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资料共2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共 28 分,1~8 题为单选题,每题 2 分;9~12 题为多选题,每题 3 分,漏 选得 2 分,错选得 0 分.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1.(2 分)(2014•辽阳)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们洗澡时的水温大约为 80℃ C.眨眼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 10s B.一支中性笔的质量约为 100g D.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 80cm 考点: 温度;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人的体温是 37℃,人洗澡时用的水比人的体温略高,所以 40℃较为适宜.根据生活实际估测物体的 质量一支中性笔的质量约为 10g;眨一次眼的时间约是十分之一秒;教室课桌的高度大约是 70﹣ 80cm. 解答: 解:A、人们洗澡时的水温大约为 40℃,故此选项错误; B、一支中性笔的质量约为 10g,故此选项错误; C、眨一次眼的时间约 0.1 秒,故此选项错误; D、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大小的认识和数据的大小,可知教室课桌的高度大约是 80cm,符合 生活实际. 故选:D. 点评: 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 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2.(2 分)(2014•辽阳)下列事例 中能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的是( ) A. B. C. D. 激光准直 水中倒影 笔杆错位 手影游戏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要掌握三种光现象: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 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 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 解:A、激光准直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不能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不合题意; B、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能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不合题意; C、笔杆错位是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造成的,是光的折射 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符合题意; D、手影游戏是光照到不透明的手上,被手挡住,在手后面的墙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手影,是光的 直线传播形成的,不能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不合题意. 1
故选 C. 点评: 生活中的光现象判断是比较常见的题目,属于基础题,要会区分此光现象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光 的反射、光的折射中的哪种. 3.(2 分)(2014•辽阳)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竖直匀速下落的雨滴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 B.从树上自由落下的苹果,如果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将立即停止运动 C.赛车在弯曲的跑道上飞速行驶,它的运动状态在不断地改变 D.人推木箱没有推动,是因为人对木箱的推力小于地面最木箱的摩擦力 考点: 力与运动的关系.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而物体受平衡力 时,也会保持这两种状态,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以下选项的内容. 解答: 解:A、竖直匀速下落的雨滴,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受到的一定是平衡力,故 A 错误; B、从树上自由落下的苹果,如果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不会立即停止运动, 故 B 错误; C、赛车在弯曲的跑道上飞速行驶,它的速度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因此运动状态在不断地改变,故 C 正确; D、人推木箱没有推动,处于静止状态,说明人对木箱的推力等于地面最木箱的摩擦力,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 真正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非平衡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2 分)(2014•辽阳)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B. C. D. 冰雪消融 露珠的形成 湿衣服晾干 雾凇出现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分析各选项中物质的状态变化,就可得到正确选项. 解答: 解:A、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C、湿衣服晾干的过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D、雾凇出现,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抓住物质前后的状 态变化. 5.(2 分)(2014•辽阳)电风扇通电时扇叶会飞速转动,下列各图与之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2
A. B. C. D. 考点: 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专题: 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电风扇实质是一个电动机,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制成的. 解答: 解:A、在外力作用下使导体运动,切割磁感应线,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此时有感应电流产生, 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不符合题意; B、是奥斯特实验,小磁针发针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不符合题意; C、电路中有电源,通电线圈或导体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发生运动,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符合题意; D、是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针对课本上的原理图,把原理图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2 分)(2014•辽阳)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灯泡变亮, 表示数变大 C.灯泡变暗, 表示数不变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 B. 表示数不变, 表示数变小 D. 表示数变大, 表示数变小 专题: 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 V1 测量电源电压,电压表 V2 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当滑片向左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和电阻两端电压 的变化. 解答: 解:因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 V1 的示数不变; 当滑片向左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根据公式 I=可知,电路电流变大,所以灯泡 变亮; 根据公式 U=IR 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根据公式 P=UI 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灯泡变亮,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 V2 的示数变小.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滑动变阻器的变阻原理、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分析电路图确定两电阻的连 接方式和电压表、电流表的测量对象是本题关键. 7.(2 分)(2014•辽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注射器推药液是利用了大气压强的作用 B.彩色电视机屏幕上丰富多彩的画面,是由红、黄、蓝三色光叠合而成的 3
