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上半年系统分析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下午卷.doc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资料共2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2 上半年系统分析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下午卷 试题一是必答题 试题一(共 25 分) 【说明】 某软件企业为电信公司开发一套网上营业厅系统,以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项目组经 过分析,列出了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持续时间和所依赖的前置任务,如表 1-1 所示。 在此基础上,可分别绘制出管理该系统开发过程的 PERT 图和 Gantt 图。 【问题 1】 请用 300 字以内的文字分别解释说明 PERT 图和 Gantt 图的具体含义,并说明两种方法 所描述开发过程的差异。 PERT (项目评估与评审技术)图是一种图形化的网络模型,描述一个项目中任务和任务 之间的关系,每个节点表示一个任务,通常包括任务编号、名称、开始和结束时间、持续时 间和松弛时间。 Gantt 图是一种简单的水平条形图,它以一个日历为基准描述项目任务,横坐标表示时 间,纵坐标表示任务,图中的水平线段表示对一个任务的进度安排,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对应 在横坐标上的时间分别表示该任务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线段的长度表示完成该任务所需 的时间。 PERT 图主要描述不同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Gantt 图主要描述不同任务之间的重叠关 系。 【解析】
PERT (项目评估与评审技术)发展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用于为美国海军计划和控制 大型的武器开发项目。PERT 图是一种图形化的网络模型,描述一个项目中任务和任 务之间 的关系,每个节点表示一个任务,通常包括任务编号、名称、开始和结束时间、持续时间和 松弛时间。PERT 图用于在任务被调度之前弄清楚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Gantt 图最早由 Henry L.Gantt 在 1917 年提出,是最常用的项目调度和进展评估工具。 Gantt 图是一种简单的水平条形图,它以一个日历为基准描述项目任务,横坐标表示时间, 纵坐标表示任务,图中的水平线段表示对一个任务的进度安排,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对应在横 坐标上的时间分别表示该任务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线段的长度表示完成该任务所需的时 间。Gantt 图的优点是可以清楚地显示出重叠任务,也就是说可以同时执行的任务。 PERT 图和 Gantt 图并不是互斥的,在交流项目进度时 Gantt 图更有效,需要研究任务之间 的关系时 PERT 图更有效。 【问题 2】 根据上表所示活动及其各项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分别计算对应 PERT 图中活动 C~H 的 松她时间(SlackTime)填入(a)〜(f)中。 (a)0 (b) 1 (c) 0 (d) 6 (e) 0 (f) 2 【解析】 在制定项目进度表时,需要为任务分配资源,所分配资源如果超过了可以提供的资源, 就需要进行资源调配。松弛时间(Slack Time)是指任务在项目实际进展中可以延 迟的时间, 这个延迟量不会引起整个项目完成时间上的延迟。松弛时间可以提供延迟任务开始时间的机 会,可以调配资源而不影响项目的完成时间。 下图给出了表 1-1 中任务之间的关系,关键路径上任务的松弛时间为 0,非关键路径上 的任务 E、F、H 所对应的松弛时间分别为 1、6、2。
【问题 3】 根据上表所示活动及其各项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计算对应 PERT 图中的关键路径及所 需工期。 关键路径:A—B—C—E—G—I—J 所需工期:26 周 【解析】 关键路径是一个相关任务序列,该序列上任务工期之和最大。图 1-1 所示 PERT 图中包 括了 6 条路径: (1)路径序列:ABCEGHJ 工期之和:24 周 (2)路径序列:ABCEGU 工期之和:26 周 (3)路径序列:ABCFHJ 工期之和:16 周 (4)路径序列:ABDFHJ 工期之和:20 周 (5)路径序列:ABDGHJ 工期之和:23 周 (6)路径序列:ABDGIJ 工期之和:25 周 经过比较分析,任务工期之和最大值为 26 周,对应关键路径序列为 ABCEGIJ。 【问题 4】 如果将关键路径对应的工期作为期望工期;通过资源调配和任务调度,可以使得最优工 期比期望工期少 2 周时间;根据项目组开发经验,解决项目开发过程中所有可能会遇到的问 题最多需要 8 周时间,即最差工期比期望工期多 8 周时间。请计算项目最可能的开发工期。 最可能的开发工期=(最优工期+期望工期 x4+最差工期)/6=(24+26x4+34)/6=27 周 【解析】 最优工期(OD)是估计完成任务所需的最小时间量;最差工期(PD)是估计完成任务所 需的最大时间量;期望工期 CED)是估计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量。最可能工期(D)的计算公 式为:
其中,1、4 和 1 是用来计算三个估计值的加权平均值的默认权值。 问题中最优工期 OD 为 24,最差工期 PD 为 34,期望工期 ED 为 26,计算后得到最可能工期 D 为 (1x24+4x26+1 x34)/6=27 周。
