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高级统计师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1.本试卷有两部分,共 10 道题,满分 150 分。
2.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务必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
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3.用 2B 铅笔填涂答题卡首页的准考证号;答题以及需要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码的地方用黑
色签字笔书写。
4.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第一部分 必答题
第一题(10 分)
今年我国将进行第 6 次全国人口普查。请问,人口普查对象有哪些法定义务?对人口普查
对象的违法行为,应如何处理?
【答案解析】
人口普查对象应当按时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如实回答相关问题,不得隐瞒有关
情况,不得提供虚假信息,不得拒绝或者阻碍人口普查工作。
人口普查对象拒绝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或者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人口普查资料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批评教育。人口普查对象阻碍普查机构和普查
人员依法开展人口普查工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第二题(10 分)
中新网×月×日电: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217 817 亿元,比
去年同期增长 7.7%。请问上述文字中“7.7%”是发展速度还是增长速度?是同比还是环比?
说说你对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同比和环比概念的理解。
【答案解析】
是增长速度,是同比,统计指标按其具体内容、实际作用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
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同比实际上就是指定年度间具体时期的指标数据比例,比如今年
3 月份某统计指标的值是 110 亿元,而去年 3 月份该指标的值是 100 亿元,那么该指标今年
同比去年增长了(110-100)/100 x100% = 10%,这是同比增长速度。也有 110/100 x 100%
= 110%,这是同比发展速度。
同比发展速度主要是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用以说明本期发展水平与去年同期发展
水平对比而达到的相对发展速度。
就年报而言,就是将下半年业绩数据与上半年业绩数据作比较。当然,多个连续时期间
的统计数据的比例也是环比,比如对于 2005 年的工业生产销售收入可以得到 12 月份对 11
月份的环比,11 月份对 10 月份的环比..1 月份对 2004 年 12 月份的环比。这也就引出了环
比增长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概念。
环比增长速度 = (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 x 100%,它反映了本期相对上期增长了多
少。
环比发展速度 = 本期数/上期数 x 100%,它反映的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
表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
第三题(15 分)
平均指标反映了总体某单位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当统计部门公布一些平均指标时,许多
人会觉得与自己的实际感受存在较大差距而产生困惑。请根据平均指标的特点,分析产生
这一现象的原因,并简述在实际中应如何正确使用平均数。
【答案解析】
平均指标是反映客观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其数值表现为
平均数,故又称统计平均数。它具有两个特征:
(1)它用一个代表性数值说明被研究总体的一般水平;
(2)它把被研究总体某一数量标志在总体各个单位之间的差异给抽象了。
计算平均数的最常用的方法是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
求简单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是:平均数=标志总量÷总体总量
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将变量乘权数求出标志总量,把权数相加求出总体总量,然后按上述
公式计算出平均数。该方法适用于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分组资料计算平均数的情形。
使用平均数时应注意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在运用算术平均数时要特别注意极端值的影响,当
数据中出现特大或特小值时,平均数的代表性将减弱。这时为了克服平均数掩盖下的总体内
部构成变化的影响,需要计算组平均数来补充说明总平均数,有时也采用中位数和众数的方
法来代表总体的一般水平。
第四题(15 分)
某医院某时间段的红眼病患者年龄分布如下表。表中数据显示,20-29 岁组患红眼患者最多,
10-19 岁组、30-39 岁组次之,40 岁以后剧降,10 岁以下儿童和 50 岁以上老年人较少,由
此可以得到结论:红眼病对 10 岁到 39 岁人群侵害最多。请评价以上结论是否合理,并说
明理由。
某医院门诊红眼病患者年龄分布
年龄组(岁)0-9
10-19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 以上 合计
红眼患者数 52
210
352
231
108
78
42
10
1083
4.8
19.4
32.5
21.3
10.0
7.2
3.9
0.9
100.0
占红眼患者
比重(%)
【答案解析】
结论不合理,范围应该更精确一些,红眼病对 19 岁到 29 岁人群侵害最多,不同的医院
不一样,也可能一样,要通过不同的医院对比。正确使用抽样调查方法。
第五题(25 分)
简述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的主要作用和局限性。
【答案解析】
GDP 是反映一国经济增长、经济规模、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价格总水平变
