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考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27 分)
九年级开启了新征程,学校公众号拟推出“奋斗的青春”系列专题活动,请你参与。
【奋斗成就梦想】阅读下列公众号推出的第一期专题文字,完成小题。
《开学第一课》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节目组邀请了“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
楷模等在各个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奋斗者,与全国中小学生共上一堂课。奋斗者们的(1)
激励着广大青少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努力拼搏,《开学第一课》把课堂设在秀丽山川、田
间地头、科考一线……让同学们仿佛置身于祖国广 mào( )大地,孩子们领略祖国的壮
美河山,汲取生命的养料,感悟奋斗的真谛。通过《开学第一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了
党的奋斗史,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命运与自己休戚相关。“九万里风鹏正举”,这是一个属于
奋斗者的时代。(2)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广 mào(
)汲.取(
)
2. 填入横线(1)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富丽堂皇
B. 附庸风雅
C. 丰功伟绩
D. 随心所
欲
3. 修改语段中画波浪线的病句。(写出修改意见即可)
4. 看了“奋斗的青春”系列专题后,你心潮澎酒,准备为理想而拼搏。请用关联词“不
仅……而且……”写一句话,填入横线(2)处作为结语,表达你此时的心声。
【答案】1.
①. 袤
②. jí
2. C
3. 删去“通过”或者“使”
4. 示例一:我们不仅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而且还要努力奋斗,顽强拼搏;
示例二:奋斗的青春,不仅要为自己的梦想顽强拼搏,而且还要努力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
时代新人。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广袤:广阔;宽广。注意“袤”不能写成“茂”;
②汲取:吸取;吸收。“汲”读作“jí”。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B.附庸风雅:指缺少文化修养的人,硬装出一副斯文儒雅的样子;
C.丰功伟绩:伟大的功劳和业绩;
D.随心所欲:凭着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根据语意可知,这里指奋斗者做出的功劳业绩激励着广大青少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努力拼
搏。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
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者“使”。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结合“奋斗的青春”系列专题,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而且……”表达观点。
示例:现代青年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坚韧的心性,而且要有远大的理想目标,努力奋斗、
拼搏,才能担当民族复兴的大任。
5.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启迪我们深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构建我们的精神小屋。以下有关
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敬业与乐业》告诉我们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启迪我们要有责任心和乐
趣,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
B. 《醉翁亭记》作者虽然被贬滁州,但仍能随遇而安,与民同乐,启迪我们而对困境,要
有先忧后乐的情怀和乐观旷达的心胸。
C. 《论教养》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
度”的本质,启迪我们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D. 《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的贫富变化而产生前后态度的变化,表现世态炎
凉的社会风气,揭示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启迪我们不能以金钱衡量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心中要有亲情,要有同情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B.《醉翁亭记》全文以“乐”为线索,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
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忧愁的复杂情感。不是启迪
我们“要有先忧后乐的情怀”,这是《岳阳楼记》给我们的启迪;
故选 B。
6. 【师生共话青春】老师们看了第一期专题后,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请将空缺处填好。
美术老师说:“趁着青春,我们可以去赏洞庭湖上‘沙鸥翔集,(1)__________’的盎
然画面、醉翁亭‘野芳发而幽香,(2)__________’的春夏关景和’(3)__________,人
迹板桥霜’的早晨风光。”语文老师说:“青春的我们,要像苏轼那样,面对亲人分离,仍
拥有‘但愿人长久,(4)________’的祝愿之情;要像韩愈那样,面对贬谪,仍心怀‘(5)
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的报国之志。”政治老师说:“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不
负青春,砥砺前行,要拥有‘(6)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的豁达和‘(7)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的自信。”
【答案】 ①. 锦鳞游泳
②. 佳木秀而繁阴
③. 鸡声茅店月
④. 千里共婵娟
⑤. 欲为圣明除弊事
⑥.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⑦.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⑧. 长风破滚
会有时
⑨.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
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
注意易错字词:鳞、繁阴、茅、婵娟、弊、畔、沧。
【奋斗者正青春】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
比光明。……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
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烷放绚丽之花。
7. 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二十大报告”中的这段话对青少年寄予了厚望。学校举行以“自强不息·不
负青春”为话题的演讲活动,潇潇和涛涛同学分别想以“自强”和“青春”为主题撰写演讲
