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上半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美术面试真题及答案
小学美术《漫画欣赏》
一、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新课导入
老师展示名人漫画形象图片并设问:同学们能猜出这些人物是谁吗?
学生思考并积极发言,老师揭示答案(答对的同学可以把图片奖励给学生),并引出这种
独特艺术形式是漫画,解释课题《漫画欣赏》。
活动二:直观感知
播放课前准备好的漫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漫画形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漫画是绘画艺术的一个品种,是通过不同手法描绘事物或
叙事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通常会给我们留下“有趣”、“好笑”的印象。
活动三:形式分析
1.展示名人漫画头像和真实照片,引导学生对比赏析。提出问题:作者是如何让漫画变
得有趣呢?
画家在哪些地方“做了手脚”呢?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总结:以上漫画作品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将人物
的五官进行“放大”或“缩小”。
2.播放《上行下效》、《井底之蛙》两幅漫画作品。提出问题:这两幅作品表现了什么内
容?画家如此表现,只是为了简单的“有趣吗”?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小结:《上行下效》表现的是父母搀扶孝敬家里的老人,孩子也效
仿父母手牵着他们,漫画歌颂了善待父母的孝道,教育当今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
榜样,《井底之蛙》描绘的是一只青蛙不愿意承担外面的风险跳回井里的情节,以比喻那些
墨守成规,不愿冒险的人,鼓励我们要勇敢地跳出狭小的世界,去拥抱生命中宽广的风景。
活动四:总结领悟
教师漫画的主要特点:高明的漫画家善于把复杂的问题以最通俗、最简明的形式表现
出来。运用夸张、变形、比喻等多种手法和巧妙构思来达到讽刺、歌颂、传播或娱乐的目
的,揭示社会当中的不良风气或给人以启迪。
活动五:比较鉴赏
教师出示作品《真迹拍卖》,提出问题:这幅作品是如何表现的,又隐含着怎样的寓意?(小
组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真迹拍卖》中的大标题中含有“九大山人”四个字,但是美术
史上最有名的是八大山人,生动有趣地讽刺了现代一些人在书画界不懂装懂的滑稽现象。
活动六: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课后绘制一幅漫画作品下节课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略
二、答辩题目解析
1.说说你的课堂导入?
参考答案:导入的目的是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的情绪安定,集中注意力进入
一种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境。一次好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开始,因此就需要教师精心思考,
争取有所新意。
1.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关注点放到这节课当中来,本节课我采用了看图片
猜明星的形式进行导入。
2.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播放一些网上很流行的名人头像漫画,学生的兴趣很快就会被提
起来,然后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来猜明星,看谁猜的又快又准,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
围,引起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3.当然就这节课而言,也许会有各种各样、创意十足的导入方法可供选用,但我认为我
此次采用的导入方法比较直观,不仅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而且与课题密切相关,这就
是我本课的导入设计。
2.你认为一种科学的备课方法是什么?平时你是怎样备课的?
参考答案: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备出一份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也能使教师教学更有底气,甚至变得胸有成竹。同时,好的教案设计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
习兴趣、方式、效率等多个方面,最终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无论哪门
学科,教师真正备好一堂课,就必须脚踏实地,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
究和设计。我认为科学的备课方法为以下几点:
首先,“研读”是备课的必要前提。在备课之前,必须仔细研读教材、研读学生、研读
课程标准,充分结合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次,“博学”是备课的重要基础。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就不
能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也不能让知识深入浅出,让学生更好的吸收。
再次,“细致”是备课的基本要求。备课时,不放过课本的每个细节,不放过学生的每
一个特点,才能胸有成竹的完成这堂课。
最后,“创新”是备课的成功亮点。创新,是一节课的灵魂,是一个老师博学变通的重
要体现。
一、试讲题目
小学美术《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1.题目:高年级《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教学
2.内容:
(1)齐白石作品欣赏。
(2)介绍个人生平(齐白石 1864 年出生在湖南湘潭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小的时候
砍柴、放牛……只读过一年书。成年后做雕花木匠,后来通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现代绘
画史上非常有影响的中国画画家。1953 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3)赏析艺术特点(他擅画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画虫一丝不苟,极为精细。尤擅
画虾,水墨淋漓,生机勃勃。山水画构图新颖,极富创造精神)。
3.基本要求:
(1)10 分钟之内讲完;
(2)讲明齐白石的生平,以及他绘画的特点;
(3)体现齐白石画的风格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
(4)配合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谈一谈齐白石的艺术成就?
