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 10 月全国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
A.文化产品
C.文化现象
B.文化内涵
D.文化事象
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
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
A.羌
C.鲜卑
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
)
A.中原文化
C.巴蜀文化
B.吐蕃
D.回纥
B.齐鲁文化
D.屈原文学
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
)
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
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
)
A.社会生活
C.物质生活
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
)
A.七百年
C.六百年
B.精神生活
D.家庭生活
B.六百五十年
D.五百年
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
)
A.政治观念
C.国家观念
B.经济观念
D.文化观念
8.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
)
A.夏朝时期
C.春秋时期
B.商周时期
D.战国时期
9.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
)
A.一次同余式组解法
B.二次同余式组解法
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
D.高次同余式组解法
10.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素问》
D.《本草纲目》
11.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
)
A.公元 2 世纪
C.公元 8 世纪
B.公元 6 世纪
D.公元 12 世纪
12.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
A.宗族
C.什伍里甲
13.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
)
A.明代
C.汉代
B.家庭
D.个人
B.宋代
D.隋唐
14.《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主要表
现的一项制度是(
)
A.分封制
B.什伍里甲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九品中正制
15.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
)
A.《周易》
C.《商君书》
B.《管子》
D.《韩非子》
16.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
)
A.荀子
C.王阳明
B.程颐
D.王夫之
17.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这说明,他认为教育应
(
)
A.止于至善
C.教学相长
B.学思结合
D.德育和智育并重
18.“教学相长”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命题,首先提出它的是(
)
A.《礼记·大学》
B.《礼记·学记》
C.《荀子·劝学》
D.《论语·学而》
19.“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原则,其哲学基础是(
)
A.天人合一
C.中庸之道
B.知行合一
D.抽象思维
20.我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说话平等
B.语文平等
D.民族平等
21.“孜然”一语借用的是下列哪个民族的词汇?(
)
A.蒙古族
C.藏族
B.维吾尔族
D.纳西族
22.下列人物中,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是(
)
A.孔子
C.荀子
23.有佛画圣手之称的唐代画家是(
)
A.阎立本
C.吴道子
B.孟子
D.老子
B.李思训
D.王维
24.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
A.15 世纪初叶
C.16 世纪初叶
B.15 世纪末叶
D.16 世纪末叶
25.最早提出“中体西用”一词的人是(
)
A.张之洞
B.沈寿康
C.孙家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D.冯桂芬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北宋时期的“通漕四渠”中有(
)
A.永济渠
C.汴水
E.金水河
B.通济渠
D.广济河
27.中国文化的源泉包括(
)
A.夏、商、周文化
B.先秦文化
C.秦汉文化
E.明清文化
D.汉唐文化
28.下列各项中属于服饰构成要素的有(
)
A.质(原料)
C.饰(佩带的饰物)
E.色(颜色)
B.形(样式)
D.画(图案)
29.以下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体现分权
B.魏晋开始实行
C.六部隶属于尚书省
D.中书省负责执行
E.共同听命于皇帝
30.中国古代原始宗教中,对后来的社会有较大影响的有(
)
A.上帝崇拜
C.太阳神崇拜
B.鬼魂崇拜
D.动物神崇拜
E.月亮崇拜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31.文化政策
32.“大一统”意识
33.血亲五服制
31.引经注律
35.祖先崇拜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36.简述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
37.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
38.简述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征。
39.简述汉字的特点。
40.简述禅宗的传播。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1.试述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
42.试述人生礼俗的家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