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云南昆明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有四大题 27 小题,共 7 页。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20 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
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及姓名,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 语文试题所有的答案请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 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积累与运用(含 1~6 题,共 20 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1.“春融万物,和谐发展,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是对昆明精神的概括。请你用正楷将画线
的短语书写在“田”字格中。(2 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2~4 题。
不知不觉中,我们渐渐长大。如初升的太阳,我们朝气篷勃;如吐绿的新柳,我们充满希望。
年轻的生命美得如一幅风景画般美丽。然而,世事的纷扰让许多人忽略了自己的现在,而一
味追寻将来的目标。我们常常悔恨过去,总是期待未来。殊不知,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我们
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现在”。泰戈尔说:“如果错过了昨天的太阳,就千万别再错过今天的
太阳。”青年朋友们,请告别过去的岁月吧,不管它是春风得意还是痛苦无耐。让我们把握
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去演绎精彩的现在,去发扬美好的未来。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2 分)
改为 ---------; 改为 ----------------------
3.画线句中“现在”一词使用了引号,引号的作用是:--------------------- (1 分)
4.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找出一个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 分)
-------------------------------------------------------------------------
5.假如你遇到《西游记》或者《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请你就该作品中印象最深的一
个情节与作者进行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个情节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求:交流时要
说出作者的姓名)(3 分)
6.按要求默写(⑺小题 3 分,其余小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⑴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⑵ ,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⑶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⑷潭中鱼可百许头, 。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⑸ ,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⑹默而识之,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⑺具有艺术气质和浪漫情怀的诗人,总是与酒有着不解之缘。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中,借酒振奋精神的诗句是“ , ”;范仲淹在《渔家傲》中借酒表达功业未就、
思乡愁绪的句子是“ , ”;苏轼在《江城子》中借酒抒发不服老的豪情的句子是“ , , ”。
⑻唐诗中有许多描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戍边情怀的名句,请你任选一类写出连续的两
句: , 。
二、阅读理解(含 7~23 题,共 44 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诗歌赏析。(共 2 分)
品读陆游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本诗后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你作简要分析。(2 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 8~13 题。(共 13 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
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
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
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
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
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
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
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
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8.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 分)
A.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B. 必能裨补阙漏(同“缺”,缺点)
C. 郗超与谢玄不善 (善良的)
D. 既已狼噬梁、岐(像狼一样)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 分)
A.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故不为苟得也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扶苏以数谏故
C.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至则无可用
D.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其如土石何
10.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2 分)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爱 憎 匿 善
11.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2.【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
说说。(2 分)
13.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
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3 分)
诸葛亮:---------------------
郗超:----------------------------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4~18 题。(共 14 分)
滇剧源流概说
①滇剧是云南特有的地方剧种,是云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滇剧是清代中期在云南融
汇当时国内各主要剧种特长,以云南方言为基础,与明代以来形成的本地声腔、民族曲调融
汇而成的一种地方戏曲。
②考察滇剧的源流,与中原文化在云南的传播有关。历代汉族迁入云南,也带来了汉文化。
特别是明初实行屯田制度,汉族人口大规模进入云南,江淮一带流行的弋阳腔和湖广一带流
行的梆子腔等民间戏曲也随之传入云南。明末,张献忠大西军余部李定国等拥护永历帝入滇,
大西军成员大部分是秦、陇一带的人士,便也将秦腔系的梆子带入了云南。
③滇剧形成的时间大约在清中叶道光年间。清代康、雍、乾三朝 100 余年间,云南矿冶业兴
盛,入滇商人、矿工不下数十万,外省商帮众多,会馆林立。各会馆建筑考究,都建有戏台,
每到会期都要邀请家乡戏班来演戏,场面热闹奢华。这一时期,弋阳腔戏班和梆子腔戏班便
留在了云南。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维持戏班的演出,适应当地观众的欣赏口味和语言习惯,各
种外来声腔便以云南方言为基础,与云南原来流行的民间声腔曲调相融合,逐渐形成了有云
南特色的地方戏—滇剧。
④滇剧唱腔主要分为丝弦、胡琴、襄阳三大系统。丝弦腔高亢激越又兼柔和悠扬,来自汉剧
声腔,属西皮唱腔系统;胡琴腔舒展动听,多显悲壮、激昂、肃穆,来自徽剧声腔,属二黄
唱腔系统;襄阳腔明快、开朗、流畅,类似于京剧、汉剧中的西皮唱腔,受秦腔梆子影响明
显。滇剧声腔系统可以说是来自多个声腔系统。
⑤滇剧剧目据统计约 1600 多出,其中有文字记录的 960 多出。这些剧目,一部分是本省创
