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1年天津高考文综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1 年天津高考文综真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 140 分) 一、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1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 1 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读图 1, 回答 1-2 题。 1.区位选择与图 1 所示发展阶段相符的工业部门是 A.钢铁工业 B.化学工业 C.纺织工业 D.电子工业 2.图 1 反映出,对该种工业区位的选择 A.原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B.燃料地吸引力越来越强 C.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下表中人口数、GDP、铁路长度为 1999 年资料。读下表,回答 3—8 题。 ( ) ( ) 人口(万人) GDP(亿元) 铁路长度(km) 云南 4192 1856 1873 贵州 3710 912 1654 陕西 3618 1488 1941 甘肃 2543 932 2323 青海 510 238 1092 年均降水量(mm) 1000—1500 1100—1400 500—1000 30—860 20—700 面积(万 km2) 38 17 19 39 72 3.各省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 ) A.青海、甘肃、陕西、贵州、云南 B.贵州、陕西、云南、甘肃、青海 C.陕西、云南、贵州、甘肃、青海 D.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 4.各省人均 GDP 远低于全国人均 6350 元的水平,其中 ( ) A.云南的人均 GDP 约为 5500 元 B.青海的人均 GDP 最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贵州的人均 GDP 仅达全国平均水平的 50% D.陕西的人均 GDP 约为 4100 元 5.各地区降水存在差异 A.青海因海拔高且多山而少雨 B.陕西的纬度介于云、贵和甘、青之间,故降水量也居中 C.云、贵秋季有丰沛的西南季风雨 D.甘肃部分地区处于非季风区,故降水量较少 ( ) 6.交通一直是限制这些地区发展的因素。青海省单位面积铁路线为 15km/万 km2,仅为全国
平均水平的 30%,为改变此状况,“十五”期间将建成 ( ) A.青藏铁路 B.青新铁路 C.兰青铁路 D.川青铁路 7.要改变上述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地方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目的 C.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 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8.为促进上述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加强行政管理职能 C.大力吸引外部资金 B.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D.组织劳力外出打工 图 2 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读图 2,回答 9-11 题。 9.图 2a、b、c 三地气压 P 相比较 图 2 ( ) A.Pa>Pb>Pc B.PaPc>Pa D.Pb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 B.出现时间比传说中的“仓颉造字”更早 C.已全部得到识读 D.具有相通性,起到加强各地区联系的作用 15.下列关于殷墟甲骨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全部书写在龟甲上 B.造字有异于“六书”构字规律 C.是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资料 D.是占卜活动的记录 16.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 )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它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17.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的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废除。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 是 ( ) 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B.新文化思潮中的偏激倾向 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 D.“诗界革命”的负面影响 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改革,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 18-22 题。 18.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 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 ( ) 19.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 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 )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 20.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 ( ) A.按西法编练新军 B.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 C.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 D.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21.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体制 D.人民民主制 22.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 ) A.“两个凡是”论 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 C.“以阶级斗争为纲”论 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 “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工的整理,由很多小园形成一 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互相‘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尤其是摹仿 他处不落因袭,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一格。由此可见造园虽有法 而无式,如果我们能掌握‘因地制宜’与‘借景’等原则,那么高岗低坡,花庭水榭,随宜 安排,皆有法度可循,而风花雪月自然光景常新了。” 据此回答 23—25 题。
23.瘦西湖之所以“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是因为园林艺术 家 ( ) ①注意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②注意在处理局部的风景时照顾到园林的整体风格 ③注意系统中不同景点之间的互相呼应 ④注意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造园艺术中的“借景”原则生动地体现了 (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25.中国劳动人民不仅创造了完美的园林艺术,而且善于吸收国外建筑艺术成就。被誉为“万 园之园”的圆明园,荟萃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图 4 所示建筑表现的艺术风格是 ( ) A.巴罗克 C.哥特式 B.洛可可 D.罗马式 19 世纪末,美国政府提出“门户开放” 图 4 圆明园某建筑遗址 政策,得到西方各国不同程度的支持。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 26—29 题。 26.该政策的含义是 ( ) A.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 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 C.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 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 27.该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 ) 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 D.列强利益趋于一致 28.“门户开放”政策规定:“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这一规定的 目的是 ( ) A.承认中国关税主权 B.防止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内实施关税壁垒 C.协调各国在华关税政策 D.肯定列强各自在华的特殊经济利益 29.100 多年后的今天,美国仍以“自由通过”为名在我国近海频繁进行侦察飞行,对我国 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这表明 ( )
