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河北邢台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及答案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②③④
C.①③④
B.①②④
②规则是行动的指南
④奉献让生命更精彩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
④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
一、选择题
1.2020,非凡之年,非常成就。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经济率先实现正增长、我国绝对贫
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由此我们体会到
①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
③中国从此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A.①②③
2.回望过去一年,是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是人民子
弟兵闻“汛”而动、迎难而上,保江河安澜、护群众安全;是无数劳动者勤勤恳恳、辛苦耕耘,共同托举
起中国经济的逆势上扬……这启示我们
①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③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A.①②
3.每一份职业,都有一份责任。医生救死扶伤、教师教书育人、人民子弟兵保家卫国……由此推知
①公交司机见义勇为
③交通警察严格执法
A.①③
4.儒家认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道德基础,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诚信不仅是每个人应有的
道德修养,也是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我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
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信,恪守承诺。”整体理解这段话,可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①民法典具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
③不讲诚信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
A.①②
5.全国模范法官胡国运时常对同事们说:“我们的每一次审判都连接着社会的神经,关系着法治的进步,
法官不仅要做好每个案件的裁判,更要通过司法的力量去激活社会的正义和良知。”从中我们感悟到
①司法维护公正
③检察权受制约
A.①③
下表内容摘自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不同国家机关的工作报告。回答 6~7 题。
②民法典体现中华传统美德
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②公务员为人民服务
④环卫工人拾金不昧
②政府应依法行政
④法治的价值追求
B.①④
B.①③
C.②④
C.②③
D.②④
D.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序号
①
②
③
④
内容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 33053 件 226495 人
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 770561 人,提起公诉 1572971 人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成就
抓紧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领域立法
D.④
C.③
B.②
6.上表内容中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应是
A.①
7.综合理解上表内容,可知
①对权力的监督得到加强
③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
A.①③
8.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大多数村民遇到问题愿意通过
法律通径解决,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有法不用”“有法不知如何用”的现象。面对这些情况,有针对性
的建议是
①推动城乡均衡教育发展
③加快农村法律人才培养
②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④公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
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④加大农村普法力度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③④
C.②③
B.①④
A.①③
9.面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同舟共济、并肩同行是人类唯一的选择,任何
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①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③各国相互联系的程度加深
A.①②
B.①③
10.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我们要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的共同开放;在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上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
次峰会上指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习近平主席的这些讲话,向世界传递出的共同信息是
①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
③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A.①③
②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日益增强
④中国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②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④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
C.②④
B.①④
D.③④
C.②③
D.②④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有“两把钥匙”,一把是精神层面的尊重差异,一把是物质层面的缩小差距。这两
把钥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仅仅抱在一起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内容。回
答题。
11.下列体现尊重民族差异的是
①庆祝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③国家成立少数民族古籍出版研究机构
A.①②③
12.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一项项改革惠及民族地区,一批批干部、专家帮扶民族地
区,一笔笔扶贫资金注入民族地区……我们从中认识到
①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③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②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④刘三姐歌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②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④各民族同步发展、同步富裕
B.①②④
C.①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②③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
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标准计算残疾赔偿金和
死亡赔偿金。有公民对此提出合宪性审查建议,认为这样会导致司法审判实践中出现不公平现象,与宪法
有关精神不一致。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审查后,建议最高人民法院适时修改完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统一城乡居民人
身损害赔偿标准。
(1)提出合宪性审查建议,体现出该公民对宪法有什么认识。(3 分)
(2)最高人民法院应如何对待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建议?(3 分)
(3)以上材料及问题启示我们要增强哪些意识。(3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已有 3000 多年历史的汉字,是表意文字的典型代表。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大都可以用汉字
来表述。如“国”,甲骨文,左边是一个方框,象征一片土地,右边是戈,表示以兵戈来保卫这片土地。
到金文,在表示“国土”的“口”外边加了“国界”,仍表达以“戈”卫“国”的意思。到了小篆时期,
在“或”之外又加了一个方框,表示国界、疆域。(见下图)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
材料二 中华经典诗文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的感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的情怀、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的志向……中国历史上无数的仁人志士,用诗文表达内心对人生道德境界的追求。
材料三 从拼上老命也要改变兰考面貌的焦裕禄,到拖着有病之躯还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张定宇;
从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到长期献身艰苦偏远山区教育事业的张桂梅;从为“中国天眼”
殚精竭虑的南仁东,到为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呕心沥血的孙家栋……无私而忘我的奋斗,是奋斗者永远的座
右铭。
(1)从国家安全的视角看,材料一中“国”的字形演变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思想观念?(2 分)
(2)材料二中的诗文所表达的共同的人生道德境界是什么?(3 分)
(3)揭示材料三中的奋斗者在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上共同的价值追求。(2 分)
(4)结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跨越时间的长河感悟中华文化,你能得出一个什么认识?(3 分)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粮食生产关乎国运民生。国家之大,粮安天下。
材料一
1964 年,袁隆平开始进行水稻杂交研究。1973 年,
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优势杂交水稻。后来,他又突破制种技
术难点,研究出一套籼型杂交水稻生产技术,使中国杂交
水稻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从亩产 700 千克到 1149 千
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不断取得突破。1976 年以来,
杂交水稻高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约 85 亿亩,增产稻谷 8500
亿千克。
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
材料二
1978 年底,一直靠吃政府救济粮过活的安徽凤阳县
小岗村,18 户农民私下把土地包干到户。虽然土地、人
没有变化,但产生了惊人的效果:1979 年,小岗村迎来
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 6.65 万千克,相当于 1966 年至
1970 年产量的总和。
1982 年 1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
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此后,中国政府不
断完善和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粮食总产量因此
由 1978 年的 3047.65 亿千克增加到 1984 年的 4073.05
亿千克。
材料三 我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业化”、防止“非
粮化”。我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平整土地,一般能产生 1%到 3%的新增耕地;通过完善农田基
础设施,大幅度改善了农田生产条件。评估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粮食产能平均提高 10%到 20%,
农药施用量减少 19.1%,化肥施用量减少 13.8%。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在粮食生产中坚持了哪一发展理念,概括其表现。(6 分)
材料四 近年来,我国种业科技进步明显,培育了一批粮食作物新品种,从种源上为提高粮食产量和
品质提供了保障。但种业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良种来源和供给仍有短板,部分种源
仍然需要进口。
(4)材料四所述事实启示我国应着力提升什么能力促进粮食生产。(6 分)
(5)以上材料表明改革、科技均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你认为其中哪一因素更重要?说出一
条依据。(3 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BBCABAC
二、非选择题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3 分)
(2)遵照执行。(3 分)
(3)宪法意识、平等意识、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权利意识(3 分)
(1)守卫国土安全。(2 分)
(2)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3 分)
(3)国家利益至上。(2 分)
(4)示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薪火相传、历久弥新。(3 分)
示例二:爱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代代粗传。(3 分)
绿色发展(或可持续发展)(2 分)
保护耕地;合理利用耕地;减少环境污染。(4 分)
科技创新能力;自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攻关能力。(6 分)
示例一:改革。改革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性。(3 分)
示例二:科技。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