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浙江省衢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9 浙江省衢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Ca—40 Fe—56 Zn—65 Sn— 119 一、选择题(本题 4 小题,1—3 题每小题 3 分,第 4 题 2 分,共 11 分。请选出各题中一 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1784 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据此判断 “人工空气”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氢气 2.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取用固体粉末 B.加热液体 C.过滤除杂 D.倾倒液体 3.如图为小科与妈妈在牛排馆用餐的对话: 小科叙述中的“?”可能是( ) A.加热还原氧化铜反应时通入足量氢气 B.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加入紫色石蕊试 液 水 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 D.将氧化钙转化成氢氧化钙时要加入 4.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得溶液的 pH 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得溶液的 pH 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 5mL 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 20mL 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二、填空题(本题共 3 个题,每空 2 分,共 12 分) 5.我国研发的“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利用人体热量为手表等可 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1)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0O5)n,这种物质属于 ▲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 物”)。 (2)Bi2Te3 中碲(Te)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则 Bi2Te3 中铋(Bi)元素的化合价为 ▲ 。 6.小科开展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质实验: (1)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图中 ▲ 装置。 (2)小科采用图 E 方法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观察到蜡烛熄灭。该现象除了能说明二氧化 碳不能燃烧外,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 的性质。 7.一种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的新型洗涤剂,能清除衣服上难以清洗的汗渍、果 汁渍等。过碳酸钠会与水反应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1)过碳酸钠中的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 。 (2)Na2CO3 与 Na2CO4 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盐,但 Na2CO3 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这是 因为构成它们的 ▲ 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 2 小题,8 题每空 3 分,9 题每空 2 分,共 15 分) 8.1674 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梅猷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开展如下实验(装置如图甲)。 I.将一根长度等于玻璃钟罩最宽部分直径的铁棒橫放在钟罩里,把装有稀硝酸的陶罐通过 铁钩挂在铁棒上,用绳索将小铁块悬挂在陶罐的正上方(铁块的升降通过在钟罩外拉动或 放松绳索来实现)。 Ⅱ.调整水槽中初始水位如图乙,再使铁块浸入稀硝酸中,观察到铁块表面迅速产生大量 气泡,钟罩内水面下降。[稀硝酸有强氧化性,能与铁发生如下反应:4HNO3+Fe═Fe(NO3)
3+NO↑+2H2O] Ⅲ.当水位降至接近钟罩口时(如图丙),立即取出铁块,以防气体外逸。 IV.等待一段时间后,水面稳定在如图丁的位置。(一氧化氮会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如下反应: 4NO+3O2+2 ? =4HNO3) 分析与评价: (1)步骤Ⅳ中的“?”处应填 ▲ 。 (2)从图丙到图丁过程中,钟罩内水位上升的原因是 ▲ 。(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 (3)小科重复了上述实验,虽实验时装置气密性良好,且钟罩内液面上方气体体积均能精 确测量(即测定气体体积的误差忽略不计),但经过多次实验测定,发现每次测得空气的含 氧量都小于 1/5,原因是 ▲ 。 9.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锡纸中的金属成分(锡纸中以一种金属为主,其它成分对实验无干扰), 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什么? 【建立猜想】根据锡纸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并结合金属活动性、价格等因素,猜想其中的 金属可能是锌、铁、铝、锡中的一种。 【探究过程】 步骤 活动内容 收集证据 分析并得出结论 ①查阅资料:金属锌在室温下很 锡纸未破损 锡纸中金属不是锌 步骤一 脆 ②取锡纸反复折叠 步骤二 用磁铁靠近锡纸 锡纸没有被磁铁吸引 锡纸中金属不是 ▲ ①取锡纸条放入浓度为 20%的盐 ②中锡纸条表面无明 说明锡纸中的金属活 酸中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当 显现象 观察到 动性比锌弱,则锡纸 中金属不是铝,而是 ▲ 现象时,取出锡纸条 锡。 并用蒸馏水清洗。 ② 将 处 理 过 的 锡 纸 条 放 入 试 管 中,加入饱和硫酸锌溶液,静置 步骤三 观察。 【交流评价】 小科对实验结论提出质疑:“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因为铝与硫酸锌反 应[2Al+3ZnSO4=3Zn+Al2(SO4)3]生成的金属锌为银白色,与铝颜色相同,因此无法得出结 论。请在不改变反应原理的前提下运用定量方法完善实验方案,并根据预期结果得出相应 结论: ▲ 。 【继续探究】运用完善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锡纸中金属是 铝。 四、解答题(本题有 4 小题,第 10 题 6 分,11 题 2 分,12 题 2 分,13 题 5 分,共 15 分)
10.某 KCl 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 CaCl2 杂质,实验室提纯氯化钾的流程如图。(氯化钾溶解 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1)沉淀 a 是 (2)操作 I 是 ▲ ▲ 。 。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 ②蒸发结晶 (3)若 KC1 固体样品中还含有少量杂质 K2SO4,小科认为提纯该样品只要在上述方案基础上 增加一步实验:在“加入过量 K2CO3 溶液”与“过滤”操作之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小 江认为这种方案不合理,会导致所得 KC1 固体中含有新的杂质,新杂质是 ▲ 。 11.我国新一代水上飞机“鲲龙”(如图)的一项绝技是森林灭火,它汲水迅速、投水精准, 灭火能力不同凡响。用水灭火的原理是 ▲ 。(写出一点) 12.按照“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原则,我市许多河道内放置了水生植物生长的平台-生态 浮岛(如图)。 工业废水不可直接排放到河道中,为除去工业废水中含有的铬离子,可通过加入适量 熟石灰使铬离子形成沉淀。其原理是:2CrCl3+3Ca(OH)2═2Cr(OH)2↓+3CaCl2,该反应 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 13.小科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碳酸钙 的含量,利用气密性良好的图甲装置进行实验:①称取石灰石样品 6 克,加入锥形瓶中, 塞紧瓶塞,从左侧持续缓慢鼓入空气;②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盐 酸,开始计时;③待装置 D 总质量不再增加时停止鼓入空气。实验过程中测得装置 D 增加 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1)根据图乙,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 到 0.1%) (2)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 ①去掉装置 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 B ②去掉装置 C,将 B 与 D 装置直接相连 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 4 小题,1—3 题每小题 3 分,第 4 题 2 分,共 11 分。