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年湖北恩施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 年湖北恩施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本试题卷共 8 页,全卷满分 120 分,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全部写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卷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码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码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及试题卷上。 3.选择题作答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 案。非选择题作答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4.考生不得折叠答题卷,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知识运用(10 分,每小题 2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静谧.(mì) 殷.红(yān) 随声附和.(huò) 接踵.而至(zhǒng) B. 亘.古(gèng) 俨.然(yǎn) 心有灵犀.(xī) 金戈.铁马(gē) C. 翘.首(qiáo) 高邈.(miǎo) 抑.扬顿挫(yì) 顿开茅塞.(sè) D. 眼眶.(kuāng) 渲.染(xuàn) 暴风骤.雨(zhòu) 一气呵.成(hē)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恬静 旷野 姗姗来迟 相得益彰 B. 点缀 濡养 自出新裁 不言而喻 C. 苔痕 瞥见 历历在目 身临其景 D. 纯粹 笑涡 草长莺飞 与日具增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农人的眼中,种子是为人处世的品德象征。儿时的我经常惹是生非....,爷爷就告诫我:“宁要硬种子, 不做坏壳子。” B. 作为航天人,我们有责任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敢于坚持、敢于胜利是我们义无反顾....的选择! C. 全球经济整体疲软之际,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必将为世界经济增强稳定性,注入新动能。 D. 琳琅满目....的住宅楼、宽敞通达的柏油路、红火热闹的商业街……走在恩施新农村,如同置身于现代化的 城市社区。 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汉字从古代发展到现代,出现的字成千上万,这样的符号能够为人所使用,肯定不是杂乱无章的。 B. 我生在农村,从小就学会了干各种农活,改变农村面貌植根心底。 C. 土家族的“西兰卡普”用料之精湛、做工之精细,不亚于南方其它刺绣。 D. 古人说,煮茶的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水煮出来的茶,汤清亮,茶味浓。水质虽然不好,
味道就差多了。 5.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恩施高山雪场是雪友的天堂。”他说,“恩施的冰雪资源得天独厚,我们都格外看好这里的专业氛围。” B. 谷雨时节,雨下得很从容,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豌豆……等纷纷挂果,它们较着劲,热闹得紧。 C.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人,带动一群人;一群好人,温暖一座城。 D. 张阿姨干上环卫工作后,慢慢揣摩出个中滋味——看着人们生活在整洁的环境中,仿佛他们的幸福美满 都与自己有关。 二、文化积累(8 分,每小题 1 分) 6. 古今诗文名句默写。 (1)不信,请看那朵流星,______。(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______!(茅盾《白 杨礼赞》) (3)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山水之乐,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的诗句,写白日和黑夜、新年和旧年的交替,气象阔 大,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王湾《次北固山下》)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以花喻雪,开辟了唐诗苦寒美的意境。(岑参《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落花”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常用意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抒发了诗人孤高傲世的情 怀,“______,______”突显出诗人矢志奉献的精神。(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8)像一阵轻风度过一生,“豁达”是苏轼生命的姿态。黄州遇雨,“何妨吟啸且徐行”;密州出猎, “______,又何妨!”(苏轼《密州出猎》) 三、阅读(46 分) (一)(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名著《水浒传》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水浒传(节选) 施耐庵 ①戴宗埋怨李逵:“教你休来讨鱼,又在这和人厮打。倘一拳打死人,你不去偿命坐牢?”李逵应: “你怕我连累,我自打死一个,我自去承当。”宋江便道:“兄弟休要论口,且去吃酒。”李逵拾起布衫, 跟了宋江、戴宗便走。行不得十数步,只听背后有人叫骂:“黑杀才今番来和你见个输赢。”李逵回转头 来看时,便是那人,脱得赤条条,扎起一条水棍儿,露一身雪练似白肉,独自一人撑一只渔船赶将来,口