作、改编的,一部分是移植其他剧种,如秦腔、川剧、京剧、汉剧、徽剧及各梆子剧种。新
中国成立后,整理、改编上演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剧目,如《牛皋扯旨》、《秦香莲》、
《杨门女将》、《打瓜招亲》、《血手印》、《赵氏孤儿》、《白蛇传》等等。一些滇剧特有的剧目
在艺术上有浓郁的云南地方色彩,在内容上反映了云南的社会状况。
⑥在滇剧历史上,许多演员以自己的艺术创造丰富了滇剧艺术,赢得了观众的赞誉。老生行
当的栗成之,一人能顶大半个天。他的表演炉火纯青,嗓音极有韵味,演《孔明拜灯》,把
孔明临死时那种衰极的表情,与唱腔结合起来,演到断气的时候,甚至连脸色也变成了死灰
—真是绝到顶了!名教授刘文典题赠他“滇戏泰斗”四个字,真是恰如其分。解放前夕,京
剧名角马连良来昆,特别拜会了栗成之,并合影留念,被人誉为“南北二斗”相会。
⑦滇剧在云南民间广泛流行,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拥有众多玩友、票友,不少文人学士也
是滇剧爱好者。云南许多地方都有群众性自发组织的乡戏班,平时常有数人相聚,拉起二胡、
打开锣鼓清唱的“打围鼓”活动,茶馆是开展这一活动的主要地点。此风在城镇尤盛,昆明
等地的茶馆几乎终年锣鼓声不断。
(摘自《云南日报》,有删改)
14.根据选文在 A、B、C 处填上恰当的内容。(3 分)
选文②~⑦段从五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滇剧知识,分别是:滇剧的形成、 A 、
B 、滇剧的演员、 C 。
15.选文第①段画线部分采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6.选出下列表述中对选文理解不准确的一项。(2 分)
A.滇剧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许多外来剧种的影响,如徽剧、汉剧、京剧等。
B.滇剧唱腔三大系统中的胡琴腔明快、开朗、流畅中又显轻松活泼;襄阳腔舒展动听,
多显悲壮、激昂、肃穆。
C.“滇戏泰斗”栗成之在《孔明拜灯》一剧中塑造的孔明形象令人叫绝。
D.选文采用了逻辑顺序,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17.选文第⑦段“此风在城镇尤盛,昆明等地的茶馆几乎终年锣鼓声不断”一句中的加点词
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18.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变迁,滇剧等传统戏曲艺术受到了冲击,尤其被许多年轻人冷落。
请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3 分)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9~23 题。(共 15 分)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
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
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
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
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
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
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
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
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
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
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
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
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
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
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
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
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
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
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
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
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
好事。
⑧我颇具歪才,善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
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
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
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
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
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19.请给选文中加点字注上汉语拼音。(3 分)
① 灼灼 ② 炽热 ③袅袅
20.结合文意解释第⑥段画线词语的含义。(2 分)
叫座:
21.选文①~②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
(3 分)
事例一:----------------- ;事例二:--------------------------
22.汪曾祺为同学代笔写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先生的赞赏?(3 分)
23.请你发挥想象,把闻一多先生教古代神话时学生听课的情景描写出来。(要求:至
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和一个成语,60 字左右)(4 分)
三、综合性学习 ( 含 24~26 题,共 6 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汉字是世界文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它内涵丰富、结构独特,鲁迅称赞它:“意美以感心,
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现在,请你参加“感受汉字魅力”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一:改对联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的创作充分利用了汉字在音、形、义
等方面的特点,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4.下面这 副对联的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要求,请你进行修改。(2 分)
上联:两树梅花一潭水
下联:烟雨四时半山云 下联改为:
活动二:赏书法 中国的书法是纸上的形体艺术,它传递着汉字的神韵,散发着恒久的艺术
魅力。
25.请从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中任选一幅作赏析。(2 分)
我选作品〔 〕赏析:
活动三:作探究
26.请对下面三则材料的内容进行探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 分)
材料一:汉字,记录汉语的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中
国各民族和国际社会通用的正式文字之一。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积有大量的汉文典籍。
材料二:当今社会已进入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方块汉字还有生命
力吗?对此,有人曾持怀疑态度。中国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汉字输入计算机并在网
上传输的问题,而且输入速度越来越快。近年来,汉字手写输入技术不断提高并日臻完善。
由此可见,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
材料三: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再次掀起了一股学习和研究汉字、汉语及汉文化的
热潮。
探究结果:
四、写作(50 分)(作文请用黑色碳素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27.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50 分)
题一: 我开心地笑了
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 × 同学日记选
3 月 8 日
12 点,下课铃欢快地响了起来。我又累又饿,飞快地收拾着书本。无意间,手指碰到了书
包里的一个小纸袋。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是一个煮好的鸡蛋。哦!是妈妈……此刻,我心里
轻轻蹦出两个字:谢谢!