C.人坐在沙发上感到舒服是因为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 D.超导体材料、半导体材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已广泛应用 考点: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半导体的特点;超导体的作用;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色光的三原色和颜 料的三原色.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A、注射器的针管吸药液时,是典型的利用大气压强的实例,然而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不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B、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C、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而减小了压强; D、超导现象是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电阻为零的现象.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用于制作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 解答: 解:A、用注射器推药液是人的推力,不是利用了大气压强的作用,故 A 错误; B、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彩色电视机屏幕上丰富多彩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色光叠合而成 的,故 B 错误; C、人坐在沙发上感到舒服是因为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减小了压强,故 C 正确; D、半导体材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已广泛应用,超导体的材料电阻为 0,因为现在的科学家还没有 发现常温的超导体,所以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是很少的甚至没有.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大气压的综合应用,色光的三原色,减小压强的方法等相关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 查,相对比较简单. 8.(2 分)(2014•辽阳)在“2014 年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 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 48℃).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 48℃左 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 ) A.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C.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B.海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D.海波熔化吸热、液化放热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熔化需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汽化需要 吸热.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 解答: 解:开水倒入杯中后,此时海波晶体被熔化,此过程海波会吸收热量,当水的温度下降到 48℃以下 时,此时海波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 故选:B. 点评: 物态变化问题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留心观察生活,本题也体现了物理和 生活的密切关系. 9.(3 分)(2014•辽阳)如图,小瓷碗漂浮在水面上,倾斜后能沉入水底,关于这一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 A.小瓷碗能沉入水底是因为它的重力变大了 B.小瓷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4
C.小瓷碗浸没时和漂浮时相比所受的浮力变小了 D.小瓷碗浸没后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变大了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专题: 推理法;压强、液体的压强;浮沉的应用. 分析: 对同一个小瓷碗,通过比较排开水的体积变化,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来比较所受的浮力的变化,利用 p=ρgh 比较压强的变化. 解答: 解:A、小瓷碗能沉入水底,瓷碗所受的重力不变,因排开的水的体积减小,所受浮力减小,小于重 力而引起的,故 A 错误; B、小瓷碗漂浮时,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故 B 正确; C、由于瓷碗浸没时和漂浮时相比排开的水的体积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所受浮力减小,故 C 正确; D、小瓷碗浸没后,排开的水的体积减小,水面则下降,根据 p=ρgh 可知: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变 小,故 D 错误. 故选 BC. 点评: 本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的应用,关键是知道小瓷碗倾斜后沉入水底排开水的体积变小了, 瓷碗重力是不变的. 10.(3 分)(2014•辽阳)如图所示,重 8N 的物体,在拉力 F 的作用下 2s 内匀速上升了 0.4m,动滑轮重 2N, 不计绳重及摩擦,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拉力的大小为 5N C.拉力 F 的功率为 2W B.绳子自由 端移动距离为 1.2m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 0% 考点: 机械效率的计算;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专题: 简单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由图可知,使用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2,绳重和摩擦不计,则拉力 F=(G 物+G 轮); (2)由图知 n=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2h; (3)求出了拉力大小和拉力端移动的距离,利用 W 总=Fs 求拉力做功,再利用 P=求拉力做功功率; (4)求出有用功,再利用效率公式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答: 解: A、如图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2, ∵绳重和摩擦不计, ∴拉力 F 的大小: F=(G 物+G 轮)=(8N+2N)=5N,故 A 正确; B、由图知 n=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2h=2×0.4m=0.8m,故 B 错; C、拉力 F 做功: 5