里大骂:“千刀万刷的黑杀才,老爷怕你的,不算好汉!走的,不是好男子!”李逵大怒,撇了布衫,抢 转身来。那人便把船咯拢来,凑在岸边,口里大写着。李逵也写道:“好汉便上岸来!”那人把竹篙去李 逵腿上便搠,撩拨得李逵火起,托地跳在船上。说时迟,那时快,那人只要诱得李逵上船,便把竹篙望岸 边一点,双腿一蹬,那渔船,一似狂风飘败叶,箭也似投江心里去了。 ②李逵虽也识得水,却不甚高,慌了手脚。那人也不叫骂,撇了竹篙,叫声:“你来,今番和你定要 见个输赢。”便把李逵胳膊拿住道:“且不和你厮打,先教你吃些水。”两只脚把船只一晃,船底朝天, 英雄落水,两个好汉“扑通”地撞下江里去。宋江、戴宗急赶至岸边,那船已翻在江里,两个在岸上叫苦。 岸边早拥上三五百人,在柳荫树下看,都道:“这黑大汉今番着道儿,便挣扎得性命,也吃一肚皮水。” 只见江面开处,那人把李逵提将起来,又淹将下去,两个正在江心里面清波碧浪中间,一个显浑身黑肉, 一个露遍体霜肤。两个打做一团,绞做一块。 ③李逵被那人在水里掀住,浸得眼白,又提起来,又纳下去,何止淹了数十遭。正是: 舟行陆地力能为,拳到江心无可施。 真是黑风吹白浪,铁牛儿作水牛儿。 ④宋江见李逵吃亏,便叫戴宗央人去教。戴宗问众人:“这白大汉是谁?”有认得的说道:“唤做张 顺。”宋江听得,猛省得:“莫不是绰号浪里白跳的张顺?”众人道:“正是。”宋江对戴宗说道:“我 有他哥哥张横的家书在营里。”戴宗听了,便向岸边叫道:“张二哥不要动手,有令兄张横家书在此。这 黑大汉是俺们兄弟,你且饶他,上岸说话。”张顺便放了李逵,赴到岸边,爬上岸来,看着戴宗唱了个喏 道:“院长休怪小人无礼。”戴宗道:“足下可看我面,且救我兄弟上来,却教你相会一人。”张顺再跳 下水里,赴将开去,李逵正在江里探头探脑,挣扎凫水。张顺早已凫到,带住李逵一只手,自把两条腿踏 着水浪,如行平地,直托李逵上岸来,江边看的人个个喝采。半晌,张顺、李逵都到岸上,李逵喘做一团, 口里只吐白水。张顺讨了布彩穿着,李逵也穿了布衫,与宋江、戴宗一道,四人到琵琶亭上来。 (节选自北京燕山出版社《水浒传》第三十八回,有删改) 7. 请你阅读上面的选段,概括情节,将回目“及时雨会神行太保,______”补充完整。 8. 请你阅读上面的选段,结合链接材料,简要概括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链接材料: 沂岭西风九月秋,雌雄虎子聚林丘。 因将老母残躯啖,致使英雄血泪流。 猛拼一身探虎穴,立诛四虎报冤仇。 泗州庙后亲埋葬,千古传名李铁牛。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甜意充盈的夜晚 周华诚 ①诗人悄无声息地走路,悄无声息地进屋。掩上门,还得闩上。说话也低声静气,仿佛生怕惊动了什 么。 ②写作前,我特意打电话问母亲,做米爆糖的夜晚,为什么那么神秘? ③母亲说,没有啊。那么晚,你们都睡了。 ④我们确实都睡了,挨不住。灶膛里大块柴熊熊燃烧,人暖得睁不开眼。一只猫,蜷在灶后猫耳洞里, 舒适地打着鼾。 ⑤次日清晨我们醒来,一列一列米爆糖,早就整齐地躺在案板上,散发着好看的光泽。 ⑥有米爆糖的冬天,令人感到心满意足。 ⑦可我仍不罢休。我问母亲,制米爆糖的夜晚,是不是有什么繁忌? ⑧母亲说,没有什么禁忌啊。 ⑨制米爆糖的夜,空气是甜滋溢的。父亲早早买了白糖,以及麦芽汁——我们叫糖娘。母亲早早炒好 了米花。晒干的大米,在铁锅里与细沙同炒,米粒爆开,如怒放的花,一朵一朵,纷纷扬扬,在黑色的背 景里,那么好看。 ⑩现在,要用糖,那甜黏之物,把一切散落的、纷扬的、一个一个汉字一般的米花,凝结成句子、诗 篇、文章;凝结出秩序、队伍、大地。 点点牵强,十秒钟游离,都可以轻易地将它赶跑。 ⑪真的,糖,就是灵感。 ⑫糖娘就是灵感之娘。 ⑬这样一想,我就知道了制米爆糖的夜晚为什么静悄悄的。灵感是一种敏感的东西,稍稍的慌张,一 ⑭所以,制米爆糖的师傅,是十二月行走在村庄的诗人,身上童着甜味的诗人。 ⑮米爆糖师傅在村庄里为数不多,他们掌握的秘密是一般人无法知晓的。他们入夜行走,披星戴月(有 ⑯人在灶前坐下,熊熊灶火用温暖裹挟了他。他捏一支烟,随手从灶膛抽出一块柴火,点燃。 ⑰好了,一个被甜意充盈的夜晚就此开始。糖在锅里,糖娘在锅里,这些东西被搅动起来,夜也就被 时披雪戴花),穿越黝黑的田野、冗长的木桥,穿越零星的狗吠、高远的鸦声,走三四里路,去某一户人家。 搅动起来。当米花与糖搅到一定程度(具体到什么程度,由掌勺的诗人决定),就被迅速取出,热气腾腾地, 倒进术案上那个“口”字形术架子间。穿上新鞋的人,站上案板去踩。踩那些米爆糖,直到它非常坚实(一 篇好的文章,文字与文字之间也是具有这样稳定的结构:一字不易,密不可分)。然后动刀,先切成条,再 切成片。嚓嚓嚓嚓,嚓嚓嚓嚓。 ⑱门是关紧的,风都吹不进。这让诗人感到踏实。有一次,在搅动一锅甜意的时候,门突然打开,一
