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汉语文真题及答案(蒙古族)
(供汉语授课的蒙古族考生使用)
*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20 分;卷面的文字书写要求工整、清楚,标点正确。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写在
括号内。)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轮廓(kuò) 驿站(yì)
深恶痛疾(è)
B.拮据(jù)
绯红(fěi) 偃旗息鼓(yǎn)
C.沉淀(diàn) 倔强(jiànɡ) 杳无消息(yǎo)
D.挑衅(pàn) 造诣(zhǐ) 忐忑不安(t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潮讯 辩别 萧索 锲而不舍
B.祈祷 鉴赏 锤炼 相形见绌
C.汲取 赔尝 魁梧 中流抵柱
D.渺茫 阴悔 诘责 德心应手
3.下列加点词语没有结合句意解释的一项是 (
)
A.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 (谈论)
B.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 (马虎,不讲究)
C.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 (态度)
D.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漂亮)
4.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反义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小强的动作明显地迟缓了。
②在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往往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
③听了英模报告团的报告,我参军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④敌人的淫威和毒刑压服不住她的顽强意志。
A.敏捷 简单 微弱 脆弱 B.迅速 简单 弱小 软弱
C.迅速 单纯 弱小 软弱 D.敏捷 单纯 脆弱 弱小
5.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正确的一项是 (
)
每年春二三月,粉红的桃花开罢,不久就开绿叶衬托的艳丽的海棠花,很热闹。
A.动词 介词 名词 动词 B.动词 副词 名词 动词
C.动词 副词 名词 形容词 D.名词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6.请指出短语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 (
)
A.心情舒畅
大家唱歌 一个顾客 生活朴素
B.可贵的精神 动作敏捷 热爱生活 我的信念
C.打量一番
翻了一下 山穷水尽 提高效率
D.爱好文学
尊重人才 打扫积雪 塑造形象
7.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B.它的干通常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比喻)
C.小到一根手指头怎样,细到一根头发怎样,他都想好了。(排比)
D.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
敬,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对偶)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大家必须认真克服并及时发现我们工作中的错误。
B.在我入团宣誓时,产生了一种光荣感和责任感。
C.这个山区的风景,对我很熟悉。
D.不断地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基础和源泉。
9.句式变换错误的一项是 (
)
A.我们的白衣天使是最可爱的人。(改为反问句)
难道我们的白衣天使不是最可爱的人吗?
B.轰隆隆的雷声把他吓坏了。(改为被动句)
他被轰隆隆的雷声吓坏了。
C.这是一些具有诱惑力的数字。(改为感叹句)
这是一些多么具有诱惑力的数字啊!
D.这种新产品质量好,价钱也便宜。(改为否定句)
这种新产品质量好,价钱也不贵。
10.给下列一段文字加上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
战国时代的孟子 有几句很好的话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 谓
大丈夫
A. , : “ , , , 。 ” B. , , “ , , , 。 ”
C. , : “ 、 、 , 。 ” D. , : “ , , , ” 。
二、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回答 11—18 题。(共 15 分)
①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
明的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
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
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
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
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
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
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
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
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1.请概括本语段的论点。(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中的“这样的脑筋”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3.写戴震提问是为了证明(
)(1 分)
A.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B.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C.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D.不断地发问,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14.“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中的“这样”是指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中的“不断”的作用是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何理解文中“怀疑”的含义?(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给本段文字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18.本语段所采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 19—24 题。(共 13 分)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
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
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
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
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
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
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
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9.本段赞美白杨树的思路是(
)(2 分)
A.先扬后抑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B.先抑后扬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C.扬抑结合作铺垫,然后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D.先扬后抑作铺垫,最后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0.划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2 分)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划线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24.结合本语段的阅读,请你简要概括白杨树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 25—29 题。(共 12 分)
爱心无价
木村事务所是日本的一家大公司,有一年想购买近郊的一块地皮,以便再建造一个新厂。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因此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的企业还有好几家。
地皮的主人是一位年近 60 的老太太,自从丈夫去世后便一人独居。她性格倔犟,十分
守旧。前后半年的时间,这几家企业的老总轮番登门造访,与她交涉,但都徒劳而返。
12 月,一个天寒地冻的下午,老太太到城里办完事后,顺路来到木村事务所,她本想
最后见一见总经理,让他死心,不要再去指望买她的那块地皮。
推开门后,老太太发现办公室收拾得十分整齐干净,顿时感到自己穿着一双沾满冰雪的
脏木屐进去很不合适。正当她拿不定主意是进还是退的时候,一位年轻的小姐迎上前来,热
情地致以“欢迎光临”的亲切问候。小姐看出老人的窘态,当即要找拖鞋把她的木屐换下,
很不凑巧的是,屋里没有现成的。小姐马上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穿着的拖鞋,毕恭毕敬地将
其摆在她的脚前。
看见小姐站在冷冰冰的地面上,老太太很过意不去,可是小姐却笑容可掬地说:“别客
气!我没有关系,请快穿上吧。”
在她穿好后,小姐才问道:“夫人,你要找谁?”
