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A卷.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A 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戎.装(ró) 迂.腐(yū) 被褥.(rù) 刨.根问底(páo) B. 檀.香(tán) 字帖.(è) 荒僻.(pì) 白驹.过隙(jū) C. 坎坷.() 污垢.() 誊.写() 绰.绰有余() D. 肋.骨(lèi) 麻痹.(bì) 烙.印(lào) 失之东隅.(y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C 项词语中加点字 注音有误。改为:坷 kě;垢 gòu;誊 té;绰ò。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的一项是( ) A. 门框 缅怀 腐化惰落 日月如梭 B. 诽谤 瞻养 花团锦簇 寡不敌众 C. 训诫 侥幸 心不在蔫 满目苍痍 D. 畸形 贿赂 疲惫不堪 鞠躬尽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 惰—堕;B.瞻—赡;C.蔫—焉;苍一疮。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这台被称作“天眼”的超大望远镜走在了科技的前沿,令世界瞩目..。 B. 随着我市全民阅读活动的持续推进,书店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 C. 从小性格孤僻的她,自从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以后,渐渐变得豁然开朗....了。 D. 重庆两江新区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短短几年时间,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C 豁然开朗:形容一下子变得开阔或通达了。与“渐渐”矛盾。
4. 把下面这句话还原到文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句子: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使未来的道路走得更稳,要远。 文段:①青春,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②一次考试上的失误.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失败。③那只是 生活对我们的一次磨炼,淬火后的精钢将会更加坚强。④有朝一日,我们会发现,曲折的人生更值得回味。 A. ①句后 B. ②句后 C. ③句后 D. ④句后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要读懂题干所给句子的意思,然后通读文段,可将题干所给句子代入语段中,分 析与上下文的内容是否连贯。中心内容是否相符。所给的句子正好是对①句观点的诠释,所以应放到①句 后。 5. 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 一生的时光,该由多少个温馨串织?那些虽然一纵即逝却潮润眼眸的感念,那些纵然久远亦不能淡 忘的故 事,都会在心中渐渐沉淀成一份隽永的温馨。温馨是放假时外婆精心准备的一桌佳肴;温馨是困惑时老师 情真意切的一次长谈。,。 【答案】 (1). 示倒:温馨是放假时外婆精心准备的一桌佳肴; (2). 温馨是困惑时老师情真意切 的一次长谈。 6. 下面是下面是选自《骆驼样子》的一段话,请阅读后回答间题。 “先生!”祥子低着头,声音很低,可是很有力:“先生另找人吧!这个月的工钱,你留着收拾车吧:车把 断了,左边的灯碎了块玻璃;别处倒都好好的呢。” (1)选文中的“先生”是指,祥子叫先生另找人的原因是(事件) (2)结合作品内容谈谈该先生给了祥子怎样的帮助。
【答案】 (1). (1)曹先生 (2). 样子拉车捧伤了曹先生 (3). (2)曹先生帮他出好主意(或答 成“让样子到他家拉车”、“安排他与小福子的 生活);帮他重燃生括的信心。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 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 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此题考查的是与《骆驼样子》有关的文学常识。 7. 综合性学习 近日,重庆某中学开展“诵读名家进校园”活动,邀请重庆市的诵读名家来校进行诵读示 范和指导。请你 完成下列任务。 【诵读我宣传】 (1)为营造活动氛围,动员师生积极参与,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句式对称,有感召 力,20 字以内。) 【节目我主持】 (2)活动现杨,首先由学校朗诵队朗通了朱自清的《春),接着,著名播音员陈老师将朗通朱自清的《背 影》。请你给这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要求:衔接自然,富有感染力。) 【活动策划】 (3)在名家诵读感染下,你班决定持续开展诵读活动。请你设计两种与诵读有关的活动,写出活动的名称。 活动一:活动二: 【答案】 (1). 示例:名家示范入耳 经典作品润心;学名家诵读 赏经典魅力;跟随名家读经典 (2). (2)示例:在朗诵队同学们清纯甜美的声音里,我们仿佛嗅到了百花的芳香,看见了放飞的风筝,感受到春 的勃勃生机。同样是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为我幻诠释了深沉含蓄的父子之情。有请著名播音员陈老 师引领我们重温经典! (3). (3)示例:课文诵读大比拼 (4). 诵读技巧分享会 【解析】试题分析:(1)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 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诵读名家进校园”的主题。平时 要注意观察、阅读好的宣传语、提示语、标语等,多体会其中的优点,汲人所长,为我所用。(2)拟写串 联词时应注意:确定关键词(串联点)和情境,扩展语句。运用修辞想象、诗词歌赋等,使语句有文采。
可用祈使句引出节目,如“让我们……”的形式。串联词一般需要在两个环节中间穿线搭桥,既要关照先 前,画龙点睛,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把活动的两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恰到好处地调动活 动的气氛。此题的一篇是描写春的勃勃生机,一篇是表达深沉含蓄的父子之情,注意抓住两文的某种联系 即可。 (3)活动方案的主题“诵读名家进校园”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活动的名称即 可。切忌偏离主题。活动内容要有可操作性,即可行性强。活动的名称要简洁明快,具有启发性、鼓动性 和号召力。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一)古诗文积累 8. 默写填空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愁云修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收《赤壁》) (5)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样《过零丁洋》) (6)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爱莲说》) (7)李白在《行路难》中用“,”表达了积极向上、一往无前的家迈气概。 (8)德高望重的何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常为他们答疑解解难,老师们称赞他“,”。(龚 自珍《已亥杂诗》) 【答案】 (1). (1)窈窕淑女 (2). (2)乱花渐欲迷人眼 (3). (3)瀚海阑干百丈冰 (4). (4) 折戟沉沙铁未销 (5). (5)留取丹心照汗青 (6).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 (7)长风破浪会 有时 (8). 直挂云帆济沧海 (9). (8)落红不是无情物 (10).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 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 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窈窕”“瀚”“销”“亵” 等字词的书写。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 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 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琅琊也”,教版写作“琅邪也”。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名.之者谁()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觥.筹交错() (4)树林阴翳.() 10. 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两幅画面对 比鲜明。 B. 第③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 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C. 本文除第①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 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D. 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醉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 好场景。 12. 课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课文第①段,分析者这样 修改的原因。
【链接材料】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答案】9. (1). 题名 (2). 寄托 (3). 古代的一种酒器 (4). 遮蔽 10. (1)野花开了,有—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生长茂盛,形成浓郁的绿荫。 (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 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1. B 12. 课文“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链接材料中所写的另外几 座山与课文写的琅琊山无关,可以省去。 【解析】 9.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 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名”: 题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 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 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芳”“发”“繁阴”等字词的翻译。特别是对 (2)句中的几个“乐”字的不同含义的把握。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 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 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 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1. 试题分析:B 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颓然,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无抑郁和苦闷之意。 12. 试题分析:考查对作者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把握。从对“环滁皆山也”一句的分析来看,此句言简 意赅,把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一言以蔽之。有较强的语言概括力。从安排材料的角度来看,“东有乌龙 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这几句话中所描写的几座山与课文写的琅琊山无关。与文章描 写的中心无关。 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 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 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 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
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 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 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 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 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 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 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 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 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 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拾 荒 万吉星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 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 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 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 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 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 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 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 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
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 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 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 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 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 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 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 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 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 来,短短一周,30 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 10 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 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 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 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們直接买一套 60 平方米的房子吧, 首付也就 10 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 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 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13. 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选自《2017 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 14. 小说第⑫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