化的一个基础性指标,因而是国际上普遍适用的考察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工具。正确认
识并合理使用这一指标,对于考察和评价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作用:分析方面的作用:1、反映经济增长率 2、反映经济规模、分析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4、
反映价格变化(GDP 缩减指数)
经济管理方面的作用:1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2 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3、检验宏观经济政策
的效果
1、GDP 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的重要工具
其次,GDP 是描述经济规模的最重要的
宏观经济指标。第三,人均 GDP 是描述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第四,GDP 是描
述经济结构的重要指标。第五,GDP 是描述价格总水平变化的重要指标。第六、GDP 是制定
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工具和重要依据,是检验宏观经济政策科学性和有
效性的重要手段。第七、GDP 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指标。
缺陷:GDP 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没反映公共服务、家务等)(没反映质量方面的差异)、
(没反映财富变化)。首先,GDP 没有充分地反映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其
次,GDP 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差异。 第三,GDP 不能准确地反映财富的增长。第四,
GDP 没有反映非市场性家务劳动。
2、GDP 不能全面地反映社会进步。一是 GDP 没有充分地反映公共服务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
作用。二是 GDP 不能反映就业状况。三是 GDP 不能反映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四是 GDP
不能反映社会福利改善情况。
3、GDP 不能反映资源环境的变化。
4、GDP 不能全面地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综上所述,GDP 既有重要的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我们应当客观地评价这一宏观
经济统计指标,在强调它的作用的时候,不要忽略它的局限性;在看到它的局限性的时候,
不要否定它的作用。
第二部分 选答题
本部分有 5 道题,要求回答 3 道题。若多答,评卷时只对前三道答题打分。
第六题(25 分)
“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不利于扩大消费”。请问这一判断是否正确,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
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不利于扩大消费这一判断是正确的,
消费需求作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既定时期内取决于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的变化。目
前我国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相对缓慢,同时,收入差距的拉大,
也不利于扩大消费。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边际消费倾向有递减的趋势,高收入人群的消费
倾向小于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倾向。因此,如果收入分配平等,则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
反之,收入分配差距越大,社会的消费倾向就越低。
收入 1000 元,边际消费倾 向 0.6,收入 100000 元,边际消费倾向 0.1。
一般消费品产能过剩,高档品供需两旺,不利于经济。
国家统计局利用 1986~2003 年城乡居民住户资料和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建
立了平均消费倾向与基尼系数之间的消费函数,回归结果表明:
第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分配成反比关系,即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平均消费倾向
越低。第二,农村居民消费对基尼系数的弹性系数(0.71)远高于城镇居民消费对基尼系数
的弹性系数(0.28),说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更为敏感,对收入分配
差距扩大所带来的消费倾向的下降程度而言,农村更甚于城镇。这一结果部分地解释了 1990
年以来的大多数年份,在收入水平低于城镇的情况下,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和
平均消费倾向却低于城镇的“背离”绝对收入假说的不合理现象。
第七题(25 分)
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是统计工作的主要调查对象。请简述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所
应具备的条件,并说明产业活动单位数与法人单位数的关系。
【答案解析】
法人单位,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
(一)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三)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产业活动单位具备的条件: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
(3)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二者存在隶属关系: 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产业活动单位接受法人单位的管理和
控制。 不存在没有法人单位控制和管理的产业活动单位。法人单位有产业活动单位组成,
一个法人单位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产业活动单位。 位于一个地点并从事单一经济活动的