“我想见一见你们的木村总经理。”她回答说。
“他就在楼上,我领您去。”
小姐说完,就用手搀扶着老太太慢慢上楼,像孙女扶着奶奶一样。
此时此刻,老太太觉得脚底下那双带着小姐体温的拖鞋是那么暖和,而更使这位孀居多
年女人感动不已的是这位素不相识女孩滚烫的心。
突然间,老太太的脑子里闪过一道亮光。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懂得了,人不能只顾自
己的利益,也得为别人着想的道理。就在跨进木村总经理办公室的一瞬间,她改变了原先让
他“死了这条心”的想法,决定将地出售给木村事务所。
“木村先生,在我一生接触的人当中,大多数是冷酷无情的。其他几家要买地的公司我
也去过,可接待的人没有一个有贵公司的这位小姐这么好,她虽然年纪轻轻,却诚恳待人。”
老太太感慨道,“说真的,我卖地绝不是为了钱。”
就这样,木村总经理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竭尽全力去做而没有做成的事情,却被一名女
员工不费吹灰之力无意之中促成了。
俗语说“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胜负难料,但却不可因此而变得冷漠,只要留住了
人世间最美的东西,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25.请概括老太太认为小姐“诚恳待人”的三点理由。 (3 分)
26.请在第 3 段中找出与文中划横线句子相照应的语句,写在下面。(2 分)
27.本文所叙事件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28.末段“人世间最美的东西”具体指什么?(2 分)
29.请你根据本文的内容写一句富于哲理的话。(2 分)
三、文言诗文(共 10 分)
30.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4 分)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
)
②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
)
32.请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2 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A.在忧愁痛苦中生活,在安乐幸福中死去。
B.忧患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
A.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处理得合乎实情。
B.大大小小的监狱,虽然不能一一观看,也一定处理得合乎实情。
四、作文(共 50 分)
(一)小作文(10 分)
下面的这份通知,在格式和内容两方面有五处不当之处,请加以修改。
全 体 师 生 :
通 知
经 研 究 , 我 校 决 定 明 天 上 午 八 时 在 文 化 影 剧 院 举 行 开 学 典 礼 ,
望 全 体 老 师 准 时 参 加 。
某 中 学 教 导 处
2003 年 九 月 一 日
修改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大作文(40 分)
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1.平凡简朴的故乡旧貌,尘封已久的童年往事,会因不经意的触动牵扯出缕缕情思;重
于泰山的父母之恩,血浓于水的手足亲情,至真至诚的良师益友,热情无私的社会关爱,会
因一个眼神,一双大手,一句话给你留下长久的抚慰,请你任选上述内容,并以《记忆深处
的那份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中心突出,结构完整;
②语言流畅,字迹工整;
③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④字数在 600 字左右。
注意:在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水草丰美的沼泽地上,生活着两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嘟嘟和呱呱,他们团结互助,乐
观向上,每天都在一起捉虫子,练跳远,说悄悄话,开心而快乐。可不幸的是,有一次他们
两个正嬉笑着去扑一只小飞虫,“扑通”一声,飞虫没捉到,嘟嘟和呱呱却一齐掉进了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