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陕西省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 14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l—35.5 Zn— 65
一、选择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1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2.两会期间,中央领导提出“陕西要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要求。下列做法不符合...
这一要求的是(
A.加强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
B.支持用煤火力发电
C.推广使用甲醇汽油
D.城市道路定期洒水,降低空气中 PM2.5 的含量
3.小勇同学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向家人提出了下列建议,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棉纤维和真丝
B.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胃酸过多时,可服用适量的小苏打
D.用煤炉取暖时,为防止热量散失,应紧闭门窗
4.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④P2O5 ⑤KClO3
2NaCl+2ClO2+Cl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H ②Fe2+ ③
A.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的有①④⑤
B.④中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 5 个氧原子
C.表示阳离子的有②③
D.⑤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5.雅安地震发生后,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灾区使用了大量的消毒剂 ClO2。工业上制取 ClO2
的原理之一是:2NaClO3+4X
A.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ClO2 中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C.X 的化学式为 HCl
D.上述反应的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6.下列相关知识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A.石墨和金刚石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B.水的三态变化和空气的热胀冷缩虽然分子间的间隔都发生了改变,但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所以二者均属于物理变化
C.乙醇和甲苯燃烧产物均为 CO2 和 H2O,所以二者元素组成一定相同
D.铝和铁均属于比较活泼的金属,所以二者都易锈蚀
7.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36 分)
②金属材料
③复合材料
。
(填序号)。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 5 小题,计 19 分)
8.(3 分)Ⅰ、Ⅱ两小题只选做一题,如果两题全做,只按Ⅰ题计分。
Ⅰ.节假日外出旅游是许多人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
(1)旅游时,多数人喜欢携带轻便耐摔的塑料水杯。塑料属于
①合成材料
(2)为防止旅途皮肤意外擦伤感染,常备有碘酒,碘酒中的溶剂是
(3)在野外饮用含有一定悬浮物的水时,可用干净的棉纱口罩罩住水杯口,再经过口罩将水倒
入杯中,这个操作属于物质分离中的
Ⅱ.陕西洛川被称为“苹果之乡”。苹果中富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苹果酸和维生素
C 就是其中的两种。
(1)可用
(2)人体若缺乏维生素 C 易患
①甲状腺肿大
(3)为使苹果树茎叶茂盛,果实硕大,增强抗旱能力,可以施用的一种化肥是
号)。
①NH4NO3
9.(4 分)下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来测定某种苹果汁的酸碱度。
(填操作名称)。
③(NH4)2HPO4
(填序号)。
②坏血症
③夜盲症
②K2SO4
(填序
。
(1)t2 ℃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2)t3 ℃时,将 30 g A 物质加入到 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或“不饱和”)溶液。
(3)室温下,将盛有 A 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
NH4NO3 并搅拌,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将 t1 ℃时 A 和 C 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一定温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
系是
10.(3 分)许多化学反应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但也有一些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
题:
(1)向 FeCl3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出现的明显现象是
(填“饱和”
。
。
(2)CO2 与 NaOH 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
的实验。向一盛满 CO2 气体的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 NaOH 溶液,迅速塞紧橡胶塞(胶塞中插
。
有一下端系小气球的玻璃管)。然后振荡锥形瓶,会观察到小气球逐渐胀大,其主要原因
是
(3)盐酸与 NaOH 溶液的中和反应也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向 NaOH
溶液中滴加盐酸前,应先向 NaOH 溶液中滴入少许
11.(5 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制造汽车要用到含铜、铁、
铝等成分的多种金属材料。
(1)在汽车电路中,经常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
(2)车体多用钢材制造,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
触而生锈。
(3)工业上用 CO 还原赤铁矿冶炼金属铁的化学方程式
为
(4)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铜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一种即可)。
12.(4 分)海边盛产贝壳,其主要成分为 CaCO3。以贝壳和纯碱为原料,生产烧碱的简要工艺流
程如下:
性。
(填
。
。
接
贝壳
A
熟石灰
烧碱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式是
(2)写出步骤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在工业上,熟石灰可用于生产烧碱。在农业上,它的一种用途
是
。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 2 小题,计 12 分)
13.(5 分)下图为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设计的制取氧气及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
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收集氧气可采
(写一种即可)。
(1)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的方法是
(2)实验时,可观察到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未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一个条件
是
。将锥形瓶中生成的氧气通入烧杯并与杯底白磷接触时,观察到
的现象是
14.(7 分)小鹏与小明做完酸、碱、盐相关性质实验后,很感兴趣地把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在一起,看到有大量气泡生成。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很是好奇,
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① Na2SO4、Na2CO3
猜想② Na2SO4、Na2CO3、NaOH
猜想③ Na2SO4、H2SO4、Na2CO3
猜想④ Na2SO4、H2SO4
猜想⑤ Na2SO4
上述猜想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
(填序号)。
【实验探究】(1)小鹏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颜色无变
化。据此,他认为猜想⑤是正确的。你认为他的结论是
(填“合理”或“不合理”)
的,理由是 。
(2)小明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探究,你认为猜想
【 拓 展 应 用 】 工 厂 与 实 验 室 的 酸 性 废 水 必 须 处 理 至 中 性 再 排 放 , 这 样 做 的 意 义 是
(答一点即可)。
四、计算与分析题(5 分)
15.(5 分)为测定某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荣同学取该盐酸样品 50 g,向其中加入过量锌
粒,完全反应后收集到 0.3 g 氢气。请完成下列计算与分析:
