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黑龙江牡丹江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7 道小题,每题 2 分,共 34 分。1-14 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选择,15-17 题每
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漏选一个选项得 1 分,多选或错选不得分)
1.(2 分)(2014•牡丹江)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氦气
考点:氧气的用途.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
水蒸气和其它杂质 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
占五分之四.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解答: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也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B、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既不能 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D、氦气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来源:学#科#网 Z#X#X#K]
故选 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及其用途,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
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 分)(2014•牡丹江)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
B.葡萄酿酒
C.光合作用
D.木炭燃烧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
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湿衣服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
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2 分)(2014•牡丹江)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取用金属颗粒
倾倒液体
稀释浓硫酸
二氧化碳验满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
B、根据倾倒液体 的方法分析;
C、根据浓硫酸稀释时必须将浓硫酸倒入水中
D、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解答;
解答:解:A、取用金属颗粒时,试管横放,用镊子将金属颗粒放在试管口,然后把试管慢慢竖立起
来,故 A 错误;
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到放在桌面上,故 B 错误;
C、浓硫酸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 C 错;
D、验满二氧化碳时燃烧的木条不能伸入瓶内,伸在集气瓶口,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
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2 分)(2014•牡丹江)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下列气体中,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是
(
)
A.二氧化碳
B.甲烷
C.一氧化碳
D.臭氧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从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或氟利昂)等去分析解
答.
解答: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里的玻璃和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
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对地球的保温作用,这种现象造成了温室效应;能
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或氟利昂)等;故答案为:C;
点评:记住: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或氟利昂)等.
5.(2 分)(2014•牡丹江)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在①溶液②纯净物③化合物④单质⑤混合物
中,水属于(
)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⑤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
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
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
素.水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解答:解:A、水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水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水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C、水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水不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D、水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水不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
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2 分)(2014•牡丹江)下列生活中的物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
B.
C.
D.
玉石饰品
不锈钢管
橡胶手套
大理石华表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可根据合成材料的分类,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解答,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解答:解:A、玉石饰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
B、橡胶属于合成材料,错误;
C、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正确;
D、大理石属于无机物,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只要掌握金属材料的分类即可快速作答,同时要注意归纳,如合成材料属于
有机材料,合成材料不是天然材料等.
7.(2 分)(2014•牡丹江)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老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
C.多食水果蔬菜可预防坏血病
B.人体缺铁易患贫血
D.患肥胖症的病人禁止摄入油脂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从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去分
析解答;
B、从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去分析解答;
C、从水果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其中维生素 C 可预防坏血病去分析解答;
D、从适量摄入而不能禁止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A、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故 A 正确;
B、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故 B 正确;
C、水果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其中维生素 C 可预防坏血病;故 C 正确;
D、油脂是人类重要和备用能源,含有人类所需要的必需的物质,可适量摄入而不能禁止;故
D 错误;
由于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故答案为:D.
点评:生活处处有化学,学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8.(2 分)(2014•牡丹江)氯乙烷(C2H5Cl)是某种镇痛急救药的有效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5
)
B.氯乙烷是一种有机物
C.氯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氯乙烷由碳原子、氢原子、氯原子构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氯乙烷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氯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5)=24:5,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乙烷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一种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氯乙烷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2×2=24,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5=5,
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35.5,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氯乙烷是由氯乙烷分子构成的,氯乙烷分子中含有碳、氢、氯三种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有机物的特征
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2 分)(2014•牡丹江)如图所示,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连接装置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红磷要足量
C.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胶囊
D.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止水夹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
结果;
B、为了使氧气完全反应,红磷要足量;
C、为了防止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外逸,点燃红磷后应该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D、红磷熄灭后,应该冷却到室温再打开止水夹.
解答:解:A、连接装置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该选项做法正确;
B、为了保证顺利完成实验,红磷要足量,该选项做法正确;
C、为了使实验更准确,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该选项做法正确;
D、如果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止水夹,因为这时温度较高,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集气
瓶容积的五分之一,从而导致实验失败,该选项做法错误.
