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I :10.13800/j .cnki .xakjdxxb.2010.02.021
第 30卷 第 2期
西 安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2010年 3月
JOURNALOFXI′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Vol.30 No.2
Mar.2010
文章编号:1672 -9315(2010)02 -0227-05
直接转矩控制的磁链控制方法仿真与分析
*
蔡文皓 , 刘 庚 , 程 红 , 蔡明威
(西安科技大学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 :以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基本原理为基础, 利用 Matlab/Simulink搭建 2种磁链控制方
法 :六边形磁链控制方法和近似圆形磁链控制方法的仿真模型。 通过改变转速给定值, 得出在不
同给定条件下的仿真结果 , 并对其结果加以分析。 通过 2种方法的对比 , 给出在全速范围内 2种
控制方法实现平滑切换的仿真模型 。仿真结果验证了 2种控制方法平滑切换的可行性 , 对直接转
矩控制技术应用于工程技术等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直接转矩控制;六边形磁链 ;圆形磁链;Simulink
中图分类号 :TM 343 文献标志码:A
0 引 言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DirectTorqueControl-DTC)是继矢量变换控制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异步
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 。矢量控制采用的是转子磁链定向, 其磁链检测受转子参数的影响较大, 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系统的性能;而直接转矩控制所采用的定子磁链定向, 只需知道的电机参数是易于确定的定
子电阻 。因此, 相对矢量控制来说, 直接转矩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矢量控制中性能易受参数变化影
响的问题。 与此同时 , 直接转矩控制与矢量控制不同 , 它是直接在定子坐标系下分析交流电动机的数学
模型, 控制电动机的磁链和转矩
[ 1] 。
在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 当转速较高时, 采用六边形磁链控制方法可以大大减小逆变器的开关频率 ,
从而减小器件开关损耗;当电机转速较低时, 定子电阻上的压降相对高速时对磁链的影响较大 , 导致磁链
轨迹和电流发生畸变 , 影响其低速性能 。为此在某一区段采用多种电压矢量进行控制, 使磁链轨迹近似
圆形, 从而减小磁链和电流的畸变。 因此为实现全速范围调速需要综合考虑高速和低速范围的磁链和转
矩控制性能 。通常在高速时采用六边形磁链控制方法 , 而在低速范围内采用近似圆形磁链控制方法 。将
2种模型相结合 , 通过对电机转速进行判断, 实现 2种控制方法的平滑切换 , 会取得良好的动态性能指
[ 2] 。
标
1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仿真
1.1 六边形磁链控制系统的仿真
图 1所示为六边形磁链控制系统仿真图 。 由图 1可知 , 定子三相电压与电流经过坐标变换后 , 由式
ψsα, β = ∫(usα, β -isα, β Rs)dt.
(1)计算得出
再对 ψsα, ψsβ 进行 2/3坐标变换得到 ψβ a, ψβb, ψβc, 将根据式(6)求得磁链幅值 ψs与磁链给定值 ψ*
s比较, 得
到相应的控制信号 ψQ.图中 T*
与实际转速 n的偏差经转速调节器 ASR后得到 , 并与 Te进
行比较 。经转矩滞环比较器得到控制信号 TQ.区间判断控制信号 SN由 S函数编写得出, 即图 1中的 “区间
判断”模块。控制信号 ψQ, TQ, SN经“开关表 ”“脉冲发生”两模块(两模块也均由 S函数编写 )最终得到触
e由给定转速 n*
* 收稿日期 :2009-05 -19
通迅作者 :蔡文皓(1957 -), 男 , 江苏盐城人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
中国煤炭期刊网 www.chinacaj.net
228
西 安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2010年
发逆变器的开关信号 , 从而实现了六边形磁链控制方案
[ 3, 4] 。
图 1 六边形磁链控制系统仿真图
Fig.1 Simulationofhexagonfluxlinkagecontrolsysterm
图 1中“计算模块” 中包括电压、电流的 3/2变换, 磁链分量 ψα和 ψβ , 转矩 Te的计算, 以及 ψsα, ψsβ 与
β磁链分量 ψβa, ψβb, ψβc之间的变换。β磁链分量 ψβa, ψβb, ψβc可由下式变换得到。
ψβa=ψsβ , ψβb=- 3
2
ψsα -1
2
ψsβ , ψβc= 3
2
ψsα -1
2
ψsβ .