阵冷风吹进来,诗人心中一紧,手里一沉,锅里嘟嘟嘟噜冒泡的糖液立时收了下去,熄了,干了。 ⑲他说,有什么东西来过。 ⑳有了“东西”来过,那一锅米爆糖再也无法凝结。松松散散,像一堆突然从树上掉落的叶子,像一 篇被写坏了的文章(一个不喜欢的人的电话就轻易地打扰了写作进程),令人灰心。 ㉑明白了,这就是制米爆糖的“禁忌”:忌外人串门,忌随便开门,忌高声谈笑。 ㉒我离开村庄很多年,这样制来爆糖的夜晚也久违了。听母亲说,村庄里大家都不做米爆糖了。原因 能想到——现在大家不缺吃的了,想吃什么,随时可以进城买到。 ㉓母亲说,现在城里就有当街做米爆糖的,就在街边,大白天的,一锅一锅做,不也做得好好的吗? 哪有什么禁忌。 ㉔我却觉得,生活其实需要一点儿仪式感。 ㉕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变得缺少趣味? ㉖因为我们失去了那些门关得紧紧的、悄无声息的、甜意充盈的夜晚。 9. 本文一暗一明两条线索。暗线上贯穿全文的事件是:文章的创作。明线上贯穿全文的事件是:______。 (选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陪花再坐一会儿》,有删改) (阅读全文后填空) 10. 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的划线句。 11. 第㉓段描写的现在制作米爆糖的场景,与过去的制作场景是不同的。请简要分析这种写作手法。 12. 请你结合文章多处写到的“关门”细节。理解文末划线句的深层含义。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让阅读为青春增色 徐川 ①最是书香能致远。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切实引导激 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 希望,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如何通过读书学习夯实基础、挺立脊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关乎个 人成长成才,也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广大青少年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 通过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检视阅读成效以充实自我、提升本领、增长才干。 ②激发阅读兴趣,厚实青春底气。阅读是青少年获取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来源,也是立大志、明大 德、成大才、担大任的必由之路。选一本好书入门,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唤醒阅读活力,让青少年愿意
读、喜欢读、坚持读。“小德川流,大德敦化”,由阅读兴趣激发到阅读习惯养成,由“要我学”到“我 要学”,由“学一阵”到“学一生”,青少年才能在博览群书、日积月累中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与科学文化 素质,培养独立思考、创新创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在感悟时代、紧跟时 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 ③掌握阅读方法,点亮青春灯塔。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阅读既要学会读“厚”,结合 兴趣志向不断增加阅读量,争取广闻博览;也要学会读“薄”,把阅读所积累的知识融会贯通。“学如弓 弩,才如箭镞”,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要保持“挤劲”“钻劲”“韧 劲”,在阅读中享受乐趣、感悟人生、获得成长,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至千里之远、成江海之大。 除了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阅历感悟,以阅读升华精神、濯净心灵。 ④检视阅读成效,激扬青春风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在祖国大地上躬身践行,证青春在火 热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在读的广度上,不但要从书籍中汉取知识,更要向他人、向社会、向实践学习, 注重读、思、行结合,在实践中经受磨炼、得到提升。在读的深度上,不能把读书学习狭义理解为学习知 识,应该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担当能力,激发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 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⑤“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需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阅读氛围。加强书香 家庭、书香校园、书香城市创建,从阅览室到图书馆、文化馆,从黑板报、宣传栏到文化墙……把读书的 环境搭建起来,让读书的氛围浓郁起来,凝聚家、校、社会的强大合力,就能激发广大青少年读书学习的 热情,以阅读丰盈精神世界、提升综合素养,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选自《人民日报》2023 年 4 月 20 日第 5 版) 13.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4. 文章第③段划线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5. 将下面的材料作为论据放在第②段或第④段,你认为放在哪一段合适?请讲述理由。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6. 文章②③④三个段落的排列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四)(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肠花榆笑无才思①,惟解②漫天作雪飞。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