稿,请分别为他们拟一个标题。
潇潇:_______涛涛:________
(2)活动二:中华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无数青年的觉醒奋斗。潇潇想从下面两幅图中选一幅
在本次“自强不息·不负青春”演讲活动的宣传海报上使用,请你推荐一幅,并说说理由。
图 A
图 B
(3)活动三:学校举办了“青春心向党·奋斗新征程”诗歌创作比赛。下面是潇潇还没有写
完的诗作,请你帮她续写完成。
如果
不是那一面高举的红旗
怎会有今天
壮丽锦绣的山河
如果
不是那一点燎原的星火
怎会有今天
幸福安康的生活
______ _____ _________ _______
【答案】(1) ①. 示例:君子当以自强不息(做一个自强奋进的人) ②. 放飞青春
梦想,无奋斗不青春
(2)示例 1:推荐 A,画面的主体部分是一支直插下来的钢笔笔尖,像巨大的惊叹号,笔尖
中心有一个紧攥着的拳头,寓意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奋斗,激励我们青年一代要自强不息,
奋发进取。
示例 2:推荐 B,画面的主体部分是一个正在燃烧的火炬,火炬中间是钢笔笔尖。寓意觉醒
年代,先进分子高举真理的火炬,用热血燃烧理想,当今时代青年更要高举理想旗帜,努力
奋斗。
(3)
①. 如果
②. 不是那一份坚韧的信仰
③. 怎么会有今天
④. 光辉灿
烂的中国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演讲稿标题。围绕活动主题“自强”和“青春”进行拟写,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①青春当自强;②追逐青春,放飞梦想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的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仔细观察画面的构成,弄清楚每幅
图的构成要素、理解其寓意,然后选择其一,并说明理由。理由要紧扣宣传海报主题“自强
不息•不负青春”,语言要简洁明了。
图一中,一支钢笔笔尖直插下来,笔尖的中心像一个紧攥着的拳头,上方写着“觉醒年代”,
寓意着知识分子们在那个年代用笔杆子呼唤民众觉醒,团结一心,奋发拼搏;图二是一个炽
烈燃烧的火炬,一支钢笔是火炬把手,钢笔笔尖处于火炬中心,下方写着“觉醒年代”,寓
意着在那个年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将追求真理的火炬高高举起,用热血燃烧理想。
示例:推荐图 A:画面整体上看像西服的前胸和肩膀部位,以及领带,似一支钢笔笔尖直插
下来,寓意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是文人,也寓意着打破封建,钢笔是以笔为武器斗争,笔
尖中心似紧攥着的拳头寓意革命的力量。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续写。
仿照诗歌第一节“如果,不是那一面高举的红旗,怎会有今天,壮丽锦绣的山河”的格式,
用“如果,不是……,怎会有今天……”进行续写即可。
示例:如果 不是那一种顽强的精神 怎会有今天 国泰民安的盛世
二、阅读理解(60 分)
8. 【关注内容】泰戈尔写了很多哲理小诗,《_______》就是一部富于哲理的格言诗集。《水
浒传》的链式结构,人物的命运互相关联。如鲁智深在_______与林冲相识,又在野猪林救
下他;杨志因晁盖等人_______而被迫上了梁山。
【答案】
①. 飞鸟集
②. 大相国寺
③. 智取生辰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 年获诺贝尔文学
奖。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 50 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其重要
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边缘集》《生辰集》。《飞鸟集》
是一部富于哲理的格言诗集,包括 325 首清丽的无标题小诗,诗的基本题材多为极其常见事
物,不外乎小草、落叶、飞鸟、星辰、河流等等,这些形似只言片语的小诗蕴涵了丰富的思
想、深奥的哲理,表现出一种清新明快、优美隽永的风格。
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人物众多,结构复杂,人物与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
一组情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组与组之间,人物与人物之间,又互相勾连,存在着非常
巧妙的关系。这种结构称为链式结构,全文采用先分后合的方式。前七十回以人物为中心展
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
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如小说开篇,从高俅发迹写起,交代小说的背景,
然后是高俅逼走王进,由王进引出弟子史进,由史进引出陈达、朱武、杨春,一个引出一个
或几个,像滚雪球一样,直到一百单八将齐聚梁山;每一个人物出场时,都是伴随着事件而
来的,有时一个人伴随着几件事同时而来:如鲁智深在大相国寺与林冲相识,又在野猪林救
下他;杨志因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而被迫上了梁山;有时一个人的几件事是间隔着来的,如
李逵、杨雄、燕青、石秀等。人与事经纬交织在一起,环环相扣,最后百川汇海,发展到水
泊梁山大聚义。后五十回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线索相对前者略显单一。
9. 【关注策略】阅读艾青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节选)
那里,翻耕过的田亩的泥黑/与遭落的谷粒所长出的新苗的绿色/级成了广大,阴晴,多
变化的平面/而深秋的访问者——无厌止的雨/就排徊在它的上面……/人们都开始蛰伏到那
些/浓黑的屋檐里去了/只有两匹梨毛已淋湿的褐色的马/慢慢走向地平线搜索着/田野的最
后的绿色
(1)策略一:朗读体悟。请从语速、重音的角度为诗中画浪线句子设计朗读,并说明理由。
(2)策略二:感悟画面。擅长绘画的艾青,诗歌创作中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请结
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语速要缓慢,“广大、阴暗、多变化”要重读。理由:突秋天阴暗多变的特点。
(2)诗歌的“泥黑、阴暗、浓黑、褐色”,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灰暗的季节画面,“绿
色”给画面增添了一点生机,给人带来希望,是作者对光明、阳光的追求。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画线句“缀成了广大,阴暗,多变化的平面”一句的中心词是“平面”,“广大”“阴
暗”“多变化”修饰它,表明是它的三个特点,因此这三个词语要重读语速要缓慢,突出了
“平面(秋天)”的“广大”“阴暗”“多变化”三个特点。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作中,作者运用了“泥黑、阴暗、浓黑、褐色”等多种晦暗的色调来表现一个漂泊在外的
人眼中的秋。“秋”在中国文学,特别是诗歌当中,是一种阴暗、忧郁、悲伤的传统意象,
作者紧紧抓住这一点,并把它升华为自己对“秋”的理解,即作者眼中的秋天是一个多雨潮
湿、阴暗多变、色彩灰暗的季节。而诗中“慢慢走向地平线搜索着/田野的最后的绿色”,
“绿色”给灰暗的画面增添了一点生机,给人带来了希望。诗歌前文所有的词语都较灰暗,
如“泥黑、阴暗、浓厚、黑色”等词,而只是在最后出现了“绿色”,这一抹鲜亮的“绿”
是作者的希望、社会的希望,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10. 【关注人物】探究林冲人物形象
探究林冲人物形象
人物语言
助读资料
我的疑惑
“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一次。”
金圣叹夹批:“是
①金圣叹为何事发出这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
可让,何不可让?
