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年四川广安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 年四川广安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1-4 页)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 60 分,与历史同堂,考试时间共 120 分钟。 2.考生答题前,请先将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用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 置,待监考员粘贴条形码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自己准考证上的信息 是否一致。 3.请将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直接用黑色墨迹签字 笔在答题卡上书写答案。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员必须将参考学生和缺考学生的答题卡、试题卷一并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 2022 年 5 月 8 日,在当天举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中,___________ 高票当选第六任行政长官人选。( ) B. 林郑月娥 C. 董建华 D. 梁振英 A. 李家超 【答案】A 【解析】 【详解】时事题,解析略。 2. 2021 年 7 月 1 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 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 A. 90 年 【答案】C 【解析】 B. 95 C. 100 D. 110 【详解】本题是时政题,解析略。 3. 2022 年 4 月 23 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希望全社会都参 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因为阅读( ) ①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 ②可以让人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③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解决学习、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④能开阔视野,充实人的精神生活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A.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学习的认识。
①②④:依据教材知识,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强调阅读,是因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 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能开阔视野,充实人 的精神生活,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解决学习生活中所有问题”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③; 故本题选 B。 4. 张顺东、李国秀是云南省昆明市一对残疾夫妇。他们身残志坚,不仅将一双儿女抚养成 人,还为村里其他残疾人服务,带动更多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2022 年 3 月,他们入选“感 动中国 2021 年度人物”。他们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要经历挫折,才能获得成功 ②要珍爱生命,发掘生命的力量 ③要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立自信自强 ④要活出自己的精彩,绽放生命之花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A.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发掘生命的力量、自信自强和生命的精彩。 ①:“才能”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①; 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李国秀夫妇身残志坚,服务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启示我们要珍爱生 命,发掘生命的力量;要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立自信自强 ;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绽放生命之花,故②③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 D。 5. 2022 年 4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对全国广大青年提出殷 切希望:“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 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为此,我们要( ) ①调适心态,随遇而安 ②磨砺意志,激发潜能 ③静待奇迹,坐等好运 ④追梦前行,止于至善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A.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磨砺意志,止于至善。 ①③:随遇而安、静待奇迹、坐等好运等都是消极的心理,故①③说法错误; ②④:依据教材知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少年提出的希望,启示我们要磨砺意志,激发 潜能;要追梦前行,止于至善。故②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 D。 6. “青绿千载,山河无垠。”央视虎年春晚,源自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只 此青绿》穿越古今,为观众呈上视觉盛宴,引发了观众对中华文明的共情。这说明( )
①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让我们身心愉悦 ②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优秀节目获得美好情感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物质保障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美好情感和坚定文化自信。 ①②③:依据教材知识,央视虎年春晚《千里江山图》引发观众对中华文明的共情,表明生 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让我们身心愉悦;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优秀节目获得美好情感,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力量,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7. 网络暴力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严重污染社会风气,打击网络暴力一直是网信部门的工作 重点。在网络生活中我们要崇德守法,文明、理性表达,当青少年遭遇网络暴力时,应该( ) A. 收集证据,敢于依法维权 B. 不理不睬,尽快自我消化 C. 忍气吞声,防止事态扩大 D. 以牙还牙,召集网友反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维权。 A:依据教材知识,当我们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学会依法维权。青少年遭遇网络暴 力时,应该收集证据,敢于依法维权,故 A 说法正确; BC:是缺乏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的表现,会助长侵权者的嚣张气焰,故 BC 说法错误; D: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容易侵犯他人合法权利,故 D 做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8. 2022 年 4 月 15 日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连日来,各地各单位举办了形式多样 的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下列对国家安全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 ) B.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C. 国家安全关系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要积极行使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为维护国家安全作贡献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国家安全。
ABC:依据教材知识,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 重要保障;国家安全关系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故 ABC 说法正 确,但不符合题意; D: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义务,故 D 说法错误,但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9. 我市某校八年级学生在权利与义务的学习中发现,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权利 与义务相统一。①②③④属于图中交集部分的有( ) ②服兵役 ③劳动 ④人身自由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①受教育 A.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①③:依据教材知识,受教育和劳动既是公民基本权利,也是公民基本义务,故①③符合题 意; ②: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故②不符合题意; ④:人身自由是公民权利,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10. 2022 年 3 月 21 日,财政部下达 2022 年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有关指示,专项转移支 付财力补助 4000 亿元,用于地方保障小微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采取这一措施( ) ①表明我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②是因为小微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③说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④有利于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活力,保民生,稳就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①④:依据教材知识,财政部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表明我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有利于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活力,保民生,稳就业,故①④说法正确; ②: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故②说法错误; 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11. 