对于六边形磁链 , 磁链量由 ψβa, ψβb, ψβc来构成。 由于 3个 β磁链分量对称, 即
ψβa(t)+ψβb(t)+ψβc(t)=0,
ψs =0.5( ψβa + ψβb + ψβc ).
定子磁链的幅值为
式中 ψs 为定子磁链幅值 ; ψβa , ψβb , ψβc 为定子磁链各 β分量的幅值 。
(5)
(6)
采用的电机参数 :额定功率 PN =3.73 kW, 额定电压 UN =380 V, 定子电阻 Rs=1.115 Ψ, 转子电阻 Rr
=1.083 Ψ, 互感 Lm =0.203 7 H, 定子(转子)电感 Ls=Lr=0.209 6 H, 机械转动惯量 J=0.02 kg· m2 , 极
对数 p=2.
图 2是采用六边形磁链控制方法的仿真结果。 其负载转矩 TL=20 N· m.给定转速发生阶跃性变化 ,
先从 1 200 r/min降为 100 r/min, 然后再上升为 600 r/min, 记为:n* =[ 1 200 -100 -600] r/min.
由图 2(a)可以看到, 在电机启动阶段 , 由于转速比较低, 磁链轨迹发生了畸变 。这是因为低速时定子
电阻压降对磁链影响较大 。当电机转速升高时, 定子磁链轨迹为近似六边形。 当转速突变到 100 r/min
时 , 定子磁链也随之发生变化, 偏离了原正六边形轨迹。 从图 2(b)中可以看到, 定子电流波形中存在很多
谐波分量。 由图 2(c)(d)可以看到, 转矩和转速响应较快, 而且稳态性能较好。
图 2 负载 转矩 TL=20 N· m, 给定转速发生阶跃变化 n* =[ 1 200 -100 -600] r/min
Fig.2 LoadtorqueTL=20 N· m, givenspeedn* =[ 1 200 -100 -600] r/min
(a)定子磁链轨迹 (b)定子电流 ia曲线 (c)转矩响应曲线 (d)转速响应曲线
图 3是低速时采用六边形磁链控制方法的仿真结果 。给定转速 n* =100 r/min, TL =20 N· m.从图 3
中国煤炭期刊网 www.chinacaj.net
第 2期
蔡文皓等:直接转矩控制的磁链控制方法仿真与分析
229
(a)中可以看到 , 低速时 , 磁链轨迹畸变严重 , 由于定子电阻压降的影响, 定子磁链空间矢量的顶点发生了
偏离。 从图 3(b)中可以看到, 定子电流畸变比较厉害。 这是由于定子磁链的畸变导致了定子电流也相应
地发生较大的畸变。 因此 , 一般在低速范围不宜采用六边形磁链控制方法, 而采用近似圆形磁链控制方
法 。
图 3 给定转速 n* =100 r/min, 负载转矩 TL=20 N· m
Fig.3 Givenspeedn* =100 r/min, loadtorqueTL=20 N· m
(a)定子磁链轨迹 (b)定子电流 ia曲线 (c)转矩响应曲线 (d)转速响应曲线
六边形磁链控制方法简单 , 功率器件的开关次数少 , 器件的损耗小 , 但电流谐波大, 转矩脉动大, 噪声
大 , 难以适合高性能交流传动的需要 。因此, 这种方案一般只有在大功率电机高速运转时采用 , 其他情况
一般不予采用
1.2 近似圆形磁链控制系统仿真
[ 5] 。
近似圆形磁链轨迹控制系统的局部仿真图如图 4所示 , 与六边形磁链轨迹控制系统仿真图 1相似, 只
是磁链幅值的算法不同。 近似圆形磁链控制的磁链幅值由式 (7)计算得出。
ψs = (ψsα)2 +(ψsβ )2 .
