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广东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真题.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2 年广东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真题 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I:本大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 A.雨热同期 B.全年干旱少雨 C.降水季节变化小 D.冬季南北热量条件相差不大 3.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4.依托大型飞机场的“空港经济区”适宜发展 A.微电子产业 B.木材加工业 C.矿石开采业 D.重化工产业 图 1 为某地的多年平均气温—降水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5~6 题。 5.该地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A.冬季寒冷少雨 B.夏季炎热干燥 C.全年高温多雨 D.全年温和多雨 6.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7.继美国洛杉矶和奥兰多、日本东京、法国巴黎、中国香港之后,上海将建成全球第六个 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交通 B.劳动力 C.技术 D.市场 8.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历史上由于植被破坏,加上降水变率大,导致水土流失,形成千沟 万壑的 A.差异性 B.稳定性 C.整体性 D.周期性 9.城市光化学烟雾型的大气污染,污染源主要是 A.燃煤锅炉 B.汽车尾气 C.地面扬尘 D.家庭炉灶 10.不同时期人地关系的状况是 A.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不受地理环境制约 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恶化 C.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初现矛盾 D.后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走向协调 图 2 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1~13 题。
11.图中①②③④洋流为寒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图中甲处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成的 主要原因是 A.暖流流经海域,海水温暖 B.寒流流经海域,人迹罕至 C.寒暖流交汇区,饵料丰富 D.不受洋流影响,风平浪静 13.洋流对乙地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A.降温增湿 C.增温减湿 B.降温减湿 D.增温增湿 北京时间 2011 年 11 月 17 日 19 时 36 分,我国“神舟八号”卫星在内蒙古顺利降落返 回地 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4~16 题。 14.材料里提到的时间是指 A.北京地方时 B.格林尼治时间 C.东八区区时 D.内蒙古地方时 15.此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A.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 B.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间 C.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 D.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 16.“神舟八号”降落返回地面时,纽约时间(西五区)为 A.11 月 17 日 2 时 36 分 B.11 月 17 日 6 时 36 分 C.11 月 16 日 6 时 36 分 D.11 月 17 日 18 时 36 分 17.城市的等级越高,所提供的服务 A.种类越多、范围越大 B.种类越少、范围越大 C.种类越少、范围越小 D.种类越多、范围越小 18.2011 年 3 月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当时为快速了解沿岸地区的受灾范围,应采用的技 术手段是地表景观。这体现了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人工实地调查 19.图 3 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太阳活动增强可能导致 A.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 B.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C.地球不同纬度自转角速度差异增大 D.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干扰 21.图 4 是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褶皱 22.从广州站乘火车沿京广线到北京,沿途主要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23.下列能源中,由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来的是 A.风能 C.核能 B.潮汐能 D.地热能 图 5 为某河流中游一断面不同年份枯水期与洪水期水位线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 24~25 题。 24.该断面水位变化最大的年份是 A.1970 年 B.1980 年 C.1990 年 D.2000 年 25.2000 年较 1990 年水位年变幅减小,其原因可能是 1990~2000 年间流域内 A.上游围湖造田 B.上游植被覆盖率增大 C.下游用水增加 D.下游水土流失减轻
C.植被 D.土壤 26.山区公路一般都修成“之”字形,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人们把常年积雪区的下界,叫做雪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27~28 题。 27.不同纬度高山雪线的高度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A.地势的高低不同 B.土壤的肥力不同 C.热量的纬度差异 D.植被的覆盖差异 28. 近年来, 世界上很多高山的雪线高度有上升的趋势,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球降水增多 B.全球气温升高 C.地壳运动剧烈 D.海平面的上升 图 6 为两类工业产品成本构成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29~30 题。 29.甲类工业产品成本构成中,比例最高的是 A.运费 B.原料 C.科技投入 D.工资投入 30.按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划分,乙类工厂代表的工业区位类型是 A.原料指向型 B.劳动力指向型 C.市场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31.一定区域内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与该区域 A.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B.资源数量呈负相关 C.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自然环境条件无关 32.我国核电站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环境容量大 B.铀矿等核燃料资源丰富 C.能源需求量大 D.海运便利,燃料运输成本低 图 7 是某城市某方向上地租水平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 成 33~34 题。 33.丁地距离城市中心较远,而地租水平较高,其原因最可能是该地 A.地形崎岖 34.甲地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A.低级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 C.工业区 D.文教区 B.降水丰富 C.交通便捷 D.传统工业集聚
