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生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2 年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生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40 小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小 题 1 分,共 40 分) B.阻碍凝血的 3 个基本过程 B.兴奋 C.刺激 D.反映 D.可双向传递 C. K+ D. Mg2+ B.肌动蛋白 C.原肌球蛋白 D.肌钙蛋白 B.分泌活动 C.神经冲动 D.生物电变化 B. 球蛋白 C. 纤维蛋白原 D. 胰蛋白酶 B.刺激频率 C.刺激时间 D.刺激强度的变化率 1.枸橼(柠檬)酸钠抗凝的机制是 A.去掉血浆中的纤维蛋白 C.与凝血酶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D.与血浆中 Ca2+结合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2.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 A.反射 3.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反应的共同特征是 A.收缩反应 4.构成细肌丝主干的蛋白质是 A.肌球蛋白 5.骨骼肌能否发生强直收缩,主要决定于 A.刺激强度 6.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特点不包括 A.依靠化学传递 B.单方向传递,易受药物及环境因素影响 C.时间延搁 7.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的主要物质是 A. Ca2+ B.Na+ 8.下列参与免疫功能的成分是 A.白蛋白 9.人体心脏的重要潜在起搏点是 A. 浦肯野纤维 B. 心室肌 C. 窦房结 D. 心房肌 10.人体心电图中的 P 波代表 A.左右心房兴奋收缩活动 B. 左右心室兴奋收缩活动 C.左右心室复极化过程的电变化 11.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A. 血液粘滞 B. 血管长度 C. 红细胞数 D. 小动脉口径 12.平静呼吸时,吸气末和呼气末的胸内压应该是 A. 等于大气压 B. 低于大气压 C. 高于大气压 D. 等于胸内压 13.下列关于 CO2 的运输形式,正确的是 A. 溶于血浆 B. 形成氨基甲血红蛋白 C. 形成 HCO3- 14.迷走神经兴奋时 A. 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减少 B. 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增加 C. 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加 D. 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 15.下列消化液中没有消化酶的是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 16.使能量代谢率增加的最显著因素是 A.思考问题 B.进食 C.跑步 D.环境温度降至 15℃ 17.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囊内压升高 C.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D. 左右心房去极化过程的电变化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D.醛固酮分泌增多 D. 以上均对
B.醛固酮的调节 C.糖皮质激素的调节 D.肾上腺素的调节 B.血浆胶体渗透压 B.能把刺激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 D.是感觉分析的主要部位 18.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来自于 A.肾小囊内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 D.肾小囊液晶体渗透压 19.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主要受 A.ADH 的调节 20.关于感受器生理特性的论述,错误的是 A.每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的刺激 C.有的适应过程快,有的适应过程慢 21.视维系统的特点是 A.对光敏感度低,能辨颜色,分辨能力高 B.对光敏感度低, 不能辨颜色, 分辨能力高 C.对光敏感度高, 能辨颜色, 分辨能力高 D.对光敏感度高, 不能辨颜色, 分辨能力高 22.根据听觉的行波学说,声波频率越高,基底膜振动幅度最大部位就越靠近 A.耳蜗底部 B.耳蜗顶部 C.耳蜗中段 D.耳蜗全段 23.反射中枢是指 A.中枢神经系统内任一相对集中的神经元群 B.中枢神经系统内对某一生理功能有调节作用的神经元群所在地 C.大脑皮层调节某一生理功能的代表区 D.小脑皮层调节某一生理功能的代表区 24.丘脑是各种感觉传入大脑皮层的换元接替站,但不包括 A.痛觉 B.触觉 C.视觉 D.嗅觉 25.调节植物性功能和内分泌活动的重要中枢结构是 A.延髓 B.中脑 C.丘脑 D.下丘脑 26.人类处于清醒、安静并闭眼状态时,脑电活动的主要表现为 A.α 波 B.β 波 C.θ波 D.δ波 27.右侧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 A.特异感觉 B.非特异感觉 C.躯体运动调节 D.非语词认识功能 28.下列激素为腺垂体所分泌的是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肾上腺皮质激素 29.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的主要激素是 A.糖皮质激素 30.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决定于 A.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速度 B.刺激的强度和性质 C.反射弧中突触数目的多少 D.感受器的敏感性 31.下列 O2 在血液中运输的化学结合方式,正确的是 A.在肺部由于 PO2 高, 促进 Hb 与 O2 解离 B.在组织由于 PO2 高, 促进 Hb 与 O2 解离 C.在肺部由于 PO2 高, 促进 Hb 与 O2 的结合 D.在组织由于 PO2 高, 促进 Hb 与 O2 的结合 32.心肌机能合胞体是指 A.所有心肌细胞的胞浆互相相通而形成合胞体 B.所有心肌细胞的功能都相同,故名合胞体 D.催产素 B.甲状腺激素 C.肾上腺素 D.甲状旁腺素