W 总=Fs=5N×0.8J=4J, 拉力做功功率: P 总= = =2W,故 C 正确; D、使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 W 有用=Gh=8N×0.4J=3.2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100%= ×100%=80%,故 D 正确. 故选:ACD. 点评: 本题考查使用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有用功和总功的计算、功率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计算,本 题关键有二:一是 n 的确定(直接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股数);二是利用好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拉 力和物重的关系:F=(G 动+G). 11.(3 分)(2014•辽阳)关于电与磁的有关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体间的相互作用 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B.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向南方 C.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 D.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来控制 考点: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感线及其特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1)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2)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指南的一端叫南极; (3)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电磁感应; (4)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线圈的匝数、电流的大小. 解答: 解:A、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故 A 正确; B、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向北方,故 B 错误; C、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故 C 正确; D、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线圈的匝数、电流的大小;与电流方向无关,故 D 错误. 故选 AC. 点评: 本题考查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的原理以及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属于基础题. 6W”的字样,灯泡 L2 标有 1W”的字样,电流表量程为 0~3A,滑动变阻器 R 标有“12Ω 2A”的字样(假设灯丝电阻不变), 12.(3 分)(2014•辽阳)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 12V 不变,灯泡 L1 标有“12V “2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 S1、S2、S3 时,电流表的最小示数是 1.5A 6
B.闭合 S1、S2,断开 S3 时,L1 的功率为 6W C.只闭合 S3,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右端时,L2 正常发光 D.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 36W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知道两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 P=UI 求出两灯泡的额定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灯泡的 电阻. (1)闭合 S1、S2、S3 时,灯泡 L1 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 中的电阻最大时电流表的示数最小,根据电阻的并联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欧姆定律求出最小 电流; (2)闭合 S1、S2,断开 S3 时,电路为 L1 的简单电路,根据额定电压下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相 等得出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 (3)只闭合 S3,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右端时,灯泡 L2 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根据电阻的串联 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然后与 L2 的额定电流相比较即可判断 L2 是否正常发光; (4)灯泡 L1 与滑动变阻器并联且电流表的示数为 3A 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根据 P=UI 求出最 大功率. 解答: 解:由 P=UI 可得,两灯泡的额定电流分别为: I1= = =0.5A,I2= = =0.5A, 由 I=可得,两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R1= = =24Ω,R2= = =4Ω; (1)闭合 S1、S2、S3 时,灯泡 L1 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 中的电阻最大时电流表的示数最小, 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总电阻: R 总= = =8Ω, 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I 小= = =1.5A,故 A 正确; (2)闭合 S1、S2,断开 S3 时,电路为 L1 的简单电路, 因此时灯泡 L1 两端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 所以,L1 的功率为 6W,故 B 正确; (3)只闭合 S3,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右端时,灯泡 L2 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I= = =0.75A, 因通过灯泡 L2 的电流大于额定电流, 7
所以,L2 不能正常发光,故 C 不正确; (4)灯泡 L1 与滑动变阻器并联且电流表的示数为 3A 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大, 则 P 大=UI 大=12V×3A=36W,故 D 正确. 故选 AB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要注意电路中最大电 流的判断. 二、填空题(本题共 9 小题,每空 1 分,共 26 分) 13.(3 分)(2014•辽阳)夏天的傍晚,一些中老年人喜欢跳广场舞,优美的舞曲是由于扬声器的纸盆 振 动 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有人建议跳舞时将音 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的.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 (3)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 解:舞曲是扬声器纸盆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建议将音箱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 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声源.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14.(3 分)(2014•辽阳)端午节赛龙舟时,运动员一手支撑住浆柄,一手用力划桨,此时浆属于 费力 (选 填“省力”或“费力”)杠杆;当运动员向后划桨时,龙舟就向前行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龙舟快速前进时,激起的“泡沫”会自动靠近船身,这是因为水中流速大的地方 压强小 . 考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力作用的相互性;杠杆的分类. 专题: 运动和力;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简单机械. 分析: (1)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船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 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解答: 解: (1)船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但省距离; (2)当运动员向后划桨时,浆给水一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龙舟)向 前的力,使龙舟向前行进; (3)龙舟快速前进时,激起的“泡沫”会自动靠近船身,这是因为水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故答案为:费力;相互;压强小. 点评: 本题考查的了杠杆的分类、力的相互性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属于基础题目. 8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