35.我国不同地区水稻种植的时间有差异,南方早,北方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自然因 素 是 A.水文 B.气候 C.地形 D.土壤 36.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光照充足 B.热量丰富 C.降水丰沛 D.土壤肥沃 图 8 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37~38 题。 37.该地聚落总体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是 A.团状,地质因素 B.团状,地形因素 C.带状,气候因素 D.带状,河流因素 38.一般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 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9.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按照同一类指标进 行归类的是 A.热带、温带、寒带 南丘陵 C.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干旱地区 D.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 40.改革开放初期,与环渤海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好 B.矿产资源丰富 图 9 为某地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41~42 题。 C.腹地范围广 D.毗邻香港澳门 B.湿润地区、低纬度地区、江 41.1991 年与 1951 年相比,该地区 A.60 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 B.40﹣60 岁人口比重保持不变 C.20﹣40 岁人口比重下降 D.0﹣5 岁人口比重上升 42.2031 年该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是 A.少儿人口比重大 B.老龄人口比重大 C.人口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形 D.男女人口数相 等 43.“竭泽而渔”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差异性原则
44.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密度的区域差异 B.国家政策的影响 C.自然资源的区域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图 10 为我国某城郊自然村农产品产值构成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45~46 题。 45.由此推断,影响该自然村农业生产结构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 B.市场 C.土壤 D.地形 46.该自然村可能位于 A.长春 B.西安 C.广州 D.北京 47.下列能源消费中,基本没有碳排放的是 .. A.沼气和煤炭 B.天然气和地热能 C.核能和石油 D.风能和太阳能 48.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季节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此时 A.地面辐射弱 B.太阳辐射强 C.大气反射强 D.大气逆辐射弱 49.某山区将低产的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A.调节大气温度 B.增加日照时数 C.增加空气湿度 D.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50.图 11 反映了近 2 万年来海平面高度变化。由此可推断,地表冰川覆盖面积最大的时 期 大约距今 A.17 千年前后 B.11 千年前后 C.5 千年前后 D.2 千年前后 二、 单项选择题Ⅱ: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 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51.我国柴达木盆地主要景观特征是 A.荒漠广布 B.稻花飘香 C.黑土广阔 D.河道纵横 52.假设在宇宙中发现一颗有与地球人类一样生命形态的行星,则该行星可能没有 A.大气层 B.液态水 C.像太阳一样的恒星照射 D.像月球一样的卫星绕行 我国北方城郊建有大面积的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等夏季蔬菜。据 此 完成 53~54 题。 53.温室大棚能种植反季节蔬菜,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改变大棚内的 A.水分条件 B.土壤条件 C.热量条件 D.光照条件 54.在自然条件下,我国冬季能种植西红柿、黄瓜的地区位于
A.海南岛 B.东北平原 C.准噶尔盆地 D.黄河三角洲 55.许多旅外华人喜欢聚居在一起,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民族文化的影响 C.交通条件的影响 D.地形气候的影响 56.内蒙古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长 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这些不同农业生产地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地形条件差异 B.政策导向影响 C.水热条件差异 D.饮食习惯影响 57.假设黄赤交角变为 0°,则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太阳终年直射地球赤道 B.地球上无大气环流现象 C.地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D.地球全年四季变化明显 图 12 为某地某日一次强台风过程的风速逐时变化图。 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 完成 58~59 题。 58.当天控制该地的 是 A.热带气旋 B.副热带高压 C.冷锋 D.暖锋 天气系统 59.在 15~17 时该地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阳光明媚 B.狂风暴雨 C.阴雨连绵 D.电闪雷鸣 60.下列地区的气候类型中,受海洋寒流影响明显的是 A.南美东部热带雨林气候 B.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美西部热带沙漠气候 D.亚洲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 3 分, 只选一项且正确得 1 分,其余情况均不 得分。 61.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红树林面积有所扩大,其主要作用有 A.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 B.防浪护岸 C.增加生物多样性 D.增加木材供应 62.南水北调工程对华北平原的影响主要有 A.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 C.削减污水排放量 B.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63.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A.地形复杂崎岖不平 B.土壤肥沃土质疏松 畅 64.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其所在流域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增加下游洪峰流量 B.调节库区周边地区气温 C.阻塞鱼类洄游通道 D.增加下游河 川径流总量 65.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加工工业基地,其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A.劳动力数量多 B.矿产资源丰富 C.能源价格低廉 D.对外联系便捷 66.我国南方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强度大 B.热量充足 C.植被破坏 D.环境污染严重 C.降水时空分配不均 D.河湖淤塞排水不 D.增加水能装机容量
67.珠江入海口部分河段常出现咸潮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倒灌 B.上游来水量减少 C.工厂排放咸水 D.河口蒸发量增大 68.下列四个区域与其农业发展方向匹配合理的是 A.东北平原——开垦沼泽地 B.东南丘陵——发展茶园果园 C.华北平原——发展水稻种植 D.横断山区——发展垂直农业 69.为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应该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限制沿海工业生产发展 B.加快海洋能源开发 C.向内地转移高耗能产业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70.某出租车公司为了实时掌握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应采用的技术方法是 A.收看电视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理信息系 统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