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1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产评估专业基础考研真题.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1 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产评估专业基础考研真题 一、西方经济学部分(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对一般的商品来说,当其供给不变时,如果其需求增加,则该商品的()。 A.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 B.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 C.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 D.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 2.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将会( )。 A.等于零 B.等于一 C.降至最小 D.达到最大 3.如果某厂商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为了取得最大利润厂商应当( )。 A.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应该增加产量,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则不一定 B.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应该增加产量,在完全竞争条件则不一定 C.任何条件下都应该增加产量 D.任何条件下都应该减少产量 4.如果价格下降 10%使买者总支出增加 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 A.富有弹性 B.具有单元弹性 C.缺乏弹性
D.其弹性不能确定 5.下列哪一项会导致某种商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 A.消费者收入增加 B.互补品价格上升 C.替代品价格上升 D.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6.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不同 D.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相同 7.企业每增加销售一单位的产品获得的收益叫做( )。 A.平均成本 B.总收益 C.经济利润 D.边际收益 8.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 )。 A.为生产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B.为生产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 C.不管投入各种要素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 D.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是相等的
9.如果其它各种条件均保持不变,当 X 商品的互补品 Y 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 X 商品的 需求(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10.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消费者均衡是( )。 A.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切之点 B.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交之点 C.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 D.离原点最近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 11.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12.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 )。 A.递增 B.递减 C.先减后增 D.先增后减
13.如果消费者消费的 x、y 商品的价格之比是 2,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是 5,为达到效 用最大化,消费者应当()。 A.增加购买 x 而减少购买 y B.增加购买 y 而减少购买 x C.同时增加购买 x、y D.同时减少购买 x、y 14.当企业以最小成本提供既定产量时,企业( )。 A.一定能够获得正常利润 B.可能获利也可能亏损 C.一定获得经济利润 D.一定能获得最大利润 15.企业购买或雇佣任何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支付是()。 A.机会成本 B.会计成本 C.可变成本 D.固定成本 (二)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1.简述需求规律的含义。 2.试述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或者解释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三)计算题(本题共 2 小题,1 小题 7 分,2 小题 8 分,共 15 分) 1.某种商品在价格由 10 元下降为 6 元时,需求量由 20 单位增加为 40 单位。计算这种 商品的需求弹性。 2.某人原为某机关一处长,每年工资 2 万元,各种福利折算成货币为 2 万元。其后下海, 50 万元办工厂,经营一年后共收入 60 万元,购布料及其他原料支出 40 万元,工人工资为 5
万元,其他支出(税收、运输等)5 万元,厂房租金 5 万元。这时银行的利率为 5%。请计 算会计成本、机会成本各是多少?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 2010-06-01 人民网河南频道讯 夏粮收购开秤在即,农发行河南省分行早着手、早 计划,统筹安排,已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夏粮收购顺利进行……做好两手准备。一是力 促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如期实施,如新粮上市后小麦价格降至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水 平,将全力支持中储粮企业的托市收购、国家和地方储粮的增储轮换。同时合理支持龙头加 工企业季节性原料储备,确定了 120 家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参与收购。……预计河南省今年夏 粮收购量将达到 480 亿斤,农发行投放收购资金将达 432 亿元。目前,18 亿元收购铺底资 金已经到账,夏粮收购开始后,所需收购资金能够及时、足额保证供应。 请回答: (1)解释需求价格弹性; (2)解释需求收入弹性;说明小麦最低价托市收购的经济学理论依据。 二、资产评估学部分(共 45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商誉评估值的高低与企业为形成商誉而投入的费用( )。 A.没有关系 B.有一定联系 C.有直接联系 D.有完全联系 2.假设某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持续经营。经评估人员分析预测,该企业评估基准日 后未来 3 年的预期净利润分别为 200 万元、210 万元、220 万元,从第四年起未来企业净利 润将保持在 250 万元水平上。假定企业适用的资本化率为 10%,该企业的股东全部权益评估 值最接近于( )万元。 A.2763 B.3021 C.2399
D.2635 3.一份资产评估报告书应按( )使用。 A.一个用途 B.二个用途 C.多个用途 D.不限用途 4.某评估机构用市场法对一栋大楼进行评估,选择了三个参照物,其交易价格分别为 110 万元、125 万元和 130 万元,经综合考虑交易 情况、交易日期、区域因素及个别因素后计算的三个参照物的修正系数分别为 1.08、 1.05 和 0.98,则该大楼的评估值最接近于( )万元。 A.132.12 B.126.00 C.119.89 D.125.82 5.当收益额选取企业的净利润,而资本化率选择净资产收益率时,其还原值应为 ( )。 A.投资资本现值 B.资产总额现值 C.所有者权益现值 D.实收资本现值 6.已知被评估设备在评估基准日的主材费为 850 万元,设备的主材费为全部成本的 85%, 行业平均成本利润率为 l0%,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设备的重置成本最接近于( )万元。 A.794.75 B.1100
C.935 D.1154.98 7.用成本法评估土地价格时,土地取得费的计息期应为( )。 A.整个开发期 B.整个销售期 C.整个开发期和销售期 D.整个开发期和销售期的一半 8.甲公司委估的应收款项账面原值 1000 万元,坏账准备 5 万元,净值 995 万元。评估 时确定其回收风险损失率 15%,审计机构确定的坏账准备为 8 万元,该应收款项的评估值接 近于( )万元。 A.845 B.847 C.850 D.855 9.根据《国际评估准则》,评估师运用不同的方法评估资产的市场价值时,应遵循 ( )。 A.预期原则 B.效用原则 C.贡献原则 D.替代原则 10.某在建工程为混结构的楼房,总预算造价为 2000 万元。按工程造价构成,此类建筑 的基础工程占 15%,结构工程占 60%,装饰工程占 25%,该工程已进入装饰阶段,已完成装 饰工程的 40%,该在建工程的评估值是( )万元。 A.1500 B.1800 C.1600
D.1700 (二)简答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计 21 分) 1.试述资产评估与会计计价的关系。 2.无形资产有什么功能特点?试述无形资产评估的基本程序。 3.什么是企业价值评估?它与单项资产评估的主要差别有哪些? (三)案例分析题(本题共 1 小题,共 14 分)案例资料: 经纬评估事务所接受委托对光华水泥厂的一台水泥生产设备进行评估,评估基准日定为 2009 年 12 月 31 日。该设备生产能力为年产产品 100 万吨。该设备于 2005 年 12 月 31 日以 100 万元价款购入,于 2007 年底投入使用,已使用 2 年。2008 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当年设 备利用率只有 80%,2009 年恢复正常使用。设备设计使用年限为 10 年,经估测,尚可使用 8 年。评估基准日之前 4 年内,该设备的价格指数每年递增 5%。 经评估人员经调查,目前该种设备已经改型,改型后的设备提高了自动化水平。被评估 设备在设计生产能力相同的条件下,需要增加操作工人 2 人,行业内操作工人的平均人工费 用为每人每月 2000 元(含工 资、保险费、福利费)。该行业适用折现率为 10%,企业正常纳税,所得税税率是 25%。 (P/A,10%,8)=5.3349。 2009 年在国家刺激经济政策下该企业已恢复生产,预计未来企业将持续正常经营,设 备能够按照设计生产能力正常运营。 要求:整理现有资料,确定该设备价值评估的评估方法,并评估该设备于评估基准日的 价值(要求分项目、分步骤计算;以万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三、财务管理部分(共 45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计 10 分) 1.甲方案的标准离差是 1.35,乙方案的标准离差是 1.15,若两个方案的期望报酬值相 同,则甲方案的风险()乙方案的风险。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