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年6月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 年 6 月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近年来,全球冰川消融日益严重。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跟随科学家在青藏高原 某地利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摄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完成 1、2 题。 1.下列四幅照片,属于此次拍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的过程中,可以( ) A.利用 GPS 模拟冰川移动 B.利用 RS 监测冰川面积变化 C.运用 GIS 测定冰面温度 D.运用 VR 获取冰川厚度信息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 3、4 题。 3.洋流( ) A.①②均是暖流 B.①②均是寒流 C.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D.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4.受图示洋流影响( ) A.甲海域存在大型渔场 B.乙群岛出现荒漠景观 C.丙沿岸冬季降温明显 D.丁海域地热资源丰富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 5、6 题。
5.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中甲处( )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 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 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 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 下图为 2017 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 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完成 7、8 题。 7.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8.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 ①工资水平 ②空间距离 ③土地价格 ④环境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 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完成 9、10 题。 9.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 ) 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 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 10.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 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 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 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 D.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滩 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 11、12 题。 11.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 A.欧亚板块张裂 B.美洲板块抬升 C.太平洋板块张裂 D.太平洋板块俯冲 12.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 ①海岭 A.①② ②裂谷 B.②③ ③山脉 C.③④ ④岛弧 D.①④ 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 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完成 13、14 题。 13.影响该项目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 B.交通 C.市场 D.劳动力 14.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会( ) A.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 B.减弱土壤通气性 C.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 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 15、16 题。 15.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6.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洋流 B.地形 洋流 C.纬度 大气环流 D.地形 大气环流 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从街道 1 到街道 7)周边用地开发较晚,目前主要以 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下图为该轨道交通运行初期和运行五年后沿线街道人 口规模分布图。完成 17、18 题。 17.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 ) A.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性增大 C.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 D.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扩大 18.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对边缘区整体的影响是( ) A.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 B.行政服务功能变化显著 C.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增强 D.居住用地空间更加集中 我国某中学生在学校附近通过天文观测,绘制出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α 的年变化曲线,下图为该曲线示意图。完成 19、20 题。
19.符合“昼变短,夜比昼长”条件的时段是( ) A.甲至乙 B.乙至丙 C.丙至丁 D.丁至戊 20.丙日,对应的北极星光线和正午太阳光线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近年来,我国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规 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是地理界 限明确、建设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完成 21、22 题。 21.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投入减少较明显的是( ) A.耕地 B.资金 C.技术 D.劳动 22.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可提高( ) ①土地产出率 ②产业集群化水平 ③农业收入比重 ④种植结构多元化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塔里木河下游某地部分地理要素剖面示意图。该地的地下水主要靠地表径流补 给。完成第 23 题。 23.图中,相对于荒漠( ) A.河岸林地地下水含盐量低 B.耕地地下水埋藏较深 C.河岸林地地表水下渗较少 D.耕地地表水蒸发量小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季节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图,甲、乙、丙为该地三个不同高程 面,完成 24、25 题。
24.能正确反映上图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的地点位于( ) A.春季的低纬度 B.夏季的中纬度 C.秋季的中纬度 D.冬季的高纬度 25.最接近该地甲、乙、丙三个高程面上风向、风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5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材料一 图 1 为中南半岛所在国家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图。 材料二 图 2 为中南半岛主要稻米生产国 2001~2020 年稻米产量和单产年均变化统计 图。
(1)中南半岛所在国家中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最高的是__________,简述其主要自然 原因。(3 分) (2)2001~2020 年,图 2 中国家稻米产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简析其原因。(3 分) (3)从耕地资源的角度,说明图 2 中国家稻米生产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4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材料一 每年的 5 月中下旬至 6 月上旬,黄淮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 定风速的干热风灾害天气。这种天气一般是在当地受东移的高压控制,近地面吹西南风时发 生。干热风天气出现时间较短。图 1 为皖、苏两省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图。图 2 为图 1 中宿州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材料二 冬小麦喜温、喜凉、耐旱,生长期怕湿涝。4-6 月是黄淮地区冬小麦的拔节至 成熟时期,需水量较大,期间常遇干热风灾害天气,农民曾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防治,但带 来许多问题。 (1)皖、苏两省干热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从天气角度,分析黄淮地区 5 至 6 月干热风灾害形成的原因。(4 分)
(3)指出用大水漫灌方式防治干热风灾害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4 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材料一 下图为哈萨克斯坦略图。 材料二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下,哈萨克斯坦吸引大量外资,推动工业化、 城市化发展。该国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采矿、石化、冶金和能源等,其中采矿业是支柱产业。 该国以矿产品出口为主,市场主要集中于周边国家。 (1)该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水资源是制约该地区石油开采利用的主要因素, 简述该地区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4 分) (2)从运输成本角度,简析该国出口市场集中于周边国家的主要原因。(4 分) (3)有观点认为,该国工业化对推动城市化作用有限,从工业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4 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 分) 材料一 南方电网由广东等五省区电网构成,并与港澳电网相连,大规模的西电东送是 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广东电网的调峰任务主要由西部送电承担,省内的火电、燃 机采取昼启夜停的方式参与调峰,其承担的调峰量在电力负荷高峰季节较为明显。从调峰、 调频、电网安全稳定性及经济运行要求来看,广东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是必要的。 材料二 下图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分布略图。下表为广东电网主要机组各类特性指标 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