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重庆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26 题,共 100 分,共 5 页。考试时间 6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
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
内。
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挂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共 24 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72 分)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选
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
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
2.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
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有
重要关联
A.以德治民 B.崇尚自然,清净无为 C.追求法治 D.相互关爱,反对战争
3.《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4.西周时期,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其分封的对象包括
①王族;②功臣;③古代帝王的后代;④平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 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
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城。然而当
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人为的原因是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6.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相结合。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7.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农民形象:“‘普通’农
民大概一半是自耕农,一半兼做佃农。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远的三四块田地
里劳动,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
物。”这反映了自耕农
A.在经济上实现了男耕女织
B.依赖于商品经济而生存
C.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给,部分用于市场交换
D.生活富裕祥和的真实情况
8.夏朝时候,由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这种家天下时代的开启,从政权更替的角度看是
指
A.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
B.郡县制取代世官世禄制
C.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9.“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战国时期,孟子认
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10.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
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时代观念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11.1940 年代,《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见如图),
其昭示的主题是
A.抗战是一场持久战争
B.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C.中国能迅速赢得胜利
D.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12.1920 年 5 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
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
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13.“不合宜者,渐渐消亡,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力。但其说与耶稣之
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
改变。”材料中的“其说”是指
A.达尔文的进化论
B.卢梭的“天赋人权”思想
C.法拉第的电磁感应
D.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14.一位学者说:在 20 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
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重要后果是
A.打开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15.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
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
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民性懦弱
D.吏治败坏
16.某城市既是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港口,又是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窗口,还是现代中国
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座城市是
A.重庆
B.广州
C.深圳
D.上海
17.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
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
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18.1929-1933 年发生了一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其主要表现是产品过剩、生
产难以维持、工厂倒闭等。面对这些情况,当时人们最不可能的体验和感受是
A.失业了,再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B.一只羊才卖两美元,还没人要
C.很多人身无分文,流落街头
D.股票价格普遍暴涨,出现 “炒股热”
19.在解放全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
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下列关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彻底失败
D.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0.台湾和香港、澳门一样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最大不
同之处在于
A.台湾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而港澳是历史上殖民者侵略中国遗留的问题
B.台湾曾被日本侵占,而港澳是被欧洲国家侵占
C.台湾有美国的支持,而港澳没有美国的支持
D.台湾的经济没有港澳的发达
21.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
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这体现了
A.三权分立原则
B.地方自治原则
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
22.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民政部公布第一批抗日英烈名录,包括赵登禹、张自
忠、佟麟阁等为人所熟知的一批国民党将领。台湾军方日前发行一份“勇士国魂月历”,
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列为“殉国将领”,这反映了
A.两岸对抗日战争的认识趋于一致
B.两岸对一国两制主张形成共识
C.两岸对国共抗战的认识逐渐客观
D.两岸意识形态的分歧已经消除
23.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
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
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24.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
国,此项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它
A.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B.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
D.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
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 ,共 28 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管子•治国》中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孔子提出:“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孟子总结了夏桀、商纣亡国的历史教训:失其民心。
宋代朱熹说:“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
纲。”
材料二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也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比如,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是为
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再如,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并不尊重人民群众的个体价值与
权利,不可能赋予人民政治权利。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张弓《民本思想促进中华文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局限性。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建广厦,设立厂房,置机两座,左右夹室,咸置小轮,巨机上架横梁,
下置轮盘,绕以皮条,联于通力轮轴……大轮旋转,拽动皮条,力布四方,小轮俱
转,凡锯木、截铁、磨凿之类,无不赖焉。
——摘编自毛祥麟《上海机器局》
(注: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上海机器局)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一与图二
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上海机器局采用的新生产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新生
产方式的出现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3)上述材料反映了近代以来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019 年重庆普通高中会考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4 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72 分)
1-5:BBAAB
6-10:CCCCA
11-15:DAABD
16-20:BBDCA
21-24:DCDC
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 ,共 28 分)
25.(1)治理国家,首先要富民;敬畏民众;为政者应得民心;体恤爱护民众。
(2)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并不尊重个体价值与权利,没有赋予人民
政治权利。
(3)“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必须让发展成果更多惠
及全体人民。
26.(1)工业革命。蒸汽机的改良解决了纺织业生产中的动力问题,提高了生产效
率,推动了机器化大生产的纺织工厂建立。
(2)机器生产。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加
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