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3 分)(2014•杭州)如图所示,甲乙两小磁针在一根磁铁附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小磁针左端是 S 极,乙小磁针左端是 N 极
B.甲小磁针左端是 N 极,乙小磁针左端也是 N 极
C.甲小磁针左端是 S 极,乙小磁针左端也是 S 极
D.甲小磁针左端是 N 极,乙小磁针左端是 S 极
考点: 磁性、磁体、磁极.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 利用两端小磁针的 N、S 极,可以确定条形磁体的 N、S 极;
利用条形磁体的 N、S 极,确定甲、乙两个小磁针的 N、S 极.
解答: 解: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条形磁体的 a 端与小磁针的 N 极吸引是 S
极,b 端是 N 极;小磁针甲和乙的左端都指向条形磁体的 a 端即条形磁体的 S 极,所以均为 N 极.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决此题的突破口是先确定条形磁体的 N、S 极.
2.(3 分)(2014•杭州)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 5 秒末的速度为 9.0m/s,10 秒末到达终点
的速度为 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 5 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4.5m/s
B.在后 5 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10.0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9.1m/s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平均速度应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即物体的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确定位
移与总时间即可求解.
解答: 解:(1)根据 v=,平均速度的计算应为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前 5 秒的路程未知,则无法计
算;故 AB 错误;
(2)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
总位移为 s=100m 总时间为 t=10s
则平均速度为:v==
=10m/s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求平均速度应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严格按定义式求解.
3.(3 分)(2014•杭州)关于比热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B.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所放出的热量,也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C.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也越大,比热与热量有关
D.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它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考点: 比热容的概念.
专题: 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物理学规定,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该物体的比热容;
根据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定义进行判断.
解答: 解:物理学规定,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该
物体的比热容;故 A、B 正确,不符合题意;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与物体的温度、质量以及吸收或
放出的热量都无关,故 D 正确,C 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比热容的概念,知道它们都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必须牢记并理解比热容的本质.
4.(3 分)(2014•杭州)加在某电动机上的电压是 U,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为 P,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 r,
则电动机线圈上消耗的电热功率为(
)
A.P
B.
C.
D.
P﹣
考点: 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为 P=UI,发热功率 P 热=I2r.
解答: 解: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为 P,加在电动机上的电压是 U,故电流为:I=;
发热功率:P 热=I2r=
;
故选:C.
点评: 对于电动机电路区分是纯电阻电路还是非纯电阻电路,可从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能全部
转化内能时,是纯电阻电路;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其他能时,是非纯电阻电路.
5.(3 分)(2014•杭州)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
C.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
考点: 惯性.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
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
解答: 解: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的大小无关,故 A 错误;
B、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关系,故 B 错误;
C、在月球上物体的质量不变,而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其惯性大小不变,故 C
错误;
D、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所处
的位置无关,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我们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尤其是要知道质量的大小是唯一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
6.(3 分)(2014•杭州)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
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
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的大小
考点: 弹力.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拉弹簧的力和弹簧拉人的力大小相等,根据弹簧的拉力相等判断两种情
况下人的拉力.
解答: 解:
弹簧在两种情况下承受的拉力相同,两个人沿相反方向拉弹簧和将弹簧一端固定,两个人同时
用力拉弹簧,效果一样,因为两个人拉时,某一个人拉相当于固定在柱子上,根据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人拉弹簧的力和弹簧拉人的力相当,所以两种情况下,拉力相等,所以乙图中每个人
的拉力是甲图中每个人拉力,所以 B 选项正确.
故选 B.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两个人沿相反方向拉弹簧和将弹簧一端固定,两个人同时用力拉弹簧,效
果一样.
7.(3 分)(2014•杭州)如图所示,密度为ρ、厚度为 d、边长为 L 的均匀正方形薄板静止在水平桌面
上,其右端与桌子边缘相平.板与桌面间的光滑程度不变,现用水平力向右推薄板使其运动,在推薄板
的过程中薄板对桌面的压力 F、压强 p 和摩擦力 f 的变化情况是(
)
A.p、F、f 均不变
B.p 大小由ρdg 增大为ρdg,F 不变、f 变大
C.F 大小由ρL2dg 减小为ρL2dg,p 不变、f 变小
D.p 大小由ρdg 增大为ρdg,F、f 不变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1)均匀正方形薄板对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和体积公式、重力公式表
示出其大小,根据面积公式分别求出两种情况下的受力面积,根据 p=求出两种情况下薄板对桌
面的压强;
(2)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不变,
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解答: 解:(1)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用水平力向右推薄板使其运动的过程中,薄板对桌面的压力 F 不变,故 C 不正确;
压力的大小为:
F=G=mg=ρVg=ρL2dg,
右端与桌子边缘相平时,受力面积 S1=L2,
此时薄板对桌面的压强 p1=
=
=ρdg,
当用水平力向右推薄板使其运动时,受力面积 S2=L×(L﹣)=
,
此时薄板对桌面的压强 p2=
=
=ρdg,
所以,p 大小由ρdg 增大为ρdg,故 A 不正确;
(2)因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
所以,在用水平力向右推薄板使其运动的过程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不变,摩擦力的大
小不变,故 B 不正确,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压力和压强、摩擦力大小的判断,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
力相等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应用,要注意受力面积大小的计算.
