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大话Oracle RAC:集群、高可用性、备份与恢复.pdf

第1页 / 共488页
第2页 / 共488页
第3页 / 共488页
第4页 / 共488页
第5页 / 共488页
第6页 / 共488页
第7页 / 共488页
第8页 / 共488页
资料共48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前言
目录
第1部分 集群理论篇
第1章 RAC初体验
1.1 本书适用环境
1.1.1 硬件环境
1.1.2 软件环境
1.1.3 本书适用的环境
1.2 如何在PC机上搭建RAC环境
1.2.1 需要下载的软件
1.2.2 安装过程
1.3 任务列表
1.4 规划阶段
1.4.1 确认主机名和3个IP地址
1.4.2 存储方案选型
1.5 实施阶段
1.5.1 主机配置
1.5.2 安装Oracle Clusterware
1.5.3 安装Oracle Database
1.5.4 配置Listener
1.5.5 创建ASM
1.5.6 创建数据库
1.6 客户端测试
1.6.1 客户端配置
1.6.2 体验Failover
1.6.3 体验LoadBalance
1.6.4 修改归档模式
第2章 什么是RAC集群
2.1 集群分类
2.2 集群环境的特殊问题
2.2.1 并发控制
2.2.2 健忘症(Amnesia)
2.2.3 脑裂(Split Brain)
2.2.4 IO隔离(IO Fencing)
2.3 RAC集群
2.3.1 存储层
2.3.2 网络层
2.3.3 集群软件
2.3.4 应用层
2.4 小结
第3章 Oracle Clusterware
3.1 Clusterware和RAC的关系
3.2 Oracle Clusterware组成
3.2.1 磁盘文件
3.2.2 Clusterware后台进程
3.2.3 网络组件
3.3 Clusterware的日志体系
3.4 小结
第4章 RAC原理
4.1 数据库基本原理
4.1.1 并发访问和数据一致性
4.1.2 事务和隔离级别
4.1.3 Oracle支持的隔离级别
4.2 Oracle单实例的并发控制机制
4.2.1 Lock
4.2.2 数据记录的行级锁
4.2.3 Latch
4.2.4 Latch和Lock对比
4.2.5 进一步理解
4.3 RAC下的并发控制
4.3.1 DLM中资源和锁
4.3.2 Non-Cache Fusion资源
4.3.3 Cache Fusion资源
4.3.4 GRD(Global Resource Directory)
4.3.5 PCM Lock
4.3.6 Cache Fusion
4.3.7 RAC并发控制总结
4.4 RAC架构
4.4.1 SGA的变化
4.4.2 后台进行的变化
4.4.3 文件
4.4.4 SCN
4.4.5 Cache Fusion、GCS、GES
4.5 RAC和Clusterware的交互
4.5.1 Clusterware层
4.5.2 RAC层
4.6 小结
第5章 存储方案--ASM初步
5.1 Shared-Disk和Shared-Nothing架构
5.2 Oracle 10g RAC的存储方案介绍
5.3 ASM架构
5.3.1 ASM实例
5.3.2 文件
5.4 配置ASM
5.4.1 安装位置
5.4.2 创建ASM磁盘
1. 使用裸设备
2. ASMLib方式
5.4.3 配置ASM实例
5.4.4 创建磁盘组
5.4.5 在数据库中使用ASM的磁盘组
5.5 ASM实例: 将数据库迁移ASM
5.5.1 试验说明
5.5.2 操作步骤
5.5.3 最后验证
5.6 小结
第2部分 实战篇
6.1 Oracle Clusterware工具集
6.2 节点层
6.3 网络层
6.4 集群层
6.4.1 crsctl
6.4.2 OCR命令系列
6.5 应用层
6.5.1 crs_stat
6.5.2 onsctl
6.5.3 srvctl
6.5.4 恢复
6.6 小结
第7章 HA和LB
7.1 什么是高可用性
7.2 Failover
7.2.1 Client-Side Connect Time Failover
7.2.2 TAF(Transparent Application Failover)
7.2.3 Client-Side Failover和TAF的对照试验
7.2.4 Server-Side TAF
7.3 Oracle Clusterware HA框架
7.3.1 术语介绍
7.3.2 配置命令
7.3.3 完整实例
7.4 LoadBalance
7.4.1 Connection Balancing
7.4.2 利用Service分散负载
7.5 测试LoadBalance
