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 10 月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宋词研究真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燕乐的主要部分,是__________和龟兹乐。
2.唐五代的词调,不过一百八十个左右。出于__________的,几乎已占半数。
3.填词用的谱有两类。一为__________,一为词谱。
4.法曲是大曲的一部分。因其融合佛门、__________曲,所以称为法曲或法乐。
5.明代顾从敬所刻《类编草堂诗余》把宋本《草堂诗余》的分类编排,改为依__________、
中调、长调类列的分调编排。
6.唐五代词史上,在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词人是__________。
7.柳永的《望海潮》,主要运用__________体手法描写杭州都市的繁盛和西湖山水的佳丽。
8.《南宋四名臣词集》包括赵鼎《得全居士词》、李光《庄简词》、__________《梁溪词》、
胡铨《澹庵长短句》。
9.在两宋词史上,辛弃疾词堪称真正的“__________之词”,既不同于晏殊、欧阳修、秦观
等人的“文人之词”,也不同于柳永、周邦彦等人的“词人之词”。
10.现今可知的北宋中叶的词序词评,大都出于__________及其门下。
11.__________不满苏轼“以诗入词”的作法,创词“别是一家”之说,是词史上首次为诗
词之别所立的一块界石。
12.以词寓“平生__________”,是陈亮、辛弃疾等许多南宋爱国词人的共同特点。
13.像江西诗派以诗法传授的师友关系而形成宗派渊源一样,姜夔以后,杨缵、吴文英、
__________等人,亦以词法递相祖述,一灯相传,不绝如缕。
14.晏殊的词集为__________。
15.《稼轩长短句》是__________的词集。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词体产生的必要前提是______的兴盛。( )
A.雅乐
B.清乐
C.燕乐
D.西域乐
2.唐代的教坊曲,主要记载于崔令钦的( )
A.《教坊记》
B.《北梦琐言》
C.《北里志》
D.《云溪友议》
3.《词律》的作者是( )
A.万树
B.王奕清
C.张綖
D.程明善
4.词曲的基本形式是( )
A.单调
B.双调
C.三叠
D.四叠
5.词中的领字绝大多数是( )
A.平声字
B.上声字
C.去声字
D.入声字
6.下列词调来自民间的是( )
A.《孤雁儿》
B.《雨霖铃》
C.《荔枝香》
D.《水调歌头》
7.下列词调以“哀怨”为特色的是( )
A.《破阵子》
B.《雨霖铃》
C.《贺新郎》
D.《六州歌头》
8.最能代表温庭筠词特色的是其十四首( )
A.《更漏子》
B.《定西番》
C.《菩萨蛮》
D.《南乡子》
9.下列词人中受南唐词风影响较大的是( )
A.范仲淹
B.韦庄
C.苏轼
D.晏殊
10.名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作者是( )
A.晏殊
B.张先
C.秦观
D.欧阳修
11.下列词人中,以词法严密见长的是( )
A.韦庄
B.柳永
C.欧阳修
D.周邦彦
12.姜夔的《暗香》是一首咏______之作。( )
A.桃
B.菊
C.梅
D.桂
13.《作词五要》的作者是( )
A.杨缵
B.吴文英
C.沈义父
D.张炎
14.金源一代诗词的总集( )
A.《草堂诗余》
B.《中州乐府》
C.《花庵词选》
D.《绝妙好词》
15.陈亮词的别集是( )
A.《龙川词》
B.《龙洲词》
C.《梦窗词》
D.《草窗词》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宋代词人中,其词集实际上起代词谱作用的名家有( )
A.柳永
B.苏轼
C.周邦彦
D.辛弃疾
E.姜夔
2.下列词调中属于双调的是( )
A.《念奴娇》
B.《水调歌头》
C.《莺啼序》
D.《虞美人》
E.《兰陵王》
3.关于周邦彦叙述正确的有( )
A.词品与柳永相似
B.其词以“本色”、“当行”盛行于世
C.词风刚健豪放
D.善于创调
E.善于融化唐诗
4.张炎《词源》的主要观点有( )
A.主雅正
B.主故实
C.主情致
D.主清空
E.主铺叙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2 分)
1.三叠
2.改韵
3.《花间集序》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为什么曲子词会取代声诗,其过程与标志是什么?
2.简述词调的来源与作者。
3.苏轼对宋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姜夔词的主要特点与渊源是什么?
5.简述南宋前期词论的形成背景与主要观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请结合实例分析唐宋词人选声择调的原因及其多层含义。
2.李清照后期词与前期词相比有何变化?易安体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