二、解答题(共 7 小题,满分 0 分)
8.(2014•杭州)小胡同学在水槽中洗碗,一个大的瓷碗正漂浮在水槽中.小胡用水槽中的水把碗装满,
碗就会沉入水槽底部,此时碗所受到的浮力比漂浮时碗所受到的浮力 小 (选填“大”、“小”、“不变”),
水槽中的水面将会 下降 (选填“上升”、“下降”、“不变”).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浮沉的应用.
分析: 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当物体下沉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据此比较浮力的大
小,再根据 F 浮=ρ液 gV 排的变形公式判断液面的变化.
解答: 解:当碗漂浮时,碗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当碗下沉到水槽底部时,碗受的浮力小于重力,因
此沉到水槽底部的碗所受到的浮力比漂浮时碗所受到的浮力小;
由 F 浮=ρ液 gV 排的变形公式 V 排=
可知,在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小,排开液
体的体积越小,因此沉到水槽底部的碗排开水的体积小,因此液面将下降.
故答案为:小;下降.
点评: 本题考查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难度适中.
9.(2014•杭州)用手将一重为 G 的铁球缓慢放在一弹簧上,放手后,铁球从 A 位置开始向下运动,到
达 B 位置速度达到最大,到达 C 位置小球的速度变为零.已知 AC 间的高度差为 h,则从 A 位置到 C 位
置铁球的重力做功是 Gh ;在此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量为 Gh .B 位置到 C 位置的过程中铁
球所受的重力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弹簧所施加的弹力.(整个过程中不计能量损
耗)
考点: 探究影响物体势能大小的因素.
专题: 应用题;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利用 W=Gh 求重力做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判断,铁球在 C 位置的运动趋势判断受力情况.
解答: 解:从 A 位置到 C 位置铁球的重力做功 W=Gh,
因为从 A 位置开始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又转化为弹性势能,整个过
程中不计能量损耗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弹性势能增加量为 E=W=Gh;
铁球在 C 位置受力不平衡,在弹力的作用下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故 B 到 C 位置的过程中铁球所
受的重力小于弹簧所施加的弹力.
故答案为:Gh;Gh;小于.
点评: 本题考查重力做功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能够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10.(2014•杭州)为测量规格“6.3V,0.15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提供的实验器材有:蓄电池(输出
电压约 10V)、滑动变阻器(有“10Ω,2A”、“50Ω,1.5A”两种规格)、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
(1)如图 1 是小张测量时所连接的部分实物连线图,请你根据电路图补全实物连线
图.
(2)实验中,小徐同学选择了规格为“10Ω,2A”的滑动变阻器,你预计会出现什么现象?说明理由.
(3)在某次测量中,电流表、电压表读数如图 2 所示,则电流表读数为 0.08A ,电压表读数为
2.5V ,此时应如何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才能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变小 .(选填“变大”“变
小”“不变”)
考点: 电功率的测量.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
(2)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求滑动变阻器的最小阻值,然后答题.
(3)由图示电表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然后读出其示数,根据电压表示数与灯泡额定电压的关
系分析答题.
解答: 解:(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
(2)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电流等于灯泡额定电流 0.15A,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U 滑=U﹣UL=10V
﹣6.3V=3.7V,
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
=
≈24.7Ω>10Ω,由于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小,
实验时电路电流将大于灯泡额定电流,灯泡可能被烧坏.
(3)由图示电流表可知,其量程为 0~0.6A,分度值为 0.02A,示数为 0.08A,电压表量程为 0~
15V,分度值为 0.5V,示数为 2.5V,
电压表示数小于灯泡额定电压 3.8V,要测灯泡额定功率,应减小滑动变阻器分压,应减小滑动
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知道电压表示数等于灯泡额定电压为止.