2021 年秋季以来,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市各校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向户外, 在活动中感受乐趣、提升能力,推动教育回归本质。实施“双减”政策( ) ①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②会降低学生学业质量,与教育改革目标也不相符 ③有利于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④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A.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解】本题考查教育公平。 ①③④:依据教材知识,实施“双减”政策,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有利于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故①③ ④说法正确; ②:没有正确理解国家实施“双减”政策的目的,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12. 2022 年 3 月全国“两会”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部长通道” “代表通道”“委员通道”如约开启,部长、代表、委员与媒体、大众零距离交流,亿万人 民与盛会同频共振。这体现了( ) 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有用的民主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生命力 ③民主决策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④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权利不断扩大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A. 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 ①②:依据教材知识,“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开通“部长通道”“委 员通道”等,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有用的民主;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生命力,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故③说法错误; ④: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权利没有扩大,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13. 截至 2022 年 1 月 18 日,我国已与 147 个国家、32 个国际组织签署了 200 多份共建“一 带一路”合作文件。2013 年至 2021 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值从 6.46 万亿元增长至 ll.6 万亿元,年均增长 7.5%。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②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④当今世界,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已经解决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A.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担当。 ①③:依据教材知识,中国开展的“一带一路”与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合作,进 出口总值和年均增长等,表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 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故①③说法正确; ②:观点虽然正确,但题文中没有体现新型国际关系,故排除②; ④:当今世界,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没有解决,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14.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 2022 年年会开幕式上倡导的“四个共同”:“共同守护 人类生命健康”“共同促进经济复苏”“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共同应对全球治理挑战”。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我国为全球团结合作,共克时艰贡献了中国智慧,指明了努力方向
②我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 ③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事不避难,勇于担当 ④我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最重要力量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A.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担当。 ①②③:依据教材知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 2022 年年会开幕式上倡导的“四 个共同”,表明我国为全球团结合作,共克时艰贡献了中国智慧,指明了努力方向;我国愿 意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事不避难,勇于担 当,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最重要力量”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④; 故本题选 D。 15. 2022 年 4 月 27 日,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信 中强调,___________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 动群众要大力弘扬___________精神、___________精神、___________精神。( ) 创新 敬业 劳模 工匠 劳模 工匠 劳动 敬业 劳动 创新 工匠 创新 A. 农民工 B. 制造业工人 C. 技术工人 D. 高素质人才 【答案】C 【解析】 【详解】时政题,解析略。 二、非选择题(16 题 8 分,17 题 10 分,18 题 12 分,共 30 分) 16. 科学立法 构建和谐社会 2021 年 10 月 23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 进法》,自 2022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门法律。 材料一 该法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① 权,这体现了法律 ② 的特征。这部法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法治 保障。未成年人是指未满 ③ 周岁的公民。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是 ④ 。 (1)请把材料一的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他在很多时候强调应当注重家庭 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共同构建文明社会。该部法律把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
事”,填补了我国家庭教育顶层设计的空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2)根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怎样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可从个人、家庭、 学校、社会、国家等方面回答) 【答案】(1)①立法 ②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③十八(18) ④抚养教 育 (2)①个人: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加强道德修养,积极抑 制不良心理和行为;树立法治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等。 ②家庭: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生活上关心照顾,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 方法教育、影响未成年人等。 ③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建立和完善校 园安全措施等。 ④社会: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等。 ⑤国家: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厉行法治,在科学立法的基础上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等。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全国人大的职权、法律特征、未成年人、父母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怎样 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能力考查:识记能力和分析运用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全国人大的职权,法律特征,未成年人等。根据教材知识,家庭教育促进法在十三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通过,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立法权,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 可的特征;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是抚养教育;据此 作答即可。 【小问 2 详解】 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调用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 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个人角度→联系自我保护意识、加强道德修养、遵纪守法。 关键词②:家庭的角度→联系监督职责、思想教育等。 关键词③:学校的角度→联系加强教育,建立和完善挫折等。 关键词④:社会的角度→联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关键词⑤:国家的角度→联系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