2.请说一说你为什么用设疑导入?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教师创设问题“他,留着长长的胡须,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艺术家。画花鸟虫鱼是一绝,
尤其擅长画虾,大家猜猜他是谁?”
学生交流回答“齐白石”,教师揭示课题: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环节二:描述分析
1.播放纪录片《百年巨匠—齐白石》片段,请学生带着问题“齐白石是一个怎样的人”
观看视频。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齐白石于 1864 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幼儿好学,但家境贫寒,仅
读半年私塾,后回家务农。12 岁开始学木匠,善雕花,手艺与观察力为日后拜师学习绘画
打下基础。他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艺术,诗、书、画、印均有很高造诣。1953 年得到“人
民艺术家”美誉。
2.教师展示齐白石的花鸟鱼虫作品,提问:齐白石作品在题材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齐白石喜欢描绘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花鸟鱼虫,富有生活气
息。
3.教师出示《群虾》,提问:画中共有几只虾?你觉得它们正处于怎样的环境中?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共有 9 只虾,三只居上,六只拥于下,头皆朝左下方,虽未
画水,却令人感觉到群虾在水中活泼、灵敏、机警地游动着,很有生命力。
4.教师展示现实中的虾的图片和齐白石作品《群虾》,并提问:《群虾》和现实中的虾有
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群虾》是根据现实中的虾创作的,但是比现实中的虾简约,
寥寥数笔,把虾的神态刻画在纸上,比现实中的虾更加生动传神。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
活。
5.教师出示笔墨技法示意图,请学生对比观察:画家用了怎样的笔法和墨法来表现虾的
形体和神态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画家以淡墨画虾的身体,浓墨画虾的眼睛。中锋画虾螯和须,
侧锋画身体。并且以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虾的前后位置。
教师追问:使用这样的笔墨对画面表现有什么帮助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抓住了虾的特点,把虾的特点表现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虾
身健劲有形,姿态各异,长臂钳重叠交叉,繁多的长须和成排的小腿,无一累赘,活灵活
现,特别是薄壳包裹躯体的半透明感,神完气足,形神兼备。比现实中的虾更增加了趣味
感。有“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味。
环节三:总结解释
师生共同归纳齐白石花鸟画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
艺术特点:齐白石擅画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尤擅画虾,水墨淋漓,生机勃勃。
题材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形象,有生活气息。用笔灵活多样,墨色变化丰富。
欣赏方法:可以从题材、笔墨、意味等角度对其作品进行赏析。
环节四:欣赏评价
教师展示作品《竹楼荷塘》、《蛙声十里出山泉》,请学生选择一幅喜爱的作品,4 人一
小组,从题材、笔墨、意境三个角度试着赏析作品,并扮演解说员向其他同学介绍作品。
学生回答后,教师做出总结:
1.《竹楼荷塘》中,荷塘中荷花绽放,荷叶连连,一座竹楼静静地伫立在其中,藏于大
山之后,小巧且典雅;整幅画面以青、蓝色调为主,而小楼艳丽的楼顶,又给人眼前一亮的
感觉。在这幅画里,远近的荷花大小与墨色都不一致,随意点染,错落有致,这样的对比
更加突出了荷塘的深远。
2.《蛙声十里出山泉》中,画家用简略的笔墨描绘了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的一道急流,
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却使人有如闻蛙声
之感,伴随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诗情画意榫
凿相吻,水乳交融,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魅力。
这两幅都是山水画,用笔大气磅礴,用色纯净明丽,意境深幽。充满想象力,趣味盎
然,一代大师以儿童般好奇的眼光观察世界,并在作品中表现童真与童趣。
环节五:小节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齐白石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并从中总结出他对于生活的热爱。
2.课后把齐白石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听,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尝试临摹
一幅齐白石的花鸟画作品。
【板书设计】
略
三、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齐白石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齐白石是一个诗、书、画、印都成就很高的艺术家。他会做诗,书工篆隶,
行书古朴而洒脱,篆刻自成一家风格鲜明。绘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所不能。
尤其花鸟画最佳,最擅长画虾,画的虾活灵活现。他的作品多来源于生活,多是寻常可见
的花卉、蔬果、虫鱼,并能抓住物象最本质特点,所以他的绘画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代表作品有《蛙声十里出山泉》、《群虾》、《牵牛花》、《牡丹》、《白石诗草》等。
2.请说一说你为什么用设疑导入?
参考答案: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并且对接下来所讲的内容产
生兴趣。设疑导入以一种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不自觉的融入了课堂之中。所以在上课之初,
我选择了设疑导入。通过提问学生“有一位家喻户晓的画家,擅长画虾,大家猜猜他是谁?”
既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又符合他们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