故答案为:(1)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2)现象:小灯泡烧坏;理由: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
小,电路最小电流大于灯泡额定电流,灯泡有可能被烧坏;(3)0.08;2.5;变小.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连接实物电路图、实验现象分析、电表读数、实验操作,对电表读数时要先确定其
量程与分度值,然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电表刻度线垂直.
11.(2014•杭州)如图为发光点 S 和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的位置情况.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列两小题:
(1)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发光点 S 的像点 S′.
(2)推导证明 S′点和 S 点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任意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延
长线的交点即为点光源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
(2)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和相关数学知识求证 Rt△S′OO′≌Rt△SOO′即可解答.
解答: 解:从点光源 S 向镜面任意发出两条入射光线,其中一条垂直射向镜面,入射点分别是 O2、O1,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这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于点
S′,点 S′即为点光源 S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下图所示:
(2)如图所示,NN′为法线,SO′为垂直于镜面的入射光线,
OM 为入射光线 SO 的反射光线,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得:∠MON=∠SON,
又∵∠S′ON′=∠MON(对顶角相等),
∴∠S′ON′=∠SON,
∵法线 NN′与镜面垂直,
∴∠S′OO′=∠SOO′,
又∵OO′为△S′OO′和△SOO′的公共边,
∴Rt△S′OO′≌Rt△SOO′,
∴S′O′=SO′,
点评: 考查平面镜作图,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同时考查平面
镜成像物距和像距相等,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
12.(2014•杭州)汽车超载是当前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根源.为了加强监控,各地均设置超载监测站.如
图所示,已知某汽车的自重为 2 吨,其载重量为 10 吨.现让该汽车前轮开上电子地磅秤,其读数为 5
吨,后轮开上电子地磅秤读数为 6 吨,且前后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相等.问:
(1)该汽车的前后轮对地面的压强是否相同?为什么?
(2)该汽车是否超载,通过分析计算说明理由.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专题: 计算题;压强、液体的压强;简单机械.
分析: (1)车轮对地面的压力和车轮的重力相等,两车轮的受力面积相等,根据 p=比较两车轮对地面
压强之间的关系;
(2)分别以汽车前轮和后轮为支点建立杠杆模型,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等式,联立等式即
可求出车受到的重力,然后与汽车的自身和载重相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1)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 m 后=6t=6000kg,m 前=5t=5000kg,
所以,由 F=G=mg 可知,前轮对地面的压力小于后轮对地面的压力,
因前后轮对地面的受力面积相同,
所以,由 p=可知,前轮对地面的压强小于后轮对地面的压强;
(2)以汽车前轮为支点建立杠杆模型,示意图如图甲,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 后 L=GL1﹣﹣﹣﹣﹣﹣﹣①
以汽车后轮为支点建立杠杆模型,示意图如图乙,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 前 L=GL2﹣﹣﹣﹣﹣﹣﹣②
由①②两式可得:
G=F 前+F 后=(5000kg+6000kg)×10N/kg<(2000kg+10000kg)×10N/kg
所以,该汽车不超载.
方法二:以汽车整体为研究对象,汽车保持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设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为 F,
作用 G 总=F
汽车对地面的总压力 F 总=F 前+F 后.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等于汽车
对地面的总压力,所以 G 总=F=F 前+F 后,
=(5000kg+6000kg)×10N/kg<(2000kg+10000kg)×10N/kg,
所以,该汽车不超载.
答:(1)前轮对地面的压强小于后轮对地面的压强,因前后轮对地面的受力面积相同,前轮对
地面的压力小于后轮对地面的压力;
(2)该汽车不超载.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和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分别以汽车的前后轮建立杠杆的模型得出等式是
关键.
13.(2014•杭州)如图甲是一个电子拉力计原理图.硬质弹簧右端和金属滑片 P 固定在一起(P 与 R1
间的摩擦不计).电压表量程为 0~3V,a、b 是一根长为 6cm 的均匀电阻丝,阻值 R1=30Ω,电源电压
U=6V.
(1)要保证电压表能正常工作,电路中 R0 至少应为 30Ω .
(2)当拉环不受拉力时,滑片 P 处于 a 端,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读数为 0
(3)已知该弹簧伸长的长度△L 与所受拉力 F 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 R0=45Ω,通过计算说明,开关
S 闭合后,当电压表指针指在 0.8V 处,作用在拉环上水平向右的拉力为多大?此拉力器的量程为多少?
V.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
专题: 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