法人单位同时也是产业活动单位。 一个法人单位至少包括一个产业活动单位。产业活动单
位接受法人单位的管理和控制。
第八题(25 分)
请根据下表,分析 A 地区人口及社会经济的特点。
2009 年 A 地区人口调查汇总数据
户别
户数(万户)
人口数(万人)
其中:男(万人)
0-14 岁
分年龄人口(万人)
15-59 岁
6 岁及以上各受教
育程度人口(万人)
60 岁以上
小学
初中
高中
家庭户
集体户
354
1128
575
214
733
181
258
206
227
51
403
302
40
343
20
57
230
77
大专及以上
非农业户口人口(万人)
按 户 口 登 记 地 分 的 人
口(万人)
本乡镇街道
本县市区
其他县市区
调查前一周有工作收入人口(万人)
341
733
429
485
214
367
19
73
8
12
383
223
【答案解析】
用数据说话人口数量方面的、人口变动方面的、构成方面的老年人口系数、少年儿童系数、
负担系数等,成人文盲率,家庭户和集体户
人口总数:1128+403=1531 万人
性别构成:男性人口:家庭户=575/1128=51% 集体户=
分年龄人口:少年儿童系数=254/1531
老年抚养系数=201/1531
15-59 周岁人口最多,计算平均年龄:组中值:0-14 岁=(0+14)/2=7,15-59 岁=(16+59)
/2=37,60 岁以上=60+(59-15)/2=82。
平均年龄:(254*7+1076*37+201*82)/(254+1076+201)=37.9 平均年龄比较年轻,没进入
老龄化集体户 16-59,工作年龄阶段
人口受教育程度:集体户初中=230/403=57%,家庭户大专
非农业户口人口:家庭户=773/1128=65
户口登记地:流动人口情况
工作收入人口=(363+233)/(733/343)=54.8%
第九题(25 分)
某地区 2000~2005 年期间工业增加值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资料如下表:
年份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工业增加值
(现价,亿元)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
(上年价格=100)
2 000
2 200
2 310
2 400
2 520
2 620
98.7
97.8
102.3
106.1
104.9
103.0
请根据上述数据计算:
1.按现价计算该地区 2001-2005 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量和增长速度;
2.按可比价计算该地区 2001-2005 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3.该地区 2000-2005 年期间工业生产者价格年平均涨幅。
(列出计算公式即可)
【答案解析】
1 解 平均增长量=累计增长量/增长期数=(2620-2000)/5=124
增长速度=2620/2200-1
2、年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2620/2000 根 5-1
(可比价环比增长速度)
=2200/(2000*97.8)*2310/(2200*102.3)*略*略*略 开五次方根
3、工业生产者价格年平均涨幅=(103-98.7)根 5=1.395
第十题(25 分)
依据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某地区有零售业个体户 10 万户,从业人员数 30 万人。现拟对
该地区零售业个体户的经营情况开展抽样调查。为比较不同抽样方法的适用性,分别采用
简单随机抽样、以从业人员数为分层标志的分层随机抽样和以普查小区为群单位的整群抽
样,各抽取 500 户个体户、500 户个体户和 60 个普查小区(内含 500 户个体户)进行调查,
推算结果如下表:
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
整群抽样
该地区零售业个体户销售额
点估计值(亿元)
方差估计值(亿元 2)
535
542
524
2982
765
6535
要求:
1.分别计算出在 95%概率保证程度下三种抽样方法下零售业个体户销售额估计量的最大相
对误差,哪种抽样方法下的估计量精度最高?(保留 1 位小数)
2.设计效应(Deff)的概念是什么?请计算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的设计效应。(保留 3
位小数)
3.从实际出发,对上述三种抽样方法的适用性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解析】
绝对误差:△=Z*S 概率保证度乘以标准差
相对误差: E=△/Y 上划线
1、三个方差开根号后,分别为:54.6、 27.7、 80.8
简单随机抽样:E=1.96*54.6/535=0.2
分层随机抽样:E=1.96*27.7/542=0.3
整群抽样
:E=1.96*80.8/524=0.1
2、设计效应:定义为任意抽样方式下的抽样方差除以简单随机抽样方式下抽样方差的商。
不同抽样方式下的设计效应分别为:
简单随机抽样的 deff=1 分层随机抽样的 deff<=1
整群随机抽样的 deff>=
1 机械随机抽样的 deff≈1
分层抽样=765/2982=0.257
整群抽样=6535/2982=2.191
3、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的共同特点是在抽样过程中每一个个体被抽取的概
率相等,体现了这些抽样方法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其中简单随机抽样是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抽
样方法,在进行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时都要用到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少
时,常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常采用系统抽样;当已知总体由差异
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而这一差异又恰好与研究的问题密切相关时,常采用分层抽样。生以
下情形,本协议即终止:(1)、公司因客观原因未能设立;(2)、公司营业执照被依法吊销;(3)、
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4)、甲乙丙三方一致同意解除本协议。2、本协议解除后:(1)甲乙丙
三方共同进行清算,必要时可聘请中立方参与清算;(2)若清算后有剩余,甲乙丙三方须在公
司清偿全部债务后,方可要求返还出资、按出资比例分配剩余财产。(3)若清算后有亏损,
各方以出资比例分担,遇有股东须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各方以出资比例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