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大二物理实验讲义(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的测量).doc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料共3页,全文预览结束
太阳能电池基本特性的测量 太阳能的利用和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是 21 世纪新型能源开发的重点课题。目前硅太阳 能电池应用领域除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外,已应用于许多民用领域,如太阳能汽车、太阳能 收音机、太阳能电站,目前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绿色的再生能源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 实验主要研究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特性、吸收光能转变为电能的特性。 一、实验目的: (1)测定太阳能电池在无光照条件下的伏安特性,验证它与二极管具有相同的特性 (2)测定太阳能电池在光照时的输出特性,并求出短路电流、开路电压、最大输出功率及 填充因子 (3)测定太阳能电池随光照变化的特性。 二、实验仪器: 光具座、太阳能电池、数字万用表两块、电阻箱、直流电源、光功率计和探头、开关、 电路板、导线 三、实验原理: 太阳能电池在没有光照时其特性可视为一个二极管,正向偏压 u 与通过电流 I 的关系为 I 1)  , 0I 和是常数。 u 0( I e  E 根据半导体理论,二极管主要是由能隙为 c E 的半导体构成, cE 为半导体电带, vE 为 半导体价电带。入射光光子的能量为 hv ( h 为普朗克常数, v 为光的频率),当光子能量 hv E  时,光子会被半导体吸收,产生电子和空穴对,它们分别受到半导体内电场作 E  v c v 用而产生光电流。太阳能电池在工作时的简化电路如图所示,它可等效为一个电流源与二极 管的并联。 由图可知: I   I d  I ph  u 0( I e  1) I ph u  I  当输出短路时: 0 I  I 短路电流 sc ph 当输出开路时: 0 1) 0 phI   → ocu 为开路电压 u ( I e  I  代入上式得: ocu I e 0(  scI  1) 四、实验内容和要求: 1、在无光照条件下测量太阳能电 池正向偏压时的 I U 特性 (1)用盖板盖住太阳能电池,使太阳能电池在 phI 1V + 太阳能电池 I u dI 2V R 图一
无光照条件下工作。 (2)按图一连接线路,置电阻箱电阻为 1k  ,调节电源的输出电压,使太阳能电池两端电 压从 0.5~3V 范围内的变化,分别记下太阳能电池和电阻两端的电压 1u 和 2u 。 (3)根据 I  式将 2u 换算成电流 I ,分别将 1u , 2u , I 填入表(一)中。 2u R ue  ,上式 1 I  u 0( I e 1)  可简化为 I  1u I e o ,两边 (4)由于实验中 1u 取值较大, 1 ln o I u  1 ln ~I 将曲线拟合成直线方程,作 同时取自然对数得 ln  I 。 u 图,由图可得出和 oI 。 1 1、 太阳能电池在光照时的输出特性 (1)打开太阳能电池盖,保持光源到太阳能电池板间距离 为 20cm 左右 (2)按图连接线路,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并按表中给定的值 变化,依次记下电压值,并算出对应的电流值和电阻上所 消耗的功率,将数据填入表(二) V + 图二 100 80 60 40 20 10 8 6 4 2 1 0.8 0.4 0.2 阻值 (k  ) 电压 u 电流 I 功率 P (3)用表中数据分别作出 ~I u 曲线得出短路电流 scI ,开路电压 ocu ,根据 ~P R 曲线得出最大输出功率 maxP 和对应的阻值,计算出太阳能电池重要参数填 u 和 ~P R 曲线,根据 ~I 充因子 FF  P m I u sc co + o J J 的关系 3、测量太阳能电池 scI 和 ocu 与相对光强 / (1)按图连接好线路,光能接收探头连接光功率计。保持太阳能电 池板与光源的初始距离为 20cm 左右,此时光功率计显示值为 oJ (2)开关断开时电压表显示开路电压 ocu ,开关接通时电流表显示短路电流 scI 。先测出初 始位置时的 oJ , ocu , scI ,在导轨上连续移动太阳能电池板,依次测出 J, ocu , scI ,将数 图三 V A 据填入表(三)中。
0J  ) ( J mw /J J 0 (mA) (V) scI ocu (3)分别作出 I sc  / J J o 和 u  / J J o oc 曲线。 四、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保持太阳能电池无光照条件。 2、连接电路时,保持电源开关断开。 五、思考题 1、设计电路,利用两节干电池,一个电压表,一个电阻箱来测量太阳能电池在全黑的条 件下的伏安特性曲线。 2、两个太阳能电池串联,测量它们的伏安特性曲线,填充因子。 3、两个太阳能电池并联,测量它们的伏安特性曲线,填充因子。 1U 2U I ln I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