7.5.1 通过Listener日志区分路由来源
7.5.2 测试方法
7.5.3 测试过程
第8章 备份
8.1 概述
8.1.1 备份
8.1.2 恢复
8.1.3 RMAN工具
8.2 使用Flash Recovery Area
8.2.1 配置Flash Recovery Area
8.2.2 Flash Recovery Area的空间监控
8.3 使用RMAN
8.3.1 RMAN工具的使用方法
8.3.2 RMAN配置
8.4 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
8.4.1 完全备份
8.4.2 增量备份
8.4.3 其他RMAN命令
8.5 RAC的备份实例
8.6 小结
第9章 恢复
9.1 为什么Oracle数据库能够恢复
9.2 日志
9.2.1 日志线程(Redo Thread)
9.2.2 RAC联机日志
9.3 恢复种类
9.3.1 Instance Recocery
9.3.2 Media Recovery
9.3.3 Crash Recovery
9.3.4 Online Block Recovery
9.4 介质恢复
9.4.1 完全恢复
9.4.2 不完全恢复
9.4.3 恢复到单实例
9.5 小结
第10章 其他恢复技术
10.1 数据块恢复
10.2 如何检查数据块一致性
10.2.1 使用初始化参数
10.2.2 DBV工具
10.2.3 Analyze命令
10.2.4 RMAN工具
10.2.5 dbms_repair包
10.3 模拟数据块不一致
10.4 数据块不一致处理办法
10.4.1 收集信息
10.4.2 设计恢复方法
10.4.3 恢复操作
10.5 数据块恢复实例
10.6 Flashback家族介绍
10.7 Flashback Database
10.7.1 Flashback Database架构
10.7.2 启用Flashback Database
10.7.3 Flashback Database
10.7.4 命令和视图
10.8 Flashback Drop
10.8.1 Tablespace Recycle Bin
10.8.2 Flashback Drop操作
10.8.3 Recycle Bin的维护
10.9 Flashback Query和Flashback Table
10.9.1 Oracle 9i的Flashback Query
10.9.2 Flashback Version Query
10.9.3 Flashback Transaction Query
10.9.4 Flashback Table
10.9.5 UNDO Retntion
10.10 小结
第11章 RAC和Data Guard
11.1 Data Guard介绍
11.1.1 Data Guard架构
11.1.2 日志发送(Redo Send)
11.1.3 日志接收(Redo Receive)
11.1.4 日志应用(Redo Apply)
11.1.5 数据保护模式
11.1.6 自动裂隙检测和解决
11.2 RAC和Standby配置实例
11.2.1 RAC Primary和Single Standby
11.2.2 RAC Primary和RAC Standby
11.3 小结
第12章 RAC和Stream Replication
12.1 Stream的工作原理
12.2 Data Guard和Stream对比
12.3 RAC Stream配置实例
12.3.1 Single(Source)和RAC(Target)
12.3.2 RAC对RAC的复制
12.3.3 STRMMON工具
第13章 深入ASM
13.1 非ASM的存储结构
13.2 ASM存储结构
13.3 ASM文件系统
13.3.1 ASM Metadata
13.3.2 Physical Metadata
13.3.3 Virtual Metadata
13.3.4 Disk Recovery
13.4 条带化(ASM Striping)
13.4.1 ASM文件模板(ASM File Template)
13.4.2 ASM别名(ASM File Alias)
13.5 RDBMS和ASM之间的交互
13.6 ASM的实例恢复
13.7 ASM和OS Filesystem之间交互
13.7.1 dbms_file_transfer包
13.7.2 RMAN的CONVERT方法
13.7.3 ASM和TTS
13.8 ASM的限制
13.9 小结
第14章 性能与RAC
14.1 RAC的若干特点
14.3 ASH
14.4 SQL调整策略
14.4.1 SQL语句的执行过程
14.4.2 SQL性能调整的基本方法
14.4.3 PL/SQL和SQL
14.5 小结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