采用近似圆形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如下。
图 5是 TL =20 N· m, 给定转速发生阶跃变化 [ 1 200 -100 -600] r/min时的仿真结果。 从图 5(a)中
可以看出, 定子磁链近似圆形, 定子电流波形也接近正弦波 。当给定转速突然发生阶跃时, 电机转速响应
比较快 , 说明其动态性能较好。 当转速变低时 , 即转速变为 100 r/min时 , 定子电流波形仍然接近正弦波 ,
电流谐波分量小 。
图 6是 低速 下 的仿 真结 果, 给定 转速 为
100 r/min, TL =20 N· m.由图 6可以看出, 低
速时, 与六边形磁链控制方式 (图 3)相比 , 定
子磁链基本没发生畸变 , 定子电流畸变 较小,
转矩脉动小 , 且谐波分量也少。
近似圆形磁链控 制是通过合理的 选择有
效空间电压矢量和零矢量使逆变器的 开关状
态以一定的规律变化, 获得近似圆形的磁链轨
迹 , 因此控制 相对于 六边 形磁 链控 制较 为复
杂 。由于开关状态多 , 开关频率高, 器件的损耗也较大, 但电流畸变在近似圆形磁链控制中得到了很大改
善 。这种方法一般只在小功率场合使用。
2 全速范围内磁链控制系统的仿真
Fig.4 Partialsimulationofrotundityfluxlinkagecontrolsysterm
图 4 圆形磁链控制系统局部仿 真图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得 , 在电机转速较低时采用近似圆形磁链控制方法;转速较高时采用六边形磁链
控制方法。 将 2种磁链控制方法结合起来, 通过对电机转速进行滞环比较 , 实现了 2种控制方法的平滑切
换和全速范围内的调速要求。
仿真中的给定转速发生阶跃变化 [ 1 200 -200 -600] r/min, 对应时间分别为 [ 0 -0.5 -1.5s] , TL =
20 N· m.从图 7中可以看出, 当电机转速不低于 300 r/min时, 定子磁链以六边形磁链轨迹旋转;当转速
中国煤炭期刊网 www.chinacaj.net
230
西 安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2010年
图 5 负载转矩 TL=20 N· m, 给定转速发生阶跃变化[ 1 200 -100 -600] r/min
Fig.5 LoadtorqueTL=20 N· m, givenspeedn* =[ 1 200 -100 -600] r/min
(a)定子磁链轨迹 (b)定子电流 ia曲线 (c)转矩响应曲线 (d)转速响应曲线
图 6 给定转速 100 r/min, 负载转矩 TL=20 N· m
Fig.6 Givenspeedn* =100 r/min, loadtorqueTL=20 N· m
(a)定子磁链轨迹 (b)定子电流 ia曲线 (c)转矩响应曲线 (d)转速响应曲线
低于 300 r/min时, 近似圆形磁链控制起作用 , 定子磁链以近似圆形磁链轨迹旋转 。由图 7(b)可见定子
相电流波形在 0.5 ~ 1.0 s之间近似为较好的正弦波 。从图 7(c)(d)中可以看出 , 转矩和转速的跟随性较
好 。同时, 由于两种磁链控制模型采用同一速度调节器 , 因此对转矩和转速没有太大的影响。
图 7 负载转矩 TL=20 N· m, 给定转速发生阶跃变化[ 1 200 -200 -600] r/min
Fig.7 LoadtorqueTL=20 N· m, givenspeedn* =[ 1 200 -200 -600] r/min
(a)定子磁链轨迹 (b)定子电流 ia曲线 (c)转矩响应曲线 (d)转速响应曲线
3 结 论
通过以上的仿真可以得出 , 当转速较高时 , 采用六边形磁链控制方案 , 以大大减小逆变器的开关频
率 ;转速较低时, 定子压降对定子磁链 、定子电流的影响较大, 会产生磁链 、电流波形的畸变, 因此采用圆
形磁链控制方案 。将 2种模型完美的结合, 实现了 2种方案的切换 , 体现出了六边形磁链控制与圆形磁链
控制各自的优点 。全速范围内的仿真说明了 2种磁链模型平滑切换实现全速范围内调速的可行性, 为实
现实际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1] 李 夙.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LISu.Thedirecttorquecontrolofasynchronousmotors[ M] .Beijing:ChinaMachinePress, 1999.