C.心房、心室肌细胞的胞浆相通,故名合胞体 D.心房、心室肌各自作为一个整体而同步协调收缩 33.离体蛙心用无钙生理溶液灌流,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无兴奋,无收缩 B.有兴奋,有收缩 C.无兴奋,有收缩 D.有兴奋,无收缩 34.低于正常阈值的刺激就可使细胞产生第二次兴奋,该时期是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35.正常人体红细胞中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其铁的化合(离子)价为 A.二价 B.三价 C.四价 D.一价 36.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突触后膜对 K+、Cl-的通透性增高所造成的 B.是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减少所造成的 C.使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电位 D.使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受到抑制 37.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A.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B.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C.增强心室肌收缩力 D.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38.肾脏滤过的葡萄糖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在 A.近曲小管 B 远曲小管 C.远球小管 D.集合管 39.不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物质是 A.H+ B.HCO3- C.K+ D.NH3 40.下列属于类固醇激素的是 A.促性腺激素 B.糖皮质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ACTH 二.名词解释(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2.旁分泌(paracrine): 3.阈电位(threshold poteintial): 4.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5.兴奋性(excitability): 6.异长自身调节(heterometric regulation): 7.基本电节律(basal electric thythm): 8.胃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 9.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 10.电突触(electric synapse):
11.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 12.非特异投射系统(Non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13.神经分泌(neurocrine): 14.微音器电位(microphonic potential): 15.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 三.论述题(共 6 题,共 65 分) 1.以神经细胞为例,说明动作电位的概念、组成部分及其产生机制。(12 分) 2.试述神经冲动引起肌纤维收缩的生理过程。(12 分) 3.试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及其影响因素。(10 分) 4.当机体处于紧急状态和受到“有害”刺激时,内分泌活动主要有哪些变化?说明有关激素 的作用与调节机制。(10 分) 5.何谓氧解离曲线?试分析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及其影响因素。(12 分) 6.当人进食过咸食物后尿量有何变化?请分析其原因。(9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 1、D;2、C;3、D;4、B;5、B;6、D;7、A;8、B;9、A;10、D; 11、D;12、B;13、D;14、C;15、C;16、C;17、C;18、C;19、A;20、D; 21、A;22、A;23、B;24、D;25、D;26、A;27、D;28、B;29、B;30、C; 31、C;32、D;33、D;34、C;35、A;36、B;37、D;38、A;39、B;40、B; 二.名词解释(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在一个闭环系统中,控制部分活动受受控部分反馈信号(Sf) 的影响而变化,若 Sf 为负,则为负反馈。其作用是输出变量受到扰动时系统能及时反应, 调整偏差信息(Se),以使输出稳定在参考点(Si)。 2.旁分泌(Paracrine):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扩散而作用于临近靶细胞的作 用方式。
