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湖北省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 4 分,满分 44 分)
1.(4 分)哪位科学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推理,得出了重要的物理度律:一切物体
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A.爱因斯坦
B.牛顿
C.伽利略
D.亚里士多德
2.(4 分)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放热的是(
)
A.早春,河面上的冰熔化了 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
C.秋天,树叶上的露珠出现了 D.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了
3.(4 分)关于下列各图所示的电和磁的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实验说明磁场可以产生电流
B.图乙实验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C.图丙是动圈式话筒,其工作原理与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
D.图丁是录音机的磁头,可以判定电流的方向是从 a 端流进,从 b 端流出
4.(4 分)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
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5.(4 分)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泥捏成泥人后,质量变小了
B.白糖热化抽丝制成棉花糖后,质量变大了
C.1kg 的棉花和 1kg 的铁块,铁块的质量大 D.物理课本从武汉快递到潜江,质量是一样的
6.(4 分)现代社会倡导文明出行,经过交通路口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的规则,某学习小
组的 4 名同学观察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后,发现红灯,绿灯,黄灯可以独立工作,他们分别设计了如图
所示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7.(4 分)下列对光现象的认识,错误的是(
C.
)
D.
A.雨后的夜晚,迎着月亮走,地上亮处是水 B.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太阳灶是利用凹透镜制成的
8.(4 分)如图所示,将铁锁从鼻尖处静止释放,结果铁锁摆回时并没有碰到鼻尖,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铁锁从左边最高处摆到最低处的过程中动能减小
B.铁锁从最低处摆到右边最高处的过程中势能增加
C.铁锁从释放到摆回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铁锁从释放到摆回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9.(4 分)以下各种形式的能源中不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
A.电能
B.风能
C.水能
D.太阳能
10.(4 分)水平桌面上一平底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中部有一圆孔用橡皮膜封闭。当左右
两边分别注入两种不同的液体时,橡皮膜的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膜左右两边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
B.橡皮膜左右两边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C.容器左右两边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D.容器左边液体的密度小于右边液体的密度
11.(4 分)如图,电源电压不变,R0 为定值电阻,灯 L1,L2 分别标有“6V 6W”、“6V 3W”字样,设灯的
电阻不变,当 S 与 a 接触时,电流表示数为 0.3A,R0 消耗的电功率为 P1;当 S 与 b 接触时,R0 消耗的电功
率为 P2;已知 P1:P2=9: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L2 的电阻之比为 1:2 B.电源电压为 6V
C.定值电阻 R0 的阻值为 6Ω
D.S 分别与 a,b 接触时,电路的总功率之比为 3:2
二、填空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10 分)
12.(2 分)微波炉利用
(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加热食物,食物的分子在微波的作用
下强烈振动,使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小”),温度升高。
13.(2 分)通常情况下,下列物品,①塑料尺②铅笔芯③盐水④橡皮擦⑤大地⑥食用碱
其中属于导体的是
,属于绝缘体的是
(只填序号)
14.(2 分)如图,水平地面放一两端粗细不同的长杆 AB,具重心为 O,OA:OB=2:1,用竖直向上的力 FA
将长杆一端 A 微微抬离地面,FA 为 100N,长杆 AB 所受重力为
N,用竖直向上的力 FB 将长杆的另
一端 B 微微抬离地面,FB 为
N。
15.(2 分)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由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组成,如图所示是内燃
机的
次。
冲程,一台某型号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转速是 1200r/min,则汽油机每秒钟对外做功
16.(2 分)在学校田径运动会 1000m 比赛中,甲、乙两同学前 150s 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甲同学在 100
﹣150s 内的速度为
m/s,此后甲同学保持此速度直到终点,乙同学要在到达终点前赶上甲同学,
则乙同学在 150s 后的速度至少为
m/s。
三、作图与实验题(共 5 小题,满分 27 分)
17.(2 分)如图所示,两个匀质长方体 A,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拉力 F 作用在物体 B 上,使物体 A,
B 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作出物体 A 受力的示意图
18.(3 分)小明设计了一种利用“声控”开关(有声时自动闭合,无声音时自动断开)和“光控”开关(有
光照时自动开,无光照时自动闭合)自动控制的楼道灯,使得只有在天黑且有声音时灯才亮,他还在楼道
处安装了一个带探险盒的三孔插座,且与楼道灯互不影响,请你根据小明的设计意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
完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导线不得交叉)
19.(4 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使蜡烛的像出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
(2)如图甲所示,在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 F=
cm,若保持凸透镜的
位置不变,将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要使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选填“靠近”“远
离”)凸透镜
(3)如图乙所示,将蜡烛放在 P 点的位置,若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再将剩余部分靠拢合在一起,
蜡烛能成
个像
20.(8 分)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其中桶 A 为圆柱形
(1)小沿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了空桶 A、B 的重力,如图甲、乙所示,则桶 A 重
N,桶 B
重
N
(2)将空桶 A 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用桶 B 接住溢出的水,如图丙所示。则空桶 A 受到的浮力为
N
(3)测出桶 B 和溢出水的总重力,如图丁所示,则桶 A 排开水的重力为
N
(4)接着小芳同学往桶 A 中加入沙子进行实验,得到 4 组数据,表格如下,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
次,实验中,随着加入沙子越多,桶 A 浸入水中就越
(选填“深”或“浅”)
次数
桶 A 与沙子的总重量/N
桶 A 与水的总重量/N
1
2.4
4.0
2
2.8
4.4
3
3.2
4.6
4
3.4
5.0
(5)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该物体
(6)小芳同学进一步探究,她将装有适量沙子的桶 A 分别放入水中和另一未知液体中,桶 A 浸入水中的深
度为 h1,浸入另一液体中的深度为 h2,设水的密度为ρ水,则另一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用题中所给和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21.(10 分)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在一次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发生了争执。