请选出各题中一 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1784 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据此判断 “人工空气”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氢气 【知识考点】水的合成与氢气的燃烧. 【思路分析】根据题意,1784 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 产物只有水,该气体具有可燃性,且燃烧产物只有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题过程】解:A、氮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D、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物是水,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取用固体粉末 B.加热液体 C.过滤除杂 D.倾倒液体 【知识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过滤的原理、方 法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 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题过程】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 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 容积的 1/3,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 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 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 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如图为小科与妈妈在牛排馆用餐的对话: 小科叙述中的“?”可能是( ) A.加热还原氧化铜反应时通入足量氢气 B.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加入紫色石蕊试 液 水 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 D.将氧化钙转化成氢氧化钙时要加入 【知识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思路分析】根据催化剂的概念进行分析。 【解题过程】解:牛排烹调前添加了木瓜蛋白酶,加速了蛋白质分解,因此木瓜蛋白酶相 当于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ABD 中的氢气、石蕊、水都是反应物,而 C 中的二氧化锰是反应
的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故选:C。 【总结归纳】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催化剂的概念等即可顺利解答。 4.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得溶液的 pH 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得溶液的 pH 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 5mL 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 20mL 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知识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 【思路分析】A、根据测得溶液的 pH 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图,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图象中 pH 值的变化是从小于 7 逐渐的增大到大于 7,进行分析判断。 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 5mL 时,溶液的 pH 小于 7,进行分析判断。 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 20mL 时,溶液的 pH 大于 7,进行分析判断。 【解题过程】解:A、由测得溶液的 pH 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图,所得溶液的 pH 随加入 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图象中 pH 值的变化是从小于 7 逐渐的增大到大于 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 入碱性溶液,使 pH 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 5mL 时,溶液的 pH 小于 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 中的溶质为 HCl 和 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 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 20mL 时,溶液的 pH 大于 7,显碱性,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 液 pH 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共 3 个题,每空 2 分,共 12 分) 5.我国研发的“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利用人体热量为手表等可 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1)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0O5)n,这种物质属于 ▲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 物”)。 (2)Bi2Te3 中碲(Te)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则 Bi2Te3 中铋(Bi)元素的化合价为 ▲ 。 【知识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思路分析】根据有机物的概念以及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 【解题过程】解:(1)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0O5)n,这种物质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Bi2Te3 中碲(Te)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设铋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 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 x=+3 价。 故填:(1)有机物;(2)+3。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 确解答本题。 6.小科开展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质实验: (1)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图中 ▲ 装置。 (2)小科采用图 E 方法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观察到蜡烛熄灭。该现象除了能说明二氧化 碳不能燃烧外,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 的性质。 【知识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思路分析】(1)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选择收集装置;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解题过程】解:(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只能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 C; (2)观察到蜡烛熄灭。该现象除了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外,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不 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故答案为:(1)C;(2)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女巫猎人选择依据和二氧化碳的性质,难度不大, 掌握相应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一种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的新型洗涤剂,能清除衣服上难以清洗的汗渍、果 汁渍等。过碳酸钠会与水反应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1)过碳酸钠中的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 。 (2)Na2CO3 与 Na2CO4 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盐,但 Na2CO3 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这是 因为构成它们的 ▲ 不同。 【知识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