3.阈电位(threshold poteintial):能使 Na+通道大量开放从而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 位。(或能使膜出现 Na 内流与去极化形成负反馈的膜电位值)。 4.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 的超极化。 5.兴奋性(excitability):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6.异长自身调节(heterometric regulation):是指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变化而引起心肌 收缩强度的变化。 7.基本电节律(Basal electric thythm):组织、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 的发生节律性兴奋变化,这种控制其变化的电节律称为基本电节律。 8.胃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 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的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胃壁肌肉这种活动称为胃容 受性舒张。 9.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 10.电突触(electric synapse):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是两个神经元膜紧密接触的部位。 电传递,促进不同神经元同步放电。 11.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产生一类化学物质,他们并不是在 神经元之间起直接传递信息作用,而是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因此 把这类化学物质称为调质。 12.非特异投射系统(Non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是指丘脑的第三类细胞群,它们 弥散的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其失去了专一的特异性感觉 传导功能,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途径。 13.神经分泌(neurocrine):下丘脑具有许多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这类细胞既能产 生和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合成和释放激素,故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他们产生的激素称为神 经激素,神经激素可沿神经细胞轴突借轴浆流动运送到末梢而释放。 14.微音器电位(microphonic potential):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可以记 录出一种与声刺激频率一致的电位变化。潜伏期短,没有不应期,对缺氧相对敏感。 15.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在脑干网状结构内 存在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它通过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发挥作用,维持和改变大 脑皮层的兴奋状态,是多突触接替,易受药物阻滞。 三.论述题(共 6 题,共 65 分)
1.以神经细胞为例,说明动作电位的概念、组成部分及其产生机制。(12 分) 概念:神经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短暂、可逆性、可扩布 的电位变化过程,称为动作电位(2 分)。 组成:动作电位包括去极化、复极化和后电位。去极化和复极化组成锋电位,是动作电位的 标志,锋电位的波形分为上升支和下降支。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去极化后电位)和正后 电位(超极化后电位)(2 分)。 产生机制:当膜受到阈上刺激时,Na+通道被激活,Na+内流,产生去极化(2 分)。当达到 阈电位时,Na+迅速大量内流,形成 Hodgkin 循环使膜内负电位迅速消失,Na+进一步内流, 使膜内出现正电位,称为超射,从而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2 分)。当膜内正电位增大到 足以对抗 Na+进一步顺浓度梯度内流时,膜对 Na+内流的净通量为零,此时所达到的膜电位 相当于 Na+的平衡电位,即锋电位的超射值。膜电位达到 Na+平衡电位时 Na+通道失活,而 K+通道开放,膜内 K+顺浓度梯度向膜外扩散,使膜内电位迅速变负,直至恢复到静息时的 K+ 平衡电位,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2 分)。后电位时期 Na+—K+泵活动增强,排出内流的 Na+,摄回外流的 K+,重新恢复离子分布(2 分)。 2.试述神经冲动引起肌纤维收缩的生理过程。(12 分) 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过程: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和电变化两个过程 来完成的。即当冲动传至轴突末梢时,接头前膜因去极化而引起膜上的钙通道开放,钙离子 进入前膜内(2 分)。促使囊泡与前膜接触、融合,然后释放出 Ach。Ach 扩散到终极膜, 并与该处的受体结合,形成 Ach—受体复合物.使终板膜对钠离子、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钠离子透入快而多,钾离子透出慢而少,于是终板膜产生局部去极化,这一电变化称为终板 电位(2 分)。当终板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可使终板膜邻近的肌膜产生可扩布的锋电位, 沿着肌膜传布。兴奋—收缩耦联与的导致肌肉收缩:具体的耦联过程是:首先,肌膜动作电 位可直接传入横管系统的细胞膜(2 分)。横管的动作电位可在三联管结构处把兴奋信息传 递给纵管终池,使纵管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大,贮存于池内的 Ca2+便会顺其梯度扩散到 胞浆中,使胞浆 Ca2+浓度升高(2 分),当 Ca2+与浓度>10-7mol/L 时,Ca2+与肌钙蛋白 结合(1 分),使起构象改变,引起原肌球蛋白构象改变,此时横桥头部与肌动蛋白上的横 桥结合位点结合(2 分),激活横桥头部的 ATP 酶的活性,产生的能量供横桥将细肌丝向 M 线方向滑行,使肌节缩短,从而出现肌肉收缩(1 分)。 3.试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及其影响因素。(10 分) (1)动脉血压的形成: 动脉血压的形成有赖于和外周阻力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心射血时,由于大动脉管壁具有弹 性,大动脉被动扩张,心室收缩作功所提供的能量,除推动血液流动和升高血压外,还有一 部分转化为弹性势能贮存在大动脉管壁之中。心室舒张时,射血停止,被扩张的大动脉管壁 发生弹性回缩,将贮存的弹性势能释放出来,推动血液继续流向外周,由此来维持血压。(2 分)心射血时,血液由心室射入大动脉,由于存在外周阻力,大动脉内的血液对血管壁造成 侧压力,从而形成动脉血压(ABP)(2 分)。