小明说“导体中的电流可能与它两端的电压有关,因为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小红说“导体中的电流可能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为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
流越小”。
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和小红同学找来了如下器材,电压恒为 4.5V 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标有“20Ω
1A”的滑动变阻器各一个,阻值分别为 5Ω,10Ω,15Ω的额定值电阻各一个,开关及导线若干
(1)小明同学为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正准备闭合开关时,旁边的小红
同学急忙拦住他,说接线有错误,请你在图甲中只改动一根导线的连线、电路正常工作,(用“×”标出改
动的导线,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它接到正确的位置上,导线不得交叉)
(2)纠正错误后,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移到
(选填“A”或“B”)端
(3)小明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 R 两端电压得到了 3 组实验数据,如表一,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可以得出结论:
(4)①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她将表一中的第 3 次数据填入到表二
中作为第 1 次实验数据,然后将定值电阻 R 由 5Ω更换成 10Ω接入电路,调节滑片 P,直到
为止,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请把电压数及测得的电流数据填入
表二中 a、b 处。
②小红同学根据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得到如下结论:“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5)请你对第(4)步中的探究过程作出评价,并写出两点评价意见
Ⅰ:
表一:
Ⅱ:
实验次数
定值电阻/Ω
电压/N
电流/A
1
2
3
表二:
5
5
5
1
2
3
0.2
0.4
0.6
实验次数
电压/N
定值电阻/Ω
电流/A
1
2
3
a
5
10
0.6
b
四、综合题(共 3 小题,满分 19 分)
22.(6 分)在某次河道治理的行动中,发现了一块重为 2×104N 的花岗岩沉在河底,为了把它打捞上来,
现用滑轮组将这块浸没在水中的花岗岩以 0.5m/s 的速度匀速提起,动滑轮重为 4×103N.如图所示,花岗
岩没有露出水面时,绳端的拉力为 8×103N,不计绳重,摩擦及水的阻力,求
(1)花岗岩浸没在水中匀速上升时,拉力的功率
(2)花岗岩完全露出水面后,匀速上升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结果保留到 0.1%)
(3)花岗岩的密度
23.(6 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 R1=10Ω.灯泡 L 标有“12V 3W”字样,当 S,S1,S2 闭合
时,灯泡 L 正常发光,当 S 闭合,S1,S2 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4V,求
(1)电源电压和 R2 的阻值
(2)当 S 闭合,S1,S2 断开时,在 1min 内电流通过 R1 产生的热量
(3)若用一个滑动变阻器 R3 代替灯泡 L,调节滑片,使所有开关都闭合时电路的总功率是只闭合 S 时电路
总功率的 4 倍,求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
24.(7 分)如图甲是某科技兴趣小组设计的一种电压力锅(铭牌如表所示),图乙是简易原理图,A 为密闭
锅体,锅的内部直径为 20cm,R1 是加热电阻,R2 是保温电阻,L 为指示灯,其阻值为 12Ω,S1 为电源开关,
S2 为压力开关。闭合 S1 后,R1 通电给压力锅内的水加热,锅内气体压强增大,当锅内气体压强达到设定值时,
水开始沸腾,此时压力开关 S2 与触点 a 分开,与触点 b 接通,R2 通电给压力锅内的水保温,电流表的示数
比加热状态时减少了 4.9A,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 p 的关系如图丙,π取 3.14.求
(1)当锅内气体压强达到设定值时,锅内气体对锅盖的压力
(2)电压力锅内装有初温为 20℃,质量为 5kg 的水,从开始加热到锅内气压达到设定值时,水吸收的热量
相当于多少焦炭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不计热量损失,焦炭的热值为 3×107J/kg)
(3)R2 的阻值。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 4 分,满分 44 分)
1.(4 分)哪位科学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推理,得出了重要的物理度律:一切物体
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A.爱因斯坦
B.牛顿
C.伽利略
D.亚里士多德
【知识考点】牛顿第一定律.
【思路分析】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
上推理、归纳出来的。
【解答过程】解:“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是牛顿第
一定律的内容,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物理定律;这个定律是在实验的基
础上,进一步推理、归纳得出来的;为了纪念他做出的杰出贡献,人们以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
故选:B。
【总结归纳】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2.(4 分)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放热的是(
)
A.早春,河面上的冰熔化了 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
C.秋天,树叶上的露珠出现了 D.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了
【知识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思路分析】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根据我们对于物态变化的认识逐一分析
四个选项,看它们都是什么物态变化形成的,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过程】解:A、早春河面上冰的熔化,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不符合题意;
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属于蒸发现象,蒸发吸热,不符合题意;
C、露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符合题意;
D、结冰的衣服变干了,是固态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和物态变化中吸放热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
3.(4 分)关于下列各图所示的电和磁的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实验说明磁场可以产生电流
B.图乙实验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C.图丙是动圈式话筒,其工作原理与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
D.图丁是录音机的磁头,可以判定电流的方向是从 a 端流进,从 b 端流出
【知识考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电磁感应;动圈式话筒的构造和原理;电流的方向.
【思路分析】(1)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属电流的磁效应实验;
(2)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工作的;
(3)知道动感线圈式话筒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
(4)对于螺线管,右手握螺线管,四拇指指电流方向,姆指指的方向为 N 极。
【解答过程】解:A、图是研究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实验,故 A 错误;
B、通电后,磁场中的导体会受力运动,即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即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动
机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 B 错误;
C、图甲动感线圈式话筒,当人对话筒说话时,引起膜片的振动,膜片的振动会引起线圈的运动,切割永磁
铁的磁感线而产生相对应的变化的电流,从而在扬声器产生与说话者相同的声音。动圈式话筒是根据电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