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上半年浙江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学前期(幼儿期)是指( )。
A. 2~5 岁
B. 2~7 岁
C. 3~6 岁
D. 4~6 岁
2.孩子能听懂许多话,但是会说的不多,这一时期一般在( )。
A. 1 岁~1 岁半
B. 2 岁左右
C. 2 岁半~3 岁
D. 1 岁前
3.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 )。
A.听故事
B.练习打字
C.弹琴
D.练声
4.以下关于注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选择性注意是一种有意注意
B.定向性注意的发生早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C.无意注意的发生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
D.本能的定向性注意在儿童和成人的活动中都不会消失
5.婴儿能辨别亲人和陌生人,是因为他们认识事物依靠的是( )。
A.感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形象思维
D.感觉的概括性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儿童从出生起就有触觉反应
B.口腔触觉是儿童最早的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手段
C.手的触觉是 6~12 个月的婴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
D.手眼协调动作的出现是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7.对其掌握通常可以说明其智力发展相对达到较高水平的词类是( )。
A.动词
B.名词
C.形容词
D.连词
8.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一般是在( )。
A. 3 岁
B. 4 岁
C. 5 岁
D. 6 岁
9.对于学前儿童的“记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忆依靠的是感知
B.再认依靠的是表象
C.记忆的首要问题不在于存储,而在于检索
D.在整个学前期,再认都落后于回忆
10.幼儿在绘画时经常会在纸上胡乱画很多东西,这主要体现了幼儿的想象( )。
A.无预定目的
B.内容零散、无系统
C.受情绪影响
D.易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干扰
11.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
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12.下列关于思维的观点错误的是( )。
A.思维是一种高级认知过程,感觉和知觉等低级认知过程中不包含思维成分
B.思维的发生发展可能会导致儿童产生怕鬼的情绪
C.责任感是思维发生发展的产物
D.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
13.具体形象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
A.感知
B.动作和表象
C.感知和动作
D.表象
14.5~6 岁儿童已经能够正确认识( )。
A.早、中、晚的时序
B.日的时序
C.周的时序
D.年的时序
15.用以控制幼儿情绪的“消退法”,其理论依据是( )。
A.行为主义理论
B.认知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16.幼儿发音的难点在于掌握( )。
A.发音规则
B.发音部位和音调
C.元音与辅音的区别
D.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
17.儿童在使用形容词描述的对象中最早出现的是( )。
A.动作和体觉
B.物体特征
C.人的外形特征
D.事件情境
18.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19.儿童的情绪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是在( )。
A. 3 岁
B. 4 岁
C. 5 岁
D. 6 岁
20.下列方法中最适合于调节幼儿情绪的方法是( )。
A.消退法
B.冷却法
C.反思法
D.转移法
21.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
22.2~3 岁儿童处于自我意识发展中的( )。
A.自我感觉的发展阶段
B.自我认识的发展阶段
C.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
D.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阶段
23.儿童良好个性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良好的亲子关系
B.良好的同伴关系
C.正确的性别角色行为
D.亲社会行为
24.“3 岁看大,7 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
A.整体性的形成
B.独特性的发展
C.稳定性的增长
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25.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最重要的条件是( )。
A.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
B.微观的社会环境
C.心理成熟
D.遗传基因与生理成熟
26.儿童最早发生的记忆是( )。
A.情绪记忆
B.形象记忆
C.运动记忆
D.语词记忆
27.体现 3~4 岁幼儿想象的特点的描述是( )。
A.想象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
B.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C.想象内容零碎、贫乏
D.想象仍以无意性为主
28.反映儿童的直观行动思维的活动是( )。
A.儿童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B.过家家,给娃娃穿衣、喂饭
C.儿童通过想象两个苹果加两个苹果做 2+2 的加法
D.幼儿把自己想出来的故事讲给同伴听
29.以“生活情境”为标准,5~6 岁儿童会将“汽车、飞机、老虎、狮子、鸡蛋、青菜、菠
菜”划分为( )。
A.“汽车、飞机、老虎、狮子”;“鸡蛋、青菜、菠菜”;
B.“汽车、飞机”;“老虎、狮子”;“鸡蛋、青菜、菠菜”;
C.“汽车、飞机”;“老虎、狮子”;“鸡蛋”;“青菜、菠菜”;
D.任意划分,随情境而改变
30.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是( )。
A.词汇数量的增加
B.掌握口语的发展
C.对不同词类词义的掌握
D.听力的发展
二、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什么样的字幼儿容易认识?
2.简析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
3.何为消极词汇与积极词汇?请举例说明。
4.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5.学前儿童常用的记忆策略有哪些?
6.什么是原始情绪?它主要有几种?
三、论述题(第 1 题 12 分,第 2 题 13 分,共 25 分)
1.试述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2.试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四、案例题(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15 分)
佳佳今年 4 岁,是个非常听话的小女孩。可是有一天吃午饭时,由于心爱的小狗不见了,佳
佳哭了很久。起初妈妈还耐心地劝她,可后来妈妈有些不耐烦了,就说:“你再哭,小狗就
永远也不回来了!”佳佳一听,越哭越凶,使平时一向认为佳佳是个乖女孩的妈妈觉得无法
理解了。
请根据这一案例分析幼儿理解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