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湖南益阳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 传说中有一种鸟叫衔枝鸟,它能靠一小截树枝成功地飞越太平洋。它飞行时,把树枝衔
在嘴里;累了时,就把树枝放在水里,站在上面休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飞行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是运动的
B. 飞行时,以海岸为参照物,树枝是静止的
C. 鸟站在树枝上休息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是静止的
D. 鸟站在树枝上一起随海水流动,以海岸为参照物,鸟是静止的
2. 安化腊肉是益阳的传统美食之一,制作时先在鲜肉表面均匀涂上食盐,过一段时间后,
肉的内部也具有了咸味。这一现象说明(
)
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3. 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在距今 4000 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竹
笛和大鼓。关于笛声和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笛声和鼓声的音色相同
B. 笛声的响度一定比鼓声的小
C. 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
D. 响亮的鼓声比轻细的笛声传得远,是因为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
4. 下列设施设备中,在使用过程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喷水壶的压缩手柄
B.
C.
D.
船桨
水龙头旋柄
碾磨的推杆
5. 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下列有关太阳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太阳能是氢聚变释放的核能
B. 我们今天开采的化石能源来自于上亿年前地球接收的太阳能
C. 目前太阳能电池转化太阳能的效率非常高
D. 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6. 如图所示,将塑料绳撕成丝带状,用毛巾分别摩擦塑料丝带和 PVC 管,然后将塑料丝带
放在 PVC 管上方,塑料丝带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这就是神奇的静电“章鱼”实验。下
列关于“章鱼”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塑料丝带是导体
B. 毛巾摩擦塑料丝带时创造了电荷
C. 摩擦过的塑料丝带和 PVC 管带上了同种电荷
D. 摩擦过的塑料丝带和 PVC 管带上了异种电荷
7. 2022 年中国科学院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历经 74 天的航程,完成了一项基
于北斗卫星的深海通讯实验。这次实验突破了海水深度达到 6000 米的大容量数据的即时传
输,解决了水下无线通信的世界性难题。下列有关北斗卫星与深海之间数据传输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 通过声波传递数据
B. 通过电磁波传递数据
C. 通过光纤传递数据
D. 数据传输有较长时间的延迟
8. 下列情景中利用了大气压的是(
)
A.
B.
将药物注射进肌肉
气体将活塞冲出
C.
D.
飞艇上升
用拔子疏通下水道
9. 下列设备工作时应用了电磁感应原理的是(
)
A.
风力发电机
B.
调光台灯
C.
电风扇
D.
电磁起重机
10. 如图所示是上端有金属帽的试电笔的四种使用方法,其中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1. 点燃蜡烛,烛焰通过焦距为 20cm 的凸透镜甲成缩小的像。现用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乙
替代透镜甲,且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烛焰通过凸透镜乙所成的像是(
)
A. 缩小的实像
C. 倒立的虚像
B. 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的实像
12. 冬至打年糕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打年糕时,需要用木制榔头反复捶打石槽中蒸熟的糯
米。如图所示,用木制榔头捶打年糕的过程中,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石槽始终未动。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向下砸榔头时,榔头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 榔头打击年糕时,人对年糕有力的作用
C. 年糕凹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 年糕凹陷,说明榔头对年糕有打击力,而年糕对榔头没有作用力
13. 荡秋千是人们平时喜爱的一项运动。如图所示,秋千在摆荡的过程中,A为最低点,B
是摆荡到右边时的最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从 A点运动到 B点是利用了人具有惯性
B. 人在 A点时惯性最大,在 B点时的惯性最小
C. 人由 A点运动到 B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大
D. 人从 B点运动到 A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增大
14. 如图所示,人骑在马背上,人和马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面对马的支持力和马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马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马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地面对马的支持力大小等于人和马受到的重力之和
15.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R 和 2R 为定值电阻。先闭合开关 S1,再闭合开
关 S2 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的情况是(
)
A. 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不变
B. 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
C. 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
D. 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增大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16. 在物理学中,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是______,其国际单位是______。
17. 夏天的清晨绿叶上形成露珠是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一过程需要
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8.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另一种方法
是_______。若甲物体在 5s 内通过的路程是 60m,乙物体在 7s 内通过的路程为 80m,运动较
快的是______物体。
19. 某一木块的体积为 100cm3,所受的重力为 0.8N,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
______N。用手将木块压住使它浸没在水中,木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g取 10N/kg)。
20. 有三个用电器,一个是“220V
60W”的电风扇,一个是“220V 40W”的电热毯,另一
个是“220V
45W”的 LED 节能灯,都正常工作相同的时间,产生热量最多的用电器是
______,若该用电器工作时的实际电压只有额定电压的 80%,则它在 100s 内产生的热量为
______J(不考虑温度对其电阻的影响)。
三、实验探究题(第 21 题 6 分,第 22 题 6 分,第 23 题 6 分,第 24 小题 8 分,共 26 分)
21.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合理排序,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A______F(填序号);
A.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
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B.用直线把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C.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
烛的像完全重合。
D.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E.在纸上记下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
F.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2)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应补充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中,如果在玻璃板背面粘贴一张不透光的白纸,将玻璃板背面完全遮挡住,
还能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吗?答:______看到。(选填“能”或“不能”)
22. 某小组同学为了比较水和沙石的比热容大小,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
水和沙石,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