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上半年陕西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学科面试真题及答案
面试真题一
一、考题回顾
初中地理《经线和经度》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2015 年 5 月 12 日 15 时 05 分在尼泊尔(北纬 27.8 度,东经 86.1 度)发生
7.5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和同情。如果你们是救援小组,
需要了解地震发生地区的具体情况,该如何做?
环节二:新课教学
1.经线
【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经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概括什么是经
线。
【师生总结】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叫作经线,又称子午线。
【学生活动】
(1)分别请学生上讲台来用准备好的彩线标示出两条经线。
(2)请学生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 2~3 条经线。
【教师活动】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同时提问:这些经线有什么特点?(展示
经纬仪并提示:从经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总结)
【学生回答】
(1)经线的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
(2)经线的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②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③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
等。
【学生活动】请学生画出任意一条经线,并观察所画的经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别这些经线,我们给他
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经度。
2.经度
(1)经度及其规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 0°经线的位置,追问学生:它经常被人们叫做
什么名字?
【展示图片】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或影像。
【师生总结】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 0°经线,
又叫做本初子午线。
【学生活动】
①在地球仪上查找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位置,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 0°经线(本初子
午线)。
②经度是从 0°经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
【教师总结】按规定 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经度的变化规律
就是从 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 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2)东、西半球的划分
【学生活动】
①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 30°、西经 30°、西经 150°、东经 150°这几条经线。
②在自制地球仪上画出东经 90°、西经 90°和西经 180°这几条经线。
【教师引导】观察东经 30°和西经 150°、西经 30°和东经 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
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
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
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师生归纳】以西经 20°和东经 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
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
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内容。
课后作业:课后按照课堂所学方法,自主预习纬线和纬度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对比说明经线、纬线的特征。
【参考答案】
2.简述板图板画的意义。
【参考答案】
板图板画在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也是地理教师的基本技能。其意义体现在:
(1)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2)揭示事物之间的内部关系。
(3)利于反映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4)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利于化难为易。
(6)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7)板图可增加课堂的美感,树立教师的威信。
面试真题二
一、考题回顾
初中地理《世界石油宝库》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课件播放关于伊拉克战争的视频和 CCTV-1 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报道。教
师引导提问:录像所报道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哪个地区?二战后,除了“伊拉克战争”和
“伊朗核问题”以外,中东地区还有哪些备受世界关注的事件?中东为什么一直受到世界的
关注?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教学
1.石油之“产”
【教师活动】展示《波斯湾地区的国家及石油分布图》《全球石油储量比例图》。
提问:
(1)找出波斯湾地区的国家有哪些?
(2)找出哪些国家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
【学生回答】
(1)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八
个国家。
(2)沙特阿拉伯、伊克、伊朗、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首长国石油比较丰富。
【教师活动】展示《全球石油储量》《产量及出口量比例图》,并出示材料:波斯湾地
区现已探明的油田有 150 个,85%的油井为自喷井,世界 20 个特大油井这里就占了 14 个。
这里的石油不仅有储量大,油质好的特点,而且还有埋藏浅,油层厚,距海近等有利于开
发的优条件。结合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波斯湾地区为什么是“世界石油的宝库”?
(2)概括中东石油的特点。
【师生总结】因为波斯湾地区是世界石油储量最大的地区。中东石油的特点:储量大,
产量高,出口量大,优质好,埋藏浅,油层厚,距海近等。
【过渡】波斯湾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并不都是当地 8 个国家自己用,而是向外输出。
2.石油之“销”
【教师活动】提问:为什么要向外大量输出?
【学生回答】虽然石油储量丰富,但本地区工业还不发达,人口少,各国的石油消耗
不大,石油有大量剩余。便利的交通为石油输出提供了保障。
【教师活动】如果你是日本、中国、美国、英国石油公司的决策者,要从中东进口石
油,最短航线需要经过哪些海峡、海洋、运河?“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有哪些?
【学生活动】根据地图,归纳完成下表:
【教师活动】提问:为什么向西的需要两条路线?为什么这些国家石油需求量那么大呢?
【学生回答】因为他们是发达国家,工业化水平高。
【教师总结】石油在能源供应领域占主导地位。而发达国家石油消费约占世界总消费
的 80%。而且石油不仅是燃料,还是工业产品的原料,是“工业的血液”,黑色的金子。
3.石油之“利”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书本,说一说:依靠石油出口的巨额收入,波斯湾沿岸国
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变生活?
【学生活动】石油的生产和销售,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改变了世代居住在这里
的阿拉伯人的生活。他们用石油换来的财富建设学校,完善医疗设施和住宅,发展现代化
的工农业,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商业。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思考:石油带给波斯湾地区的国家除了滚滚而来的财富外,
又给他们带来哪些困扰和忧患呢?
材料一:争夺石油资源的图片。
材料二:沙特的一位国王曾说:“石油使我们一夜之间从骆驼变为开凯迪拉克。难道石
油枯竭之后,我们还能退回到骑骆驼的时代吗?”
【学生回答】各国因争夺石油而中突不断。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
4.石油之“忧”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用 5 分钟时间讨论:石油资源总有开采
完的一天,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将来的出路在哪?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教师总结】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开发新能源。树立节约、保护资源的意识,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课后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课后作业:课下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中东地区的淡水之争、宗教之争、
领土之争。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分析中东的人文地理特征。
【参考答案】
(1)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
人种以白色人种为主,半数为阿拉伯人,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被称为阿拉伯国家。
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
(2)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①畜牧业:比较发达,游牧为主。安卡拉羊毛和阿富汗紫羔皮最为著名。
②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枣椰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椰枣是伊拉克
特产。
2.如何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完成作业?
【参考答案】
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检测课堂所学。因此,作业布置尤为重要。为了让学生
更加积极地完成作业,我认为可以做到以下方面:
(1)改变作业的布置方式。传统的作业方式如:抄、写、算等简单地重复性作业,学生
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容易失去激情和兴趣。因此,需要改变作业的布置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比如可以设置查相关资料的作业,但要注意要规定清楚具体要查的内容,也要给学
生留有发挥的空间。也可以组织学生走访本地区景点,分析某处地貌形成所受的内外力作
用,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建立作业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学生不爱做作业的原因还包括作业离学生的生活较
远,因此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创设一
个适当地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情境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也可以调动学生写作业的
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