故选:D.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
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0.(2 分)(2014•牡丹江)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辨析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喝汽水后打嗝,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B.废弃电池埋到土壤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将适量的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
D.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须先用干布擦净后才能用带油的布擦
考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常见污染物
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废弃电池中含有的物质对土
壤具有污染;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根据防锈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喝汽水后打嗝,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错误;
B、废弃电池埋到土壤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会污染突然,不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错误;
C、将适量的硝酸铵固体溶于水,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而导致温度降低,错误;
D、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须先用干布擦净后才能用带油的布擦,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 查了化学与环境的知识以及常见物质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完成此题 ,可以依据已有
的知识进行.
11.(2 分)(2014•牡丹江)经研究发现 NH3 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的应用
前景,NH3 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3O2
6H2O+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物中的另一种物质为 N2
B.NH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 4NH3+3O2
2(
)+6H2O 可知:反应物中有 4 个氮原子、12 个氢
原子、6 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 12 个氢原子,6 个氧原子,只少 4 个氮原子,所以另一种生
成物是氮气;
本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NH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有 4 个氮原子、12 个氢原子、6 个氧原子,生成物
中有 12 个氢原子,6 个氧原子,只少 4 个氮原子,所以另一种生成物是氮气,故括号内物质
的化学式为 N2,正确;
B、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H3 中 H 的化合价为+1 价,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故 B 错误;
C、本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正
确;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故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质量守恒定律和反应的类型,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
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2 分)(2014•牡丹江)下列生产生活中所体现的化学反应原理正确的是(
)
A.
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炼铁:CO+Fe2O3
Fe+CO2
B.用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2+3H2O
C.
用酒精做燃料:C2H5OH+3O2
2CO2+3H2O
D.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症:H2SO4+Mg(OH)2═MgSO4+2H2O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铁在置换反应中显示+2 价进行分析;
B、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进行分析;
C、根据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进行分析;
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铁在置换反应中显示+2 价而不显示+3 价,故 A 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生成+3 价铁,故错误;
C、该方程式应用原理正确,化学式符号客观规律,满足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
D、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症,指的是盐酸,故错误;
故选 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
13.(2 分)(2014•牡丹江)下列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
A.
此图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说明木炭具有可燃性
B.[
来
源:
学。
科。
网]
C.
D.
此图中附着在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此图中铝表面有划出的痕迹,说明硬铝比铝的硬度大
此图中气球变大,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蜡烛燃烧实验;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
质.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证明木炭具有还原性进行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答;
C、根据合金的硬度大进行解答;
D、根据图中气球变大,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被吸收进行解答.
解答:解:A、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是由于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证明木炭具有还原性,
而不是可燃性,故 A 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附着在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
烧产生二氧化碳,故 B 正确;
C、铝表面有划出的痕迹,说明硬铝比铝的硬度大,故 C 正确;
D、图中气球变大,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被吸收,从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
D 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再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
析判断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14.(2 分)(2014•牡丹江)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的是(
)
A.不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含有硫酸铜)
B.真金不怕火炼
C.用稀硫酸识别黄铜(铜锌合金)假冒的黄金指环
D.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判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同一条件下
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越剧烈;且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
换出来.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是致密的,能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解答:解:A、不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由于铁比铜活泼,铁与硫酸铜反应,与金属活动性顺序
有关.故 A 不符合题意;
B、由于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反应,所以,真金不怕火炼,
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故 B 不符合题意;
C、由于黄铜中含有锌,锌能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所以,用稀硫酸识别黄铜(铜锌合金)假
冒的黄金指环,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故 C 不符合题意;
D、由于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是致密的,能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所以,铝制品比铁
制品更耐腐蚀,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表的应用,比较金属活动强弱的方法有:可以通过金属与氧气、金属
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金属能否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
15.(2 分)(2014•牡丹江)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氮气(氧气)
氯化钾(二氧化锰)
生石灰(碳酸钙)
A
B
C
D
除去杂质的方法
经过灼热的铜网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高温煅烧
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
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
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
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
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
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碳酸钠能与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
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
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2 分)(2014•牡丹江)生活中下列情况所用的处理方法及分析错误的是(
)
A.煤气泄漏时应及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降低煤气浓度防止发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