5 月 4 日
今天,读完书后我作了以下摘录:
◇一滴水,必须流入小溪,奔向江河,汇入大海,才会永不枯竭,才能成其博大。
◇有风不怕,怕的是在风中动摇;有雨不怕,怕的是在雨中迷失方向;失败不怕,怕的是在
失败中永远倒下。
6 月 1 日
今天,我们看了一部纪录片。片子讲述了我省偏远山区一群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简陋的教
室、破旧的衣服、冻裂的手指、每顿 1 角钱的伙食费……夜晚,在昏暗的烛光下刻苦学习;
清晨,在瑟瑟的寒风中大声朗读……和许多同学一样,我是含着泪水看完片子的。是啊,与
他们相比,我可幸福多了!
请你从上面的三则日记中任选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抒
发情感、发表议论。
写作要求:①若选题一,请先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短语,如“听到小鸟的欢唱”、“战胜了困
难”、“获得新知”、“消除误会”、“亲人团聚”……完成题目,然后写作。若选题二,请按要
求拟题,然后写作。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不少于 20 行)。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
袭。④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5.书写工整,不少于 600 字。
参考答案
⑹学而不厌
⑶日暮乡关何处是
⑵稻花香里说丰年
⑸一鼓作气
一、积累与运用(含 1~6 题,共 20 分)
1.(2 分)错一字扣 1 分,间架结构不合理酌情扣 0.5~1 分,扣完 2 分为止。
2.(2 分)“篷”改为“蓬”; “耐”改为“奈”。
3.(1 分)起强调作用。
4.(2 分)⑴年轻的生命美得如一幅风景画。(删去原句中“般美丽”三个字)
或年轻的生命如一幅风景画般美丽。(删去原句中“美得”二个字)
⑵让我们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去演绎精彩的现在,去开拓美好的未来。
(把原句中的“发扬”改为“开拓”、“创造”等。)(改对一句即可)
5.(3 分)符合题目要求,语言准确流畅即可。(作者姓名 1 分、情节 1 分、理由 1 分)
6.(10 分。⑺小题 3 分,其余小题每题 1 分;凡错、漏、增字该小题不得分)
⑴一览众山小
⑷皆若空游无所依
⑺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⑻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符合题意均可)
二、阅读理解(含 7~23 题,共 44 分)
(一)(2 分)
7.(2 分)诗人病卧孤村,雨夜听窗外风吹雨打是实写,深夜梦见铁马冰河,为国奋战疆场
是虚写,诗句中“风吹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显得自然而巧妙。本诗的后两句,运用
虚实结合的手法,把诗人忧国忧民,渴望收复河山的爱国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8~13 题,共 13 分)
8.(2 分)C
9.(2 分)A
10.(2 分)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11.(2 分)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
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12.(2 分)郗超曾与谢玄共事,发现谢玄使用人才得当,做事细致,能使各人都发挥出他
们的才干。(意思对即可)
13.(3 分)评价诸葛亮能扣住“公平严明、知人善任、亲贤远佞”来答即可。
评价郗超能扣住“发现人才眼光独到、力排众议推荐人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来答
即可。
(三) (14~18 题,共 14 分)
14.(3 分)A.滇剧的唱腔;B.滇剧的剧目;C.滇剧的群众基础(每对一点给 1 分)
15.(3 分)简明扼要、科学准确地概括了滇剧的主要特征,使读者对滇剧有一个初步的了
解。
16.(2 分)B
17.(3 分)不能删。“几乎”一词说明锣鼓声不断是普遍的情况,但不是指所有情况,删去
后表达太绝对,语言就不准确了。
18.(3 分)开放性题目。符合题目要求、语言准确流畅、言之成理即可。
(四) (19~23 题,共 15 分)
19.(3 分)
常有吸引力,来听课的学生很多。
① zhuó
②chì
③ni o20.(2 分)叫座:指闻先生讲课非
21.(3 分)事例一:抗战期间蓄须明志。 事例二:不离图书馆专心治学。
22.(3 分)因为汪曾祺对李贺诗歌特点的分析准确形象,说法新颖有创意,没有人云亦云,
闻先生等许多西南联大的教授就赏识这样的学生。
23.(4 分)开放性题目。描写要符合题目要求,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三、综合性学习(含 2 4~26 题,共 6 分)
24.(2 分)下联改为:四时烟雨半山云
25.(2 分)能扣住所选书法作品的特点,从整体或局部作赏析即可。
例如:我选作品〔 A 〕赏析:该幅作品朴素规整,端庄厚重。
我选作品〔 B 〕赏析:该幅作品整体感觉浑然一体,神采飞扬;运笔自然流畅,潇洒飘逸。
26.(2 分)探究结果:汉字历史悠久,使用人数众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四、写作(50 分)
27.(50 分)见“作文分项分等级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