(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①每搏输出量:当每搏输出量增加时,收缩压必然升高,舒张压力亦将升高,ABP 升高。反 之 ABP 减小。(2 分) ②心率:一定范围内,心跳加快时,舒张期缩短,每搏输出量增加,ABP 升高。反之 ABP 减 小。(2 分) ③外周阻力:如果其它因素不变,外周阻力加大,ABP 升高,因为血流阻力与血管半径的 4 次方成反比,并且外周阻力在小动脉处最大,因此在神经、体液因素影响下小动脉半径的微 小变化,将使 ABP 显著变化。(2 分)以下答出可给一定分数 ④循环血量:正常机体循环血量使血管内血液保持一定程度的充盈,以维持一定血压。如在 大失血时,循环血量迅速减小,可导致动脉血压急剧下降,危及生命。 ⑤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具有缓冲动脉血压变化的作用,即有减小脉压的作 用。大动脉的弹性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明显变化。在老年人血管硬化时,大动脉弹性减退, 因而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但由于老年人小动脉常同时硬化,以致外周阻 力增大,使舒张压也常常升高。 4.当机体处于紧急状态和受到“有害”刺激时,内分泌活动主要有哪些变化?说明有关激素 的作用与调节机制。(10 分) 应急反应(emergency reaction):机体遭遇紧急情况时,交感神经兴奋,节前纤维末梢释 放乙酰胆碱(Ach)(1 分),作用于嗜铬细胞上的 N 型受体,引起肾上腺素(E)与去甲肾 上腺素(NE)的释放(1 分)。儿茶酚胺类激素使心跳加快,心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 血压升高(1 分),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全身血液重新分配;呼吸加强加快; 肝糖原分解增加,血糖升高(1 分),脂肪分解加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机体处于反 应机敏、高度警觉的状态下(1 分)。机制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紧急动员的过程(1 分)。 应激反应(stress):当机体受到伤害刺激如创伤、手术、饥饿、疼痛、缺氧、寒冷以及精 神紧张和焦虑时,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迅速增加(1 分),糖皮质激素也相 应增多(1 分)。 促进糖异生,升高血糖(1 分);促进蛋白质分解,加速氨基酸转移至肝生成肝糖原;促进 脂肪分解,从而使肌体能够对付伤害性刺激。机制是应激反应是提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 质系统的活动与作用实现的(1 分)。 5.何谓氧解离曲线?试分析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及其影响因素。(12 分)氧解离曲 线是表示 Hb 氧饱和度与 PCO2 关系的曲线。曲线近似“S”形(2 分),可分为上、中、下 三段。 (1)氧解离曲线上段:曲线较平坦,(相当于 PO2 由 13.6kPa 变化到 8.0kPa 时),表明
这段期间 PO2 的变化较大,而对 Hb 氧饱和度影响不大(2 分)。只要 PO2 不低于 8.0kPa, Hb 氧饱和度仍能保持 90%以上,血液仍有较高的载氧能力,从肺部携带足够量的氧气到组 织,不致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显示该段对吸入气的 PO2 变化有缓冲功能。高原病,保证 摄氧。 (2)氧解离曲线中段:该段曲线较陡,(相当于 PO28.0-5.3kPa),是 HbO2 释放 O2 的部 分,在此段,PO2 稍有下降,Hb 氧饱和度下降较大(2 分),因而能释放较多的 O2 满足机 体在安静状态或轻微活动时对 O2 的需求。 (3)氧解离曲线的下段:此段曲线为最陡的一段,(相当于 PO25.3-2.0kPa)。表明 O2 大 量释放出来 (2 分),此时,O2 的利用系数可提高到 75%,为安静时的 3 倍,以满足组织活动增强时 对 O2 的需要。 因此,该段曲线也代表了机体对 O2 的储备。组织活动加强时,HbO2 进一步解离。影响氧 离曲线的因素: (1)pH 和 PCO2 影响(2 分) 血液中 pH↘和 PCO2↗,曲线右移,释放出更多的 O2。酸度对 Hb 氧亲和力的影响称为波尔 效应(Bohreffect)。酸度↗,H+与 Hb 多肽链某些氨基酸残基的基因结合,促进盐键形成, 使 Hb 分子构型变为 T 型,亲和力变小;反之 T→R 型。波尔效应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 既可促进肺毛细血管血液(二氧化碳扩散出,PH 升高)的氧合,又有利于组织毛细血管血 液(组织中二氧化碳入血,pH 下降)释放氧。 (2)温度的影响(2 分) 温度降低,曲线左移,不利于释放;组织代谢活跃时,温度升高,氢离子活度增加,降低了 Hb 对 O2 的亲和力。(多获 O2)。 (3)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正常血中 4.5mmol/L 约与 Hb 等摩尔)2,3-二磷酸甘 油酸是无氧糖酵解产物,4500 米以上高山缺氧两天内 4.5 升到 7.0。2,3-二磷酸甘油酸可 能与 2 个 Hbβ链形成盐键→T 型,提高氢离子浓度,曲线右移,亲和力变小,利于释放但 妨碍结合。肺部 Hb(O2)4 与 DPG 存在无关。 6.当人进食过咸食物后尿量有何变化?请分析其原因。(9 分) 尿量变化:尿量减少(2 分)。 原因:进食过咸食物后,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视 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合成 ADH 增加(2 分),经下丘脑—垂体束运输到神经垂体内贮存(2 分),并由神经垂体释放入血。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提高远曲小管和集 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分重吸收(2 分),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1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