[ 2] 李华德, 白 晶, 李志民 , 等.交流 调速控制系统[ M] .北京:电子工业出 版社, 2004.
LIHua-de, BAIJing, LIZhi-min, etal.ACspeedmodulationcontrolsystem[ M] .Beijing:PublishingHouseofElectronics
Industry, 2004.
[ 3] 崔江霞, 杨占社, 赵燕云 .感应电动机模型参考自适应辨识及其应用[ 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06, 26(2):263 -267.
中国煤炭期刊网 www.chinacaj.net
第 2期
蔡文皓等:直接转矩控制的磁链控制方法仿真与分析
231
CUIJiang-xia, YANGZhan-she, ZHAOYan-yun.Modelreferenceadaptivecontrolofinductionmotoranditsapplicationindi-
recttorquecontrolsystem[ J] .JournalofXi′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2006, 26(2):263 -267.
[ 4] 洪乃刚.电力电子和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 MATLAB仿真 [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HONGNai-gang.Matlabcontrolofpowerelectronicsandpowerdrivecontrolsystem[ M] .Beijing:ChinaMachinePress,
2006.
[ 5] 王群京, 李 智.异步电 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的仿真分析[ J]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06, (4):54 -59.
WANGQun-jing, LIZhi.Simulationandanalysisofthedirecttorquecontrolofasynchronousmotors[ J] .JournalofQingdao
University(EngineeringEdition), 2006, (4):54 -59.
Simulationandanalysisoffluxcontrol
methodbydirecttorquecontrol
CAIWen-hao, LIUGeng, CHENGHong, CAIMing-wei
(CollegeofElectrical& ControlEngineering, Xi′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Xi′an710054, China)
Abstract:Basedonthebasictheoryondirecttorquecontrol, bytheuseofMatlab/simulink, thesimula-
tionmodelsforthetwomethodsofthedirecttorquecontrolsysterm, whicharehexagonandapproximate
rotundityfluxlinkagecontrolmethods, weremade.Bythechangeofgivenspeed, simulationresultsin
differentconditionaregainedandanalysed.Throughthecomparisonoftwomethods, thesmoothswitch
modelinfullspeedbetweenthetwokindsofcontrolsumilationswasgiven, andthesimulationresults
showthesmoothswitchbetweenthetwokindsofcontrolsumilationshasacertainpracticalvalueforthe
directtorquecontrolinengineeringtechnology.
Keywords:directtorquecontrol;hexagonfluxlinkage;rotundityfluxlinkage;simulink
* Correspondingauthor:CAIWen-hao, AssociateProfessor, Xi′an710054, P.R.China, Tel:0086-15829387520, E-mail:lgdyl1983@163.com
(上接第 216页)
StudyondiffusionkineticsforsynthesizingSiC*
WANGXiao-gang, LIUXiang-chun, LIXiao-chi, FANZi-min, TIANXin-wei
(CollegeofMaterialScienceandEngineering, Xi′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Xi′an710054, China)
Abstract:ThekineticsofdiffusionforsynthesizingSiCwasstudied.Theeffectofpowersupplyprocess
onmaterialdiffusiondynamicswasexplored.Andthendiscussingtheimportantimpactofpowersupply
processontheenergyconsumptionlevelsandproductqualityfromthetheoryandexploringtherelation-
shipbetweentherawmaterialparticlesizeandreactionkinetics.Withaviewtorealizethisindustryin
Chinaareasonableenergyconsumptionlevel, high-qualityproductsandefficientproduction, fromthe
funda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toupgradetheindustrylevel, andenhancethecompetitivenessof
productmarkets.
Keywords:siliconcarbide;β -SiC;diffusiondynamics
* Correspondingauthor:WANGXiao-gang, Professor, Xi′an710054, P.R.China, Tel:0086 -13609202063, E-mail:xgwang56@hotmail.com
中国煤炭期刊网 www.chinacaj.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