从下列的 4 道试题(试题二至试题五)中任选 2 道解答。 如果解答的试题数超过 2 道,则题号小的 2 道解答有效。 试题二 某大型咨询服务公司欲对现有的核心咨询业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适应大量用户的个 性化咨询服务要求,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公司主管将核心业务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交给了公 司的系统分析师王工和李工。 一个月后,王工和李工分别向公司提交了自己的方案。王工主张以公司现有的、采用面 向对象技术和 Java 语言实现的业务系统为基础,针对新的业务需求对系统进行重构、改造 与升级。李工则认为现有系统的业务逻辑过于复杂,对系统进行重构的成本太高,可以采用 面向服务的思想,提炼可复用的业务功能形成服务,实现系统的灵活性。经过公司相关人员 共同开会讨论,最终采用了李工的改造方案。 【问题 1】 请用 500 字以内的文字,从系统业务功能实现和功能集成两个方面对王工和李工的方案 进行分析和对比,并结合项目需求说明公司为何会选择李工的方案。 从系统业务功能实现来看,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的系统以对象为核心概念,通过对象 之间的消息交互完成业务功能;采用面向服务技术开发的系统以服务为核心概念,业务功能 需要封装为服务。 从系统功能集成方式来看,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的系统以对象为单元进行功能集成, 通常采用工作流技术定制业务流程;采用面向服务技术开发的系统以服务为单元进行功能集 成,采用服务组合技术实现灵活的业务集成与重组。 根据项目需求,需要对现有业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因此保证升级改造的低成本是一个 重要的因素,王工的方案需要现有系统进行功能梳理与重新开发,升级改造成本较高;李工 的方案则侧重将现有功熊包装为服务,升级改造成本较低。项目还要求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王工的方案以对象技术为基础,当业务发生变化时,需要在代码层次上进行修改并重新部署, 因此系统的灵活性相对较差;李工的方案以大粒度的业务服务复用为基础,当业务发生变化 时,可以采用服务组合技术实现系统的运行时功能组合,因此灵活性相对较好。 【解析】 本题从系统业务功能实现和功能集成两个方面对王工和李工的方案进行分析和对比。回
答本题时必须紧扣业务功能实现和功能集成这两个方面。 从系统业务功能实现来看,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的系统以对象为核心概念,通过对象之间 的消息交互完成业务功能;釆用面向服务技术开发的系统以服务为核心概念,业务功能需要 封装为服务。 从系统功能集成方式来看,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的系统以对象为单元进行功能集成, 通常采用工作流技术定制业务流程;采用面向服务技术开发的系统以服务为单元进行功能集 成,采用服务组合技术实现灵活的业务集成与重组。 【问题 2】 采用服务思想设计系统时,需要考虑服务的耦合性。服务的耦合性可以分为两类,分别 是服务契约耦合(Service Contract Coupling)和服务消费者耦合(Service Consumer Coupling).请对各种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填写(a)〜(g),完成表 2-1。 (a)服务契约耦合 (b)服务契约耦合 (c)服务消费者耦合 (d)否 (e)是 (e)按照 SOA 的思想,业务逻辑应当与契约耦合,而不应与实现或技术耦合 (g)服务契约不应该与具体厂商的实现技术相关,而应该基于标准的 XML 技术与 Web 服务标 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服务耦合关系的理解,考生需要理解在服务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一些 问题。例如业务逻辑-契约耦合、契约-技术耦合、消费者-实现耦合以及消费者-契约耦合等
服务。考生需要对这几种服务耦合进行分析,并结合题目要求描述各种耦合关系的优点或缺 点。 【问题 3】 在对系统的业务服务进行初步分析后,李工首先提取了客户注册、业务受理和发票开具 三个典型的业务服务。但进一步分析后,李工发现这三个服务需要使用数据库中的客户实体、 业务实体和发票实体,而发票实体包含客户实体和业务实体的信息,这样会导致发票开具服 务内部包含并重复实现客户注册和业务受理的处理过程,降低服务的复用性。请说明这种情 况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种情况,说明该如何对这三个服务进行重构,使它们具有更好 的重用性。 题干中描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在进行服务设计时,将业务逻辑可见的处理过程和不可见的 处理过程封装在一起,这样会导致冗余的不可见处理过程在多个服务中存在,降低服务的潜 在复用性。 针对该问题,应该增加客户实体服务、业务实体服务和发票实体服务,形成实体服务中间层。 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实体服务和业务实体服务不仅能够为客户注册和业务受理服务提供支 持,还可以为发票开具服务提供支持,这样就避免了不可见处理过程在多个服务中存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系统需求分析的理解以及对服务设计知识的掌握。题干中描述的问 题产生的原因是在进行服务设计时,将业务逻辑可见的处理过程和不可见的处理过程封装在 一起,这样会导致冗余的不可见处理过程在多个服务中存在,降低服务的潜在复用性。针对 该问题,应该增加客户实体服务、业务实体服务和发票实体服务,形成实体服务中间层。在 这种情况下,客户实体服务和业务实体服务不仅能够为客户注册和业务受理服务提供支持, 还可以为发票开具服务提供支持,这样就避免了不可见处理过程在多个服务中存在。
试题三 计算机虚拟化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能够动态组织多种计算资源,隔离硬件体系结构 和软件系统之间的依赖关系,实现透明化、可伸缩的计算系统构架,提高计算资源的使用效 率和遗产软件的重用。 某公司是一家长期从事嵌入式软件研制的单位。随着虚拟化技术发展,公司决策层决定 在公司原有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基础上,研制具备虚拟化能力的新一代嵌入式操作系统产 品。公司将该项目的总体设计任务交给了王工,要求他充分调研用户需求,尽快拿出项目的 计划书,并给出项目的技术实施途径。一个月后,王工向公司决策层提交了项目计划书和技 术实施途径报告,在公司讨论会上引起技术争议,其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虚拟化体系 架构问题和虚拟化中的安全因素问题。 【问题 1】 当前虚拟化的实现技术主要有全虚拟化和半虚拟化两种,请用 200 字以内的文字说明两 种虚拟化技术的主要差别,并用箭线指出图 3-1 所示的虚拟化特性分属哪种虚拟化技术。 全虚拟化技术能够在硬件辅助虚拟化的支持下,运行任何不需要修改的客户操作系统; 半虚拟化技术不需要硬件辅助虚拟化的支持,通过精心修改客户操作系统内核,在只把有限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