样的感慨?请写出具体
堂》
哀哉!”
事件。
“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金圣叹夹批:“虽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
是摇出奇文,然亦
教头》
实是林冲身份。”
②从林冲的语言中,可以
看出林冲什么性格。
“我自来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
子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
场》
金圣叹夹批:“非
③联系小说具体内容,说
骂陆谦,骂天下
说你对金圣叹夹批的理
也。”
解?
【答案】①林冲妻子被高衙内调戏,但林冲忍下了这口气。
②委曲求全(忍辱负重、谨慎小心)
③陆谦三人放完火后跑到古廊前,道出实情,林冲听后明白,自己所有的忍让,妥协、屈辱
最终换来的是高俅等人的斩尽杀绝,他意识到自己安分守己,苟且偷安的想法纯属妄想,长
期挤压在林冲心里的仇恨此刻终于迸发,不再隐忍,杀陆谦,清醒过来的林冲开始向统治阶
级和当时的黑暗社会发起反击,所以说是“骂天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赏析。
(1)金圣叹发出“是可让,何不可让?哀哉”的感叹的事件是:林冲跟妻子一起到岳庙烧
香,就在他站在墙外观看鲁智深使禅杖看得出神,并为之喝彩的一当儿,妻子就被高衙内调
戏了。作为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这简直是奇耻大辱,是绝
对不能忍受的。所以林冲非常气愤地去理论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
得是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不单纯是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简直
一下子挖掘到了人的内心世界。林冲怒目而视,但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
这口气,白白地让高衙内走掉了。
(2)这是林冲被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时,好言好声用银两讨好差拨。从“些小薄礼,休言轻
微”的话语里,可以看出林冲委曲求全、忍辱负重、谨慎小心的性格特点,凡事小心讨好,
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翻案。
(3)“金圣叹夹批:‘非骂陆谦,骂天下也’,林冲之所以“骂天下”是因为他意识到自
己原来那种本本分分,苟且偷安,只能换来的是别人的追杀,由此心里的仇恨此刻终于迸发,
不再隐忍,不再委曲求全,最终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这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清醒过来
的林冲开始向统治阶级发起反击,所以说是“骂天下”。
11. 诗歌阅读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本诗为他第一次被贬时所作。时张十一与韩愈一起被贬。②
筼筜(yún dāng),竹名。③踯(zhí)躅(zhú):杜鹃花的别称。④斗:通“陡”。
(1)诗的颔联写景,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
(2)尾联写得婉转含蓄,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衬托(反衬、以乐景衬哀情)。通过写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交相都映的景象,
来反衬出作者无所事事、不被重用的愁苦之情。
(2)诗人写愁不说愁,只说鬓发白了一半,只说读张十一的诗是白了鬓发的原因,不正面
写自己的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句写景作用。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象征等。
根据本诗颈联“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的意思: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
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可知,诗人创设了一幅优美的绿竹红花映衬
图,而被贬的诗人见到此美景,会更增添被贬异乡,不被朝廷重用的忧愁,这是反衬手法的
运用。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意思为:吟读张署来诗后,叹看双鬓,顿时觉得鬓发
白了一半。这一联写得委婉曲折,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后鬓发
顿时白了一半,似乎读诗是愁的原因,这就把全诗惟一正面表现愁怨的地方掩盖住了。分析
诗人愁的原因可从前三联的内容来概括。前两联写景表现了诗人遭贬后的孤独与凄凉;第三
联“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皇帝的深
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这两句是
全诗的关键,孕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又有对自己
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他虽
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深切。
文言文阅读
养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