A.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美国奉行政治经济全球化政策 C.美国坚持“门户开放”政策 D.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相关经济学知识,回答 30-32 题。 3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对家用电器的需求量和拥有量迅速增长,家电工业已经成 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 ) A.消费促进生产 C.生产创造消费 B.消费决定生产 D.生产决定消费 31.近年来,接连发生日本东芝笔记本计算机纠纷、日航班机风波、三菱汽车事件,引起了 强烈的反响。中国消费者要求日方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不良后果。这是基于消费者的 ( ) A.自由表达权 C.自主选择权 B.索取赔偿权 D.质量监督权 32.我国消费者的维权行为主要说明了消费者 ( ) A.权利意识的觉醒 C.消费需求的提高 B.个人意识的强化 D.消费习惯的改变 2001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了吴文俊、袁隆 平院士。袁隆平提出的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现在,我国杂交水 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 50%,平均增产 20%。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33—35 题。 33.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杂交水稻良种的培育和推广,这说明政府应当履行 ( ) A.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 B.协调各方利益的职能 C.参与经济活动的职能 D.维护公共财产的职能 34.为了保护育种者的权益、保障使用者的利益和规范经营者的行为,促进种子产业的健康 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于 2000 年 7 月 8 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这表明人 大常委会是在通过立法 ) A.行使经济管理职能 C.为政府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B.行使市场监督职能 D.为市场主体提供法律保障 ( 35.传统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而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 察到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稻。这说明( A.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 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C.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 D.通过实践,总会发现以往认识中的错误 ) 第Ⅱ卷(共 160 分) 二、本卷共 6 小题,共 160 分。 36.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图 5,完成下列要 求。(15 分) 公路 小路 房屋
(1)判断在 E、F、G 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 H 处车辆的是 (2)试用地形剖面图解释你所做的判断,并作简要说明。图画在下面的框内。 。 图 4 说明: 。 (3)经该公路从山区外运的物产主要有茶叶、柑橘、毛竹等,该学校所在的省区简称 是(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号括号内) A.鲁 B.浙 C.青 D.吉 ( 利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 ) A.充分利用竹、木资源,建立小型造纸厂 B.适度发展花卉种植业,满足市场需求 C.加大科学投入,建设茶叶和杆橘生产基地 D.在公路两侧,辟建废旧电池回收加工区 E.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 37.图 6 表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读图 6 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图例 <100 100—500 500—1000 >1000 缺资料 单位:万公 顷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 1000 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 图 6 、 。 (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 (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 、 。 。 38.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迁。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40 分)
材料一: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 材料二:中国产业结构变化 百分比(%) 60 55 50 45 40 35 30 1945 1950 体力劳动者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单位:% 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44.1 25.7 30.2 17.7 49.3 33.0 48.5 30.1 21.4 总值 100% 50% 0 非体力劳动者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图 7 年代 1980 1980 年 1988 年 图 8 1999 年 年代 (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科技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14 分) (2)以下两个问题,任选其一回答(分值相同,多答不加分):(18 分) ①材料一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劳动力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试从产业结构和产 业内部劳动力构成的角度,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怎样推动上述变化的? ②材料二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 3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在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取得的。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江泽民同志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按照这一精 神,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展开了积极深入的反腐败斗争,有效地加强了党的建设,保证 了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回答下列问题。(35 分) (1)为什么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0 分) (2)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 持反腐败?(15 分) (3)从哲学的角度,说明如何认识当前的反腐败斗争。(10 分) 40.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回答下列问题。(30 分) (1)中国近代(1840—1949 年)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或纲领有哪几种?(6 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的家庭联行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什么?对农业生 产有什么作用?(4 分) (3)读图 9,说明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的特征。(6 分) 28% 14% 17% 耕地 森林 草地 其它 41% 图 9 1999 年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示意 (4)读图 10,说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6 分) 4% 10% 29% 农业 牧业 林业 渔业 57% 图 10 1999 年我国农业产值构成示意
(5)2001 年 1 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进入新世纪,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 基础地位。为什么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如何加强?(8 分) 41.非洲是最早遭受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地区之一,以下各图反映了殖民地的历史变化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30 分) 殖民地 独立国家 殖民地 独立国家 地区 殖民地 17—18 世纪非洲地形图 20 世纪初非洲形势图 20 世纪 60 年代末非洲形势图 图 11 图 12 图 13 (1)读图 11,说明西方殖民者占据地区的分布特点和 A 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时殖民区 域扩大的限制。(8 分) (2)比较图 11 和图 12,说明西方殖民者占据地区变化的原因。(8 分) (3)图 12 中标号 B 的独立国家是 (2 分) (4)比较图 12 和图 13,说明变化的原因。(4 分) (5)根据所学的政治常识,说明民族独立对这些国家的意义。(8 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140 分) 1.A 2.C 3.B 4.D 5.D 6.A 7.A 8.B 9.A 10.C 11.B 12.B 13.C 14.B 15.D 16.A 17.B 18.C 19.D 20.D 21.A 22.A 23.A 24.A 25.A 26.D 27.C 28.B 29.A 30.A 31.B 32.A 33.A 34.C 35.B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 36.(共 15 分)(1)G(4 分) (2)正确作图(见图)(7 分) m 650 550 G 从剖面图上可以看出 G 地到 H 点 H 之间没有障碍,可以清晰地观察。(2 分) 450 (3)B (4)BCE GH 之间地形剖面图
分享到:
收藏