(1)计算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小荣将测定结果与该盐酸试剂瓶标签上所标的相关信息(浓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35%)
进行对比,发现标签上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实际测得的值不符(实验过程无误),你认为原因可
能是
(填序号)是正确的。
。
。
参考答案:
1.A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 A 错误。
2.B 用煤火力发电会增加碳的排放,且会产生有毒气体,不符合“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的要求,故选 B。
3.D 煤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若紧闭门窗易造成煤气中毒,故选 D。
4.C 只有④⑤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A 项错误;④中数字“5”表示 1 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
含有 5 个氧原子,B 项错误;③表示的是 Mg2+,C 项正确;⑤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D 项错误。
5.C 反应后有 2Na、6Cl、6O、4H,反应前只出现了 2Na、2Cl、6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4X
中有 4Cl、4H,即 X 的化学式为 HCl,故选 C。
6.B 石墨和金刚石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二者性质不完全相同,A 项错误;水的
三态变化和空气的热胀冷缩过程中,分子本身不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B 项正确;
燃烧产物为 CO2 和 H2O 的物质的组成元素中,一定有 C 和 H,可能含有 O,C 项错误;铝在空气中
由于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D 项错误。
7.A 酸性气体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如 SO2,B 项错误;除杂应“长进短出”,C 项错误;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用的可燃物燃烧后的产物不能是气体,或生成的气体能溶解在瓶中的
溶液中,木炭不符合条件,D 项错误。
8.答案 Ⅰ.① 酒精或乙醇或 C2H5OH 过滤
Ⅱ.pH 试纸或 pH 计(酸度计) ② ③
解析 Ⅰ.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碘酒是碘溶解在酒精中得到的溶液;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
体的操作属于过滤。
Ⅱ.测定液体的酸碱度用 pH 试纸或 pH 计;人体缺乏维生素 C 易患坏血病;氮肥能使果树茎叶
茂盛,磷肥能促进果实增长,增强抗旱能力。
9.答案 (1)A=B>C (2)不饱和 (3)有晶体析出
(4)A>C
解析 (1)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2℃时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A=B>C;
(2)t3 ℃时 A 的溶解度为 80 g,则 30 g A 在 50 g 水中完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3)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A 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 A 的饱和溶液中有晶体
析出;
(4)t1 ℃时 A、C 的溶解度相等,二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升温时,A 的溶解度增
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 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变
小。
10.答案 (1)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CO2 与 NaOH 反应,导致锥形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3)无色酚酞试液或紫色石蕊试液或酸碱指示剂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1)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使得锥形瓶内压强减小,所以气球会胀大;
(3)酸碱中和反应可以借助于酚酞、石蕊等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反应或反应进
行的程度。
11.答案 (1)导电 (2)氧气和水或空气和水或 O2 和 H2O
(3)3CO+Fe2O3
2Fe+3CO2(未配平或无条件扣 1 分,化学式错误扣 2 分)
(4)稀盐酸或稀硫酸或硫酸铜溶液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1)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经常用来制导线;
(2)喷漆可使铁制品隔绝氧气和水,从而防止生锈;
(3) 一 氧 化 碳 和 氧 化 铁 在 高 温 下 反 应 生 成 铁 和 二 氧 化 碳 ,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3CO+Fe2O3
2Fe+3CO2;
(4)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一般有两种方法:根据能否与酸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活动性强
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2.答案 (1)CaO
(2)Ca(OH)2+Na2CO3
(3)改良酸性土壤或配制农药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1)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下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
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Na2CO3+ Ca(OH)2
CaCO3↓
+2NaOH];农业上可以用氢氧化钙配制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农药或改良酸性土壤。
CaCO3↓+2NaOH(未配平或无“↓”符号扣 1 分,化学式错误扣 2 分)
13.答案 (1)2H2O2
2H2O+O2↑(未配平或无条件或无“↑”符号扣 1 分,化学式错误扣 2
分)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2)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白磷燃烧
解析 (1)过氧化氢在 MnO2 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2)白磷和红磷的外界条件都相同,只是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白磷燃烧说明只有温度达到可燃
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再通入氧气白磷便会燃烧。
评析 本题考查氧气的制取和可燃物的燃烧条件,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熟记氧气的制取原
理、收集方法和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uSO4+H2O(未配平扣 1 分,化学式错误扣 2 分)
14.答案 【猜想假设】②③
【实验探究】(1)不合理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均不变色
(2)CuO+H2SO4
【实验结论】④
【拓展应用】防止污染水体或防止腐蚀铁质下水道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猜想假设】硫酸和碳酸钠不能共存,故猜想③不合理;因反应后看到大量气泡生成,
故猜想②不合理;
【实验探究】(1)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性或中性溶液都不变色,故结论不合理;(2)向氧化铜中
加入该溶液,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有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
CuSO4+H2O;
【实验结论】实验探究(2)中证明有硫酸,则不可能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猜想④正确;
【拓展应用】酸性废水会污染水体或腐蚀铁质下水道。
15.答案 (1)解:设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x。
Zn+2HCl
ZnCl2+H2↑(1 分)
2×36.5
2
0.3 g(1 分)
x
=
x=10.95 g(1 分)
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21.9%…(1 分)
答: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1.9%。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扩散导致质量分数变小(1 分)
解析 (1)根据反应后收集到 0.3 g 氢气,通过化学方程式可计算求出 HCl 的质量,从而求出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 HCl 而使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评析 本题考查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浓盐酸的挥发性,属于基础计算题,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