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广西百色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 ,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对应题目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黑)
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
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B)
A.堆糖的科举制 B.明朝的八股取士 C.明朝的厂卫制度 D.清朝的“文字狱”
2.清朝(鸦片战争前)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的疆域和民族结构基本上
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而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是其主要做法之一。其中,为加强对西
藏的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是(C)
A.文成公主入藏 B.设伊犁将军 C.设驻藏大臣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3.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
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C)
A.关注民生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禁绝对外贸易政策
4.从 1840 年到 1919 年,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历经器物层
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思想)层面。下列最能体现观念层面的是(D)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小明同学到广州某地参观时,看到了以下场景和图片,你知道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吗?(C)
A.发动反蒋起义 B.北伐推翻清政府 C.第一次国共合作 D.第二次国共合作
6.“战役从 1938 年 3 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战场位于徐州东北 60 千米......近 20 天后,中国军
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该战役及其指挥者是(B)
A.淞沪会战 佟麟阁 B.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
C.百团大战 彭德怀 D.平型关战役 林彪
7.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右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四个不
同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主题,其中“1949——1952 年”的主
题词是(D)
A.疯狂年代 全面内乱 B.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C.艰难探索 曲折发展 D.巩固政权 恢复经济
8.60 年前,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
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 1949 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的“里
程碑”是指(B)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国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
9.邓小平强调,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
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为此,我国采取的对策是(A)
A.建立经济特区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1953——1956 年
1949——1952 年
1956——1966 年
1966——1976 年
时间
主题词
B.资本主制度的确立
10.14 至 16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人”和“世
界”被发现的时代。关于这个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是(C)
A.封建社会的终结
C.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D.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11.法律明文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和停止法律的执行;不能征税;不能在和平时期招
募和保持常备军;议会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该法律条文出自(A)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法国的《人权宣言 》
C.美国的《独立宣言》 D.美国的 1787 年宪法
12.某历史兴趣小组通过分析下表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以下 4 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B)
发明者的身份 进入时代
开始的国家
发明到应用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来
技术工人
蒸汽时代
英国
蒸汽机—80 多年
源:Z_xx_k.Com]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家
电气时代
美国、德国[来
源:Z,xx,k.Com]
电动机—60 多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
科学家
信息时代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原子能—6 年
图文字,结合
的一组是(D)
A.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B.三次科技革命都改变了世 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
C.三次科技革命与发展中国家都没有任何联系
D.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都越来越长
13.“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得’解放’时,可以得到
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由此,看也看出该法令反映的是(A)
A.俄国农奴制改革 B.日本明治维新 C.美国南北战争 D.法国大革命
14.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00 周年。阅读右
所学知识指出与图中“火药桶”和“火星”相对应
A.法国——凡尔登战役
B.意大利——萨拉热窝事件
C.德国——凡尔登战役
D.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
15.人教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有一段材料写道:
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万多家 ,它们创造了世界国民
40%,贸易额的 60%,对外投资的 90%。”材料表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D)
A.单极化 B.区域化 C.多极化 D.全球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第 16 题 9 分,第 17 题 10 分,第 18 题 11 分,共 30 分,请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16.(9 分)当前举国上下正在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基本内涵是为民、务实、清廉。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古鉴今,唐朝时唐太宗的统治政策,对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反复
强调“为君之道,必须心存百姓”“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在位
期间,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治世局面。
材料二 50 年前,一个名字响彻神州大地。他,就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50 年后,中共中央
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第二次来到兰考,瞻仰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广泛听取基层干部
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
扬焦裕禄精神。
“20 世纪末全
生 产 总 值 的
——新华网郑州 2014 年 3 月 18 日电[来源:学科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2 分)针对这一思想,他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3 分)
(2)材料二的焦裕禄同志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典型代表,与焦裕禄同一
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还有哪些?(2 分)他们所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什么?(1 分)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你有何感悟?(1 分)
答:(1)思想:民本思想(或重视民众,以人为本)。(2 分)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徭役;注
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减轻农民负担。(3 分)
(2)人物:雷锋、王进喜、邓稼先。(写出其中 2 人即可)(2 分)
时代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意思相近也可给分)(1 分)
(3)感悟:为政要心存百姓,清正廉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1 分)
[来源:学科网 ZXXK]
17.(10 分)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挑起事端,菲律宾、越南在中国南海不断闹事,这些都是对中国领海主权
的严重挑衅。海防事关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维系着国家的命脉,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国家的兴衰与荣
辱,彰显着国家的实力和尊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 年前后,世界终于冲破茫茫大海的阻隔,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海洋时代就此开启,然而中国,
自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从此,海洋带给中国人的不再是友谊和荣耀,而是噩梦的
代名词,骨肉的离散与悲欢。
材料二 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
山海关一带”, 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
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三 从 1840 年以来,一个半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奋起直追的痛苦,也收获了走向复兴的喜悦。2012
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平台“辽宁舰”正式服役,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远洋作战能力。
在今年 5 月 29 日下午的国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中越南海对峙一事表示......
我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决不允许任何挑衅行
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两例近代史上列强从沿海入侵中国并导致骨肉分离的战争及被离
散 的骨肉。(4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 60——90 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4 分)
(3)根据材料三,联系我国海军多次圆满完成远近海护渔护航任务及维护领海主权的表现,你会得出什么
结论?(2 分)
答:(1)战争:鸦片战争;(1 分)被离散的骨肉:香港岛(1 分)
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 分)被离散的骨肉:台湾及其澎湖列岛 。(1 分)
(2)措施: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建立新式海军(或创办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派人
出国留学,培养海军人才(或创办军事学堂,培养军事人才)。(每点 2 分,答出其中 2 点即给 4 分)
(3)结论:我国海防力量日益强大(或我国海军实力不断壮大)。(符合题意,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 分
)
[来源:学|科|网 Z|X|X|K]
18.( 11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
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材料二 该法规定了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
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材料三 1978 年 12 月 18 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
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
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和苏联僵化的“模式”分别指什么?(2 分)请写出列宁“思路”的主要内
容。(1 分)
(2)材料二出自罗斯福新政的哪一法令?(1 分)依据材料指出美国政府颁布这个法令的目的。(1 分)到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1 分)
(3)材料三指出的是哪次会议?(1 分)为什么说这次会议使“中国实现了伟大是历史性转折”?(2 分)
(4)“列宁的思路”、罗斯福新政及使“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会议的共同作用是什么?(1 分)
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1 分)
答:(1)思路:实行新经济政策;(1 分)模式:斯大林模式。(1 分)
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 分)
(2)法令:《国家工业复兴法》;(1 分)目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或缓和经济危机,恢复发展
经济);(1 分)特点:进入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1 分)
(3)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 分)
转折原因:会议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或会议作出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 分)
(4)共同作用:促进了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 分)启示: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改革
必须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国家政策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给 1 分,
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