭到过民国政府的镇压 C.中国共产党起了领导作用 D.运动后知识分子走上了与工人相结合的道路 11.1936 年 8 月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 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 一的国防政府。”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 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C.准备联合国民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 12.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进行经济掠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推行“统制事业”,“统制事业” 的主要范围包括() A.火柴和造纸业 B.纺织、烟草和水泥制造业 C.面粉和制糖业 D.矿产、钢铁和交通运输业 13.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 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 约,我们好做事了。”这反映当时() ①资本家的生产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 ②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③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 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4.下列哪个运动包含反官僚主义的内容() A.延安整风运动 B.“五反”运动 C.1957 年整风运动 D.“批林批孔”运动 15.下列各项中属于“大跃进”运动中泛滥的“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 A.高指标 B.高投资 C.高积累 D.高能耗 16.“九一三”事件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他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我国外 交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有() ①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日邦交正常化 ③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④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④ 17.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文献是()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8.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他笔下的众多圣母充满人情和母爱,这主要体现了当时的() A.蒙昧主义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禁欲主义思想 D.浪漫主义思想 19.法国与北美独立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富兰克林和杰斐逊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B.法国公开帮助美国对英国作战 C.杰斐逊等人起草《独立宜言》时借鉴了法国《人权宣言》的内容
D.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在美国 1787 年宪法中得到体现 20.19 世纪中期亚洲革命风暴与 19 世纪末 2O 世纪初亚洲的觉醒相比,相同点是() A.农民或封建王公掌握领导权 B.民族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 C.以反侵略反封建为革命任务 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己经形成或正在形成 21.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 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22.1944 年 6 月,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此前欧洲最 重要的战场是() A.波兰战场 B.法德战场 C.意大利战场 D.苏德战场 23.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不正确的表述是() A.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 B.产油国同西方石油垄断资本进行了长期斗争 C.西亚国家发起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 D.各国经济发展方式相同 24.俄罗斯与其他宣布独立的 10 国于 1991 年 12 月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 “独联体”是() A.国家的联合组织 B.欧洲的区域经济集团 C.冷战时期出现的军事集团 D.一个主权国家 25.为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基础的现代物理学开辟道路的科技成就是() A.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B.X 射线和放射性的发现 C.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D.激光器的出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75 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有 3 小题.共 39 分) 26.(12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长安中,(苏瓌)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 翠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瓌挺身而去。 ——《旧唐书》卷 88 材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 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 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其利。 ——《唐会要》卷 86 材料三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 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 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 9 请回答: (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6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6 分) 27.(13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2 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
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 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 而非根本于原理。”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材料二 1916 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 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创造专创帝王 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 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据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 材料三 1923 年 12 月 17 日北京大学 25 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 l.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 国民革命 725 票.外国共管 19 票,军阀帝制 国?(军阀帝制、外国共管、国民革 10 票 命) 2 .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俄国 497 票.美国 107 票 3 .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 世界大人物:列宁 227 票,威尔逊 51 票 哪几位? 国内大人物:孙中山 473 票.陈独秀 173 票 蔡 元培 153 票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 1912 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3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什么问题。(3 分) (3)概述材料三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 分) 28.(14 分)阅读下列材科: 材料一 1815 年,英国土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 (计量单位)80 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而因为麦价很少高过 80 先令.一 般都在 5O—60 先令之间.所以“谷物法”一直是起作用的。 ——据夏炎德《欧美经济史》 材料二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从 17 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航 海条例”到 1815 年颁行的“谷物法”都体现了这一政策。但到 19 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 工业已经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 国工业的发展。1832 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使开始了争取废除 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 1846 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航海条例”也在 1849 年被取消了。在 1846—1849 年间.议会又取消了 200 种左右的商品进口税。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谷物法”废除后,外国农产品大量涌入英国市场.使英国农场主受到外国廉价粮食 竞争的严重威胁,但英国农业仍然获得了发展。资本主义大农场逐步建立起来,以畜力、水 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各种农业机器陆续出现,并开始使用化学肥料.在推广优良畜种、增加种 植品种、改进排水方法等方面也都有进展。1850—1870 年间,英国农业产童增加一倍。 ——据刘淑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政府颁布“谷物法”的原因。(2 分) (2)从材料二看.“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种变化
产生的主要原因。(9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谷物法”废除后英国农业发展的原因。 (3 分) 三、问答题(本题有 3 小题.共 36 分) 29.(12 分)l069 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以缓和严重的社会危机。 请问当时的社会危机有哪些表现?王安石变法涉及财政、军事、教育等多方面.请概述教育 改革措施,你如何看待这些教育改革的措施? 30.(12 分)中国共产党在 1953 年、l958 年和 l987 年提出和确立过不同的制定了基本路线 (或称总路线),请分别叙述其基本内容,并说明各自的主要作用或影响。 31.(12 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由战前的英、法、俄、德、 日、美六国相争,演变为英、美、日三强争霸。 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华盛顿会议是如何调整这三强之间的关系的?你对这种调整 有何看法? 参考答案 1.A2.D3.B4.C5.B6.D7.A8.D9.C10.A 11.C12.D13.C14.C15.A16.B17.A18.B19.C20.C 21.B22.D23.D24.A25.B 26.(12 分)答案要点 (1)商人聚集;店铺林立;货物丰富;城市繁华;扬一益二。 (2)地理位置优越;设置盐铁转运使;有保护商贸的政策 27.(13 分)答案要点 (1)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不够深入。 (2)认识到帝制复辟的根本原因。 (3)主流民意:认为国民革命是最重要的救国方案;苏联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已经超过美国; 列宁和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 原因:南方革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军阀的反动 统治 28.(14 分)答案要点 (1)保护土地贵族的利益;保护国内市场 (2)变化:从重商主义政策发展到自由贸易政策。 原因:“谷物法”阻碍了商品流通,不利于工业的发展;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 掌权 (3)积极应对国际竞争;建立资本主义大农场;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29.(12 分)答案要点 表现: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冗官、冗兵、冗费;辽和西夏的威胁。 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看法:有利于教育发展;有利于人才选拔。 30.(12 分)答案要点 1953 年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 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引 导全国人民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1958 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忽
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987 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 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促进改革开放和建设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1.(12 分)答案要点 原因:德国战败;沙俄消亡;法国被削弱;美国崛起为世界大国;日本力量大增;英国力图 保住既得利益。 调整:通过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调整了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 地区的利益冲突,形成了“华盛顿体系”。 看法:这种调整只是暂时缓解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