【注释】①才思:才气,才情。②解:懂得,知道。 17. 诗中“知”“斗”二字用得极妙,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18.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与“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表达的思想情感相似,请你结 合二者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五)(10 分,每小题 2 分)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 【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 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 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③定?”因为肃画④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⑤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删改) 【注释】 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豫:同“预”,预先,事先。④画:谋划,筹划。 ⑤拊:抚摸。 1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见.往事耳 见:______ (2)及.鲁肃过寻阳 及:______ (3)肃意尚轻.蒙 轻:______ (4)遂往诣.蒙 诣:______ 20. 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 2 处)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像定? 2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肃于是越席就之。 22. 阅读【甲】【乙】两文,用出自甲文的成语填空。 肃意尚轻蒙,只因蒙初不习文,学识浅薄,人称“______”;后过寻阳,与蒙论议,得五策,不由对蒙 “______”。 23. 【甲】【乙】两文均以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对刻画吕蒙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四、综合性学习(6 分,每小题 2 分)
24. 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班级开展以“家有佳风”为主题的综合 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材料一:家风自上而行于下。习近平谈家风时强调,“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欲齐其家者,须先修其身。家风好者,家道兴盛;家风差者,贻害社会。 材料二:谦恭仁善、孝亲敬老、好学上进是李应昇家族的家风;清廉俭朴、勤奋上进、忠勇报国是左 宗棠家族的家风;代续书香、讲究孝悌、牺牲自我是谭嗣同家族的家风。这些家族都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 远。 材料三:宋神宗元年七月,苏迈赴德兴上任,临行时,其父苏轼赠送一方砚台给他,并题写《迈砚铭》: 用它来学习圣贤的道理,要如饥似渴;用它来学写文章,要时出新意;用它来治理财务,要想着给予他人。 苏迈在家风的熏陶下,品行端正,好学上进,为官清廉。 (1)任务一:结合三则材料的具体内容,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开展“家有佳风”的主题活动。 (2)任务二:阅读材料三中的《迈砚铭》,探究它体现了苏家哪些家风。 (3)任务三;主题活动中,在“我家有佳风”分享环节,同学们发现部分家风与职业有关。世代经商的小 明家,家风是“诚信是金”;代代从教的小红家,家风是“有教无类”。请你推测医学世家的小雨家家风 是什么? 五、写作(50 分)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幸福,无需思考。我们想得太多,往往会与幸福擦肩而过,抓住那一瞬,才有永恒。幸福不该是悬在 终点处的奖赏,它只是道路中偶然乍现的光亮。 (选自《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有删改) 生活从不缺少幸福,幸福总会与我们不期而遇。吃一次美食,读一篇美文,获一次鼓励是幸福;挨一 次批评,道一次离别,受一次波折也是幸福。幸福无需太多思考,点滴幸福,皆成永恒…… 请你结合材料,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可讲述经历,可抒发真情,可展开议论,文体不限(诗 歌除外)。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字数不少于 600 字。 (1)命题作文:幸福无需太多思考 (2)半命题作文:______的幸福,永恒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